测设的基本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1
10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一、概述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并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
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 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 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 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 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 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a .与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b .受干扰大,使用频繁。
二、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1.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一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如图所示,设xoy 为测量坐标系,x′o′y′为施工坐标系,xo 、yo 为施工坐标系的原点O′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α为施工坐标系的纵轴o′x′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
设已知P 点的施工坐标为(x′P 、y′P ),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测量坐标(xP 、yP ):'c o s s in p o p p x x A B αα=+-'sin cos p o p p y y A B αα=++如已知P 的测量坐标,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施工坐标:''()cos ()sin p p o p o A x x y y αα=-+- ''()sin ()cos p p o p o B x x y y αα=--+-2.建筑基线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
二测设的基本工作及方法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地将各种建筑物的位胃(平面及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而距离、角度和高程是构成位置的基本要素因此,在施工测量中,经常需要进行距离、角度和高程测设工作,距离、角度和高程是测设的基本工作,1.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在地面上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是从地面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给定的实地水平距离,定出这段距离的另一端点:根据测量仪器工具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钢尺测设法(1)一般测设方法:当测设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从起始点开始,沿给定的方向和长度,用钢尺量距,定出水平距离的终点。
为了校核,可将钢尺移动l0cm-20 cm.,再测设一次。
若两次测设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它们的平均位置作为终点最后位置:(2)精确测设方法、在实地测设巳知距离与在地面上丈量两点间距离的过程正好相反。
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应先根据给定的水平距离D,结合尺长改正数、温度变化和地面高低改正计算出地面上应测没的距离L其计算公式为:L=D-(∆L d+∆L t+∆L) (1-1)式中:∆L d—尺长改正数∆L t—温度改正数∆L——高差改正数然后根据计算结果,使用检定过的钢尺,用经纬仪定线.沿已知方向用钢尺进行测设。
现举例说明测设过程:如图10-1所示,从A点沿AC方向在倾斜地面上测设B点,使水平距离D=60m,所用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30 m十0.003 m+12.5X10-6 ℃-1X 30X(t-20℃)m测设之前,通过概量定出终点,用水准仪测得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1.200mo测设时温度为t=4℃,测设时拉力与检定钢尺时拉力相同,均为100N。
先求应测设距离L的长度。
根据已知条件,按第4章的公式求出三项改正数:、计算如下:∆L d=D l∆/l0=60 m×0 003 m/30m=十0。
006m∆L t=Da(t-t0)=60m×12.5×10-6℃×(4-20) ℃=-0.012m∆L h=-h2/(2D)=-(1.2)2/(2×60m)=-0。
《建筑工程测量》测设点位的方法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是根据已布设好的控制点的坐标和待测设点的坐标,反算出测设数据,即控制点和待测设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水平角,再利用上述测设方法标定出设计点位。
本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测设点位的常用方法。
一、直角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是建立在直角坐标原理基础上测设点位的一种方法。
当建筑场地已建立有相互垂直的主轴线或建筑方格网时,一般采用此法。
图8-12直角坐标法测设点位如图8-12所示,A, B, C, D为建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控制点,1, 2, 3,4点为待测设建筑物轴线的交点,建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分别平行或垂直待测设建筑物的轴线。
根据控制点的坐标和待测设点的坐标,可以汁算出两者之间的坐标增量。
下面以测设1、2点为例,说明测设方法。
首先,计算出A点与1、2点之间的坐标增量,即81 = “皿力]=力-力测设1、2点平面位置时,在A点安置经纬仪,照准C点,沿此视线方向从A沿C 方向测设水平距离△ yAl定出1'点。
再安置经纬仪于1'点,盘左照准C点(或A点),转90°给出视线方向,沿此方向分别测设出水平距离Mu和Ax⑵定1、2两点。
同样的方法以盘右位置定出,再定出1、2两点,取1、2两点盘左和盘右的中点,即为所求点位置。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测设3、4点的位置。
检查时,可以在已测设的点上架设经纬仪,检测各个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并丈量各条边长。
如果待测设点位的精度要求较高,可以利用精确方法测设水平距离和水平角。
二、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根据控制点、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在控制点与测设点间便于使用钢尺量距的情况下,釆用此法较为适宜;而利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设水平距离,则没有此项限制,且工作效率和精度都较高。
如图8-13所示,4(x知*)、3(x心)为已知控制点,l(xi r yi)> 2(x Zf y2)点为待测设点。
根据已知点坐标和测设点坐标,按坐标反算方法求出测设数据,即:Di_,D2i6i=aAr(XABi^2=ClA2-^AB^测设时,经纬仪安置在A点,后视B点,置度盘为零,按盘左盘右分中法测设水平角队、0S定出1、2点方向,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2、2则可以在地面标定出设计点位1、2两点。
测设点位的四种方法一、背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测量仪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效地促进着测量技术的发展。
在工程测量中,点位测量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点位测量是指在大地坐标系或工程坐标系下,对某个点的平面坐标、高程以及角度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基础测量。
在点位测量中,由于地球的曲率和主要的地球自转,许多测量结果都存在一些误差,因此需要使用一些方法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二、手工测量方法手工测量方法是基础测量最原始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手工的方式来测量点位,使用的仪器主要是经纬仪、水准仪和测角仪。
1.经纬仪经纬仪是一种测量大地方位角度的仪器,主要用于方位角度的测量。
在测量时,经纬仪要放置在点位中心,并且调整好水平。
与方向调节器配合使用,可以得出该点基线方位方向的观测数据。
2.水准仪水准仪是测量高程差的仪器,是测量点位高程的主要仪器之一。
在测量时,需要将水准仪放置在基准点上,测量测站到基准点的高程距离差来得出该点高程。
3.测角仪1.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电子测量仪器,可以测量点位的位置、高程和角度等信息。
在测量时,需要将全站仪放置在点位中心,使用望远镜观测点位及目标,通过测量仪器上的角度读数来得出该点位置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2.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一种快速测量距离的仪器,可以通过激光指向目标来得到目标与仪器的距离。
在测量时,需要将激光测距仪放置在点位中心,并且调整好指针朝向目标,通过激光测距仪上的显示屏来得到该点与目标的距离信息。
3.GPSGPS是一种用于测量地球真实位置的卫星定位系统,可以获得点位的经度、纬度和高度等信息。
在测量时,需要通过GPS接收器来接收卫星信号,得到该点的坐标信息。
四、无人机测量方法无人机测量是一种依靠无人机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低空飞行的航拍和摄像机拍摄照片来获取点位信息。
在测量时,需要将无人机飞行到点位附近,然后使用相机拍摄该点位的照片。
使用无人机测量的优点是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大量点位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来得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测设地面点平面图位置的基本方法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一、极坐标法放样极坐标法是在一个控制点上,以已知方向线为后视边,顺时针方向测设一个水平角,在前视边长,从测站点起测设一段设计距离,来确定设计点的平面位置。
例:已知A (Xa ,Ya ),B (Xb ,Yb ),放样P (Xp ,Yp )点。
首先计算放样数据:B A B y -y 1tan x -ABAx θ-= P A p y -y 1tanx -AP A x θ-=Ap D = 如图3.1所示,AB 为已知方向线,P 为设计点,放样时先在极点A 安置经纬仪,后视B 点,顺时针方向测设已知角β;在前视方向线上,从A 点起放样设计距离Ap D ,则终点就是设计点P 的位置。
根据A 、B 、P 点的平面坐标,利用坐标反算公式,可以计算AB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并求出水平角β以及边长Ap D 。
二、直角坐标法放样当施工场地布设有建筑方格网或彼此垂直的轴线时,可以根据已知两条互相垂直的方向线来进行放样。
该法具有计算简单、放样方便等优点。
如图3.2所示,施工现场布设有200m ×200m 的建筑方格网,某厂房4个交点的坐标为已知,现以角点1为例说明放样方法:根据角点1的设计坐标计算出纵横坐标差1x ∆、1y ∆ ;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方格网的角点M 上,正镜,找准另一个角点Q ,沿此方向线从M 点用钢尺测设距离1y ∆,标定终点N ;再将一切移置于N 点,后视,找准M 点,用正倒镜测设直角,在标定的垂线上,从N 点测设距离1x ∆,即可标定1点。
其它角点2、3、4可以用同样方法测设。
最后,应测量1-2、2-3、3-4、4-1边的长度,以检验放样长度与设计长度之差是符合规范要求。
三、角度交会法大中型混泥土拱坝、深水中的桥墩和高层建筑物定位时,由于结构物的尺寸较大,形状 复杂,直接测设距离困难,因此,可采用前方交会法放样,它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放样方法,现将放样方法及其精度介绍如下。
测设的基本工作测设的基本工作是指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领域中进行实验和验证的核心过程。
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通过可控制、可重复的实验或观测来获取数据、验证理论、推断因果关系,并为决策提供指导。
测设的基本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定实验目标:在开始进行任何实验前,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这个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整个研究或开发项目的目标相一致。
2. 制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实验的步骤、流程和操作方法。
要考虑实验对象、实验条件、数据采集方法等因素,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3. 收集数据:根据实验方案,执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这包括观测、测量、采样等操作,以获取与实验目标相关的数量和性质的数据。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理和分析。
这包括数据的转化、计算、统计和图表展示,以揭示数据间的关系、规律和趋势。
5. 结果与讨论: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对实验的结论进行推断和解释。
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实际意义,进一步展开讨论和思考。
6. 编写实验报告:将整个实验的过程、数据、分析和讨论结果整理成报告。
报告应包括背景介绍、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内容,便于他人理解和复现实验。
测设的基本工作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验证理论假设的可行性,揭示事物内在的规律和机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实验的不断迭代和改进,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为了进行有效的测设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变量:要明确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控制其他可能的干扰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应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以减少误差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 重复实验: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获取多组数据。
通过统计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获得更加稳定和可信的实验结论。
3. 安全和伦理:在进行实验时,要考虑安全和伦理的问题。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保护被试者和研究人员的权益,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
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一、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施工测量现场主要工作有长度的测设、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及倾斜线的测设等.测角、测距和测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
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小规模或精度高的独立施工项目,可直接布设建筑物旋工控制网。
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
二、施工测量的内容(1)施工控制网的建立.(2)建筑物定位、基础放线及细部测设.(3)竣工图的绘制。
(4)施工和运营期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三、施工测量的方法1.已知长度的测设(1)将经纬仪安置在直线的起点上并标定直线的方向。
(2)陆续地在地面上打入尺段桩和终点桩,并在桩面上刻画十字标志。
(3)精密丈量距离的同时,测定量距时的温度及各尺段高差,经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及倾斜改正后,求出丈量的结果.(4)根据丈量结果与已知长度的差值,在终点桩上修正初步标定的刻线;若差值较大,点位落在桩外时,则须换桩。
2.已知角度的测设测设已知角度时,只给出一个方向,按已知角值,在地面上测定另一方向.3.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1)直角坐标法。
(2)极坐标法。
(3)角度前方交会法。
(4)距离交会法。
(5)方向线交会法。
【命题考点】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前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方向线交会法. 【分析预测】(1)分析在已知长度的情况下,施工测量的方法。
(2)分析在已知角度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施工测量.(3)分析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测设中关于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