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 格式:pptx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45
第八章练习题1. 单项选择1-1 装配系统图表示了()。
①装配过程②装配系统组成③装配系统布局④机器装配结构1-2 一个部件可以有()基准零件。
①一个②两个③三个1-3 汽车、拖拉机装配中广泛采用(④多个)。
①完全互换法②大数互换法③分组选配法④修配法1-4 高精度滚动轴承内外圈与滚动体的装配常采用(①完全互换法②大数互换法③分组选配法)。
④修配法1-5 机床主轴装配常采用()。
①完全互换法②大数互换法③修配法④调节法1-6 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原则又称()原则。
①尺寸链封闭②大数互换③一件一环④平均尺寸最小1-7 修选配法通常按()确定零件公差。
①经济加工精度②零件加工可能达到的最高精度③封闭环④组成环平均精度1-8 装配的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
①产品重量②产品质量③产品成本④生产规模1-9 牛头刨床总装时,自刨工作台面,以满足滑枕运动方向与工作台面平行度的要求。
这属于()。
①选配法②修配法③调节法④试凑法1-10 据统计,机器装配费用约占机器总成本的()。
① 1/10~1/5 ② 1/5~1/3 ③ 1/3~1/2 ④ 1/2~2/32. 多项选择2-1 机器由()装配而成。
①零件②组件③部件④标准件)等。
2-2 机械装配的基本作业包括清洗、连接、调整、(①检测②平衡③加工④修配2-3 常见的可拆卸连接有、和()等。
①螺纹连接②铆钉连接③销连接④键连接2-4 常用的机械装配方法有()和修配法等。
①完全互换法②大数互换法③调整法④选配法2-5 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一般包括()。
①相互位置精度②相互配合精度③相互运动精度④工作稳定性2-6 在确定各待定组成环公差大小时,可选用()。
①等公差法②等精度法③随机分配法④按实际加工可能性分配法2-7 协调环通常选()的尺寸。
①尺寸链中最小②尺寸链中最小③易于制造④可用通用量具测量2-8 分组选配法进行装配时适用于()的情况。
①大批量生产②配合精度要求很高③参与装配零件本身精度很高④参与装配零件数较少2-9自动装配条件下对零、部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包括()等。
第八章结构工艺性第一节结构工艺性概述机器由许多零件组成,每一零件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加工制造难易程度及对使用性能的影响,所以通常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整机或零部件时,要从机器的使用、制造等方面全面考虑。
为了评定机器结构的设计质量,通常引用“结构工艺性”概念。
如果所设计的产品(零件)根据一定的生产规模且能保证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如寿命长、效率高、安全可靠性、安装及维修方便等)前提下,能用劳动量小、高效率、材料消耗少、较低成本的方法制造出来,那我们说此“零件结构工艺性好”,或“具有结构工艺性”。
另外,如果设计的机器或零件既能保证使用要求,又可用最少的材料制造出来,我们称其为“节材性”。
节材性包括三个要素:1.机器或零件重量轻。
2.制造过程中产生废料少。
3.特殊钢材及稀有、贵重金属用量少。
生产一台机器或一个零件的过程,一般都要经过毛坯制造、切削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过程,所以结构工艺性是个整体概念。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将各生产过程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不应顾此失彼,使在不同生产阶段都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如不能周全的兼顾到各工种时,则应抓住主要矛盾,以求确定出较理想的方案,从而获得较好的结构工艺性。
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与生产规模密切相关,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
生产批量是影响结构工艺性的首要因素,批量大小不同,制造方法不同,结构工艺性不同。
先进制造工艺与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促进零件结构工艺性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如采用电解、电火花、激光、超声波等加工工艺可使一些较复杂型面、难加工材料、微孔、窄缝等的加工变的较为容易,又如精密铸、锻、精密冲压、挤压、轧制等工艺,可使毛坯精度大大提高,接近于成品。
结构工艺性基本内容包括:a.机器的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及合理的技术要求;b.毛坯结构工艺性;c.切削加工零件结构工艺性;d.热处理结构工艺性;e.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第二节机器的“三化”及技术要求合理性机械行业迅速发展对各种机器的质量及品种多样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这给设计制造和维修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及复杂化。
毕业设计(论文)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学 院 工业制造与管理学院年 级专 业学 号 2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刘俊蓉2013 年 3 月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指导教师用)说明:在“A、B、C、D、E”对应的栏目下划“√”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摘要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它是继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光电技术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控装备则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
数控技术制造自动化的基础,是现在制造装备的灵魂核心,是国家工业和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地位,体现国家的综合水平,其水平高低和数控装备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否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方便地加工出来的特性。
为了多快好省地把所设计的零件加工出来,就必须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机械零部件的工艺性不足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提高效益、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
零部件的结构应满足在制造、维修全过程中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工艺性具有整体性、相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本论文就数控加工对典型的轴类零件进行的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主要是对零件图的分析、毛胚的选择、零件的热处理、工艺路线的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数控加工过程的编写。
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特点,以及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
关键词:零件;结构;工艺性;数控加工目录第一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1.1、零件结构工艺性的一般原则 (1)1.1.1、便于安装 (1)1.1.2、便于加工和测量 (1)1.1.3、利于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2)1.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1.2.1、合理确定零件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2)1.2.2、保证位置精度的可能性 (2)1.2.3、尽量避开或简化内表面的加工 (2)1.2.4、合理的规定表面粗糙等级和粗糙度的数值 (2)1.2.5、零件结构工艺分析——图纸的审查 (3)第二章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9)2.1、分析零件图纸中的尺寸标注 (10)2.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11)第三章工艺方案 (12)3.1、零件的材料选择、毛胚及热处理 (12)3.1.1、轴类零件的材料 (12)3.1.2、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12)3.2、轴类零件的安装方式 (12)3.2.1、采用两中心孔定位装夹 (13)3.2.2、用外圆表面定位装夹 (13)3.2.3、用各种堵头或拉杆心轴定位装夹 (13)第四章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14)4.1、确定加工路线 (14)4.2、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5)4.3、编写程序数控加工程序 (16)结论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第一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1.1、零件结构工艺性的一般原则为了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设计人员首先要了解和熟悉常见的加工策略毕业论文的工艺特点。
机械产品设计中零件装配工艺性1、引言零件装配和维修结构工艺性对于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有很大影响。
它是评定机器设计好坏的标志之一。
装配过程的难易、成本的高低、以及机器使用质量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本身的结构。
机器的装配工艺性要求机器结构在装配过程中,使相互联接的零部件不用或少用修配和机械加工,就能按要求顺利地、花比较少的劳动量装配起来并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
装配对零部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主要是使装配周期最短、劳动量最少、而且操作方便容易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2、装配单元的划分整台机器应能分拆成若干可以单独装配的单元一部件、组合件。
由于各部件、组合件构成的装配单元可平行作业,因此可缩短装配周期,且便于维修(只需要将检修的部分拆下)。
采用这种设计法,常需要增加一些连接零件,但装配工艺性有很大改善,故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应用。
为了多快好省地装配机器,必须最大限度缩短装配周期,而把机器分成若干个装配单元是缩短装配周期的基本措施。
因为机器分拆成若干个装配单元后,可以在装配工作上组织平行装配作业,扩大装配工作面,而且能使装配按流水线组织生产。
同时,各装配单元能预先调整试验。
各部分能以较完善的状态送去总装,有利于保证机器的最终质量。
将机器分拆成若干独立装配单元,除上述优点外,还有:1)便于部件规格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并可减少劳动量,提高装配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2)有利于机器质量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这对重型机器尤为重要,因为它们寿命周期较长,不会轻易报废。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要求的不断提高,经常在使用过程中需加以改进。
若机器具有独立装配单元,则改进起来很方便。
3)便于协作生产。
可由各专业工厂分别生产独立单元,然后再集中进行装配。
4)给重型机械包装运输带来很大方便。
5)装配工作中,可在组织平行装配作业基础上安排流水作业生产。
6)各独立装配单元可预先进行调整实验,各部分以比较完善状态进入总装,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总装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