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CT诊断基础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62
颅脑部CT基础知识关键词:颅脑CT颅脑CT诊断第一节检查方法、检查両准备1.头部扫描前须将发卡、耳环、假才等异物取掉。
2.需做増强打描的病人,检査前4~6小时禁食,并做好碘过敏试验3.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以防病人在扫描时移动。
二、检杳方法(一)横断扫描1. 病人仰卧,头摆止,使头止屮矢状曲与身休长轴半行,听毗线与床血垂直。
以听眦线(眼外眦至外耳孔的连线,也称为眶耳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
若重点观察后颅窝,则以听眉线(眉毛上缘中点至外耳孔连线)或上眶耳线(眼眶上缘至外耳孔连线)为基线。
2. 层厚、层间距为lOmnK3. 常规采用骨窗和脑窗观察和摄片。
4. 先平扫,根据描情况再作增强扫描。
(二)冠状扫描脑垂体、鞍区检查常用冠状扫描。
1. 病人仰卧位或俯卧位,下颌前伸,尽量使听眦线与床长轴平行,先扫侧位定位相,再定扫描基线应尽量与鞍底垂玄,从后床突至前床突。
2. 层厚、层间距为3. 直接作增强扌_1描,因垂体无血脑屏障,可提高垂体与止常脑组织间密度差别,以更好显示垂体。
第二节正常CT表现•、平扫CT图像1. 颅骨及含气空腔颅骨密度高,为高吸收结构,呈现高密度影,而含气空腔为低吸收区,呈现低密度影。
(1)颅底: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枕大孔、蝶窦、筛窦及乳突气房均可见到。
(2)颈静脉结节:在枕肯大孔上一层面,位于岩骨后缘的内后方,呈八字形高密度影。
(3)蝶骨小翼与岩骨:在横断层而上,丁蝶鞍处呈X形交叉。
(4)蝶鞍:鞍背为横行高密度影,其前方为前床突,上层面可见后床突。
(5)颅盖骨:川骨窗可显示内外板及冠状缝和人字缝。
(6)额窦、蝶窦、筛窦与乳突气房皆呈低密度影。
2. 含脑脊液腔(蛛网膜下腔)脑室、脑裂、脑池与脑沟等腔内禽脑脊液,为低密度区,CT值为0-22HUo脑脊液腔因年龄增长而扩大。
(1)枕人池:在小脑后方,有时枕人池较人。
(2)第四脑室:呈马蹄形,居后颅凹屮线。
四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与闭塞对确定幕下占位病变冇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