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财第八章企业合并
- 格式:ppt
- 大小:575.50 KB
- 文档页数:68
第八章企业并购第一节并购的动因和类型企业并购动因(一)企业发展动机1.并购可以迅速实现规模扩张通过并购方式,企业可以克服内部投资方式下项目建设周期、资源获取以及配置等因素对企业发展速度的制约,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规模做大,实现规模扩张。
2.并购可以突破进入壁垒和规模的限制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壁垒,包括资金、技术、渠道、顾客、经验、行业规模等。
如果企业采用并购的方式,先控制某行业的原有企业,则可以绕开这一系列的壁垒,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迅速进入该行业。
3.并购可以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进一步发展全球化、多元化经营,开发新市场或者利用生产要素优势建立新的生产网,在市场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抢占市场份额,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4.并购可以加强市场控制能力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另外,由于减少了竞争对手,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者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可以更低的价格获取原材料,以更高的价格向市场出售产品,从而扩大盈利水平。
5.并购可以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迅速实现多元化经营, 从而达到降低投资组合风险、实现综合收益的目的。
6.并购可以获取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价值可能被低估。
如果企业认为,并购后可以比被并购企业原来的经营者管理得更好,则并购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并通过改善其经营管理后重新出售, 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巨额收益。
(二)发挥协同效应1.经营协同经营协通是指并购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以及效率提高所产生的效益。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费用下降从而导致收益率的提高。
显然,规模经济效应的获取主要是针对横向并购而言的, 两家生产经营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合并后,有可能在生产经营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供、产、销) 和任何一个方面(人、财、物)获取规模经济效应。
名词解释: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控制: 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合并日或购买日:是指,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净资产或生产经营决策的控制权转移给合并方或购买方的日期。
吸收合并:合并方通过企业合并取得被合并方的全部净资产,合并后注销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被合并方原持有的资产、负债在合并后成为合并方的资产、负债。
新设合并: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合并组成一个新的企业参与合并的原各企业均不复存在。
控股合并: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对被合并方的控制权,被合并方在合并后仍保持其独立的法人资格并继续经营,合并方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对被合并方的股权投资。
横向合并:也称水平式合并,指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间的合并行为。
纵向合并:也称垂直式合并,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分属不同的产业或行业,但行业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或相互衔接关系的合并行为。
混合合并:也称多种经营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没有直接生产技术和经营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合并行为。
权益结合法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他们实际上全部的资产和经营,以便继续对联合实体分享利益和分担风险。
权益结合法的基本内容——特点合并的实质是权益之联合而非购买交易;合并中取得净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按账面价值确定;合并费用计入当期费用;不需要确认合并商誉;需要调整股东权益购买法是指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收购企业)获得对另一个企业(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
购买法的基本内容——特点购买方的认定是首要步骤;合并的实质是购买交易;合并成本主要取决于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需要确认合并商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