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轨道交通发展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京轨道交通发展论文

【摘要】目前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在实际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如线网规划不合理,设计标准选用不合适,运营管理水平落后等,充分吸收借鉴东京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理念和运营管理,有助于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少走一些弯路,少留一些遗憾。

1.东京城市概况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它位于关东地区南部,大致坐落于日本列岛的中心。东京的核心为中央、千代田、港区等三区,面积约42km2,人口27万;其中心城(区部)为 23区辖区范围,面积621km2,人口799万;市域(东京都)为东京23区、多摩地区和太平洋岛的伊豆群岛、小笠原群岛、南鸟岛与冲之鸟岛,面积2186km2,人口1177万;东京都市圈则由东京都与其附近的千叶县、琦玉县、神奈川县、茨城县构成,面积约10117km2,人口约3200万。

上海的市中心土地面积812km2,总人口794万人,人口密度0.98万人/km2,与东京23区相仿;而大上海范围,土地面积6383km2,总人口1327万人,人口密度0.21万人/km2,则与东京都市圈指标接近。

2.东京交通发展沿革

2.1 道路规划

东京都城市圈道路网规划始终与城市的空间布局紧密相连。1910~1920年,为了防止大城市无限制扩大,提出主城与卫星城相结合的理念,即将主城街区用绿化地带围括起来以防止其发展,同时在主城外侧配置卫星城。1927年,制定的“大东京城市干线道路规划”的目标,是对将要城市化的东京市外围地带,采用放射与环状相结合的道路网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

近一百年来,东京都始终坚持环+放射的理念,通过加密放射线、升级既有干线道路来提高道路的通过能力。

2.2 城市铁路

明治维新(1860-1880年)之后,日本开始进行铁路建设;19世纪末,形成东京与其他城市之间的铁路线路骨架;1910~1935年,东京及其外围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郊区铁路,铁路网规模达到约1200km,形成了现状铁路网的基本形态,主要用作货运及短途客运,其中最为有名的山手线即于1930年前后建成。1959年,开始修建新干线,1964年,第一条新干线东京至新大阪开通。

日本铁路分为JR线和私铁线,JR线表示国营地铁线路,Japan Railway;私铁线表示私营铁路线路。私铁线不允许进入山手线内部,多在山手线上设终点站,促进新宿、涉谷、池袋等地的发展。

2.3 有轨电车

1903年,日本建成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20世纪前50年,有轨电车迅速发展,到1962年,有轨电车网络规模达到213km,国内大连、长春基本都是在1930年左右由日本主持兴建;1963年之后,随

着汽车、地铁的发展,对有轨电车的需求越来越少,开始拆除有轨电车线路,到1972年,仅余长12.2km的荒川线。

2.4 地铁

由于有轨电车的发展挤占了城市道路空间,1925~1927年,东京开通了亚洲的第一条地铁线,银座线上野站~浅草站,长2.2km。地铁规划的设计理念与道路规划思路基本一致,即以通过市中心区的贯通线为主,以放射和环行线为辅,向市郊延伸。之后的数十年,地铁建设一直以不愠不火的速度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导致日本都市地铁高度发展,形成地铁交通网络。

3.都市圈发展与公共交通发展的关系

对交通方式演变的认识,单纯的从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史来了解是不够的,应该从城市的发展史来研究,到底是什么样的交通习惯促成了交通方式的变革。而人口与交通的关系最为密切,针对东京都市圈,按照人口的变化特征,结合交通方式的演变,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4.运营组织模式及特征

4.1 运营机构

东京现有13条运营线路,运营线路里程长304.1km,年均客流量达到29亿人次,平均每天800万人次。目前东京地铁系统有两家运营公司组成,一是东京地铁公司(Tokyo Metro),一是都营地铁公司(Toei Subway)。

4.2 山手线

山手线是东京通勤电车的象征,是一个封闭的环状线路。山手环状线共设29个车站,不仅连接了东京的主要中心区域,还衔接了各条从东京始发的放射状铁路干线、地铁线路和私铁线路。东京市内几乎所有的轨道交通线都通过山手线车站进行衔接和换乘,许多车站成为了市区交通的枢纽站。

山手线采用高密度、大编组的运输组织方式,11节编组,每小时单方向可运送9万人,运输能力巨大。由于山手线是东京轨道交通网中各条线路的主要联络线,因此客流在全天范围内都很大,尤其是早晚高峰期列车十分拥挤。山手线采用浅绿色作为线路标志颜色。

3)快慢车混合运行

部分线路太长,为提高运行效率,缩短外围地区乘客进入中心城区的时间,采用快慢车混合运行的组织方式,存在的负面影响:

a、被越行的车站服务水平下降;

b、降低线路通过能力。

日均乘降量10万人以上的车站,设为快线停靠站;日均乘降量5万人以下的车站,仅设为慢车停靠站。

5.对国内轨道交通发展的启示

5.1 关于环线

东京的环线为JR山手线,从其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二点:

a、限制城市发展规模,在规划的城市外围设置;

b、合理、正确的线网结构,不论是道路规划还是轨道交通规划,一开始即推崇环+放射的一种线网结构。

而东京山手线的定位,是想把山手线内外构建不同的交通体系,山手线以外,以私铁为主,把大都市圈的乘客输送至此;山手线以内,以有轨电车或地铁为主,构建发达、密集的轨道交通线网,再通过联系山手线内外的其他JR线和新干线,共同构建整个都市圈的轨道交通体系。

因为以上的规划构思,外围的私铁线与山手线搭接后,在山手线的沿线形成新宿、涉谷、池袋等城市副中心。东京是先有了环,才有了新的城市发展点。

对于国内的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由于其城市发展是典型的摊大饼式,外围人口一直都在向中心城区聚集,而由于中心城区版图限制,逐渐向外扩展行政区域,一环、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等等,国内的道路规划也可以看做是环+放射,不过是多环而已。

近年国内也逐渐在发展环+放射的规划理念,与东京不同的是,国内是先有了果,再去找串联果的线。而由于国内城市本身发展的远期目标不明确,导致环线的功能定位亦不清晰,不能实现问题与目标的双导向规划理念。

5.2 关于有轨电车

对于有轨电车,东京经历了由兴至衰的一个过程,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往回看,有轨电车可以看做是城市交通发展一个过渡性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东京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发展地铁,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