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样误差可以避免吗

抽样误差可以避免吗

抽样误差可以避免吗

1、抽样误差的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非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误差种类繁多,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应当针对非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从各方面、各环节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2、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

3、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另外,由于调查单位少,代表性强,所需调查人员少,工作误差比全面调查要小。

4、特别是在总体包括的调查单位较多的情况下,抽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高于全面调查。因此,抽样调查的结果是非常可靠的。

5、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6、基于以上特点,抽样调查被公认为是非全面调查方法中用来推算

和代表总体的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法。

3统计学原理作业3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3 第五章-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6、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 D )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 C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 C )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 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B )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B )。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 8、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1 ,说明两变量之间( D ) A.不存在相关关系 B.相关程度很低 C.相关程度显著 D.完全相关 9、一般说,当居民的收入减少时,居民的储蓄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C ) A.直线相关 B.完全相关 C.非线性相关 D.复相关 11、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B )A、γ=0B、γ=1C、-1<γ<1D、0<γ<1 10、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c=30+60x ,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2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增加( B ) A.60元 B.120元 C.30元 D.90元 11、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B ) A.高度相关关系 B.完全相关关系 C.完全不相关 D.低度相关关系 12、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D ) 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 C.完全的随机关系 D.完全的依存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BCD )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

有限总体概率抽样

第六章有限总体概率抽样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 灵活性原则 B 可靠性原则 C 随机性原则 D 准确性原则 2.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 对调查单位做深入研究 B 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 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D 了解样本全面情况 3.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在于() A 选取调查单位的原则不同 B 调查的目的不同 C 调查的对象不同 D 调查的误差不同 4.抽样调查中() A 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B 只有代表性误差,没有登记性误差 C 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 D 既无登记性误差,也无代表性误差 5.抽样误差是指() A 计算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 B 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C 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D 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6.抽样误差的大小() A 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 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 C 可以避免,但无法控制 D 无法避免,但可以控制 7.设总体方差=120,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容量为10的样本,样本均值的方差等于 () A 120 B 1.2 C 12 D 1200 8.已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10的样本,样本均值的方差D()=55,则总体 方差等于() A 5.5 B 550 C 0.55 D 55 9.当给定显著性水平a=0.55时,参数的置信区间P{ }=() A 0.95 B 0.975 C 1.96 D 0.9545 10.置信区间的大小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 可靠性 B 准确性 C 可靠概率 D 显著性

11.置信概率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 精确性 B 规范性 C 显著性 D 可靠性 12.显著性水平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 可靠性 B 不可靠的概率 C 准确性 D 有效性 13.置信概率定的愈大,则置信区间相应() A 愈小 B 愈大 C 不变 D 有效 14.当已知时,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所用的统计量为() A B C D 15.当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所用的统计量为() A B C D 16.当已知时,总体均值的1-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估计的方法有() A 点估计 B 区间估计 C 直接估计 D 间接估计 E 随意估计 2.评价估计量优劣的标准主要有() A 准确性 B 有效性 C 无偏性 D 一致性 E 全面性 3.通常评价估计量优良性的准则有()

第03章抽样误差

第3章抽样误差 3.1 抽样误差的概念 医学科研中通常采用抽样研究的方法,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属于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这在抽样研究中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假设某地成年男子血红蛋白的总体均数(μ)为13.76(g/100ml),随机抽查了360名男子,算得平均血红蛋白含量X=13.45(g/100ml),若用此X作为该地区成年男子血红蛋白的总体均数(μ)的一个估计值,则(13.76-13.45)=0.31(g/100ml),此差值属于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如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的差异;其二是:不同样本的统计量间的差异,如从同一总体中抽取含量相等的两样本得到的两个样本均数之间的差异。 从理论上讲,若进行K次抽样,所得的K个样本统计量(例如X)则很可能各不相同,若将这些样本统计量编制成频率分布表或绘制成频率分布图,则可看出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是有规律的。 3.2 抽样误差产生的条件 抽样误差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 (1) 抽样研究。抽样研究是产生抽样误差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研究,才可能导致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不一致,而且在从同一总体进行抽样的研究中,样本含量越少的研究,理论上抽样误差必然越大。 (2) 个体变异。个体变异是产生抽样误差的另一必备条件。在医学科研领域,许多被研究对象都存在着变异现象,如血压、疗效、药物反应等。在抽样方法和样本含量不变的条件下,变异大的研究样本其抽样误差也大,反之则小。 以上是产生抽样误差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若进行普查,则被研究对象的个体变异将不会产生抽样误差;若个体间无变异,当然无需作抽样研究,也无抽样误差可言。

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编辑] 什么是抽样误差 在抽样检查中,由于用样本指标代替全及指标所产生的误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主观因素破坏了随机原则而产生的误差,称为系统性误差;另一种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偶然的代表性误差。抽样误差仅仅是指后一种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带来的偶然的代表性误差,而不是指前一种因不遵循随机性原则而造成的系统性误差。 总的说来,抽样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全及总体指标之间的绝对误差。在进行抽样检查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抽样误差,因为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其结构不可能和总体完全一致。例如样本 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样本成数与总体成数之差| p? P | 。虽然抽样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运用大数定律的数学公式加以精确地计算,确定它具体的数量界限,并可通过抽样设计加以控制。 抽样误差也是衡量抽样检查准确程度的指标。抽样误差越大,表明抽样总体对全及总体的代表性越小,抽样检查的结果越不可靠。反之,抽样误差越小,说明抽样总体对全及总体的代表性越大,抽样检查的结果越准确可靠。在统计学中把抽样误差分为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下面就这两种误差分别进行阐释。为使推理过程简化,这里不对属性总体进行分析,而仅对变量总体进行分析计算。 [编辑] 抽样误差的计算

1、表现形式:平均数指标抽样误差;成数(比重)抽样误差。 2、平均数指标的抽样误差 1)重复抽样的条件下: 2)不重复抽样的条件下: 3、成数指标的抽样误差 1)重复抽样的条件下: 2)不重复抽样的条件下: [编辑]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1.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差异程度愈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差异程度愈小则则抽样误差愈小。 2.样本单位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的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愈小。 3.抽样方法。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重复抽样误差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一些。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的抽样组织形式就有不同的抽样误差。 [编辑]

抽样调查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 抽样调查 一、填空题 1. 抽样调查是遵循随机的原则抽选样本,通过对样本单位的调查来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数量特征作出推断的。 2. 采用不重复抽样方法,从总体为N的单位中,抽取样本容量为n的可能样本个数为N(N-1)(N-2)……(N-N+1)。 3. 只要使用非全面调查的方法,即使遵守随机原则,抽样误差也不可避免会产生。 4. 参数估计有两种形式:一是点估计,二是区间估计。 5. 判别估计量优良性的三个准则是: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6. 我们采用“抽样指标的标准差”,即所有抽样估计值的标准差,作为衡量抽样估计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7.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分组)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分阶段抽样。 8. 对于简单随机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当极限误差范围Δ缩小一半,抽样单位数必须为原来的4倍。若Δ扩大一倍,则抽样单位数为原来的1/4。 9. 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960~1040内的概率是95%,则抽样平均数是1000,极限抽样误差是40.82,抽样平均误差是20.41。 10. 在同样的精度要求下,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少,整群抽样比个体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多。 二、判断题 1. 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的误差。(√) 2. 抽样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破坏了随机原则所造成的。(×) 3. 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 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为原来的1/3,则样本容量必须增大到9倍。(√) 5. 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可靠性原则。(×) 6. 样本指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常数。(×) 7. 全面调查只有登记性误差而没有代表性误差,抽样调查只有代表性误差而没有登记性误差。(×) 8. 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 三、单项选择题 1. 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为原来的(C)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2. 事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叫做(D) A. 分层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3.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若有多个样本标准差的资料,应选哪个来计算(B) A. 最小一个 B. 最大一个 C. 中间一个 D. 平均值 4. 抽样误差是指(D) A. 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B. 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C. 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D. 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统计学题库(含答案)

绪论 1.只要增加例数就可以避免抽样误差。(×) 2.等级资料也可认为是一种计数资料。(√) 3.概率的取值一定在0~1范围内,频率的取值则不一定。(×) 4.客观事物中同质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5.观察单位数不确定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 6.统计量针对于样本,参数针对于总体。(√) 7统计描述就是用样本推断总体的统计过程。(×) 8.有序分类资料就是等级资料。(√) 9.统计分析一般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10.如果对全部研究对象都进行了调查或测定就没有抽样误差。(√) 11.对于统计资料的描述可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两种手段。(√) 12.有序变量也称连续型变量,变量值可取连续不断的实数。(×) 13.分类资料中的各类别必须互相排斥,不能相互包含。(√) 14.离散变量在数值很大时可以取小数值,可近似地看成连续型变量。(√) 15.统计指标是用来综合说明总体某一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个体某一特征的。(√) 16.若以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调查某地1000人中有多少个高血压患者, 这是____C____。a.计量资料 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 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17.某医院用一种中草药治疗9名高血压病人,治疗前后的舒张压见下表。 病人号123456789 治疗前115110129110116109109102104治疗后116 90108 92 90110 87120 91欲比较治疗前后有无差异, 这是____A_____。

a.计量资料 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 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18.一批病人的血球沉降率(%)是_____A___。 a.计量资料 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 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19.统计一批肝炎病人的住院天数是____A____。 a.计量资料 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 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20.某项新手术方法的成功与失败例数是__C______。 a.计量资料 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 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21.一批按贫血儿童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的检查记录分类的资料是__E___。 a.计量资料 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 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22.对某地区食品零售店的卫生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其个体是__D___。 a.该地区所有经营零售食品的商店 b.全部零售食品的卫生情况 c.某种零售食品的卫生情况 d.该地区每个经营零售食品的商店 e.该地区的部分零售食品店 23.要了解某班40名学生的卫生统计学成绩,则统计指标为____C____。 a.每个学生的成绩 b.部分学生的成绩 c.学生成绩的平均分 d.某一学生的成绩为85分 e.以上都对 24.调查某医院医生的工作状况,医生一天内上班的时间是___A_____。 a.变量 b.总体 c.个体 d.变量值 e.统计指标 25.研究某厂职工的月收入(元)时得到如下资料:700、600、900等,这是指_C__ 。 a.变量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e.指标值

抽样方案应该遵循的原则

抽样方案应该遵循的原则 抽样方案应该遵循的原则 摘要: 抽样是调查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研究结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设计一个符合科学原理的抽样方案是职业策划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从六个方面介绍抽样方案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目标清晰、代表性、随机性、适应性、可行性和可验证性,并提供一个范例,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抽样方案的设计。 一、目标清晰 一个好的抽样方案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想要回答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例如,如果研究的目标是了解某个人群对某种产品的满意度,那么研究者需要明确满意度的定义,并设计相应的测量工具。 二、代表性 抽样方案要确保样本能够代表整体种群。为了达到代表性,研究者需要明确目标种群的范围,并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抽样方法,以确保样本能够真实地反映整体种群的特

征。 三、随机性 随机性是一个好的抽样方案的重要特征。随机抽样可以减小抽样误差,并提高样本的代表性。研究者可以使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生成器来进行随机抽样。在进行随机抽样时,研究者需要注意避免人为干扰和主观性选择,以确保样本的随机性。 四、适应性 抽样方案需要具备适应性,即能够适应研究的具体环境和条件。研究者需要考虑实际可行性、资源限制和时间约束等因素,设计一个能够在实际操作中顺利实施的抽样方案。适应性也包括对样本的拒绝率和非响应率进行合理预估和控制,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五、可行性 一个好的抽样方案需要具备可行性,即能够在实际操作中顺利实施。研究者需要考虑样本的获取渠道和调查方式等因素,以确保抽样方案的可行性。同时,研究者还需要考虑样本数量的合理性和统计能力的要求,以确保样本能够有效支持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六、可验证性 抽样方案需要具备可验证性,即能够通过统计方法进行验证和分析。

第三讲、医学研究中的误差及控制方法

第三讲、医学研究中的误差及控制方法 2010-5-26 由ceo 编辑阅读:433次 第三讲、医学研究中的误差及控制方法 误差是泛指原始数据及其统计指标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别。在医学科研中,由于事物的个体差异、内外因素的影响,样本的有限性,同时认识能力和观测技术的限制,产生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各种观测数据和实验结果不可能都一致,如果研究者对这个问题不予考虑、不予控制,那么,即使对这些资料作了统计处理,出现了明显的效果,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它的重复性极差,可能会导致相反的结论。所以,研究者应认识和掌握研究中的各种误差的性质、来源、规律、以及控制误差的方法,对科研工作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误差的种类及来源 在医学研究中,误差的种类较多,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种属性,即自然误差和人为误差两大类。 (一)、自然误差 自然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各种误差现象,不以从们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误差一般是双向性的(围绕一个中心双向动摇),并且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实验设计再好也无法消除自然误差,但研究者能掌握其规律或将它减少到最低限度。 1、抽样误差 在抽样研究中即使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含量相同的样本,各样本的均数(或率)相互会有所不同,这些样本间的差异是反映了样本与总体间的差异,这种由于抽样而引起的差异,在统计上称为抽样误差。值得注意的是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办法可以减少的。 2、个体误差 个体误差是受试对象(人或动物等)本身所固有的生理、生化或机能方面的差异,所以也叫生物的差异性。例如条件相同的个体在同一指标上的差别,若测量同一批同性别同年龄的不同个体的血压其数值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受试对象的机能方面如视觉、听觉、嗅觉的触觉等感官来判定某项指标时所造成的误差等,即使受试对象是完全健康者,不同人也存在一定感官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3、随机测量误差 随机测量误差是指同一观察对象(如检验标本),用同一方法重复测定时各次结果的差别,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即使方法统一,仪器及标准试剂已经校正,但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这种误差往往没有固定倾向,而是有的稍高有的稍低,所以也叫做偶然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当测定次数增多时,这种误差可以相互抵消或减少。 (二)、人为误差 人为误差不是自然界必须存在的,是人为造成的误差,这种误差一般是单向性的(只向一个方

非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控制.

非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控制 抽样调查是目前我国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方法,但抽样调查的结果始终要受到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的影响。抽样误差是由于样本随机性引起的,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对总体目标量的估计是随样本而异的,由此产生的误差即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其大小可以通过调查样本容量,改变抽样方式等加以控制。非抽样误差是指除抽样误差以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抽样误差由于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复杂且具有不易观测和非随机性等特点而难以控制。两种误差构成了总方差,两者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同时减少两类误差是很困难的。非抽样误差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怎样通过降低非抽样误差,从而降低总方差,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抽样误差分类 自1902年K?皮尔逊首次讨论非抽样误差这个概念以来,在非抽样误差的分类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希里1957年把非抽样误差分为3类: 1、范围误差:指由于样本单位的遗漏或重复产生的误差。 2、确定误差:指在资料收集、编辑、编码和计算输入阶段所产生的样本单位特征值的测量误差和回答偏差。 3、替代误差:由于对缺失数据进行替代和(或)在最后估计阶段对缺失数据进行替代所产生的误差。 (二)科克伦把非抽样误差分为3类: 1、对被抽选出的样本中的一些单位未能进行计量而产生的误差。 2、一个单位的计量误差。 3、对调查结果进行编辑、编码和汇总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三)戴伦纽斯1988年把非抽样误差按调查活动分为3类: 1、资料搜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2、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3、资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两种: 第一,按性质和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 第二,按产生的环节不同分为设计误差、调查误差和汇总误差。 二、各类非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 1、调查设计过程中引起的误差 设计阶段误差是由于这一阶段某些失误而导致调查结果产生的偏误,调查设计有两个主要环节,即调查设计和抽样设计。设计误差主要有调查设计误差

统计学判断题

统计学判断题 1. 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对 错(正确答案) 2. 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对 错(正确答案) 3. 若两组数据的标准差相等,则其离散程度相同。() 对 错(正确答案) 4.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具有相对性。() 对(正确答案) 错 5. 从狭义上说,指数体系的若干指数在数量上不一定存在推算关系。() 对 错(正确答案) 6. 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2015年至2019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1%和6%,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97%。() 对 错(正确答案) 7. 如果两个变量数列的标准差相等,则它们的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 对 错(正确答案)

8. 抽样误差是抽样法本身所固有的,但可以尽量避免。() 对 错(正确答案) 9. 工资总额增长20%,平均工资下降5%,则职工人数应增长15%。() 对 错(正确答案) 10. 某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为75分,这是一个统计指标值。() 对 错(正确答案) 11. 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对(正确答案) 错 12. 在开口组的组距数列中,开口组的组中值是用相邻组的组中值代表。() 对 错(正确答案) 13. 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使用抽样调查。() 对(正确答案) 错 14. 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对(正确答案) 错 15. 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前提条件是被比较的平均数相等。() 对(正确答案) 错 16. 抽样调查不仅存在抽样误差,而且也存在登记误差。() 对(正确答案)

浅谈统计调查及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特征

浅谈统计调查及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特征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调查作为各信息的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本文从统计调查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统计调查和其它调查的区别解释统计调查,并正确区分统计调查与非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其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这些问题是参与和搞好统计调查、提高统计调查质量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统计调查;误差;统计调查质量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不仅要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而且调查对象是由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总体,同时构成总体的个体数要足够地多,除此之外,还要求调查的个体单位数也要足够地多。统计调查对构成总体的许多独立个体的调查不是目的,综合与提炼许多独立个体信息资料才是统计调查的真正目的。因此,统计调查所获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取决于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准确。而统计个体之所以有可能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是因为统计个体担心一旦提供了个体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可能会为自己、他人或相关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过,从统计调查的真实目的来看,统计个体的信息资料根本不是统计调查所关注的信息资料,个人信息资料只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出现,仅起到显现总体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的作用———从对个体信息资料进行深入的加工、综合中提炼出总体的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主体是统计信息,统计信息的获取建立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之上。统计调查搜集到的个体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质量。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种类的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质量的差异。 统计调查按是否对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进行调查,可以划分为全面统计调查与非全面统计调查两类。 全面统计调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进行的调查,即要搜集总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体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再按对总体中个体信息资料收集方式的不同,全面统计调查又可以划分为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两种。普查通常通过调查员借助普查表直接向个体搜集其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统计学参数估计习题

一、单选 1.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抽样容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时,则样本容量是原来的( ). A 、2倍 B 、1/2倍 C 、4倍 D 、1/4倍 2、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 ) A 、可以避免的 B 、可避免且可控制 C 、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 D 、不可避免但可控制 二、多选 1.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 A 、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 、容许误差的大小 C 、抽样推断的置信水平的大小 D 、抽样的方式 E 、抽样的方法 三、判断 1.如果总体均值落在区间(960,1040)内的概率为0.95,则容许误差等于80.( ) 四、简答 1.确定必要样本容量的意义?必要样本容量受哪些因素影响? 五、计算 1、某面粉加工企业分装的特等粉每小袋重量X~N (μ,1),随机抽取9袋重量分别为(市斤)5.1,5.1,4.8,5.0,4.7,5.0,5.2,5.1,5.0。试由样本数据对该厂生产的特等粉平均每袋重量μ做出置信水平为0.95的区间估计。 2、现要调查某中学的语文教学水平,从该校2009届的毕业生中随机抽样10个学生,统计他们毕业统考的语文成绩(单位:分),统计数据如下: 90,82,57,68,75,84,71,62,73,93 已知毕业生的语文成绩X 服从正态分布),(2 σμN 。 (1)用点估计法估计该校毕业统考的语文平均成绩和语文成绩标准差; (2)求该校毕业统考语文平均成绩的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 (3)若置信水平为95%,容许误差不超过4分,应该抽取多大的样本?

答案: 一、1、C 2、D 二、ABCDE 三、1、× 四、 1、样本均值59/45/===∑n x x 35.43/1*96.15/*=-=-n Z x σ 65.53/1*96.15/*=+=+n Z x σ 该厂生产的特等粉平均每袋重量μ的置信水平为0.95的置信区间为(4.35,5.65)。 2、(1) 5.75=x 分,13.11173.11=-===s n n s σσ 或分 (2)73.11,10,262.2)9()1(025.02/====-s n t n t α )89.83,11.72()39.85.75()1073.11262.25.75()(2 /=±=±=±n s t x α (3)4=∆分 74.29413.1196.104.33473.1196.12222222 /2 2 22222/≈⨯=∆=≈⨯=∆=σσααz n z n 或(人)

系统抽样法

系统抽样法 系统抽样法是一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 一个大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以便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很多实际问题中,我们不可能对整个总体进行研究,而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得出对总体的结论。系统抽样法能够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且能够有效减少抽样误差。 系统抽样法的基本原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总体中选取 样本。首先,需要确定总体中的个体数目N,然后确定所需样 本的大小n。接下来,计算抽样间隔k,即总体中每隔k个个 体选择一个样本单位。然后,随机确定一个起始个体,从起始个体开始,每隔k个个体选择一个样本单位,直到累计选择n 个样本单位为止。 使用系统抽样法进行抽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方便快捷:系统抽样法不需要列出总体的名单或分层,仅需要确定总体的大小和样本的大小,便可进行抽样。这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和时间。 2. 代表性:由于采用了间隔抽样原则,系统抽样法可以 有效地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从而可以得出对总体的准确推断。 3. 统计效果好: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系统抽样法具有 更好的统计效果。通过合理地选择起始个体,可以避免产生类似于序列效应和群体集中效应等系统偏差。 4. 可估抽样误差:在使用系统抽样法时,我们可以通过 计算抽样误差来进行精确的估计。这样在数据分析和结论得出时,会更加可靠和准确。

然而,系统抽样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1. 依赖性问题:由于抽样间隔k是事先设定的,因此如 果总体中存在某种周期性或重复性,可能会导致样本选择的不够随机,造成样本的偏倚。 2. 初始选择问题:抽样过程需要从一个起始个体开始, 如果起始个体不具有代表性,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样本结果。因此,在选择起始个体时需要特别注意。 3. 总体规模影响:对于总体规模较小的情况,系统抽样 法可能造成样本选择的不充分,影响样本的代表性。此时,建议使用其他抽样方法。 4. 返回抽样问题:系统抽样法在一轮抽样中,可能会重 复选择到之前已经被选入样本的个体。这会导致样本的重复性,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系统抽样法中应该设定规则来避免重复选择。 综上所述,系统抽样法是一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在使用系统抽样法时,需要注意抽样间隔的设定、初始个体的选择以及总体规模等因素,以确保样本选择的随机性和可靠性。

抽样调查中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抽样调查中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步骤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实行抽样调查并推断总体 (4)分割总体 (5)同意样本规模 (6)决定抽样方式 (7)确认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常用名词 在抽样调查中,常用的名词主要存有: 1、总体 总体就是所指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它就是根据一定研究目的而规定的所要调查对象 的全体所共同组成的子集,共同组成总体的各研究对象称作总体单位。 2、个体 个体就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实地考察对象。 3、样本 样本就是总体的一部分,它就是由从总体中按一定程序抽取出的那部分总体单位所共 同组成的子集。 4、样本的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叫作样本的容量。 5、抽样框 样本框是指用来代表总体,并从中抽取样本的一个框架,其具体内容表现形式主要存 有包含总体全部单位的名册、地图等。

抽样框在抽样调查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抽样调查必不可少的部分,其对于推断总体具 有相当大的影响。 6、样本比 抽样比是指在抽选样本时,所抽取的样本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对于抽样调查来说,样本的代表性如何,抽样调查最终测算的估计值真实性如何,首 先依赖于样本侧边的质量。 7、置信度 置信度也称作可靠度,或置信水平、置信系数,即为在样本对总体参数做出估算时, 由于样本的随机性,其结论总是不确认的。因此,使用一种概率的陈述方法,也就是数理 统计中的区间估计法,即为估计值与总体参数在一定容许的误差范围以内,其适当的概率 存有多小,这个适当的概率称为置信度。 8、抽样误差 在抽样调查中,通常以样本做出估计值对总体的某个特征展开估算,当二者不一致时,就可以产生误差。因为由样本做出的估计值就是随着抽取的样本相同而变化,即使观测完 全正确,它和总体指标之间也往往存有差异,这种差异单纯就是样本引发的,故称作抽样 误差。 9、偏差 所谓偏差,也称作偏误,通常就是所指在抽样调查中除抽样误差以外,由于各种原因 而引发的一些偏差。 10、均方差 在抽样调查估算总体的某个指标时,须要使用一定的样本方式和挑选最合适的估计量,当样本方式与估计量确认后,所有可能将样本的估计值与总体指标之间Matches平方的均 值即为均方差。

随机抽样方法的误差分析与控制

随机抽样方法的误差分析与控制 作者:陈航指导老师:屈俊 【摘要】:本篇主要研究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关于什么是随机抽样误差,二是怎么控制该误差。随机抽样误差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而且很多都不可控制,因此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 是因为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我们必须找出方法来使这种误差减少到可控范围内 的最小。本文首先交代了随机抽查的定义,然后说明了什么是随机抽样误差,接着对随 机抽样误差进行分析后,我们给出了精确度、准确度,信度和效度的概念,这是判断误 差的前提,有了前提我们才能知道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不然调查数据误差分析就没有基 础,也是误差控制的充要条件。在这些都做完后我们给出了控制误差的三种方法,并给 出了比较,最后得到最优的方法:回归估计。 【关键字】:随机抽样误差随机抽样误差控制最优调查方法选择 一、什么是随机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通过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来了解全部单位的某些指标。 非全面调查是要从全部单位中选取部分进行调查,以说明全体。根据选择的办法不同,可分为有意识抽选和随机抽选两种。本文所说的抽样调查是指随机抽选的调查,它保证在抽选时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或一定的)被抽到的机会。抽样调查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最后确定哪些单位被选中,完全遵循随机原则,丝毫不夹杂调查者的主观看法。 随机抽样调查所坚持的随机抽样原则,并不排除充分利用对调查对象所了解到的知识。例如,抽样调查中学生发育情况时,可以先将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组,然后分别从每组中按随机原则抽选要调查的年纪,而不是把明明能够区别开的单位混在一起来抽选。但是在每个组内,一定要严格遵循随机原则,而不能按主观判断选择自己认为有代表性的单位。 二、随机抽样误差的定义 由上面的讨论可以知道假如从同一族群总体中抽出样本,并由样本来估计总体参数时,则会发现每一估计值和总体参数之间都有一定差异,且差异因样本不同而不同。此种误差叫做统计误差,如图1所示。误差有二个来源,即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误差的大小导致精确度和准确度的变化。由于非抽样误差的不可控制性,本文不予讨论。例如,抽查10个学生的身高,如果抽到的是A和B 两个学生,测出平均身高为170cm。用它代表总体100个学生的平均身高就会有1cm的误差。这1cm 误差是客观上存在的,但我们不能确切知道。因为我们只知道A和B的平均身高是170cm,而并不知道总体的平均身高究竟是多少。 由于在抽样调查中不可能知道总体的实际平均数,所以抽出一个具体样本的平均数究竟与总体平均数有多大误差,是不可能确切知道的、但是,从一定的总体中抽一定数目的单位做为样本,全部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并以后者作为它们的平均数,所以可以计算所有样

《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Label分) 1 .体重指数(kg/m2)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正确答案:B 2 .统计量()。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根据总体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D.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 E.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正确答案:E 3 .血压(Kpa)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正确答案:B 4 .小概率事件在统计学上的含义是()。 A.指发生概率P≥0.5的随机事件 B.指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绝对不发生的事件 C.在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的事件,一般指P≤0.05 D.在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的事件,一般指P>0.05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C 5 .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1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则研究的总体是()。 A.所有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 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 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 D.11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 E.所有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 正确答案:C 6 .搞好统计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最主要的是:()。 A.原始资料要多 B.原始资料要准确 C.整理资料要细 D.分析资料要先进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7 .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性别 B.体重 C.血型 D.职业 E.民族 正确答案:B 8 .表示血型(A.B.AB.O型)的资料,该资料为()。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分类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正确答案:C 9 .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抽样调查习题答案

抽样调查习题答案 【篇一:抽样调查习题及答案】 ss=txt>1. 抽样调查是遵循随机的原则抽选样本,通过对样本单位的调查来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数量特征作出推断的。 2. 采用不重复抽样方法,从总体为n的单位中,抽取样本容量为n 的可能样本个数为n(n-1)(n-2)??(n-n+1)。 3. 只要使用非全面调查的方法,即使遵守随机原则,抽样误差也不 可避免会产生。 4. 参数估计有两种形式:一是点估计,二是区间估计。 5. 判别估计量优良性的三个准则是: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6. 我们采用“抽样指标的标准差”,即所有抽样估计值的标准差,作为 衡量抽样估计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7.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分组)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分阶段抽样。 9. 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960~1040内的概率是95%,则抽样 平均数是1000,极限抽样误差是40.82,抽样平均误差是20.41。 10. 在同样的精度要求下,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少,整群抽样比个体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多。二、判断题 3. 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 样平均误差。(√) 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为原来的1/3,则样本容量必须增大到9倍。(√) 1. 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 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为原来的(c)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2. 事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叫做(d) a. 分层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3.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若有多个样本标准差的资料,应选哪个来计算(b)a. 最小一个 b. 最大一个 c. 中间一个 d. 平均值 4. 抽样误差是指(d) a. 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b. 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c. 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d. 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5. 抽样成数是一个(a) a. 结构相对数 b. 比例相对数 c. 比较相对数 d. 强度相对数 6. 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c) A.成数越接近于0,成数方差越大B.成数越接近于1,成数方差越大C.成数越接近于0.5,成数方差越大D.成数越接近于 0.25,成数方差越大 7. 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b) a. 全面调查 b. 非全面调查 c. 一次性调查 d. 经常性调查 8. 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则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40%)a. 4% b. 4.13% c. 9.18% d. 8.26% 9. 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b) a. 甲产品大 b. 乙产品大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10.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方差为25,乙企业为100,又知乙企业工人数比甲企业工人数多3倍,则随机抽样误差(b)

数量方法排序

判断题 1、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简单分组,按多个标志进行的重叠分组是复合分组。(对) 2、按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错) 3、标准差是从某一个范围反映数据的差异程度,比较粗略。(错) 4、编制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是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的选择。(错) 5、编制平均指数,实质上就是计算个体指数的平均数。(对) 6、抽样误差是抽样法本身所固有的,但可以尽量避免。(错) 7、抽样调查不仅存在抽样误差,而且也存在登记误差。(对) 8、抽样平均误差实际上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平均数的方差。(错) 9、抽样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破坏了抽样的随机原则而造成的。(错) 10、抽样极限误差可能小于、大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对) 11、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小于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错) 12、当变量数列的单位数不多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则不宜计算众数。(对) 13、当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对) 14、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错) 15、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 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中位数与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用这两个指标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缺乏代表性。(对) 16、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使用抽样推断。(对) 17、对统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称为普查(对) 18、点估计是用样本的统计量直接估计和代表总体参数。(对) 19、调查单位就是填报单位(错) 20、调查对象就是统计总体,但统计总体不都是调查对象(对) 2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对) 22、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小于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错) 23、广义指数就是各种相对数。(对) 24、工资总额增长10%,平均工资下降5%,则职工人数应增长15%。(错) 25、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一定都是随机变量。(错) 26、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一般相同,但有时也不同。(错) 27、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都可用来判断现在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错) 28、甲乙两省分别命题高考,现有甲省的A考生高考分数605分,乙省B考生高考分数597 分,所以A考生的分数肯定高于B考生的分数。(错) 29、计算相关系数时,应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错) 30、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且组限只能是重叠组限表示法。(对) 31、平均差与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对) 32、如果物价上涨10%,则现在100元钱只值原来的90元了。(错) 33、随机原则并不排除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错) 34、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只指当某单位的标志值恰好等于某组上限时,就把该单位归 入该组。(错) 35、算术平均数易受极大值影响,而调和平均数易受极小值影响。(对) 36、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错) 37、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对) 38、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错) 39、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