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格律
- 格式:docx
- 大小:8.64 KB
- 文档页数:1
近体诗格律近体诗(律诗,绝句)的平仄,指的是句子的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共有四个句型,即:(一)○仄仄平平仄(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下同。
)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成为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如下:(一)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的一半,所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如下:(一)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也有四个句型,即:(一)○平平○仄仄平平仄(二)○仄仄平平仄仄平(三)○仄仄○平平平仄仄(四)○平平○仄仄仄平平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成为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如下:(一)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近体诗的平仄格律规则
说到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基本规律,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则:
(1)相间原则:一句之中,节奏字字音平仄交错分布。
假使第一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平,则第二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四字)音仄,第三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第六字)音平;假使第一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仄,则第二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平,第三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仄。
(2)相对原则:一联之中,对句和出句在相同位置的节奏字,平仄应该相反。
(3)相粘原则:相邻的两联,下联的出句,和上联的对句,在相同位置的节奏字,平仄应该一致。
“”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
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
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
例如: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句失粘。
4、5句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形式,其格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韵律:近体诗的韵律主要包括平水韵和双调韵。
平水韵是指字母在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中押韵,韵尾相同,声调不同,如“田、先、见、便”;双调韵是指字母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中押韵,韵脚相同,声调相同,如“静、景、清、征”。
2.字数:近体诗每行一般由五个或七个字组成,共计四句。
3.对仗:近体诗的对仗一般采用对称对仗或破体对仗。
对称对仗指两
个词语意义相同或相似,构成平衡的句子,如“千里共婵娟,一时同幽梦”;破体对仗指两个词语意义形式不同,但能够产生美感的句子,如
“游子吟,黄河远上白云间”。
4.末句押韵:近体诗的最后一句必须押韵,并且要与前三句押的韵相同。
总体来说,近体诗的格律非常讲究,需要诗人有扎实的诗歌技巧和灵
活的表达能力。
近体诗的格律近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格律规则。
近体诗的格律虽然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要求,下面将介绍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及其应用。
格律的基本要素近体诗的格律包括句式、韵律和字数等要素。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要素的规则和应用。
句式近体诗的句式要求每行都是完整的句子,不允许出现断句或断句不成章的情况。
句子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但要保持整齐划一的排列。
韵律近体诗的韵律是诗歌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使诗歌具有韵味和音乐感。
韵律是通过平仄和押韵来实现的。
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分为平声、仄声和平仄不分的三种。
在近体诗中,每个字都必须符合平仄的要求,以保持整体的韵律和节奏。
押韵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词语末尾的音节相同或相似。
近体诗的押韵有多种形式,如仄韵、平韵、交韵等。
押韵的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诗歌的表达效果。
近体诗的字数要求每句正好为5个字。
这是近体诗的基本规则,也是其与其他诗歌形式的区别之一。
每句5个字的要求使得诗歌更加紧凑,表达更加精炼。
近体诗的例子下面是一首典型的近体诗,用来展示格律规则的具体应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正好为5个字。
句式规整,没有断句或断句不成章的情况。
平仄要求得到了满足,每个字都符合平仄的要求。
同时,第一句和第二句押韵,第三句和第四句也押韵,使得整首诗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感。
近体诗的创作技巧创作近体诗时,可以借鉴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对仗对仗是指相邻的两句之间的平仄和押韵相对应。
通过对仗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平衡、和谐。
比如,可以使用仄韵对仗、平韵对仗或者交韵对仗等形式。
换韵是指在诗的过程中改变押韵的方式,增加诗歌的变化和变化。
通过换韵的方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是一种常用的创作方法,通过借用古代人物、事物或事件来表达对现实的看法和批判。
这种方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寓意深远,内容丰富。
诗词格律一览表一、诗的格律。
1. 古体诗。
- 定义: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它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等。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
2. 近体诗(格律诗)- 分类。
- 绝句。
-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它的格律有四种基本格式,以平起平收式为例,格律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以仄起平收式为例,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律诗。
-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
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工整。
例如平起仄收式的格律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同样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以仄起平收式为例,格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仄规则。
- 基本概念: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在现代汉语中大致相当于一声和二声),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大致相当于三声、四声,而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但在一些方言如粤语、吴语等中还存在)。
- 作用:平仄相间可以让诗句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
就像走路,一脚高(平)一脚低(仄),这样走起来才有节奏感。
比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样交替出现,读起来就不会平淡无奇。
- 押韵规则。
- 对仗规则(律诗中间两联)- 要求: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而且结构也要相对。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对“一行”(数量词相对),“黄鹂”对“白鹭”(名词相对),“鸣”对“上”(动词相对),“翠柳”对“青天”(名词相对)。
- 意义:对仗让诗歌更加工整、美观,就像给诗歌穿上了一身精致的套装,同时也能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把相似或者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对比,让读者更能体会诗人的意图。
近体诗(绝句、律诗)格律简介我们明白了近体诗格律结构规则后,要掌握它就容易多了。
一、一句之中的平仄是按两个字为一顿来排列的。
五言三顿,七言四顿。
其中,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有一个字为一顿的。
即: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来排。
一句之中的平仄按顿说是对立排的。
当一句的末字要押一个平声字或者要是一个仄声字时,如按这样排列不符要求,我们就把前后的顿调一下。
如:平平│仄仄│平,这句的末字需要是一个仄声字时,我们变为:平平│平│仄仄。
这里要注意的是调换顿。
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有平起式和仄起式。
因为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我们分辨时只看第二字,一句的第二字是平声就是平起式,是仄声就是仄起式,然后按上面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去排。
平起式仄起式还有首句押韵或不押韵之分。
也就是说五、七言各有四种格式。
仄起式两种,平起式两种。
另有一个准律句。
二、一联之中,上句和下句(出句和对句)的平仄也是对立的。
例如:平平│仄仄│平(出句)仄仄│仄│平平(对句)对句末字一般为平声,前后调换一个顿。
其实,我们看上下句的第二字的平仄按规则排就可以了。
三、讲究“粘”。
就是第二联的出句要和第一联的对句上下平仄要相同。
第三联的出句要和第二联的对句平仄要相同。
第四联的出句要和第三联的对句平仄要相同。
例如:平平│仄仄│平(出句)相对仄仄│仄│平平(对句)相同仄仄│平│仄仄(出句)第三句不押韵,要用仄声字。
平平│仄仄│平(对句)依次往下类推。
绝句两联四句,律诗四联八句,排律按上方法一直写下去。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有条件的,就是必须保证一句诗里不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平角的句子不出现两仄夹一平(孤平)的现象。
《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一段话可给我们启示。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近体诗的格律1.看字数、句数: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
2.看押韵:押平声韵。
3.讲究平仄:相间、相对、相粘。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4.讲究对仗:颔联、颈联对仗。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了解了律诗的常规格律要求之后,我们可以借此顺利地进行“诗歌补白”练习。
例如:请选出填入下边诗歌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登庐山毛泽东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__吴起白烟。
陶__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__?选项: a 东公田 b 东公耘 c 三令田 d 三令耘解答:平常说“东吴”较多,但依据对仗原则,应选“三”与前句的数目字“九”相对。
“陶公(尊称)”和“陶令(县令)”都无大碍,但是依据“粘对”规则,应选“令”与前句的仄声字“下”相粘。
最后,再依据押韵原则,应选“田”与全诗的“韵脚”(音“an”)同韵。
故答案为c。
下面这首诗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入的诗句的序号是(2分)(南京市2012年公开招聘新教师考试中文真题)有叹杜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__▲__,__▲__。
__▲__,__▲__。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A.穷猿号雨雪B.天下兵常斗C.老马怯关山D.江东客未还(答案:B、D、A、C)。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1. 近体诗的平仄很重要呢!就像走路要有节奏一样,平仄搭配好了,诗读起来才朗朗上口呀。
比如“白日依山尽”,平平平仄仄,多有韵律美!
2. 押韵也是关键呀!一首诗押韵了,那感觉可顺溜了,就跟歌曲有了好听的旋律似的。
像“床前明月光”,“光”字押韵多好听!
3. 对仗可不能小瞧呀!它让诗句更工整,更有韵味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对仗多漂亮啊,简直绝了!
4. 近体诗还讲究字数呢,五言七言得整明白呀,这可不能乱来。
“春眠不觉晓”是五言,简洁又有意境呢!
5. 诗句的句子数也有规定哟,绝句四句,律诗八句,这就像是给诗定了个框架。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四句绝句多精妙!
6. 近体诗里的意象运用也超有意思啊!那些景物、情感都能通过意象表现出来。
“月是故乡明”,月亮可不就代表着思乡之情嘛!
7. 还有啊,近体诗的意境营造更能吸引人呢。
要让人读了能身临其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画面感简直无敌了呀!
总之,近体诗的格律要求虽然多,但正是这些要求才让近体诗这么有魅力呀!。
近体诗的格律(5篇)近体诗的格律(5篇)近体诗的格律范文第1篇一、看朝代古代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说法始于唐代。
唐初,人们开头对诗的字数、声韵、对仗等有了严格的规定。
为了区分过去的诗,人们把唐以后写的要求严格的诗是一种格律诗,唐人统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后人沿用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后要求严格的诗称为近体诗,也叫做格律诗。
这种说法沿用到今日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那么相对而言,唐以前制造的诗只能是“古体诗”了。
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晋时期陶渊明写的诗只能是古体诗。
后人也多沿用唐人的这种说法。
所以,唐以前的诗只能是古体诗。
那么是不是说唐以后写的诗都是近体诗呢?当然不是的。
唐代以后的人可以写近体诗,当人也可以仿照古代人写古体诗。
比如,李白的《行路难》都应当属于古体诗。
唐以前和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古体诗。
所以只看朝代推断是不够的。
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看上去像绝句。
实际上吴均是南朝梁人,这首诗也只能是一首古体诗。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这首诗看上去是不是像五言律诗?实际上看的朝代汉代,就知道它也只能是古体诗。
二、看句数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
所以只要按这个方法排解,大部分的诗还是可以一下子推断的。
而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所以只要不是四句诗或者八句诗,就应当归于古体诗的范畴。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8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4句、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4句,从句数上就能推断这些属于唐人写的古体诗。
三、以字数分类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古体诗还有少数三言、六言。
李白的《行路难》中的大多数句子都是七言,但是中间“行路难,行路难。
近体诗的格律壑谦一、近体诗的一般情况1、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长篇排律。
2、律诗共有四联组成,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联两句,共八句。
3、每一联的第一句称为——出句;第二句称为——对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出句)(对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颈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尾联二、压韵1、律诗的声韵,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仄: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即上声和去声。
(也包括古汉语的中入声。
)阳平(二声)字里的入声字,如:声母为b :别、白 声母为j :急、洁 声母为d :读、独 声母为sh :识、食 声母为g :阁、国 声母为z :泽、足 声母为zh :竹、烛 2、压韵一般压“平”声韵。
3、压韵时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三、粘对规则1、“对句”中的最后一字,压韵压“平”声韵 津、邻、巾2、对: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对。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联3、粘:后一联的“出句”和上一联的“对句”,第二字平仄相同。
城阙辅三秦, 海内存知己, 风烟望五津。
——首联天涯若比邻。
——颈联与君离别意, 无为在歧路,同是宦游人。
——颔联 儿女共沾巾。
——尾联4、同一句子中,以“平平”、“仄仄”为单位,一般“平平”“仄仄”相间,填不满时,用单一的“平”或“仄”进行填补。
正常情况下不出现:a :平平仄仄仄b :仄仄平平平c :仄仄平仄仄d :平平仄平平{{{{四、五律粘对的四种基本句式1、由四种基本句式,推演出格律诗的四种基本形式。
甲作为首句 乙作为首句 丙作为首句 丁作为首句(在格律验证时只需检验加点字)2、以上是五言律诗的粘对情况,对于七言律诗,只需在每句前面加上相反的“平平”或“仄仄”即可。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乙:平平..仄仄.平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丁:仄仄.仄.平.平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五、拗与拗救1、格律诗的四种基本形式、格律诗创作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只是格律诗一般的情况。
近体诗格律一、近体诗的韵格律,第一就是押韵。
不只是近体诗、词要押,可以说只要是诗歌,都是要押韵的,甚至有些赋、文都是押韵的。
因为诗歌是用于吟诵或歌唱的,只有押了韵,才能有很好的音乐上的韵律感。
当然有不押韵的诗歌,但那是新文学运动(1920s)之后才出现的。
新文学运动之前,所有诗歌(语句用文言文的)都是押韵的。
之后出现的用白话文的现代诗歌,其中的自由体是不押韵的。
现代歌词是现代诗歌的一部分,其中大多也是押韵的。
虽然歌词不押韵,音乐旋律也能让歌唱出感觉,但很明显,同一旋律,歌词押韵要比不押韵的动听得多。
虽然各种体裁的诗歌都押韵,但严格程度不同,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类的诗歌用的韵书不同,比如近体诗一般用《平水韵》,宋词一般用《词林正韵》,而《词林正韵》总体上是要比《平水韵》宽的。
为免造成理解困难,咱们先说说“韵书”。
韵书是一个工具书,用于学习发音或者作诗填词。
韵书中收集常用字,把这些字按不同声调分类,再按不同韵母细分,分成好多“韵部”,于是这一个韵部中的所有字都是同声同韵(声母、韵头可能不同)。
但因为语言随着时间慢慢发生变化,隋-清代有多部韵书,这些韵书在声调、韵部划分上不尽相同,甚至区别很大。
近体诗成熟于唐代,当时正式场合作诗押的应当是《切韵》(隋代韵书),但《切韵》韵部划分太细,有些韵部中的字太少,难以作出一首诗来。
于是诗人们通常邻韵混押,所谓邻韵,就是韵音接近的两个韵部(类似于普通话中的“歌、锅”的关系)。
到南宋,出了一部《平水韵》,把《切韵》中韵音相近的韵部合并,使韵部数量基本减了一半,这样同韵字多了,更方便作诗了。
自南宋之后,至国民政府制定“国语”发音标准,出现《中华新韵》(1930s)之前,《平水韵》一直是作近体诗指定的韵书,又称《诗韵》。
而唐-北宋的近体诗虽然存在按《切韵》的邻韵混押,但因为《平水韵》合并了韵部,所以押韵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
于是,要品鉴一首古代诗歌,你得先知道他用的哪部韵书,否则按今天的发音,你可能还会说他韵押错了。
六种近体诗格律写法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
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1、每首八句;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的);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诗体格律: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近体诗格律概要刘锡军整理一、基本体征近体诗,有人也叫它格律诗,起于魏晋兴于唐,唐代人为与此前诗体相区别,故称其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的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三类,这三类又有五言和七言个两种。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绝句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尾联。
排律中间各联按序叫二联三联四联……前边的叫首联,最后的叫尾联。
一般来说,每一联要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内容。
近体诗在格律上要求很严。
字数、句数近体诗诗句的字数固定,无论绝句,还是律诗,只有五言和七言的两种;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的句数必须是十句以上的偶数。
平仄五言诗和七言诗分别都有四种基本的平仄句式;四种句式交错变化构成绝句和律诗的平仄格式,即基本篇式。
押韵偶数句押韵,一般只用平声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无论绝句,还是律诗,都要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对仗律诗必须用对仗,一般的七律和五律的颔联和颈联要分别对仗,排律除了首尾两联不对仗以外,其它各联都要分别对仗。
绝句对仗可有可无,没有专门要求。
二、基本句式近体诗对诗句用字的平仄要求较严。
按照我们现在所用的新韵(相对古韵)来说,所谓“平声”就是普通话标准音中的阴平和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所谓“仄声”就是普通话标准音中的上声和去声(第三声和第四声)。
构成诗句的每一个字都有平仄要求。
初学者了解掌握近体诗的基本句式,一般都从五言入手。
五言近体诗有四种基本句式:(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在五言句式的前边加上与第一、二个字平仄相反的两个字就成了七言句式。
三、基本篇式近体诗的四种句式,有规律地交错组合,构成各种不同的篇式。
我们就是按照篇式的要求来作诗的。
四种句式在交错组合构成篇式的时候,任意一种句式都可以打头。
但按照五言来说,同一联的第二字平仄要相反,这叫相对;上一联和下一联相邻的两句第二字平仄要相同,这叫相粘。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体诗通常只押平声韵,而且要求一韵到底。
这是近体诗最基本的要求。
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
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