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3章本章优化总结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51.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3节基因工程的应用【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农牧、食品及医药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素养目标】1.科学思维:基于基因工程在农牧、医药和食品等行业应用的实例,说明基因工程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进步。
2.社会责任:基于基因工程在各方面发展的前景,理性看待基因工程的安全性。
你听说过转基因鲤鱼吗?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率比非转基因鲤鱼提高了42%~115%,它在142天后平均体重达到648 g。
除生长速度快,转基因鲤鱼对饵料的利用率也非常高,这两个因素使得转基因鲤鱼的养殖经济效益比非转基因鲤鱼提高125%。
观看视频《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黄河鲤鱼》。
思考:1.提高鲤鱼生长速度的目的基因是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转基因生物?基因工程有哪些方面的应用?一、基因工程在农牧业方面的应用连一连:基于基因工程在改良动植物品种、提高作物和畜产品的产量等方面的应用,将下列转基因生物和选用的目的基因连线。
【警示】转基因抗虫植物与转基因抗病植物是不同的,转基因抗病植物可以抵抗病毒、真菌等,但不能抗虫。
二、基因工程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判一判:基于基因工程在医药卫生领域的成果和应用,判断正误。
①对微生物或动植物的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它们能够生产药物。
(√)②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将药用蛋白基因导入动物的乳腺细胞中。
(×)提示:需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中特异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重组在一起后导入受精卵中。
③转基因动物需要进入泌乳期才能成为“乳腺生物反应器”。
(√)④用转基因动物做器官移植的供体时,只能通过抑制供体动物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来解决免疫排斥的问题。
(×)提示:还可以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
思考:作为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动物,对性别有怎样的要求?提示:应为雌性动物。
三、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1.基因工程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
2.选一选:以下叙述属于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方面应用的是①③。
参考答案与解析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随堂练习巩固1.A2.C3.B4.C课后作业提升1.C①代表食物经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②③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排到外界的过程,不需通过消化系统;④⑤代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包括养料和氧气,也包括废物;⑥表示外界环境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间接的,故用虚线表示;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D3.D水肿的本质是组织液过多,毛细血管壁破损或者通透性增加,以及毛细淋巴管阻塞,可直接引起组织液过多。
血浆蛋白少可使血浆渗透压减小,进一步引起组织液增多。
4.A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它们是通过物质交换相联系的。
5.C6.D7.B内环境不是细胞内的环境,而是体内细胞的生存环境。
细胞内液不是内环境。
8.B根据题图可知A为毛细血管,B为红细胞,C为组织细胞,D为毛细淋巴管,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CO2和O2都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据此推测O2浓度是外界>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而CO2浓度则相反。
9.C根据表格分析,①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原因是细胞内液通常K+浓度较高,Na+浓度较低,且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细胞外液则相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而细胞外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因而判断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下降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因而血浆中的水会大量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含量增加。
肝细胞中的CO2产生于线粒体,由此扩散至血浆中,需要穿过线粒体的2层膜,1层肝细胞膜,进出单层的毛细血管壁细胞需2次通过细胞膜,因此共需穿过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
10.D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被消化吸收后,经血液循环到组织毛细血管后,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再进一步被细胞吸收。
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通过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必修3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人教新课标)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思维导图】【微试题】1 如图所示,①②③为对胚芽鞘作不同处理的实验,④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③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B.①中胚芽鞘直立生长,②③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④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④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方法规律】用“两看法”判断植物生长弯曲状况(1)一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①能则生长;②不能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2)二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①若均匀则直立生长;②若不均匀则弯曲生长.2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下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微探究】(1)若随太空飞船进入太空中,植物还能发生极性运输吗?还具有向光性吗?提示:极性运输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即使在太空中也会发生极性运输,也具有向光性。
(2)若加入呼吸抑制剂,则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会受到影响,由此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提示:主动运输。
3 2014全国高考] 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D【特别提醒】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横向运输的辨析(1)极性运输就是将物质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运送到形态学下端,如根尖产生的生长素会向上运输,而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食输碇逬(消化.吸收侔用)4俏址系绽 ■■比歸術秋(运输作用) 薄界物质、jfi 环軽1 _氛气」上 二慨化碳.少处水 其氽的代删 图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二、答案和提示(一) 问题探讨 1. 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 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 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 思考与讨论 11.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 )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 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 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 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1生物必修3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的环境 单堀匏生物(细胞宜搖与丹那环驟港 杼物廣交换} 参纳岂主物f 细昭外液的慮分 细和夕卜戕 「计么足锂态 I 內坏境穂态』花峦的幅节规制翔側外楝的港邀压. 證您処生命垂统 的特征*也是执 体存皓的釆件. '它让稈_・6细胞 令耳、父靠所石 细胞共建 、资料内 泌尿系统4 ii (.肤-—(排泄作就% fit 芥樹威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第3章基因工程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 - 1 - 第2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 22 - 第3节基因工程的应用............................................................................................ - 46 - 第4节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 65 -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判一判:基于基因工程相关基础理论的突破和技术的创新,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并用实验证明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提示: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是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实验证明的。
2.1970年,在细菌体内发现了第一个限制酶,后来又发现了多种限制酶、DNA连接酶等。
(√)3.1972年,伯格首先在体外进行DNA改造,并构建了第一个体外重组DNA分子。
(√)4.1983年,科学家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了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烟草。
(×)提示:第一例转基因烟草是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的。
5.1984年,我国科学家朱作言领导的团队培育了世界上第一条转基因鱼。
(√)6.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1.来源:主要来自原核生物。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1.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3.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且在植物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
5.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6.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连线]二、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3.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1.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
3.应用:[连线]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2)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3)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4)植物激素调节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5)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6)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2.在细胞分裂方面具有相反作用的两种激素是( )①赤霉素②细胞分裂素③脱落酸④乙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④ D.③和④解析:选B 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3.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
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A.乙烯B.脱落酸C.赤霉素D.生长素解析:选A 成熟的果实能够分泌乙烯,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六)练习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皮肤。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四)练习基础题 1(D。
2(C。
3(D。
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
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
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
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一、概念检测1. 判断(1)×(2)?(3)×(4)?2. 选择 (1)D;(2)D;(3)D3. 画概念图(略)二、知识迁移(1)水是良好的容积,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 (1)否(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的体内转化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七)练习基础题 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拓展题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时间:90分钟,满发: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1.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A.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能力发生改变B.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C.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D.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解析:选C。
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的刺激,使茎尖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结果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细胞伸长生长快,产生向光生长的结果。
2.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如下图)一段时间后,弯向光源生长的是()A.①③⑤⑦B.①④⑥C.③⑤⑦D.②⑤⑦答案:A3.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是()A.茎的向光性和负向重力性B.顶端优势C.扦插枝条生根D.无子果实的形成答案:B4.从一株常绿植物母体上选取相似的四段枝条作处理后进行扦插(如下图),扦插后生长和管理条件相同。
从理论上分析下列枝条中最容易成活的是()解析:选A。
考查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扦插时应选用带芽、去掉叶的枝条。
这是因为:一是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二是叶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水分,使枝条中缺水,不利于生根;三是无叶有芽的枝条,茎中的养分可供给新根生长用。
5.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
说明了()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B.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C.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D.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解析:选C。
未受粉的番茄雌蕊不会发生受精作用,因此无子番茄果实的发育与受精作用无关。
无子番茄没有种子,因此与种子无关。
番茄雌蕊未受粉自然不会有种子,并不是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的发育。
通常情况下,花未受粉就不会结果实。
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涂抹生长素而得到了无子番茄,只能说明是所涂抹的生长素促使雌蕊的子房发育成了果实。
6.番茄的体细胞中有N对染色体,用人工合成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无子番茄,则所得无子番茄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A.N/2条B.2N条C.4N条D.N条解析:选B。
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正常情况下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种子。
本题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子房仍能发育形成番茄,但其内没有种子。
虽然子房是植物体的生殖器官部分,却是由体细胞组成的,所以,果实细胞染色体数等于子房细胞染色体数,为N对,即2N条。
7.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解析:选B。
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去掉顶芽,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
B选项虽然去掉顶芽,但在顶芽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导致羊毛脂中的生长素继续运往侧芽,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没有降低,因此不能解除顶端优势。
C选项中是去掉顶芽,在顶芽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羊毛脂中细胞分裂素运往侧芽部位,但没有生长素运往侧芽,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可解除顶端优势。
8. 某同学将发生了向光弯曲的燕麦胚芽鞘制成切片并观察。
下图是该同学绘制的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细胞形态示意图。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选项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是能促进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A 细胞分裂①B 细胞伸长②C 细胞分裂②D 细胞伸长①解析:选B。
在顶端以下的部位,背光侧的细胞明显比向光侧体积大,细胞数目不增多,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促进生长,在顶端部位,细胞的形态、大小、数目等没有较大的区别,故胚芽鞘弯曲的部位是顶端以下。
9.下面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解析:选C。
由曲线看出,曲线顶点所对应的横坐标为相应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小于茎的最适浓度。
生长素作用具有双重性,在一定低浓度下可促进生长,超过最适浓度后即抑制生长,因此生长素浓度不断增加,对生长由促进转化为抑制,即出现“0”位线以下的趋势。
10.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右图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顶芽的生长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小于bB.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大于bC.a~b与a~c浓度相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D.0~b与c~d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解析:选B。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
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当生长素浓度大于d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部位,结果侧芽部位浓度大于顶芽,当该部位浓度超过d时就会抑制侧芽生长,而顶芽部位浓度较低,生长迅速,从而使植物表现顶端优势。
11.农业生产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麦苗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促进杂草衰老B.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抑制杂草生长D.高浓度促进小麦生长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双重性的理解。
2,4-D在低浓度时,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扦插枝条生根,诱导开花和子房形成无子果实等。
在高浓度时,它不但能够抑制植物生长甚至还能够杀死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
因此农业生产上常常用它作为双子叶植物杂草的除草剂。
12.将要成熟的大豆豆荚加工成的菜肴,俗称“毛豆”。
在栽培过程中因某种因素引起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B.喷洒N肥C.喷洒P肥D.以上措施都不行解析:选D。
“毛豆”的产量是由种子决定,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只能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不能形成种子。
13.分析上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解析:选C。
图中A是顶芽,B、C、D是侧芽,由于顶端优势,紧靠顶芽的侧芽被抑制的程度最大,这四个芽中顶芽合成生长素的能力最强,但其合成的生长素都迅速运输到侧芽部位,顶芽先发育,故生长素的浓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B>C>D>A。
14.下表为用不同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茄子的花蕾以后植株的结实情对照组(未作处理) 经2,4-D处理的实验组平均结果率(%) 27 100 100 100 100平均株产量0.16 0.73 0.92 0.91 0.72(kg)平均单果重(g) 186 247 277 273 243浓度(ppm) 1000 850 720 630B.该实验结果表明2,4-D能促进果实的成熟C.不同浓度的2,4-D对同种植物的结果情况影响不同D.该实验的对照组花蕾是经过受粉的,而实验组花蕾是未经过受粉的解析:选B。
2,4-D能否促进果实成熟无法从表中体现,花蕾不经过受粉或不经过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不会结果。
15.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解析:选D。
生长素极性抑制剂处理→花异常→A、B两项均有可能;P基因→与生长素抑制剂合成有关→C项正确。
16.某学生开展了“NAA溶液对草莓发育影响”的研究,下图是实验结果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是草莓的瘦果,瘦果内包含着种子。
根据有关信息可知,NAA溶液()A.导致了多倍体草莓的产生B.在本实验中帮助草莓完成了授粉C.主要起到了驱虫的作用D.其作用类似于草莓种子发育时产生的生长素解析:选D。
NAA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它与生长素的作用类似。
1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解析:选B。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到侧芽部位,抑制侧芽生长,而不是抑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植物体内的生长素运输一般是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可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果实子房的发育与生长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乙烯与果实的成熟有关;主动运输是生物活细胞的生理活动,进入琼脂块为扩散。
18.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取甲、乙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甲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乙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
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从这两箱中取等量的番茄,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
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察。
下列对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甲箱番茄呈红色B.乙箱番茄呈绿色C.乙试管中呈砖红色D.甲试管中也呈砖红色,但比乙试管中的颜色浅答案:D19.通过刺激休眠种子,改变各种激素的含量,可使种子提前萌发。
如下图表示某植物种子在刺激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脱落酸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赤霉素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B.在种子破除休眠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存在拮抗作用C.种子的提前萌发只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与其他激素无关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种子的萌发解析:选D。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因此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综上所述,脱落酸与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有拮抗作用。
20.番茄果实成熟的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
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②果实色素积累③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
番茄果实成熟的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番茄果实从绿色→橙色之间,乙烯的增加较快;橙色→红色过程中,细胞壁松弛酶活性逐渐增强,果实色素的积累也加强,说明乙烯能促进这两个过程,但乙烯不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果实发育是生长素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0分)21.(12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