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52.97 KB
- 文档页数:3
软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05例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软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通过对10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软通道微创术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显示软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关键词:软通道微创术,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观察方法本研究纳入10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45岁至7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且没有接受过其他治疗。
本研究采用了软通道微创术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采用了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定点穿刺,通过软通道将药物导入到脑出血灶内进行治疗。
术后对患者进行了定期的随访观察,记录了患者的症状变化,生活质量等情况,最终对疗效进行了评估。
结果经过软通道微创术治疗后,10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80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5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10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
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术后随访6个月内未发生再次脑出血。
在手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感染情况。
讨论结论软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由于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还需要对软通道微创术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以更好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45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微创手术使用北京万特福yl-1一次性颅脑血肿穿刺粉碎针。
结果微创手术后血肿清除率60%-100%的有39人占86.67%,清除率> 80%的有4人占8.89%,清除率< 80%的有2人占4.44%。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疗效:恢复良好有10人(22.22%),轻度残疾有27人(60%),重度残疾有7人(15.56%),植物生存有1人(2.22%)。
结论将微创手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可以对病人进行更快、更有效的抢救,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致残率、病死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疗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老龄化,高血压脑出血日益成为近年来的一种常见病。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原发性脑实质出血, 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多见于50至 60岁的老年人人群, 但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也有发病可能[1]。
其主要特点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障率高、预后较差。
以往常采用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但该方法预后差,病死率及病残率较高, 因而近年来研究学者在不断探索中发现了目前作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主要方法--微创手术方法,使得脑出血的死亡率不断下降。
本研究旨在分析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于华西附一院老年科纳入50岁至65岁高血压脑出血病例45例。
其中男性25人,女性20人,平均年龄为61.5岁。
发病至手术时间3至136小时,平均49小时。
45例患者中,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32例,冠心病21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29例,心律失常18例,糖尿病20例。
病例排出标准为:由于肿瘤、外伤、血管畸形及动脉瘤引发的出血;脑干出血;凝血功能障;出血性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脑内动脉破裂出血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具有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的特点。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逐渐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旨在综述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局部减压和降低颅内压的手术方法,通过钻孔或切口进入颅腔,将血肿内的积血逐渐清除,减轻颅内压力,并排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地清除血肿,减少颅腔内压力,改善脑灌注,缓解颅内压过高的局部和全身症状。
一项针对2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颅手术组,且恢复期疾病评分也较好,表明微创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应用于高龄、合并症患者以及急性期患者。
一项针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表明,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如纠正血压异常、抗凝治疗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术中操作技巧对手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需要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来进行操作。
血肿清除的彻底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肿的大小、位置等来决定,术前明确手术指征十分重要。
微创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穿刺血肿,进行冲洗抽吸,术后用尿激酶冲洗残腔将血肿清除。
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小,血肿清除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微创手术;高血压;脑出血[中图分类号] r730.5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089-01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恢复慢。
近年来国际国内学者提倡的微创手术概念得到了很快发展与普及,应用微创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手段。
我科在ct引导下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在神经外科住院的58例患者实施了微创穿刺引流手术,男33例,女25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50-60岁者36例。
汉族 25例,维吾尔族21 例,哈萨克族 12例。
出血部位与出血量:基底节区37例,脑叶5例,破入脑室16例;出血量最少30 ml最多70ml。
术前均经颅脑ct确诊脑出血,纳入标准:具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时间在72小时内;年龄<75岁或>30岁;幕上血肿量>30ml;gcs≥5分。
排除显示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外伤、血液系统疾病、口服抗凝药物或肿瘤卒中所致出血患者;幕下脑出血;脑疝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脑强直患者;脑干出血以及gcs评分<5分患者。
1.2 手术方法:患者入院经ct扫描定位,应用的一次性使用颅脑血肿穿刺包(杭州萧山医疗器械厂生产,北京三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销,专利号:zl20020015224.6)穿刺针,以出血量最多和接近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避开脑动静脉血管、静脉窦以及脑的主要功能区等重要解剖部位,标记出头皮钻颅点,测出血肿中心到钻颅点的距离,选用合适长度穿刺针,经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在电动颅骨钻驱动下带着无创针芯垂直于头皮刺入颅骨,缓慢刺入达颅内血肿腔,拔除针芯,见有陈旧性血液由针孔溢出,用注射器抽吸,将液态部分抽出后,顶口插入注射器,用一定压力注入3-5 ml生理盐水(0-4℃),利用射流作用击碎胶冻状血凝块,经引流管流出,可重复多次,抽出量约占血量的1/3-1/2为宜,然后接引流袋。
微创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同时加丹参注射液10~20 mL治疗,对照组49例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对照组为7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常规应用20%甘露醇和呋塞米(速尿)脱水降颅压,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西咪替丁或奥美拉唑等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普罗帕酮(心律平)、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治疗心律失常,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高血糖,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
1.2.1 小骨窗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根据头颅CT定位,避开Wernike区等重要功能区。
选取血肿最大、最表浅处做3~4 cm直切口,乳突撑开器撑开头皮,用铣刀做直径2.5 cm左右的小骨窗,瓣状切开硬脑膜后翻开、固定。
选择相对无血管非功能区,用脑穿针小心穿刺确认血肿位置及深度后,在手术显微镜下电凝切开2 cm左右皮层,自动拉钩牵开皮质,不断调整显微镜视角和患者的头位,尽量清除血肿并适度止血。
此时,脑压多较低,血肿腔一般不放置引流管,尽量缝合硬脑膜。
小骨瓣复位固定,缝合颞肌及其筋膜、头皮各层[5]。
1.2.2 微创颅内血肿吸引术(观察组)(1)采用CT定位微创颅内血肿吸引术,CT定位方法:①剃发后头皮粘贴定位器;②以激光线确定扫描基线,并于头皮上做标记;③行头颅CT 检查,确定血肿最厚部位,并在头皮做标记;④激光线再次扫描,如与原扫描基线重合,则定位明确。
手术步骤:采用局部麻醉,以顱内血肿穿刺针(YL-1 型)从CT定位的穿刺点垂直电钻钻颅进针,突破硬脑膜以后换钝头针芯,把穿刺针轻柔的推入至血肿边缘。
拔出针芯,末端连接引流管与注射器。
注射器抽吸液态积血,并缓慢将三通针体推入至血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