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肌力评定表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1
肌力评定内容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一)手法检查与MMT(Ma nual Muscle Testi 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 【检查方法】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I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川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W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V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定义】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一)Lovett分级法(二)百分数分级法:这一方法按照抗重力运动幅度和抗阻力运动幅度为依据,将肌力从0~100%加以分级,同时在平定中还加入了受试者存在的疲劳因素。
(三)MRC分级法:这一方法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则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
评定标准的依据(1)重力因素1)当肌肉(或肌群)能对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垂直运动)时,则定为3级。
2)在去除重力情况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水平运动时),则定位2级。
3)当无法作水平运动时,也可用垂直面上达到部分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来替代,此时也定位2级。
(2)肌肉(或肌群)收缩迹象1)当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时,定位1级。
2)当无收缩迹象时定为0级。
(3)外加阻力:对肌力在3级以上的肌肉(或肌群)人为施加阻力,并根据施加阻力的大小评定4级和5级肌力。
有时也可通过对阻力大小的进一步细化,而采用“+“、”-“。
(4)运动幅度:通过运动幅度的划分可增加评定的客观性,尤其是在重力检查时。
1)若运动幅度达不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时,则评定为低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2)若运动幅度达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以上,但尚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值以内时,则评定为高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操作方法(1)选择温暖的房间,使患者保持姿势的平面应良好固定。
(2)患者适当地去除一些可能影响评定结果的衣物。
(3)向患者解释评定的目的,以使患者理解,并予以良好的配合。
(4)通过关节活动度评定检查所涉及的所有关节。
(5)评定前,将患者评定所涉及的身体节段按要求置于稳定的位置。
(6)评定者按要求用手将患者所需评定的躯干或肢体固定,使之处于能够单纯完成某一动作的最佳位置,并避免相应关节的随意活动,减少协同肌、拮抗肌等的作用。
(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重力检查、肌肉收缩检查、抗阻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方法。
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
MMT 徒手肌力评定量表
姓名:赵雷性别:男年龄:45 科室:门诊病案号:
徒手肌力检查评定标准:
0级:无肌肉收缩。
1级:有肌肉收缩,无关节运动。
2—级:消除重力后能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
2级:消除重力后能完成全范围活动。
2+级:抗重力,完成小范围活动。
3—级:抗重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
3级:抗重力,完成全范围活动。
3+级:抗重力,完成全范围活动,运动末期能抗较小阻力。
4—级:抗部分阻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
4级:抗部分阻力,完成全范围活动。
4+级:抗充分阻力,完成小范围活动。
5—级:抗充分阻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
5级:抗充分阻力,完成全范围活动,即正常肌力。
签名:日期:。
徒手肌力分级法评定标准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迟缓性肌张力分级
心功能的分级
肢体残疾人的环境评定
偏瘫手的功能评定
1.健手在患手的帮助下剪开信封
2.用患手在空中拿住钱包,健手从钱包中取出硬币,包括拉开,合上拉链
3.用患手把伞在空中垂直支撑10秒钟以上
4.患手用未经改造的大剪指甲刀(长约10厘米)剪健手指甲
5.用患手系健侧衬衫袖口的纽扣
尺神经康复评定表
备注:屈指功能取环,小指TAM的平均值。
分级:优10-12分,良7-9分,可4-6分,差3分以下
桡神经康复评定表
备注:合计总分分级:优13-16分,良9-12,可5-8,差1-4
分
正中神经康复评定表
备注:合计总分分级:有13-16分,良9-12分,可5-8分,差1-4分。
(一)Lovett分级法(二)百分数分级法:这一方法按照抗重力运动幅度和抗阻力运动幅度为依据,将肌力从0~100%加以分级,同时在平定中还加入了受试者存在的疲劳因素。
(三)MRC分级法:这一方法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则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 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评定标准的依据(1)重力因素1)当肌肉(或肌群)能对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垂直运动)时,则定为3级。
2)在去除重力情况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水平运动时),则定位2级。
3)当无法作水平运动时,也可用垂直面上达到部分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来替代,此时也定位2级。
(2)肌肉(或肌群)收缩迹象1)当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时,定位1级。
2)当无收缩迹象时定为0级。
(3)外加阻力:对肌力在3级以上的肌肉(或肌群)人为施加阻力,并根据施加阻力的大小评定4级和5级肌力。
有时也可通过对阻力大小的进一步细化,而采用“+“、"-“。
(4)运动幅度:通过运动幅度的划分可增加评定的客观性,尤其是在重力检查时.1)若运动幅度达不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时,则评定为低一级标准加“+“的水平.2)若运动幅度达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以上,但尚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值以内时,则评定为高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操作方法(1)选择温暖的房间,使患者保持姿势的平面应良好固定。
(2)患者适当地去除一些可能影响评定结果的衣物.(3)向患者解释评定的目的,以使患者理解,并予以良好的配合.(4)通过关节活动度评定检查所涉及的所有关节.(5)评定前,将患者评定所涉及的身体节段按要求置于稳定的位置。
(6)评定者按要求用手将患者所需评定的躯干或肢体固定,使之处于能够单纯完成某一动作的最佳位置,并避免相应关节的随意活动,减少协同肌、拮抗肌等的作用。
(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重力检查、肌肉收缩检查、抗阻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方法。
肌力评定肌力(muscle strength)就是指肌肉收缩得力量。
肌力评定就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与肌群产生得最大收缩力量。
肌力评定就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得一种检查方法,也就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与范围得一种重要手段、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与器械肌力测定。
1.徒手肌力检查(1)概念徒手肌力检查(MMT)就是根据受检肌肉与肌群得功能,让受试者处于不同得检查体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去除重力、抗重力与抗阻力得条件下做一定得动作,按照动作得活动范围及抗重力与抗阻力得情况将肌力进行分级。
(2)特点①简便,不需要特殊得检查器具。
②以自身各肢体得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与个人体格相对应得力量,比器械肌力测得数值更具有实用价值、③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
④只能表明肌力得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3)检查标准国际上普遍应用得徒手肌力检查就是1916年美国哈佛大学Lovett教授得6级分级法(表3-1)。
表3-1 MMT肌力分级标准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Lovett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表3-2)。
表3-2 MRC肌力分级法(4)人体主要肌肉或肌群得徒手肌力检查方法(表3-3)表3-3 上肢与下肢主要肌肉得手法肌力检查角肌收缩远端,能抗中等阻力抗较大阻力屈肘肌群坐位,肩外展,上肢放在滑板上;试图肘屈曲时可触及相应肌肉收缩同左,肘可主动屈曲坐位,上肢下垂;前臂旋后(检查肱二头肌)或旋(检查肱肌)或中立位(检查肱桡肌),可克服重力屈肘坐位,上肢下垂;前臂旋(检查肱二头肌)或旋前(检查肱肌)或中立位(检查肱桡肌),肘屈曲,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能抗中等阻力坐位,上肢下垂;前臂旋后(检查肱二头肌)或旋前(检查肱肌)或中立位(检查肱桡肌),肘屈曲,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能抗较大阻力屈髋肌群仰卧,试图屈髋时于腹股沟上缘可触及肌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屈髋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可充分完成该动作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前面,能抗中等阻力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股骨远端前面,能抗较大阻力伸髋肌群仰卧,试图伸髋时于臀部及坐骨结节可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髋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与股后肌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与股后肌群),伸髋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与股后肌群),伸髋骨结节可触及肌活动髋肌与股后肌群),可克服重力伸髋10°~15°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中等阻力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较大阻力伸膝肌群仰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可克服重力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中等阻力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较大阻力踝跖屈肌群仰卧,试图踝跖屈时可触及跟腱活动同左,踝可主动跖屈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能克服重力踝跖屈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能抗中等阻力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能抗较大阻力2、器械肌力测定当肌力超过3级时,为进一步作准确得定量评定,可采用器械进行肌力测定。
mrc徒手肌力评定分级多篇mrc徒手肌力评定分级5篇第一篇: mrc徒手肌力评定分级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分级名称评定标准零未触及肌肉的收缩1微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的受缩2差解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3好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4良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的活动范围的运动5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分级评定标准无级张力增加1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主和释放1+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主,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2肌张力明显增加,通过关节活动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3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关节活动困难4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迟缓性肌张力分级级别评定标准轻度肌力下降,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并放下,肢体仅有短暂抗重力的能力,随即落下,能完成功能性运动中度到重度肌力明显下降或消失,0级或1级,将肢体放在抗重力肢位,肢体迅速落下,不能维持规定心功能的分级分级评定标准I级患者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级患者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即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I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悸,气促症状IV级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肢体残疾人的环境评定环境类型一级残疾二级残疾三级残疾四级残疾小计生活环境43211-4移动环境3-40-30-20-10-4交流环境教育环境321-20-10-3就业环境3210-10-3文体环境3210-10-3宗教环境210-10-10-2居家环境3210-3公共环境43211-4总计障碍0-40-30-20-10-4偏瘫手的功能评定上肢能力水平规定内容检查日期失用手5个动作均不能完成辅助手C5个动作只能完成1个辅助手B5个动作只能完成2个辅助手A5个动作只能完成个3实用手B5个动作只能完成4个实用手A5个动作均能完成1.健手在患手的帮助下剪开信封2.用患手在空中拿住钱包,健手从钱包中取出硬币,包括拉开,合上拉链3.用患手把伞在空中垂直支撑10秒钟以上4.患手用未经改造的大剪指甲刀(长约10厘米)剪健手指甲5.用患手系健侧衬衫袖口的纽扣尺神经康复评定表分数4321得分外行无爪行畸形轻度爪行(不半肌萎缩)中度爪行手(半肌萎缩)重度肌萎缩(肌萎缩明显屈指TAM优TAM良TAM可TAM差感觉S4S3S2S1S0-1备注:屈指功能取环,小指TAM的平均值。
肌力评定内容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一)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定义】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衢州康复医院上肢肌力评价表(MMT)注:MP=跖趾关节,PIP=近节趾间关节,DIP=末节趾间关节,IP=趾间关节评价者:1、2、3、MRC分级法分级评定标准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1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2–消除肢体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做全范围运动2+ 能对抗重力,但范围小于50%3–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3 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3+ 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终末能对抗轻微阻力4–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4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4+ 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5–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5 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做全范围活上肢主要肌肉MMT 检查方法与评定肌肉1级2级3、4、5级斜方肌菱形肌坐位,臂外展放桌上,试图使肩胛骨内收时可触及肌收缩同左,使肩胛骨主动内收时可见运动俯卧,两臂稍抬起,使肩胛骨内收,阻力为将肩胛骨向外推斜方肌下部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试图使肩胛骨内收及下移时,可触及斜方肌下部收缩同左,可见有肩胛骨内收及下移运动同左,肩胛骨内收及下移,阻力为将肩胛骨上角向上外推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俯卧,试图耸肩时可触及斜方肌上部收缩同左,能主动耸肩坐位,两臂垂于体侧,耸肩,向下压的阻力加于肩锁关节上方,能抗阻力为5、4级,不抗阻力为3级前锯肌坐位,一臂向前放桌上,上臂前伸时在肩胛骨内缘可触及肌收缩同左,上臂前伸时可见肩胛骨活动坐位,上臂前平举屈肘,上臂向前移动,肘不伸,向后推的阻力加于肘部三角肌前部、喙肱肌侧卧,悬起上肢,试图前屈,能触及三角肌前部有收缩侧卧,受检上肢放于滑板上,肩可主动屈曲坐位,肩内旋,屈肘,掌心向下,肩屈曲,阻力加于上臂远端三角肌后部、大圆肌背阔肌侧卧,悬起上肢,试图件后伸,可触及大圆、背阔肌收缩向对侧侧卧,受检上肢放于滑板上,肩可主动伸展俯卧,肩伸展30~40,阻力加于上臂远端三角肌中部、岗上肌三角肌后部胸大肌仰卧,尝试肩外展时可触及三角肌收缩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后伸,在三角肌后部可触及肌肉收缩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前屈在腋窝前臂可触及肌肉收缩仰卧,上肢放于床面上,肩可主动外展体位同左,悬起上肢能主动水平后伸体位同左,悬起上肢能主动水平前屈坐位,屈肘,肩外展至90,阻力加于上臂远端俯卧,肩外展90,屈肘,上臂做后伸动作,阻力加于肘后向下压仰卧,肩外展90,做水平前屈动作,阻力加于肘部向外拉岗下肌小圆肌俯卧,肩外展90,屈肘,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试图肩外旋,在肩胛骨外缘可触及肌肉收缩体位同左,肩可主动外旋体位同左,肩外旋,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背阔肌俯卧,肩外展90,屈肘,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试图肩内旋时,在腋窝前、后壁可触及肌肉收缩体位同左,肩可主动内旋体位同左,肩内旋,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肱二头肌坐位,肩外展,上臂放于滑板上,位置同左,肘关节可主坐位,上肢下垂,屈曲肘关节,阻肱肌肱桡肌试图屈曲肘关节时可触及相应肌肉收缩动屈曲力加于前臂远端。
注:“整个活动过程”是指有超过一半的活动过程。
(3)能参与大部分的活动,但在某些过程中仍需要别人提供协助才能完成整项活动。
注:“某些过程”是指一半或以下的工作。
(4)除了在准备或收拾时需要协助,病人可以独立完成整项活动;或进行活动时需要别人从旁监督或提示,以保证安全。
注:“准备或收拾”是指一些可在测试前后去处理的非紧急活动过程。
(5)可以独立完成整项活动而无需别人在旁监督、提示或协助。
2.每一项活动的个别评级标准⑴肛门控制(大便控制):是指能完全的控制肛门或有识地防止大便失禁。
评级标准①完全大便失禁。
②在摆放适当的姿势和诱发大肠活动的技巧方面需要协助,并经常出现大便失禁。
③病人能做出适当的姿势,但未能运用诱发大肠活动的技巧,或在清洁身体及更换纸尿片方面需要协助,并间中出现大便失禁。
④甚少出现大便失禁,病人在使用栓剂或灌肠器时需要监督,或需要定时有人从旁提示,以防失禁。
⑤没有大便失禁,在需要时病人也可自行使用栓剂或灌肠器。
其他方法:肛门造口或使用纸尿片。
考虑因素:“经常大便失禁”是指有1个月内超过一半的时间出现失禁,“间中大便失禁”是指1个月内有一半或以下的时间出现失禁,“甚少大便失禁”是指每个月有不多于一次的大便失禁。
评级包括保持身体清洁及有需要时能使用栓剂或灌肠器,把衣服和附近环境弄脏将不作评级考虑之列,若病人长期便秘而需要别人定时帮助放便,其情况应视作大便失禁。
病人如能自行处理造口或使用纸尿片,应视作完全没有大便失禁。
若造口或尿片发出异味而病人未能及时替换,其表现应被降级。
⑵膀肮控制(小便控制):膀肮(小便)控制是指能完全地控制肪肮或有意识地防止小便失禁。
评级标准①完全小便失禁。
②病人是经常小便失禁。
③病人通常在日间能保持于爽但晚上小便失禁,并在使用内用或外用辅助器具时需要协助。
④病人通常能整天保持干爽但间中出现失禁;或在使用内用或外用辅助器具时需要监督;或需要定时有人从旁提示,以防失禁。
⑤没有小便失禁,在需要时病人也可自行使用内用或外用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