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人教版物理2
- 格式:ppt
- 大小:549.50 KB
- 文档页数:2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运动的描述(162)1.一艘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为参照物。
若船上的人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向(选填“西”或“东”)行驶。
2.两名同学以相同的步伐同向并肩前进,若说他们在运动,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其中一人作为参照物,另一人就是的。
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3.如图所示是山区的孩子们在攀登木制云梯上学的情景。
当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是相对的,他们相对于地面是的。
4.如图所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拖拉机和收割机一起在田野里收割小麦。
以为参照物,拖拉机是运动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拖拉机是的。
5.五一假期,小丽同学和她的妈妈一起乘观光车在长沙橘子洲头游玩,如果以观光车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的,如果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的。
(均选填“运动”或“静止”)6.运动会上,接力赛非常精彩,运动员在交接棒时,应保持怎样的速度才能不掉棒,又不影响比赛成绩?7.如图所示是加油机给受油机在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C.以地面为参照物D.三种说法都不对8.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不划动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
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B.流水C.船夫D.行驶的船9.如图所示,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
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书C.桌面D.桌面上静止的橡皮10.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的树11.如图所示,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
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12.小明坐在一辆行驶的轿车上,自西向东运动,他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向运动的,相对于乘坐的车是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位移、路程等。
但他们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2.掌握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物体运动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3.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实例和图片。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的运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可以看到这些物体的运动吗?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呢?”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介绍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定义和公式。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
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位移、平均速度公式、速度与时间图线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等,但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与时间图线等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绘制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节课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掌握平均速度公式。
2.掌握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图形绘制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区别。
2.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3.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和探索,理解和掌握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方法。
2.通过图形绘制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绘图。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定义,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的物体运动情况,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绘制速度与时间图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其他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如加速度、位移时间图线等。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知识点1:机械运动1.概念:在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关于机械运动的几点说明:(1)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指宏观上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不同于分子等微粒的热运动。
(3)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才能判断其中一个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
【例】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蜡烛燃烧B.电梯上升C.飞机的飞行D.正在下沉的潜水艇答案:A点拨:判定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要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上升的电梯和飞行的飞机相对于地面、下沉的潜水艇相对于水面的位置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
知识点2:参照物1.参照物:(1)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即以另一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选取参照物的原则:①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既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
一个物体如果被选为参照物,这个物体就假定是静止不动的;②参照物应是一个具体的物体,空间方位不能被选为参照物;③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否则物体永远是静止的。
易错警示通常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以地面或地面上固定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往往略去不提,如马儿奔跑,并非没有参照物,只是按照习惯没有表述出来而已。
【例】我国将于2012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神舟”九号飞船,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
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 )A.飞船的座舱B.天空中的云朵C.地面上的发射架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答案:A点拨:因为航天员的位置相对于飞船的座舱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选取飞船的座舱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故选项A正确。
教案③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演示PPT12】展示图片:电梯上升过程中提问: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如果分别选择乙、丙、丁为参照物,判断甲的运动状态。
若选择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若选择丙、丁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我们发现: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板书】: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演示PPT13】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①首先确定研究对象②选定参照物③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位置没有变化,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位置发生变化,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板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演示PPT14】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示图片:路边有行人在步行,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里有司机和一位乘客。
研究坐在汽车上乘客的运动状态若以路上的行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
若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演示PPT15】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示图片:后方的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
研究飞在前面的战机的运动状态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状态,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想对的。
使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掌握的方法判断实例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研究对象自身不能做参照物;③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点1机械运动1、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鸟在空中飞翔、河水在流动、汽车在奔驰等。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方法判断是否属于机械运动的关键: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注意: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指物体间距离或方位的变化)3、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看似不动的树木、高山、房屋都在随地球自转而运动,同时绕太阳公转。
例:1、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3、天上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判断的?4、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知识点2 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2、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注意: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假定它是静止的)3、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例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 _的。
例2、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a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b、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c、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知识点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定义: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