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
- 格式:doc
- 大小:431.18 KB
- 文档页数:6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篇1: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可以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动与静是相对的,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方式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 min)〖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了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讨论][总结1] 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
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总结2] 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机械运动(10min)1.现象[问题] 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回答](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的;……[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
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在运动。
我在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是绕着太阳自转和公转的,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
同样的,银河系也在运动,宇宙也是,所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宇宙中所有的物体都在运动。
(3)小分子在运动。
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这些分子也在运动。
[总结]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第二、三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者。
3、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体的普遍规律,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二、速度甲、乙两同学谁跑得更快?乙和丙同学谁跑得更快?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如果相同时间,则是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
路程,运动得越快。
2)如果相同路程,则是比较所用的时间。
所用时间越小,运动得越快。
当时间和路程不同时,则如何比较?甲和丙同学谁跑得更快?2、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3、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4、速度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它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1m/s=3.6km/h。
5、速度有大小有方向,速率是只有大小。
练习:1)100跑比赛时我们是采用相同______比较______的方法。
2)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
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 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合_________m/s。
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4)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_(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5).一小球在光滑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1)小球前8秒的速度?(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3)通过60m所用的时间?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位移、路程等。
但他们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2.掌握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物体运动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3.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实例和图片。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的运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可以看到这些物体的运动吗?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呢?”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介绍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定义和公式。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
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以下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的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位置的描述:用参照物和位置矢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时间的描述:使用时钟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间。
3.速度的描述: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来描述物体的速度。
4.加速度的描述:用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描述物体的加速度。
5.速度-时间图象: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6.加速度-时间图象:用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描述物体的加速情况。
二、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者方向有所改变的原因。
2.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力分解为几个力的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4.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5.摩擦力的计算:计算摩擦力时一般采用标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最大值。
6.弹力:物体因受到弹簧形变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力。
7.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力。
8.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重力。
9.等效重力:在垂直向下和垂直向上的力的合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用等效重力来替代这两个力的合力。
三、机械功和机械能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引起物体速度、形状或位置改变时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乘以物体的位移。
3.功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4.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位能和动能之和,它是物体进行做功的能力。
5.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静电和电流1.电与电荷: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静电仪的原理:静电仪通过将金属雷达接触到地球,使其与地球保持相同的电势差,使金属球的电荷不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质。
3、参照物的选取标准:
(1)、相对性:参照物一旦选定就假定不动;
(2)、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3)、差异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可能不同;
(4)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选取参照物;
③明确研究对象参照物间的位置关系;
小男孩相对于电梯是静止的,
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宇航员相对于飞船是静止
的,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步卫星:同步卫星与地球的自转保持同步
空中加油:受油机和加油机必须保持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理运动快慢的方法: (1)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的长短; (2)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的大小;
2、速度:
(1)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距离的远近; (2)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小,物体运动越慢; 物体运动距离的远近除了与速度有关外,还与时间的长短有关。
(3)符号:v (4)
(5)单位: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 1m/s=3.6Km/h
t
s
v
(6)常见物体的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知识点框架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机械运动★ 1 1二参照物★★ 3 310三运动的相对性★ 1 1知识点总结 + 例题讲解一、机械运动: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特点:①距离发生变化;或者②方向发生变化。
2.相对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叫静止。
特点:①速度大小(或距离)不变;且②运动的方向不变。
【例题1】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B.夏日树上的荔枝由绿变红C.金色秋天,人们从树上采摘果实 D.校园里朗朗书声声声入耳【变式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夜空中的彗星B.飞奔的猎豹C.盛开的荷花D.爬行的蜗牛二、参照物: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1)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运动或静止)可能不同;(4)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参照物的确定:(1)A相对于B:参照物是 B ,研究的是 A 的运动情况;(2)A看B:参照物是 A ,研究的是 B 的运动情况;4.知识拓展: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假设参照物是静止不动的:将参照物的速度沿反方向减至0,同时被研究的物体的速度也同向减少一样多。
(1)A以5m/s的速度向东运动,B以8m/s的速度向东运动,则A相对于B以 3 m/s向西运动。
(2)某客车以20m/s的速度向右运动,路上一行人以1m/s的速度与客车同向行走,则车上的乘客看行人是以 19 m/s向左运动;乘客看路边的树木是以 20 m/s向左运动。
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会选择参照物并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4、能够用实例来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要点进阶: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要点二、参照物
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
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要点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进阶: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机械运动
例1、(2014秋•南岸区校级期中)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
类型二、参照物及其选取
例2、(2016•杭州中考)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举一反三:
【变式】人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所选的参照物是()
A、地球
B、月亮
C、云朵
D、太阳
例3、(2015•晋江市一模)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说航天员处于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A.月球B.地球C.飞船D.太阳
举一反三
【变式】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
类型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4、小敏和小华在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用彩笔在一张很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作背景,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上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狭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
①向左拉动窄纸片你会看到小车_______
②向右拉动窄纸片你会看到小车_______
例5、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作简单的说明。
举一反三
【变式】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
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
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人造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的。
2、(2016•祁阳县一模)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
3、如图所示,甲、乙两图表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子先用手蒙住眼睛,后放开手,发现编号________和________的小朋友做了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
4、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_______状态。
5、(2015•哈尔滨校级模拟)在一张白纸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草地上。
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1)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
(2)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白纸,使小球进入“洞”中。
两种情况下小球的运动结果(填“相同”或“不相同”)吗?这个过程说明了。
二、选择题
6、(2015春•兴隆县校级月考)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机械运动的是()
A.汽车过后,尘土飞扬
B.煮饭时米粒上下翻滚
C.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会全变红了
D.苹果从树上落下
7、(2016•射阳县二模)下列诗句中加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8、甲、乙两人分别坐在相邻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
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9、(2015•广安区模拟)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A.满眼风光多闪烁B.看山恰似走来迎
C.仔细看山山不动D.是船行
10、在向北行驶的甲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向南行驶的乙列车从旁边驶过,并且感到乙车开得特别快,这是因为乘客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甲车 C.乙车 D.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举起了五星红旗。
某同学说他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B.地球C.月亮D.“神舟七号”飞船
12、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
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三、简答题
13、《西游记》中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如图所示,其他电影、电视剧中也有武艺高强的武林人士“飞檐走壁”以及飞行的“飞机”和奔驰的“火车”等镜头。
其实,这些镜头是这样拍摄的:演员做出某种姿势或动作,剧组人员将画有山川、云雾的布景快速向后拉动,同时,用排风扇迎着演员吹风,使演员衣裙向后飘动,这样在播映时便会出现腾云驾雾的镜头。
想想看,这样做为什么可以给观众以逼真的感觉呢?
14、在现代交通中,高速列车已成为现实。
为了不影响高速列车的运行,有人设想,若能使高速列车在进出站时既不停车,又能上、下乘客,岂不更好。
你能进行这样的设计吗?若能设计,说明理由。
15、中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宝叔在外求学读书,宝叔的父亲去看他,宝叔向父亲询问家中可有怪事。
他父亲说:“怪事倒也不多,只是昨夜一阵大风甚怪,把咱家院中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院外。
”如图所示,宝叔细想言道:“此风少也,确实甚怪。
”请你仔细分析一下,此风“怪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