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寡头竞争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414.50 KB
- 文档页数:51
第5章寡头的一般理论及其应用根究我们第一章的定义,如果一个市场只有很少几个企业控制整个或者大部分市场的生产和销售,我们称这样的市场结构为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1)少数几个企业;(2)同质或差异化产品;(3)很高地进入障碍;(4)企业之间相互影响。
之所以出现寡头市场结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很大的规模经济。
相对市场需求而言,如果产业存在较强的规模经济,那么只有大规模的生产才能减少成本。
寡头市场中的每个企业为了低成本经营,必须提供大部分的市场需求,相应在这样的市场和行业中,少数几家企业进行生产是比较有效率的。
比如汽车产业、钢铁产业和飞机制造业。
寡头模型的基本分类:(1)根据产量的竞争方式分为古诺模型和斯坦博格模型;(2)根据价格竞争的方式分为伯特兰模型。
一古诺模型(一)古诺模型的简单描述熊彼特称古诺模型为“一切有关寡头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石”的开始。
为什么我们首先介绍古诺竞争模型呢?主要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提出正式的寡头理论(1838)。
第二是因为我们后面的很多寡头模型都是在古诺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或是对其批判的基础上。
假设在一个城市或地区比如(淄博市区)存在两个规模相当矿泉水生产和销售企业,企业1和企业2,我们可以认为他们的产品完全相同;他们之间相互竞争并决定往市场投入多少数量的矿泉水,每个的利润取决于竞争对手的生产和销售量,原因非常简单,假如企业1买的越多,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企业2的利润与原来相比利润下降,反之亦然。
即一个企业的利润的取决于另一个企业的行为,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收益相互依赖(payoff interdependence )。
我们可以用一个函数表示他们的利润1112(,)q q ππ=,2212(,)q q ππ=。
首先,我们了解这一问题的背景,界定经济环境(Characterizing economic environment )。
(1) 企业在同一市场上,企业1与企业2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一样;(2) 假设存在两个企业,而且生产规模相差不多;(3 )这里没有其它企业的进入,也就是说市场中总供给量等于两个企业之和12q q q =+,同时市场需求曲线为()p p q =。
论电力市场三种寡头竞争模型的市场力分析比较电力市场是供电设施与电力交易的市场,其市场力分析对于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行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力市场中,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市场结构,特别是竞争程度。
寡头竞争模型是研究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将对三种典型的寡头竞争模型进行市场力分析比较。
首先是柯特斯模型。
柯特斯模型是最常用的寡头竞争模型之一,它假设在市场中有若干能够相互影响的寡头企业,它们不同程度上会竞争和合作。
柯特斯模型主要关注市场份额和价格的变化对市场力的影响。
其次是伯特兰模型。
伯特兰模型是另一种寡头竞争模型,它假设企业以价格为竞争手段,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通过价格的变化来展开的。
伯特兰模型的核心是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以及企业如何制定自己的价格策略。
最后是寡头垄断模型。
寡头垄断模型是另一种寡头竞争模型,它假设市场上有少数几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寡头企业。
寡头垄断模型主要关注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以及企业如何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在这三种模型中,柯特斯模型认为市场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价格策略。
当市场份额越均衡分布时,市场力越强。
伯特兰模型认为市场力取决于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程度。
当企业制定的价格越接近边际成本时,市场力越强。
而寡头垄断模型认为市场力取决于企业的竞争策略和市场支配地位。
当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支配地位并能够有效地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时,市场力越强。
总体来说,这三种寡头竞争模型对市场力的分析角度不同,柯特斯模型强调市场份额和价格的变化,伯特兰模型强调价格竞争程度,寡头垄断模型强调竞争策略和市场支配地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电力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竞争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政策制定来促进电力市场的竞争和效率提升。
继续写:电力市场是供电设施与电力交易的市场,其市场力分析对于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行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电力是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电力市场的竞争程度直接影响了电力价格、服务质量以及创新能力。
第五章思考题1、当( B )时,厂商提供利润最大化的产量A、边际收益等于价格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C、降价利润等于零D、会计利润等于零E、沉没成本等于固定成本2、追加生产一单位产量所耗费的追加成本被称为(A )A、边际成本B、固定成本C、经营成本D、沉没成本E、边际收益3、只要(A或D ),厂商就应该退出市场。
A、厂商不能获得至少与它的不可收回成本相等的收益B、价格小于边际成本C、价格小于平均成本的最小值D、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小值E、上述各项都是4、厂商的经济成本包括(E )A、经理的时间机会成本B、厂商的资本投资的替代收益C、业主的资本投资的收益D、公司的厂房、设备的贬值E、上述各项5、下列行业中那个更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C )A、飞机B、卷烟C、大米D、汽车6、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均衡时(D )A、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B、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D、取得超额利润、发生亏损及获得正常利润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7、当垄断竞争厂商处在长期均衡点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C )A、上升阶段B、水平阶段C、下降阶段D、以上三种都不是8、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有一个重要区别是(A )A、参与竞争的厂商数目多少B、产品是否有差别C、长期中厂商获得的利润大小D、资源转移的灵活程度9、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C )。
A、同质的B、有差异的C、既可以是同质的,又可以是有差异的D、以上都不对10、在拐折需求曲线模型中,拐点左右两边的需求弹性是(A )。
A、左边弹性大,右边弹性小B、左边弹性小,右边弹性大C、左右两边弹性一样大D、以上都不对11、当发生下列哪种情况下,厂商将会倾向进入一个行业(D )。
A、该行业存在超额利润B、规模经济不构成一个主要的进入壁垒C、该行业的主要生产资源不被现存厂商所控制D、以上全对二、问答题1、垄断厂商一定能保证获得垄断利润吗?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他在短期内会继续生产吗?在长期内又会怎样?答:垄断厂商并不保证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能否获得超额利润主要取决于社会需求。
寡头的概念,和几种竞争合作模式的概念寡头概念: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比较现实的混合市场中,仅为少数几个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这几个企业被称为寡头。
各寡头之间有着高程度的依存性。
而这种依存性使他们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勾结。
但各寡头之间的利益哟偶是矛盾的,这就决定了勾结不能代替或取消竞争,寡头之间的竞争往往会更加激烈。
竞争合作模式1)Cournot 模型Cournot 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 Antoine Augustin Cournot 于 1838 年提出的,是最早运用博弈论对双寡头垄断市场进行分析的一个经济学模型。
该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市场上有且只有两个企业,他们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及服务,不存在生产成本,面对同一个市场其需求函数是线性的,双方对彼此间的需求非常清楚,即每一方都能根据对方的产量决策来确定自己的最优选择,从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润,但是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勾结行为。
Cournot 模型属于静态博弈,即博弈方的决策同时进行。
2)Stackelberg 模型Stackelberg 模型由德国经济学家 H. Von Stackelberg 在 1934 年提出。
该模型的决策变量也是产量,但市场上竞争者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处于主导地位的一方先进行决策,另一方则根据主导方决定自己的产量,即处于从属地位,二者的相互之间的决策选择最终形成动态博弈,其他假设与Cournot 模型相同。
3)模型修正一是成本修正,由于移动运营商前期投入和运维成本较高,因此其生产成本是不能忽略的,而且总成本中主要是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占较少的份额,且每增加一个用户时,运营商的边际成本很低。
二是企业数量修正,由两个增加到三个,我们选择用户数量来表示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产量。
1 Bertand 价格博弈Bertand 寡头模型假设各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产品之间有很强的替代性,他们之间通过选择价格进行竞争,即价格不同时,价格高的不会完全销不出去。
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作者:赵伟奇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05期摘要:文章介绍了博弈理论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以及它的推广——斯坦克尔伯格的寡头竞争模型,并给出了两种模型的具体解法以及一般性的结果。
文章通过实例说明各个博弈模型在中小企业之间的具体应用,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不同模型对结果的不同影响以及在现实经济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库诺特模型;竞争合作博弈;完全信息一、库诺特(Cournot)寡头竞争模型的假定库诺模型是一个简单的两企业垄断模型,它是法国经济学家古诺(Augustin Cournot)在1838年出版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可以说是纳什均衡最早的版本,它比纳什本人的定义早了100多年。
在库诺特模型里,假定某市场有n个厂商销售相同的产品,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市场出清价格P(可以将产品全部卖出去的价格)是投放到该市场上产品总量Q的减函数,即P=(Q)=a-qi(a为一常数)。
n个厂商作出的产量决策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相互协商,也不受相互的限制,并且他们是在同一时间决定生产的产量。
上述n个厂商如何做出产量决策的问题就是一个博弈,这n个厂商就是其中的n个博弈方。
他们可以选择的策略就是自己要生产和投放市场的产量,由于是连续可分的,所以是无限策略的博弈。
假设qi为第i个厂商投放的产品量,P为市场出清价,厂商i的单位成本为ci,厂商i的得益为ui,则:ui=qi(a-qi)-ciqi公式表明:厂商i得得益不仅取决于它早已既定得单位成本ci和qi产量,还通过价格取决于其他厂商得产量决策。
二、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的主要类型(一)完全信息的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假设有两个参与人,分别为厂商1和厂商2;每个企业的战略是选择产量,分别为q1和q2,市场出清价格P=P(Q)=a-Q=a-q1-q2,a为总产量为0时的产品市场价格,即产品的固定成本,两个厂商的产品单位成本分别为c1、c2,他们同时决定各自的产量,各自的得益为两个厂商产量的函数,即为:ui=q1(a-q1-q2)-ciqi(i=1,2)博弈分析为(q1*,q2*)是纳什均衡产量意味着:q1*∈arg max u1(q1,q2*)=q1P(q1+q2*)-c1q1=q1(a-q1-q2*)-c1q1q2*∈arg max u2(q1*,q2)=q1P(q1*+q2)-c2q2=q1(a-q1*-q2)-c2q2找出纳什均衡的一个办法就是对每个厂商的得益函数求一阶倒数并另其等于零:这就是在此库诺特模型得唯一纳什均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