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在护理方面首先要注意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
因为手术后有可能出现再出血,以及出现术后的水肿加重,是可以出现病情加重的,一旦出现症状加重,要及时的复查。
检查有再出血,出血量大的需要二次手术清除血肿,检查水肿严重的需要加强脱水。
另外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果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要按时的翻身拍背,帮助把肺中的痰液排出来。
而如果存在肢体活动不灵、肢体瘫痪的话,要多进行肢体的热敷按摩以及多帮助肢体活动,预防出现静脉血栓。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巡回护理要点术前准备在进行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对术前准备要有充分的了解和熟练的技术操作。
下面列举一些术前准备的要点:1.全面检查和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态、并发症等,并进行通畅性检查;2.排除患者对手术药物和麻醉药物过敏的可能性,必要时进行过敏测试;3.配备必要的器械设备,如监测仪器、抢救设备、急救药品等;4.建立完整的手术准备档案,包括手术前参考化验检查、心电图、颅脑影像等等。
术中护理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项要求高度精细的手术,护理人员要严格掌握术中护理技巧,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的达成。
下面列举一些术中护理的要点:1.给予麻醉药物,保持患者处于深度麻醉状态,并且在术中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生命体征的稳定性;2.协助医生准确定位,清除血肿,并及时排除出脑室,保持手术区域清洁卫生;3.根据手术需要调整患者头部的姿势和角度,协助医生操作;4.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5.保持患者畅通的气道,并尽可能减少手术期间的镇痛性刺激;6.在手术结束后,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保持手术区的清洁卫生。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整个手术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下面列举一些术后护理的要点: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和心率等;2.安排患者在恰当的位置休息,并及时更换体位;3.帮助患者保持清洁和舒适,包括病房卫生的维护、换床单等;4.监测患者的尿量、尿液的颜色和情况,并保持通畅;5.定期更换伤口敷料,注意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6.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恰当的康复训练,协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
注意事项在进行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同步处理以下注意事项:1.注意防止感染,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2.注意患者营养状况,适当调整饮食,协助患者进食和喝水;3.监测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4.防止患者头部受到剧烈颠簸和震动;5.留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协助患者处理情绪问题。
颅内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手术物品准备: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蛇型自动拉勾1套、若为小脑出血则再备后颅窝撑开器1个。
2、敷料基础辅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膜、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棉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手术体位:根据血肿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手术步骤:1.皮肤消毒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2.头皮切开和止血2.在耳上方做“∩”形切口,切开皮肤,止血后上头皮夹。
2.2切开皮下组织、帽状腱膜。
2.3分离颞肌,剥离骨膜,将皮瓣翻向耳侧,电凝止血。
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固定皮瓣,充分暴露术野3.打开骨瓣、硬膜3.1用电钻在颅骨上钻4个孔,孔间插入线锯导板,用线锯将颅骨锯开,骨瓣放入双氧水中浸泡。
3.2骨窗周围用骨蜡封闭止血。
用6*17圆针3-0丝线将骨窗周围硬脑膜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
3.3用11号刀片在脑膜沟处切开脑膜,用窄神经剥离子轻松分离后,脑膜剪“∩”形剪开脑膜4.清除血肿4.1脑穿针蘸水湿润后探查血肿部位及深度,电凝器止血后用窄脑压板轻轻拉开脑组织,用小号吸引器吸出脑内血肿,电凝器仔细止血,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也可用双氧水小棉片放入腔内止血。
4.2将坏死组织一并切除。
可将止血纱布剪成小块铺于出血腔内,再在表面喷可吸收生物胶。
5.缝合硬膜。
5.1清点用物后,用6*17圆针3-0丝线严密缝合硬脑膜。
5.2若硬脑膜从颅骨内分离而有渗血时,可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垫一明胶海绵,6*17圆针3-0丝线悬吊止血。
再次清点用物。
6.放置引流管同前7.关颅7.1将骨瓣复位,8*20圆针2-0丝线缝合骨膜数针以固定骨瓣。
9*25三角针2-0丝线缝合帽状腱膜及皮肤。
7.2双氧水或1%聚吡咯碘消毒皮肤,小纱布覆盖切口,绷带包扎切口。
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小时,稳定后再根据医嘱酌情观察。
2、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生。
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3、颅内压增高清醒者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
4、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5、外伤性癫痫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应戴好安全帽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意外发生)。
3、告知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时间一般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4、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配合护理常规
【适应证】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
【麻醉与体位】全麻 + 气管插管。
体位:平卧位、侧卧位、侧俯卧位等。
【物品准备】
(1) 基本器械:脑外科包。
(2) 特殊器械:双极电凝,颅钻一套,头架。
(3) 敷料:手术衣,夹治,大洞巾。
(4) 一次性物品:11、23号刀片,8x20▲,9x24●,7x17●,0号可吸收肠线1-2根,头皮夹,骨蜡,止血纱布,明胶海绵,50ml注射器两副,大贴膜,大纱布,脑棉,灯柄,吸引器,负压球,导尿包, 电刀,棉球,眼科敷贴,输血器输液器,三通数个,留置针两三套。
,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按颅脑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病史,了解患者颅内血肿发生的原因。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准确判断病情。
评估是否有颅高压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结合CT结果判断血肿大小。
4、评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同开颅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
(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体位。
拔除引流管后抬高床头15°~20°。
(2)术日禁食,以后遵医嘱给予饮食。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颅高压征象,预防脑疝发生。
(4)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量及颜色。
(5)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6)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和适当的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
1、保持情绪稳定,自发性出血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忌烟酒。
2、注意休息,1个月后复查CT。
医院颅内血肿患者的护理常规颅内血肿(intracranialhematoma)是指当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腔的一定部位而且达到相当的体积后,造成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危险、可逆的继发性病变。
发病率分别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
颅内血肿见于各种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一、专科护理(一)护理要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术后引流护理,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二)主要护理问题1.急性意识障碍(acuteconfusion)与颅内血肿、颅内压增高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ineffectiveairwayclearance)与意识不清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imbalancednutrition:lessthanbodyrequirements)与发病后的高代谢、呕吐、高热等有关。
4.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riskfordisusesyndrome)与意识障碍、偏瘫所致长期卧床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癫痫。
(三)护理措施1.对症护理如下所述。
(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定时进行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3)饮食护理:急性期给予禁食水护理,遵医嘱给予肠胃营养护理;恢复期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无刺激性、易消化的鼻饲流质饮食;加强口腔护理。
(4)皮肤护理:患者宜穿着柔软、宽松、棉质类衣裤,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注意会阴部皮肤保护,避免压疮发生。
勤剪指甲,预防抓破皮肤而继发感染。
(5)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躁动不安等典型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先兆的表现时,立即通知医生并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同时做好急诊术前准备工作。
神经外科一、高血压脑出血碎吸术护理常规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可为多种原因引起,但临床上大多数病人多源于高血压、动脉硬化。
【护理评估】1.病史2。
症状3。
心理反应4。
辅助检查【主要护理问题】1. 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 脑组织灌注异常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3。
躯体移动障碍与严格限制活动有关。
4. 潜在并发症:脑疝。
5.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控制饮食、食欲较差有关。
【护理措施】术前术后护理同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 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抬高床头15-30。
3. 神志清楚的病人,谢绝探视,以免情绪激动。
4. 脑出血昏迷的病人24—48小时内禁食。
5. 加强大小便的护理6. 遵医嘱按时给脱水药物,降低颅压。
适当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防止由于高压引起再出血。
7. 预防并发症(1)加强皮肤护理(2)加强呼吸道管理。
8.急性期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身体功能位置。
【健康指导】1。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让患者树立信心。
2。
急性期患者要尽量少动,卧床休息。
3。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缓泻剂.4。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宜食低盐、低脂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
5。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护理评价】1。
患者治疗护理措施到位,病情观察及时,无护理并发症。
2. 患者病情稳定,患者及家属能了解预防脑出血的基本知识,并能主动配合治疗.3. 急救药品、物品准备充分,患者发生意外及时发现并抢救.开颅手术术前护理常规1.术前1日剃发,洗头,术晨再剃发1次,消毒后用无菌巾包扎。
2.成人术前6-8小时,小儿术前3—4小时禁饮食。
3.术前1-2日给缓泻。
严重颅内压增高病人忌用大量肥皂水灌肠,嘱病人勿用力排便以免发生脑疝。
4.行脑室引流者,去手术室前应夹闭引流管。
二、颅脑损伤护理常规颅脑损伤是因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损伤性疾病.【护理评估】1. 迅速收集有关病史2. 收集病人的临床表现以了解脑血管损伤的程度:了解病人的呼吸情况,意识状态运动及反射情况,颅压增高及脑代谢失调的表现。
硬膜下及脑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手术器械】脑科包、动力系统、骨蜡、脑棉片、头皮夹、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手术体位】仰卧位【手术切口】依血肿部位设计相应切口【手术配合】1、常规消毒手术区皮肤、铺无菌单:洗手护士提前20分钟洗手,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所有器械、纱布、缝针,递卵圆钳夹碘伏棉球消毒皮肤,协助术者铺单,粘贴切口保护膜。
2、切开头皮:递23刀切开头皮全层达帽状腱膜下层,用头皮夹夹住头皮和帽状腱膜的游离缘。
3、游离皮瓣:分离头皮帽状腱膜瓣,电凝止血,用弹簧钩悬吊皮瓣。
4、开骨瓣:递骨膜剥离子分离骨膜,颅骨钻打孔4-5个,同时用无菌盐水冲洗钻头降低摩擦产生的热量,在相邻两个骨孔间穿入线锯导板,带入线锯并锯开,在锯缝中插入骨撬,撬起骨瓣,骨缘涂骨蜡止血,盐水纱布包好骨瓣。
5、切开硬脑膜:递脑膜钩挑起硬脑膜,11号刀切一小口,递脑膜剪剪开硬脑膜,双极电凝硬膜血管止血,翻开硬脑膜,用脑棉片保护。
6、暴露血肿并清除:如为硬膜下血肿,打开硬膜后可见血肿,清除后双极电凝出血点即可。
如为脑内血肿根据影像,脑穿针穿刺定位,双极电凝脑皮层,用脑压板沿脑皮层向深处分离,逐层深入找到血肿,脑棉片保护周围脑组织,用细头吸引器吸除血凝块,双极电凝止血,以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确认无新鲜出血。
7、放置游离管,缝合切口:置引流管,递中皮针4号线固定,清点脑棉片,及手术用物,硬脑膜每隔5cm与骨缘处用小圆针1号线悬吊,骨缘下垫长条明胶海绵,小圆针1号线连续缝合硬脑膜,再次清点脑棉片及手术用物,以中圆针7号线合肌肉及帽状腱膜,中圆针4号线皮下组织,酒精棉球消毒切口头皮,大皮针1号线缝合皮肤,纱布覆盖切口,弹力戴头套固定。
颅内血肿清除术个案护理范文一、患者基本情况。
咱就说有这么一位患者,张大哥,45岁,平时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那种。
可倒霉催的,有一天不小心摔了一跤,脑袋磕在石头上了。
当时就晕乎了,被紧急送到咱们医院来。
一检查,不得了,颅内有血肿呢。
这血肿就像个小炸弹在脑袋里,随时可能引起大麻烦,所以必须得赶紧做颅内血肿清除术。
二、术前护理。
# (一)病情观察。
1. 我当时就像个小侦探一样,密切观察着张大哥的情况。
他的意识状态可是重点关注对象,一会儿清醒一会儿迷糊的,我心里可紧张了。
每过一会儿就得去看看他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射,就盼着这俩小眼珠能给我点好消息。
2. 生命体征那也不能马虎,血压、心率、呼吸啥的,就像守护宝藏一样守着这些数据。
血压要是突然升高或者降低,那都可能是危险的信号,我就赶紧报告医生。
# (二)心理护理。
1. 张大哥心里可害怕了,躺在病床上就像个无助的小孩。
我就坐在他床边,拉着他的手说:“大哥,您别怕。
这手术虽然听起来吓人,但是咱医生技术可高超了,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一样,把那血肿给您清除得干干净净。
”2. 我还给他讲了好多之前做过这个手术的患者都恢复得很好的例子,他听了之后,眼神里就有了点希望,也没那么紧张了。
# (三)术前准备。
1. 要做手术,那脑袋得干干净净的呀。
我就像个美发师(当然是特殊的美发师啦)一样,小心翼翼地给张大哥剃头发。
一边剃还一边跟他开玩笑:“大哥,您就当这是个新造型,等病好了,头发马上就长出来了,还能换个更帅的发型呢。
”2. 然后就是各种术前检查的准备,抽血、做心电图啥的。
我就像个小管家一样,把这些检查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确保没有遗漏。
还得提醒张大哥术前禁食禁水,就像叮嘱小孩子不能乱吃东西一样。
三、术中护理。
虽然我不能直接进手术室,但我也在手术室外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急地等待着。
手术团队那可都是精英啊,我就在心里默默祈祷手术顺利。
四、术后护理。
# (一)病情监测。
1. 术后的张大哥可虚弱了,我又开始了紧张的病情观察。
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李俊美颅内血肿是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
当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腔的一定部位而且达到相当的体积后,造成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
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
一、症状体征(一)、硬脑膜外血肿临床表现1.外伤史颅盖部,特别是颞部的直接暴力伤,局部有伤痕或头皮血肿,颅骨x线摄片发现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沟;或后枕部受伤,有软组织肿胀、皮下淤血,颅骨x线撮片发现骨折线跨过横窦;皆应高度重视有硬脑膜外血肿可能。
2.意识障碍血肿本身引起的意识障碍为脑疝所致,通常在伤后数小时至1—2天内发生。
由于还受到原发性脑损伤的影响,因此,意识障碍的类型可有三种:①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脑震荡或轻度脑挫裂),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大多为数小时或稍长,超过24小时者甚少,称为“中间清醒期”;②如果原发性脑损伤较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则见不到中间清醒期,可有“意识好转期”,未及清醒却又加重,也可表现为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③少数血肿是在无原发性脑损伤或脑挫裂伤甚为局限的情况下发生,早期无意识障碍,只在血肿引起脑疝时才出现意识障碍。
大多数伤员在进入脑疝昏迷之前,已先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定向不准、遗尿等表现,此时已足以提示脑疝发生。
3.瞳孔改变小脑幕切迹疝早期患侧动眼神经因牵址受到刺激,患侧瞳孔可先缩小,对光反应迟钝;随着动眼神经和中脑受压,该侧瞳孔旋即表现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睑下垂以及对侧瞳孔亦随之扩大。
应区别于单纯前颅窝骨折所致的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其瞳孔散大在受伤当时已出现,无进行性恶化表现。
视神经受损的瞳孔散大,有间接对光反应存在。
4.锥体束征早期出现的一侧肢体肌力减退,如无进行性加重表现,可能是脑挫裂伤的局灶体征;如果是稍晚出现或早期出现而有进行性加重,则应考虑为血肿引起脑疝或血肿压迫运动区所致。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生命体征、瞳孔、神经系统病症等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征象。
3、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应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同时完善术前准备。
4、一旦出现颅内压进行性增高、脑疝早期症状,应紧急手术,按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术后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侧卧位,以便
充分引流。
3、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切口渗血渗液和引流液
的情况。
4、引流袋应低于创腔30cm。
5、落实安全护理措施,对躁动不安患者要进行适当约束,加用床
档,防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
6、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偏瘫肢体置于功能位,
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
颅内血肿清除术健康教育
一、疾病知识
颅内血肿——指当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腔的一定部位而且达到相当的体积后,造成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是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
二、饮食指导
因病人消耗能量大,疾病的修复需要较多的营养。
所以,必须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对意识障碍者应暂禁食,24h后意识状态仍无改善者下胃管给予鼻饲。
三、休息与活动指导
1、卧床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 头偏向一侧,可减轻头部淤血和脑水肿,防止呕吐物呛入气道,引起吸入性肺炎,翻身时尽量避免搬动头部。
头部置冰袋冷敷,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减少探视。
2、恢复期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是缩短住院日,减少致残率的关键。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
四、出院指导
1、保持大便通畅,可防止脑疝形成,应用缓泻剂,忌用高压灌肠。
用力排便时出现脑疝。
2、告知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继续用药并进行功能锻炼,外出活动要注意安全。
,如有疼痛不适,及时来院就诊,一月后来院复查头颅CT。
3、注意卧床姿势,瘫痪肢体应置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及内翻,做被动运动及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防止肌肉,韧带,肌腱挛缩,帮助患者在床上先活动大关节,后活动小关节,用手指或手掌由患肢末端至近心端方向轻轻地揉捏,旋转按摩,循序渐进,逐渐练习抬头,坐起,协助坐在床边,两腿下垂,站立,走路等。
颅内血肿清除术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手术物品准备:
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蛇型自动拉勾1套、若为小脑出血则再备后颅窝撑开器1个。
2、敷料基础辅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膜、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棉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根据血肿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手术步骤:
1.皮肤消毒
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
2.头皮切开和止血
2.在耳上方做“∩”形切口,切开皮肤,止血后上头皮夹。
2.2切开皮下组织、帽状腱膜。
2.3分离颞肌,剥离骨膜,将皮瓣翻向耳侧,电凝止血。
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固定皮瓣,充分暴露术野
3.打开骨瓣、硬膜
3.1用电钻在颅骨上钻4个孔,孔间插入线锯导板,用线锯将颅骨锯开,骨瓣放入双氧水中浸泡。
3.2骨窗周围用骨蜡封闭止血。
用6*17圆针3-0丝线将骨窗周围硬脑膜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
3.3用11号刀片在脑膜沟处切开脑膜,用窄神经剥离子轻松分离后,脑膜剪“∩”形剪开脑膜
4.清除血肿
4.1脑穿针蘸水湿润后探查血肿部位及深度,电凝器止血后用窄脑压板轻轻拉开脑组织,用小号吸引器吸出脑内血肿,电凝器仔细止血,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也可用双氧水小棉片放入腔内止血。
4.2将坏死组织一并切除。
可将止血纱布剪成小块铺于出血腔内,再在表面喷可吸收生物胶。
5.缝合硬膜。
5.1清点用物后,用6*17圆针3-0丝线严密缝合硬脑膜。
5.2若硬脑膜从颅骨内分离而有渗血时,可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垫一明胶海绵,6*17圆针3-0丝线悬吊止血。
再次清点用物。
6.放置引流管
同前
7.关颅
7.1将骨瓣复位,8*20圆针2-0丝线缝合骨膜数针以固定骨瓣。
9*25三角针2-0丝线缝合帽状腱膜及皮肤。
7.2双氧水或1%聚吡咯碘消毒皮肤,小纱布覆盖切口,绷带包扎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