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教学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9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多媒体演示、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课件演示、实际操作和小组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1、借助农远资源加工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制长方体、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演示;学生讲“一只乌鸦找水喝”的故事。
2、动画演示:乌鸦把一颗颗石块衔到瓶子里,瓶里的水面涨高了,乌鸦就喝着了水。
3、提出问题: 为什么乌鸦把一颗颗石块衔到瓶子里,瓶里的水面涨高
了?乌鸦想的办法中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
4、根据学生回答,点明关键词——物体所占“空间”,揭示课题——体积与容积。
二、探究问题、感悟知识
1、小组活动,初步感悟。
触摸长方体、正方体学具,说说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感悟物体所占的“空间”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小。
2、出示“客厅”的课件,说说客厅里哪些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
3、出示课件,比一比。
①篮球和乒乓球,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篮球大)
②土豆和红薯,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肉眼很难判断土豆和红薯的大小)你能想出办法来比较吗?
4、动画演示,进一步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把土豆和红薯分别投放到两个大小相同并装有同样的高度水的杯子里。仔细观察两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红薯占的空间大,土豆占的空间小。
5、联系实际,总结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三、指导活动、拓展延伸
1、课件演示:杯子、集装箱和冰箱,理解“容器”、“容纳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一些什么容器?②哪些容器容纳的物体多,哪些容器容纳的物体少?根据学生回答,点明关键词——容
器“容纳”物体。
2、演示一组容器,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一些容器的容积,理解“容积”概念。
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3、课件演示魔方和木盒,比较容积与体积的区别。:
①谁的体积大?(木盒的体积大。)
②魔方和木盒都有容积吗?为什么?(木盒有容积,因为只有容器才有容积)
③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四、应用知识、培养能力
1、课件演示:
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观察它们的长、宽、高有什么变化?它们的体积呢?(体积相同,形状不一定相同)。
2、出示练习题,学生思考:
①同一瓶饮料,如用小红的杯子装能装2杯,用小明的杯子装能装3杯,这是怎么回事?
②星期天,我找了一些铁丝,做了一个长方体的铁丝笼子。用了多长的铁丝我得求这个长方体的( )。我在它的外面贴上彩纸,妈妈问我用了多少彩纸,我得算一下它的( )。真是一个漂亮的笼子!它有多大空间啊?我得算算它的( ),可( )我不会算。没有关系,我自学一下书本上的内容。这么漂亮的笼子,我用它来装我淘回来的小饰物,能装多少呢?我得算算它的( )。
③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搭一搭。(教材42
页第4题)
3、课外活动:
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五、评价体验、总结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体积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使学生能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cm³、1dm³、1m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具:4个玻璃杯,两块大小不一的石块,多个1cm³的正方体模型、1dm³的正方体模型。三根1米长的木条或米尺。
学具: 1cm³的正方体模型多个、1dm³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都爱看动画片吗?其实动画片里也包含着许多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动画片里包含的数学知识。你们是不是很好奇动画片里怎么还包含着数学知识啊?那就让我们赶快去看个究竟吧!
(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
2、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逐渐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3、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因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
(1)交流每个组员的自学成果,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2)实验证明学案自学第一部分
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实验1:先往一个杯子倒满水,把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
①你观察到了什么?
②同样大小的杯子,为什么第二个杯子却装不下这些水?
(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实验2:两个大小相同盛水一样多的玻璃杯,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
①你观察到了什么?
②为什么盛水一样多的玻璃杯现在水面上升高度不同?
(因为石块的大小不同,它们所占的空间也有大有小。)
2、班级展示
(1)体积概念
①请同学们积极展示你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哪个组有不同的看法请积极发言。
(学生展示“学案自学”第一部分)
②小结:
实验一:同样大小的杯子,第二个杯子却装不下这些水,是因为水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实验二:两个大小相同盛水一样多的玻璃杯,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水面上升高度却不同,是因为石块的大小不同,它们所占的空间也有大有小。)
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物体所占的空间又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③出示:冰箱、电视机、手机图片
什么叫做冰箱、电视机和手机的体积? 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大?哪个物体
的体积最小?为什么?
(2)常用的体积单位
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如果是体积相近的物体,不容易直接观察出来,那怎么去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呢?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来计量它们的体积。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说一说它们的大小。
(学生展示“学案自学”第二部分)
②出示1 cm³、1dm³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用手分别比划出他们的大小,并闭上眼睛想象它们的大小。
③说一说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④你能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吗?
这里有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⑤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³、dm³、m³。我们可以把(手指cm³、dm³、m³)它们读作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也可以把它们读作cm的立方、dm的立方、m的立方。
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⑥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3、质疑探究 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4、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5、测评反馈
(1)用适当的体积单位填空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用字母表示可以分别写成( )( )( )。
②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6( )。
③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
④运货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40( )。
⑤一个书包的体积大约是16.5( )。
⑥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300( )。
(2)判断
①一台家用冰箱的体积是800立方米。( )
②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
③一条线段长26平方米。( )
④墨水瓶的体积是140平方厘米。( )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共同研究和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相互转化.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转化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转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 )分米=( )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2)500厘米=( )分米=( )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3、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