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颅内出血一、定义颅内血肿是急性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继发性损伤之一。
当颅内出血聚集于颅腔内一定部位而达相当体积,对脑组织构成压迫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
外伤性颅内血肿占颅脑损伤的8%~10%,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40%~50%,它是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根据血肿部位可分为:①硬脑膜外血肿(EDH)。
②硬脑膜下血肿(SDH)。
③脑内血肿(ICH)。
二、临床表现①病史:受伤经过,有无意识丧失,丧失时间。
是否恢复,是否再度发生意识丧失等。
②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跨越脑膜中动脉骨管沟等原因造成硬脑膜中动脉及颅骨板障静脉、静脉窦等出血。
随着血肿的扩展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
患者意识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随后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伴随进行性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
③硬膜下血肿:出血可来自矢状窦旁桥静脉破裂或由于严重脑挫伤引起皮质动脉破裂造成。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急性硬膜下血肿局部症状类似硬膜外血肿,但患者中间清醒期不明显。
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慢,患者逐渐适应,症状不典型,而且多变。
④脑内出血:多与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形成复合血肿。
常与脑膜下血肿一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
由于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导致脑疝发生。
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等。
⑤辅助检查:通过X线片、CT或脑扫描等检查结果,可了解脑损伤的程度及血肿的位置。
CT可直接而全面了解脑损伤的情况及有无继发性血肿等;MRI扫描可比CT更清楚地显示散在小量的出血。
腰椎穿刺可了解有无出血和出血的程度。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脑出血属于神经科急诊,需要在短时间内立刻明确诊断,目前辅助检查主要分为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两种,随着目前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影像学检查因为其具有时间短、无创、结果准确等优点,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①头颅CT检查: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发病后即可显示边界清楚的新鲜血肿,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1周后血肿周围可见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变为低密度或囊性变,CT动态观察可发现脑出血的病理演变过程,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时第一时间指导临床治疗。
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小时,稳定后再根据医嘱酌情观察。
2、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生。
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3、颅内压增高清醒者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
4、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5、外伤性癫痫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应戴好安全帽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意外发生)。
3、告知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时间一般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4、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配合护理常规
【适应证】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
【麻醉与体位】全麻 + 气管插管。
体位:平卧位、侧卧位、侧俯卧位等。
【物品准备】
(1) 基本器械:脑外科包。
(2) 特殊器械:双极电凝,颅钻一套,头架。
(3) 敷料:手术衣,夹治,大洞巾。
(4) 一次性物品:11、23号刀片,8x20▲,9x24●,7x17●,0号可吸收肠线1-2根,头皮夹,骨蜡,止血纱布,明胶海绵,50ml注射器两副,大贴膜,大纱布,脑棉,灯柄,吸引器,负压球,导尿包, 电刀,棉球,眼科敷贴,输血器输液器,三通数个,留置针两三套。
,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按颅脑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病史,了解患者颅内血肿发生的原因。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准确判断病情。
评估是否有颅高压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结合CT结果判断血肿大小。
4、评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同开颅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
(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体位。
拔除引流管后抬高床头15°~20°。
(2)术日禁食,以后遵医嘱给予饮食。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颅高压征象,预防脑疝发生。
(4)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量及颜色。
(5)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6)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和适当的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
1、保持情绪稳定,自发性出血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忌烟酒。
2、注意休息,1个月后复查CT。
神经外科一、高血压脑出血碎吸术护理常规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可为多种原因引起,但临床上大多数病人多源于高血压、动脉硬化。
【护理评估】1.病史2。
症状3。
心理反应4。
辅助检查【主要护理问题】1. 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 脑组织灌注异常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3。
躯体移动障碍与严格限制活动有关。
4. 潜在并发症:脑疝。
5.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控制饮食、食欲较差有关。
【护理措施】术前术后护理同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 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抬高床头15-30。
3. 神志清楚的病人,谢绝探视,以免情绪激动。
4. 脑出血昏迷的病人24—48小时内禁食。
5. 加强大小便的护理6. 遵医嘱按时给脱水药物,降低颅压。
适当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防止由于高压引起再出血。
7. 预防并发症(1)加强皮肤护理(2)加强呼吸道管理。
8.急性期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身体功能位置。
【健康指导】1。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让患者树立信心。
2。
急性期患者要尽量少动,卧床休息。
3。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缓泻剂.4。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宜食低盐、低脂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
5。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护理评价】1。
患者治疗护理措施到位,病情观察及时,无护理并发症。
2. 患者病情稳定,患者及家属能了解预防脑出血的基本知识,并能主动配合治疗.3. 急救药品、物品准备充分,患者发生意外及时发现并抢救.开颅手术术前护理常规1.术前1日剃发,洗头,术晨再剃发1次,消毒后用无菌巾包扎。
2.成人术前6-8小时,小儿术前3—4小时禁饮食。
3.术前1-2日给缓泻。
严重颅内压增高病人忌用大量肥皂水灌肠,嘱病人勿用力排便以免发生脑疝。
4.行脑室引流者,去手术室前应夹闭引流管。
二、颅脑损伤护理常规颅脑损伤是因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损伤性疾病.【护理评估】1. 迅速收集有关病史2. 收集病人的临床表现以了解脑血管损伤的程度:了解病人的呼吸情况,意识状态运动及反射情况,颅压增高及脑代谢失调的表现。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概念】
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严重、可逆性的继发性病变。
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护理评估】
1、病人意识状态。
2、病人有无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并发症。
3、术后血肿复发的可能性。
【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等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迹象。
2、颅内压增高者,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3、术后注意病情变化,判断颅内血肿清除效果并及时发现术后血肿复发迹象。
4、术后放置引流管应采取头低足高位。
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5、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以免颅内压过低。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饮食。
2、指导患者勿牵拉、扭曲、折叠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
颅内血肿清除术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手术物品准备:
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蛇型自动拉勾1套、若为小脑出血则再备后颅窝撑开器1个。
2、敷料基础辅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膜、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棉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根据血肿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手术步骤:
1.皮肤消毒
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
2.头皮切开和止血
2.在耳上方做“∩”形切口,切开皮肤,止血后上头皮夹。
2.2切开皮下组织、帽状腱膜。
2.3分离颞肌,剥离骨膜,将皮瓣翻向耳侧,电凝止血。
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固定皮瓣,充分暴露术野
3.打开骨瓣、硬膜
3.1用电钻在颅骨上钻4个孔,孔间插入线锯导板,用线锯将颅骨锯开,骨瓣放入双氧水中浸泡。
3.2骨窗周围用骨蜡封闭止血。
用6*17圆针3-0丝线将骨窗周围硬脑膜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
3.3用11号刀片在脑膜沟处切开脑膜,用窄神经剥离子轻松分离后,脑膜剪“∩”形剪开脑膜
4.清除血肿
4.1脑穿针蘸水湿润后探查血肿部位及深度,电凝器止血后用窄脑压板轻轻拉开脑组织,用小号吸引器吸出脑内血肿,电凝器仔细止血,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也可用双氧水小棉片放入腔内止血。
4.2将坏死组织一并切除。
可将止血纱布剪成小块铺于出血腔内,再在表面喷可吸收生物胶。
5.缝合硬膜。
5.1清点用物后,用6*17圆针3-0丝线严密缝合硬脑膜。
5.2若硬脑膜从颅骨内分离而有渗血时,可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垫一明胶海绵,6*17圆针3-0丝线悬吊止血。
再次清点用物。
6.放置引流管
同前
7.关颅
7.1将骨瓣复位,8*20圆针2-0丝线缝合骨膜数针以固定骨瓣。
9*25三角针2-0丝线缝合帽状腱膜及皮肤。
7.2双氧水或1%聚吡咯碘消毒皮肤,小纱布覆盖切口,绷带包扎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