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
- 格式:ppt
- 大小:6.17 MB
- 文档页数:58
Oral Tradition, 18/1 (2003): 30-32日本《平家物语》Yamashita Hiroaki《平家物语》(Heike monogatari)是日本最长的武士传说(ikusa monogatari)之一。
现今遗存的有好几个版本,都是讲述源氏(Genji)和平良(Heike)之间爆发的源平合战(大概发生在公元后1180-85年间)。
这些不同的版本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着重赞扬源氏幕府的成就,一类则主要讲述平良族的没落。
很多学者通过研究现存的不同版本来寻找相关文本的历史发展轨迹。
其中比较显著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确定作者的相关思想定位、和最接近源氏文本的版本。
还有另外一小组学者主要是研究相关的口头传诵文本。
他们着重研究十四世纪中期的书面文本,这些文本恰是《琵琶日志》(biwa hôshi)的表演基础(盲人表演者伴随着琵琶演奏进行表演)。
有一些学者主要研究如何阅读《琵琶日志》的书面文本。
但是研究口头文本的学者现在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现存文本的特质。
一些研究口头传统表演的学者对如何分析书面文本存有质疑,他们强调说这些表演是属于非文本性质的。
他们认为现存的《平家物语》并不是仅仅用来记录口头表演。
因此,口头表演和书面文本的关系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颇具争议的课题(关于日本的口头传统和《平家物语》的比较,参见Hyôdo Hiromi:2000,Komoda Haruko & Matsuo Ashie:1996,和Yamashita Hiroaki :2000)。
学术界很有名的一个学术运动是研究《平家物语》的不同版本和它们对中世纪、现代早期的叙述传统故事的影响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校订版本都重复了同一个关键主题:平良族的没落和远离贵族势力的源氏的崛起。
不管是不同版本的区别、还是相同点,都说明了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另外,平家传说也促进了其他战争传说的诞生。
同样重要的是,其他艺术表演也同样促进了《平家物语》传说不同版本的衍生。
《平家物语》中特殊人物形象分析作者:邬磊郭宁林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4期摘要:《平家物语》作为日本镰仓时期的军纪物语被大众所知。
开篇以“祇园精舍之钟声,响诸行无常之道理”道出全文的无常观。
平家物语围绕平家一族的兴衰,道出“胜者必衰,骄者必败”的因果报应。
本文试以平家权利之首平清盛的嫡长子平重盛小松殿为研究对象分析《平家物语》中这一形象的鲜明个性及其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平家物语;小松殿;忠臣谏子;理想化作者简介:邬磊(1989-),女,吉林省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12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日本语言学。
注:郭宁,林岚为本文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02平家物语是日本镰仓时期著名的文学长卷,也有部分学者称之为军纪物语。
它以十三卷四大部分的浩瀚篇章记述了平家一族从大权在握到衰退没落,以及源、平两大武士集团争夺天下大权的战争,到最终的平家一族灭亡两方面,真实地反应出了当时日本的历史文化风貌以及阐明了“盛极必衰”这一道理(去掉)。
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巨著。
对于这一物语的研究,日本学者和中国学者都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然而,对此物语当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平清盛”、“源赖朝”“源义经”等主要人物方面,忽略了其他非主要人物在作品中所占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此,本论文试以小松殿平重盛为研究对象,探讨《平家物语》中对这一形象的塑造以及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2世纪50年代,日本国内因皇位继承问题发生了“保元之乱”。
源、平两大武士家族共同协助天皇平叛的胜利,从此也展开了源、平两大家族争夺中央集权的斗争。
平治元年(1159年)12月,源义朝发动政变,幽禁后白河天皇,不久即被平清盛打败。
在平治之乱中,源义朝等被杀,将其子源赖朝流放伊豆。
从此,源氏一族没落,平氏的权力开始扶遥直上。
凌乱而有机的统一——《平家物语》结构解读
张静宇
【期刊名称】《日语知识》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一)rn作为日本「軍記物語(ぐんきものがたり)」的最高峰——「平家物語(へいけものがたり)」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文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了解日本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张静宇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3
【相关文献】
1.《平家物语》中“平家”式表现的成立 [J], 铃木孝庸;赵丽莉;孙旸
2.《平家物语》中"水"的解读——以小宰相投海故事为例 [J], 刘九令
3.日本文学与佛教思想--《源氏物语》与《平家物语》的比较 [J], 张亚璞
4.论《平家物语》文本的独特结构 [J], 武迪;梅冠男
5.佛教在日本物语文学中的不同影响——《源氏物语》与《平家物语》的比较 [J], 牛水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平家物语》中的武士生死观作者:王玺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9期摘要:《平家物语》是军记物语的代表作,被日本文学史家誉为“描绘时代本质的伟大民族画卷”。
①叙述的是平家与源家两大武士集团在宫廷中争夺天下权力以及两大武士集团的战争,最后以平家失败以及灭亡而告终。
《平家物语》的主要内容来自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书中描写了很多如宇治桥合战、河原合战等恢弘的战争场面,并塑造了众多忠勇武士的英雄形象。
通过对武士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忠义报主和勇武刚毅,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心中的武士在面对战争、面对死亡的时候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生死观念。
关键词:武士;生死;战争;观念[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9-0-02佛教思想对中世初期日本人的生死观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特别是武士的生死观。
而本文正是着重从生死观的角度着手来探究《平家物语》中的武士精神,并将武士们在死亡面前展示出来的武士精神与生死观相结合。
归纳整理了《平家物语》中的被读者所熟知的经典武士形象,通过武士对死亡的态度描写来再现当时武士们的生死观和武士精神。
在《平家物语》中对平家的兴盛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描写,却以浓重的笔墨聚焦在平家的没落与消亡的紧张过程上,比起写武士的武艺,作者更注重的是武士精神世界和武士生死观念的描写。
在《平家物语》中的众多战役中,有一场战役叫做“篠原合战”。
斋藤别当实盛,就是篠原合战中出战的。
他不顾己方兵力溃乏,仍屡屡独骑返回奋战。
木曾殿部下手冢太郎光盛,对实盛的勇悍无匹颇为欣赏,因为他明知己方大势已去,却依然孤骑苦战不屈!斋藤别当虽然勇悍过人,却已是久战沙场而疲惫不堪,②并且年过七旬,所以被手冢压在身下。
手冢郎党一拥而上,割了实盛的首级。
由于义仲小时候,曾于上野见过他,实盛那个时候头发已是半白,如今该当全白才对,为什么鬓须反而是黑呢?樋口次郎兼光之望了一眼,便潸然道此人正是斋藤别当。
《平家物语》的武士道《平家物语》是一部描写平安时代末期发生的平家与源氏争斗的史诗小说,也是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其中,武士道是该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武士道的描写,展现了平家与源氏两大家族武士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
本文将深入探讨《平家物语》中的武士道精神,探究其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武士道,即武士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忠诚、勇气、诚实、尊敬、礼节、荣誉以及对家族和主君的忠诚为核心价值,是日本武士阶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平家物语》以平家与源氏两大家族之间的战争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刻画,深入探讨了武士道的内涵。
首先,在《平家物语》中,忠诚是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这一点体现在平家一族对主君的忠诚上。
平家武士为了维护家族尊严和主君权益,不惜生命,甚至献身。
例如,在平家一族覆灭的战役中,平家武士舍弃自己的生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主君一同走上死路。
他们坚守着对家族和主君的忠诚,展现出了武士道精神的最高境界。
其次,勇气也是武士道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家物语》中的武士们在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
无论是源义经的英勇善战,还是平清盛的巧妙指挥,他们都展现出对战争的的勇敢面对和应对能力。
这种勇气和无畏的精神是武士道的重要体现,也成为日本文化中一部分的重要元素。
其次,诚实是武士道所秉持的重要品质。
在《平家物语》中,武士们坚守着对真实和诚实的追求。
他们不会欺骗别人,也不会对敌人心生诡计。
更重要的是,武士们始终对自己忠实,绝不做出有损于武士道道德准则的事情。
他们的善良和真诚感染了许多读者,也深深影响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
再次,对家族和主君的尊敬是武士道的又一重要体现。
《平家物语》中,平家武士对家族和主君表现出极高的尊敬。
他们尊敬家族渊源,维护家族利益,同时也尊重和服从主君的吩咐。
在家族和主君面前,他们竭尽全力,不计个人得失,以家族和主君的利益为重。
这种尊敬的态度在《平家物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成为武士道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家物语》与武士的荣誉平家物语是一部日本文学史上重要的史书和文学作品,记录了平家与源氏之间的战争与冲突。
在这部作品中,武士的荣誉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和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平家物语》如何展现了武士的荣誉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平家物语中武士的荣誉观体现在他们对待自己的家族和主君的忠诚上。
在故事中,平家和源氏一族之间的斗争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代表了武士忠诚和荣誉的表现。
武士们以忠诚和效忠为荣,认为保家卫国是武士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视家族的荣誉为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并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耀而奋战。
其次,武士的荣誉观在平家物语中体现在他们对敌人和战争规则的尊重上。
武士们注重战斗的公平和尊贵。
他们认为荣誉在于战胜强大的对手,而不是利用卑鄙的手段来获得胜利。
在平家物语中,许多武士为了保持荣誉,宁愿选择壮烈地死去,而不是屈辱地活着。
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成为日本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另外,平家物语还展现了武士在面对逆境和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敢。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家族内部的纷争中,武士们都展现了强大的意志力和优秀的战斗技巧。
他们坚守信仰,不畏艰难,无论生死,始终不离不弃。
这种勇敢和坚韧的精神在平家物语中反复强调,成为武士荣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平家物语中也描绘了武士对于自身行为和道德准则的要求。
武士的荣誉观要求他们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感召其他人。
他们要保持纯洁和高尚的品德,遵守道义和道德规范。
在平家物语中,武士们追求自身的完美,并努力成为社会的表率。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才能真正得到尊重和荣誉。
总之,平家物语展现了武士的荣誉观,强调了忠诚、尊重、勇气和道德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整个作品中,并对日本武士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平家物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武士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其在日本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平家物语》全译本诞生记作者:姚东敏来源:《出版广角》2013年第20期典之作,势必会影响到对日本文学、文化的深入思考。
《源氏物语》因被誉为中国版《红楼梦》而广为人知,《平家物语》因堪比《三国演义》而受到国人瞩目。
《平家物语》是13世纪成型的日本长篇历史战争小说。
在日本家喻户晓,与《源氏物语》并称为日本古典文学的两大巅峰巨著。
12世纪末,平安王朝走到尾声,天皇与贵族掌握实权的中央集权制日益衰落,拥有领地和私人武装的封建武士集团全面抬头。
源氏和平家作为在朝廷和地方都握有重权的两大武士集团,因盘根错节的复杂恩怨,以及对统治权力的觊觎,终于在公元1156年至1185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平家物语》以史书编年体为主轴,站在平家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源氏和平家争夺权力的全过程。
这是一个以平清盛为首的平氏家族的故事。
前6卷描写了平氏家族的荣华鼎盛和骄奢霸道,后7卷着重描述了源平两大武士集团大战的经过,渲染了平氏家族终被消灭的悲惨结局。
随着平氏家族被灭,作品的悲剧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示,叙述中时时夹杂几句作者的议论与点评。
因为原书成书历经时间持久,而且并非只经一人之手,作者构成复杂,所以无论对平氏衰亡原因的分析,还是对作品人物的评价,都不局限于某一立场或视角,佛教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随处可见。
这为中国当代读者了解日本文化传统,提供了一个丰富而又形象的文本。
可以说,《平家物语》围绕平氏集团由盛至衰这一中心线索,艺术地再现了平安王朝末期旧的贵族阶级日趋没落,逐渐为新兴武士阶层所取代,而上升到政治舞台上的武士集团由于被贵族同化,又被地方上拥有实力的武士集团所吞没的波澜壮阔历史画卷。
《平家物语》作为日本历史小说和军记物语的扛鼎之作,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之前王朝文学中不曾有过的披坚执锐、跃马横枪的英雄人物。
这些形象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古典文学开创了与王朝文学迥异的新传统,给后世文学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同时,《平家物语》的文化价值也同样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