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兴趣小组自制净水 (1)

化学兴趣小组自制净水 (1)

化学兴趣小组自制净水 (1)
化学兴趣小组自制净水 (1)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获得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但大量化学知识的扩展却来自课外的亲身实践和课外阅读。我们化学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组织好,才能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逐步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系统的化学知识后,要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用,解决了实际问题,就会得到满足,而产生新的求知欲望。所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种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但它与课堂教学又有密切的联系,有一定的研究专题和中心内容。这种活动组织可称为兴趣小组,研究小组或协会,这种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小组活动灵活方便,人数不宜太多,一般为六人左右,或稍多一点。

二、活动目的:

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自觉主动的学习兴趣,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学生自身的学科倾向提供活动空间。

三、指导教师:杨老师

四、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化学学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化学学习能力。

(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化学学教学质量

化学学课外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化学学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是化学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需要配合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

(三)提高兴趣,发挥专长,培养化学人才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参加化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化学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化学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化学问题,了解化学的巨大成就,必然能激励他们学好化学,并把化学与人类的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能源、材料、环保联系起来,逐步树立起为祖国“四化”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五、活动措施

1、召开全体组员座谈会,师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本学期的规划和打算,指导教师与组员共同探讨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2、小组每周集中一次,指导教师布置活动内容,组员一起活动,活动后师生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3、在学校网页搜集资料,师生共同交流,一些好的资料,学习心得及时共享,交流。

4、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历年来的中考题的训练。

5、研究中考,了解动态,摸清规律,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效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提高中考优秀率

6、组织学生利用化学知识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开展环保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六、化学课外活动内容安排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如调查空气污染与防治。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化学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

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

4、提高观察力及思考力:实验的过程、内容及仪器的配合都是由学生设计的,而设计之先,学生必须对实验有很好的认识,故需自发的参考其它书籍去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力,更加上有些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有莫大关系,引起了学生对四周环境观察以及思考的兴趣。

5、训练化学实验技巧:由于化学课程的紧迫并不容许节节都是实验课,因此学生对实验的技巧、仪器运用等方面都较为生疏,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就能给予他们很好的机会去练习、了解。

七、活动安排

第一周:调查周围空气污染情况,写出建议。

第二周:训练化学实验技巧、观察力及思考力,为下面的实验打基础。

第三周:到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第四周:每两人一组制取氧气并做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

第五周:以氧气的利与害展开讨论,强化知识。

九月:训练化学实验技巧、观察力及思考力

十月:小组每周集中一次,指导教师布置活动内容,师生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十一月:探究污水的净化的方法,培养实验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十二月:探究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在学校网页上建立化学社区,师生共同交流,一些好的资料,学习心得及时共享,交流。

八、化学兴趣小组名单:

刘晓晓李超董洪明于雪李倩

刘舒畅鲍修文李慧伟葛文珍陈梦晓

课题: 污水的净化

实验时间:2011年11月。

实验目的:练习利用简易方法净化天然水。

实验原理:利用沙石、活性炭具有吸附过滤杂质的功能对水进行除杂,另外利用漂白粉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对水进行消毒,从而达到水的净化。

实验用品:

1.药品:浑浊的天然水、明矾、新制的漂白粉。

2.仪器:小烧杯、试管、玻璃棒、铁架台、自制简易水过滤器、研钵、胶头滴管。

问题讨论:明矾为什么可用来使浑浊的水变澄清?

小结:浑浊的水中有泥土胶体,不易沉降。明矾加入,Al水解形成 Al(OH)

3胶体,由于Al(OH)

胶体吸附力强,且带电荷与泥土胶体相反,使得浑浊水中

3

胶体发生电中和而沉降,得到澄清的水。

的杂质被吸附,胶体与Al(OH)

3

实验演示与步骤:

1. 浑浊天然水的澄清在两个小烧杯中,各加入100ml浑浊的河水(或湖水、江水、井水等)。向一份水样中加入少量经磨的明矾粉末,搅拌,静置。观察现象,与另一份水样进行比较。

2. 过滤将烧杯中上层澄清的天然水倒入自制的简易水过滤器中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烧杯中。简易过滤器的制作,取一个塑料的空饮料瓶,剪去底

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住,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双层纱布、活性炭、双层纱布、石英沙、双层纱布、小卵石、四层纱布。

3. 消毒向过滤后的水中滴加几滴新配制的漂白粉溶液。

实验总结及反思

实验报告:

步骤和方法现象分析

1. 浑浊天然水的澄清在两个小烧杯中,各加入100ml浑浊的河水(或湖水、江水、井水等)。向一份水样中加入少量经磨的明矾粉末,搅拌,静置。观察现象,与另一份水样进行比较。较澄清较大颗粒固

体与液体分

离,静置可以

除去大颗粒

不溶物。

2. 过滤将烧杯中上层澄清的天然水倒入自制的简易水过滤器中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烧杯中。简易过滤器的制作,取一个塑料的空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住,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双层纱布、活性炭、双层纱布、石英沙、双层纱布、小卵石、四层纱布。澄清除去固体小

颗粒

3. 消毒向过滤后的水中滴加几滴新配制的漂白

粉溶液。

澄清消毒杀菌注意:通过以上三步,然后煮沸才可以饮用哦。

自制简易净水器

自制简易净水器 一、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 利用纱布与卵石过滤较大颗粒的不溶性物质,石英砂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物质,活性炭吸附有色有味的物质,蓬松棉吸附颗粒很小的不溶性物质的性质来净化水源。 二、简易净水器的制作过程 1、材料:饮料瓶、塑料管、清洗过的沙子、纱布、蓬松棉包、活性炭、清洗过的小卵石20枚左右、剪刀、钻子。 2、步骤和方法: ①拿一个饮料瓶,用剪刀剪去瓶底,将瓶身剪至约二分之一处;或五分之一处不等,根据自己需要而定。 ②在瓶盖处用剪刀和钻子刺一个小孔,插入吸管,以便让液体可以流出;(家中如果没有带导管的单孔塞,可以在瓶盖上打几个小孔替代带导管的单孔塞。) ③分别用纱布将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包裹起来;

④把瓶口处倒过来放,依次放入棉花、包有纱布的活性炭、包有纱布的石英砂及包有纱布的小卵石;这样就得到一个简易家用净水器(见上图) ⑤将瓶底与瓶壁粘起来,作为一个可自由开合的盖子。 说明:小卵石要用高压锅煮,石英砂要多淘洗几遍,膨松棉要洗干净,活性炭超市有购,活性炭用颗粒的,也要洗干净。纱布、蓬松棉可以多放两层。 三、简易净水器净化效果的检验 为了检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净化效果,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比较专业,一般用口直接品尝即可,如果自来水是氯气消毒的,效果比较明显。 1、实验材料: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玻璃棒,一杯混有蓝墨水、泥沙、杂草和异味的污水、红墨水。 2、步骤和方法: ①将简易净水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与烧杯相连; ②将污水沿玻璃棒注入简易净水器中,用烧杯盛接流出的水,观察现象。 ④持续将红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观察流出的水的颜色变化; ⑤将简易净水器内的填充物从瓶底开始依次取出,把活性炭晒干。按照简易净水器的制作步骤重新将各种材料填充到饮料瓶中,除了重复使用晒干的活性炭外,其余材料均换成上次使用的同类材料的新材料; ⑥将红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观察现象。 3、现象与分析

用自制简易装置电解水的实验教学设计及教学心得

《用自制简易装置电解水的实验》 实验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向程巧 实验器材:塑料瓶(瓶口较大、去底)、铁架台、铁钉(2根)、导线、学生电源、试管(2只)、胶头滴管、NaOH溶液。 实验步骤: 1.安装铁架台; 2.用橡皮塞塞住塑料瓶的口部,并将两根铁钉穿透橡皮塞作为电极,导线分别连接两根铁钉; 3.将简易电解水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4.装满水,往水中滴加3至4滴NaOH增加水的导电性; 5.将两支试管装满水倒扣在两根铁钉上; 接通电源,观察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学生电源采用4——6伏直流电源; 2.时间约为5分钟左右;

根据产生气体的体积判定收到的气体。 《用自制简易装置电解水的实验》教学总结 加上上课,这次的培训显得有些匆忙,但细听之下,收获良多。结合平时的教学,让我联想到本次的实验就能大赛,糅合在一起,总结如下。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一直认为只要教好书,让学生记住考试的内容,在中考中展现自己的成绩即可。通过这次网络培训和化学实验技能大赛,我改变了我的看法,改变了以教书而教书的教学方式,在以后的化学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善于从实验中找到与书本知识之间的差距,分析问题的关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次实验示范课中,我选择的主题是《用自制简易装置电解水的实验》。在实验中,我选用了生活中瓶口较大的塑料瓶,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利用两颗崭新铁钉作为电极,穿透橡皮塞,用两只试管作为收集产物的容器,套在铁钉上,分别用导线连接电源的正负极,通电后,观察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我进行了如下思考:1.铁钉和塑料瓶易于寻找,方便;2.铁钉是否生锈对实验是否有影响;3.电源的电压是否对实验效果有影响;4.试验结束后,用什么来检验收集到的气体。 实验中,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从产生气体的多少判断气体的

初三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树强中学初三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0XX年10月24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为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圆满完成初三化学的教学任务,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正确地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借助于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兴趣小组,让学生把课堂有疑问、不理解的问题,带到课外活动这节课中自己动手,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答案,这对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一个有效的辅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克服实验器材不足,药品缺乏、化学教师工作量大等困难,创造条件组织好每一次兴趣活动,为此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实施方案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实验技能练习. 二、指导老师:杨秀明 三、时间安排:时间每周周三下午第四节。 四、活动地点:化学实验室 五、具体安排 第一周: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第二周:研究蜡烛的长度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第三周:药品的取用; 第四周:物质的加热; 第五周:物质的称量; 第六周:液体的量取; 第七周: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第八周:净化黄泥水; 第九周: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第十周: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十一周: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十二周:排水法收集氧气 十三周:氧气的化学性质 十四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十五周:二氧化碳的制取 十六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十七周: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十八周: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十九周: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二十周: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高中物理选修性必修 第二册5.3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教案-人教版(2019)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干簧管、光敏电阻、三极管、二极管、电磁继电器的功能。 2.会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体会传感器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通过动手组装和调试,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门窗防盗报警装置和光控开关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的传感器设计门窗防盗报警装置和光控开关的电路。 【教学过程】 一、器材介绍 1.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在正向电压作用下电阻很小,处于导通状态;在反向电压作用下电阻很大,处于截止状态。 2.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 3.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输入回路)

和被控制系统(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 二、门窗防盗报警装置 1.目标效果:当门窗紧闭时,蜂鸣器不响,指示灯亮;当门窗被打开时,蜂鸣器发出声音警报,指示灯灭。 师生共同分析现象的实质: 靠近,蜂鸣器不响,指示灯亮;远离,蜂鸣器发出声音警报,指示灯灭。 让学生根据实质选择传感器,根据上节课所学可以选择使用干簧管。 2.实验器材和装置 (1)实验电路图 (2)实验器材 (3)电路工作原理 闭合电路开关S,系统处于防盗状态。

当门窗紧闭时,磁体M靠近干簧管SA,干簧管两个簧片被磁化相吸而接通继电器线圈K,使继电器工作。继电器的动触点c与常开触点a接通,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显示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当门窗开启时,磁体离开干簧管,干簧管失磁断开,继电器被断电。继电器的动触点c与常闭触点b接通,蜂鸣器H发声报警。 学生根据实验操作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实验失败,请其他小组一起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操作 (1)连接电路前,要先判断一下干簧管是否可以正常工作。用磁体直接靠近干簧管,观察簧片能否正常动作。 (2)确定各元件可以正常工作后,按照电路图所示连接电路。 (3)接通电源后,将磁体靠近和离开干簧管,分别观察实验现象。 三、光控开关 1.目标效果:在天色暗到一定程度时让路灯自动开启,而在天明时自动熄灭。 师生共同分析现象的实质: 光照弱,路灯开启;光照强,路灯熄灭。 让学生根据实质选择传感器,根据上节课所学可以选择使用光敏电阻。 教师提醒:工作电流很微弱,不能直接驱动执行机构工作,需要放大电路。 结合课前器材介绍,电路中需要增加三极管。 2.实验器材和装置 (1)实验电路图 若想采用小灯泡模仿路灯,就要使用继电器(K)来启、闭另外的供电电路。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裹在皮蛋壳外固体的成分,他们从资料和网上查找到腌制皮蛋的原料和方法,发现多是将灰料(一般含生石灰、纯碱、草木灰、食盐等)用水调成糊状,敷于蛋上,密封保存。下面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协助完成相关实验。 (1)向烧杯中加入研碎的皮蛋壳外的固体,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 ) A. CaCO 3 B. Ca (OH )2 C. CaCO 3和Ca (OH )2 D. K 2 CO 3 为分析上述烧杯内的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同学们继续进行探究。 (2)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出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 ) A. NaCl B. CaCO 3 C. 碳酸盐 D. K 2 CO 3 (3)乙同学从烧杯中取出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于是认为使溶液呈碱性的就是Na OH 等碱类物质,你认为乙同学的看法( ) A. 正确 B. 不正确 (4)为确证溶液中含有NaOH 等碱类物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A. 向溶液中滴加HCl 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NaOH 等碱类物质 B. 向溶液中滴加CaCl 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NaOH 等碱类物质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性实验题,由灰料的成分可以看出,生石灰溶于水后会生成微溶物Ca (OH )2,而溶解的Ca (OH )2可与纯碱(Na 2CO 3),草木灰(主要成分K 2CO 3)反应生成难溶的CaCO 3沉淀;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冒气泡;Na 2CO 3和NaOH 的水溶液都显碱性,因此在检验NaOH 时,应先除掉Na 2CO 3,以免干扰。 答案:(1)C ;(2)C ;(3)B ;(4)B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姓名:刘亚坤 学科:化学 日期: 2011年1月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爱因斯坦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源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执着的、锲而不舍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甚至一辈子为之努力。 我们化学兴趣活动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参与意识、科技实践意识、科技竞争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现我将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对所观察到的颜色、状态、气味、热量等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描述。让他们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兴趣活动的生命。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各种活动和制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兴趣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转变思维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通过兴趣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有效的直接经验,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兴趣活动、实验 1、趣味实验。这类实验能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某些化学问题的作用。如:破译密信、鸡蛋壳刻字、铁树开花、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烟幕弹原理、照明弹原理。 2、制备性实验。这类实验操作步骤教多,需要的时间较长,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并能得到成品后,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这类实验要求操作要准确熟练,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很有益处。如:粗盐提纯、自制酸碱指示剂等 3、与生活、生产联系的小实验。这类实验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及创造能力,在丰富他们化学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掌握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自制汽水、灭火与火灾自救等。

净水器

化学实验报告 学校:北京私立汇佳学校 班级:9年纪7班 姓名:王中良

一、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 利用纱布与卵石过滤较大颗粒的不溶性物质、石英砂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物质、活性炭吸附有色有味的物质、蓬松棉吸附颗粒很小的不溶性物质的性质来净化水源。 二、简易净水器的制作过程 1、材料:饮料瓶、塑料瓶子、清洗过的沙子、纱布、蓬松棉包、活性炭、清洗过的小卵石20枚左右、剪刀、钻子。 2、步骤和方法: ①拿一个饮料瓶,用剪刀剪去瓶底,将瓶身剪至约二分之一处; ②在瓶盖处用剪刀和钻子刺一个小孔,插入吸管,以便让液体可以流出; ③分别用纱布将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包裹起来; ④把瓶口处倒过来放,依次放入膨松棉、包有纱布的活性炭、包有纱布的石英砂及包有纱布的小卵石; ⑤将瓶底与瓶壁粘起来,作为一个可自由开合的盖子。 三、简易净水器净化效果的检验 为了检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净化效果,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材料: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玻璃棒,一杯混有蓝墨水、泥沙、杂草和异味的污水、红墨水。 2、步骤和方法: ①将简易净水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与烧杯相连;

②将污水沿玻璃棒注入简易净水器中,用烧杯盛接流出的水,观察现象。 ④持续将红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观察流出的水的颜色变化; ⑤将简易净水器内的填充物从瓶底开始依次取出,把活性炭晒干。按照简易净水器的制作步骤重新将各种材料填充到饮料瓶中,除了重复使用晒干的活性炭外,其余材料均换成上次使用的同类材料的新材料; ⑦将红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观察现象。 3、现象与分析 ①现象: 污水注入简易净水器后,过滤出来的水是澄清的; 持续将红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刚开始,过滤出的水是澄清的,一段时间之后,过滤出来的水逐渐变红,最后与过滤之前的水的颜色一样;活性炭晒干后重复使用,过滤之后的水的颜色基本不变。 ②分析: 自制简易净化器的净化效果较好。但是活性炭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失去作用,即便重新晒干也不能恢复,长时间使用应注意更换。 四、反思 第一次制净水器时,我只是用纱布将各种材料隔开,但将水注入后,发现部分活性炭进入到蓬松棉里,石英砂随水漂起,于是,我改用纱布将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分别包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此外,我想到,如果给简易净水器加一个盖子会不会更好,因此,我在做的时候适当地改进了原来的方案,将这个想法也予以实施。

自制简易净水器

自制简易净水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自制简易净水器 一、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 利用纱布与卵石过滤较大颗粒的不溶性物质,石英砂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物质,活性炭吸附有色有味的物质,蓬松棉吸附颗粒很小的不溶性物质的性质来净化水源。 二、简易净水器的制作过程 1、材料:饮料瓶、塑料管、清洗过的沙子、纱布、蓬松棉包、活性炭、清洗过的小卵石20枚左右、剪刀、钻子。 2、步骤和方法: ①拿一个饮料瓶,用剪刀剪去瓶底,将瓶身剪至约二分之一处;或五分之一处不等,根据自己需要而定。 ②在瓶盖处用剪刀和钻子刺一个小孔,插入吸管,以便让液体可以流出;(家中如果没有带导管的单孔塞,可以在瓶盖上打几个小孔替代带导管的单孔塞。) ③分别用纱布将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包裹起来; ④把瓶口处倒过来放,依次放入棉花、包有纱布的活性炭、包有纱布的石英砂及包有纱布的小卵石;这样就得到一个简易家用净水器(见上图) ⑤将瓶底与瓶壁粘起来,作为一个可自由开合的盖子。 说明:小卵石要用高压锅煮,石英砂要多淘洗几遍,膨松棉要洗干净,活性炭超市有购,活性炭用颗粒的,也要洗干净。纱布、蓬松棉可以多放两层。 三、简易净水器净化效果的检验

为了检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净化效果,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比较专业,一般用口直接品尝即可,如果自来水是氯气消毒的,效果比较明显。 1、实验材料: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玻璃棒,一杯混有蓝墨水、泥沙、杂草和异味的污水、红墨水。 2、步骤和方法: ①将简易净水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与烧杯相连; ②将污水沿玻璃棒注入简易净水器中,用烧杯盛接流出的水,观察现象。 ④持续将红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观察流出的水的颜色变化; ⑤将简易净水器内的填充物从瓶底开始依次取出,把活性炭晒干。按照简易净水器的制作步骤重新将各种材料填充到饮料瓶中,除了重复使用晒干的活性炭外,其余材料均换成上次使用的同类材料的新材料; ⑥将红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观察现象。 3、现象与分析 ①现象: 污水注入简易净水器后,过滤出来的水是澄清的; 持续将红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刚开始,过滤出的水是澄清的,一段时间之后,过滤出来的水逐渐变红,最后与过滤之前的水的颜色一样; 活性炭晒干后重复使用,过滤之后的水的颜色基本不变。 ②分析: 自制简易净化器的净化效果较好。控制水的流入量、流出量可以改变净化水的质量,简易净水器能用多长时间,则要根据每个家庭的用水量而定,

学生课题研究净水器效果探究及初步改进

净化水源,美化生活 ——净水器效果探究及初步改进本文主要根据当今市面上净水器的一些不足及海安本地水质情况探讨了净水器净水效果及其具体改进措施,详细记录了制作过程及相关水质检验的过程和结果。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阐述了利用已知净水器的相关原理,提出本次研究的目的,并确定了研究的对象及方法。第一章阐述当今市面上针对净水器的存在一些问题;第二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和具体实验,阐述了改进净水器的意义和方法;第三章则是对利用净水器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和反思。 本论文采用调查分析法和实验法,对改进净水器进行研究,如果能具体实施,对人们的健康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水质净水器改进关注健康 目录

摘要………………………………………………………………………………………….……I 绪论 (1) 第一章改进净水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一、改进净水器的必要性 (2) 二、改进净水器的可行性 (3) 第二章自制净水器及其改进的意义和方法 (4) 一、改进净水器的意义 (4) 二、改进净水器的方法…………………………………………………………….….…. .5 第三章机制净水器及其改进相关关问题 (6) 结语………………………………………………………………………………………….….. .7 附录…………………………………………………………………………………………..…. .8 1.实验报告………………………………………………………………………………….…. . 8 2.调查资料 (10) 致谢 (13)

绪论 ——项目选题的理论缘由和实用价值 苗圃计划促我学习。我们十分有幸能参加同济大学和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合作组织的首次“苗圃计划”活动,是两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的关爱,给予了我们参加学习的机会。我们对此次活动满怀热情,十分向往同济大学。我们都十分喜爱理化学科,对理化实验非常投入,对净水器兴趣浓厚。我们将始终如一地保持这份热情,在完成高中基本课程学习的同时,全身心地开展研究活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力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第一章自制及改进净水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自制及改进净水器的必要性 我国各地的水质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安全隐患,如北方地区普遍水质较硬,易致结石病等影响人体健康;南方地区普遍重金属超标,对人的肝、胆、肾等造成危害。而使用净水器无疑是净化水质的有效办法之一。然而市面上的净水器虽然宣传说可以出去各类杂质,但它也存在成本较高,净化水质未知及水的输出量的比率较低等问题。据了解市面上的净水器主要有超滤膜净水器、纯水机、软水机、碳化水机、离子水机、中央净水机,调查分析超滤膜净水机不能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水碱),纯水机净化后的水过于纯,缺少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 素,平均出一杯纯水,要产生3杯废水,同时必须用电;并且机器本身的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因为管件接头比较多,容易出现渗水等小问题,软水机不能祛除细菌、病毒、有机物,不建议直接生喝;再生时需要耗盐;并产生一定量的废 水,磁化水机有肠胃疾病的人慎用,因为磁化水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中央净

《自制简易净水器》校本课教学设计

自制简易净水器》教学设计 宁安市宁西学校朱海生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制作简易净水器。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 创新能力。3、学生经历实践,感受动手制作的成功乐趣。 二、活动重点: 1、学会制作简易净水器 2、感受化学实验制作的成功乐趣。 三、活动难点:能有序地填充各种必备的净水材料。 四、学生分析:学生以学过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对自然界中水的成分、除杂所需的必备材料和原理有所了解,对过滤的操作已经掌握,希望通过自己动脑和动手来制作简易的净水装置的兴致很高。 五、教具、学具准备:饮料瓶、塑料管、清洗过的沙子、纱布、蓬松棉包、活性炭、清洗过的小卵石10 数枚、剪刀、钻子、烧杯。 六、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首先简单介绍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现状。 (二)明确活动目的 生活中,被污染或不干净的水随处可见,我们如何初步过滤一下浑浊 的水呢?我们经常到野外游玩,野炊时,如果要初步过滤浑浊的河水用于 煮饭,怎样用身边的物品(饮料瓶、手绢、细沙、小卵石等)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说说你必须选择那些材料?每种材料的用途是什么? 明确:纱布与卵石过滤较大物质(不溶物质)石英砂过滤较小物质(不溶物质)活性炭吸附可溶物质(有色有味的物质)蓬松棉吸附最小物质

(不溶物质) 本次校本活动的主题就是利用自己准备的和老师提供的材料来自制简易净水器。 (三)设计制作方案。 1 、简要写出自己的制作方案。 2 、小组交流。 3 、抽生交流评价。 4 、制定最佳制作方案。 ①取一个空的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约二之一 ②在瓶盖处用钻子钻一个孔,把准备的塑料管插入孔中。 ③把瓶口处倒过来放,依次放入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纱布、石英砂、纱布、小卵石 (四)制作净水器 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检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净水效果 1、准备好净水器,下端与接水的烧杯相连。 2 、把污水沿玻璃棒倒入净水器中,观察净水效果。 (六)交流评价 1 、各小组汇报净水效果以及经验教训。 2、想一想,你的净水器还可以怎样改进?

简易净水装置

一、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 利用纱布与卵石过滤较大颗粒的不溶性物质、石英砂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物质、活性炭吸附有色有味的物质、蓬松棉吸附颗粒很小的不溶性物质的性质来净化水源。 二、简易净水器的制作过程 1、材料:饮料瓶、塑料管、清洗过的沙子、纱布、蓬松棉包、活性炭、清洗过的小卵石20枚左右、剪刀、钻子。 2、步骤和方法: ①拿一个饮料瓶,用剪刀剪去瓶底,将瓶身剪至约二分之一处;或五分之一处不等,根据自己需要而定。 ②在瓶盖处用剪刀和钻子刺一个小孔,插入吸管,以便让液体可以流出;(家中如果没有带导管的单孔塞,可以在瓶盖上打几个小孔替代带导管的单孔塞。) ③分别用纱布将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包裹起来;

④把瓶口处倒过来放,依次放入膨松棉、包有纱布的活性炭、包有纱布的石英砂及包有纱布的小卵石;这样就得到一个简易家用净水器(见上图) ⑤将瓶底与瓶壁粘起来,作为一个可自由开合的盖子。 说明:小卵石要用高压锅煮,石英砂要多淘洗几遍,膨松棉要洗干净,活性炭超市有购,活性炭用颗粒的,也要洗干净。纱布、蓬松棉可以多放两层。 三、简易净水器净化效果的检验 为了检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净化效果,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比较专业,一般用口直接品尝即可,如果自来水是氯气消毒的,效果比较明显。1、实验材料: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玻璃棒,一杯混有蓝墨水、泥沙、杂草和异味的污水、红墨水。 2、步骤和方法: ①将简易净水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与烧杯相连; ②将污水沿玻璃棒注入简易净水器中,用烧杯盛接流出的水,观察现象。 ④持续将红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观察流出的水的颜色变化; ⑤将简易净水器内的填充物从瓶底开始依次取出,把活性炭晒干。按照简易净水器的制作步骤重新将各种材料填充到饮料瓶中,除了重复使用晒干的活性炭外,其余材料均换成上次使用的同类材料的新材料; ⑦将红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观察现象。 3、现象与分析 ①现象:

化学兴趣小组

第一节可乐与健康 一、关于可乐的问卷调查 1.你喝可乐的频率? A 一天一瓶 B 一周一瓶 C 一个月一瓶 D 几乎不喝 2.你喜欢喝什么品牌的可乐? A 可口可乐 B 百事可乐 C 非常可乐D其他 3.你什么时候就开始喝可乐? A 、10岁以下B10~15岁 C 15~20岁D至今未喝过 4.相比之下,以下各种饮料你会选择哪种? A 可乐 B 橙汁 C 牛奶 D 其他碳酸类饮料 5.你认为什么温度下的可乐口感好? A 室温 B 4℃ C 冰可乐 D 煮沸的可乐 6.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喝可乐? A 大量运动后 B 用餐同时 C 无固定时间 7.你认为可乐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A 影响钙的吸收 B 对胃有损害,易造成胃病或胃部不适 C 长期喝可乐对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 D 对大脑不好,影响智力 E 无明显影响F增肥 8.若被告知喝可乐有害健康你会不会继续喝? A 会 B 会,但会减少喝的量或频率 C 不会再喝 对于你,你认为喝可乐有什么好处? 二、可乐的历史及其与人体健康 可乐是由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药剂师约翰.彭伯顿(Dr.JohnS.Pemberton)发明的。他在1886年在家中后院发明了一种咳嗽糖浆后,拿了这种糖浆到附近的杰柯药局出售。1887年在一次幸运的意外中,有人把糖浆与碳酸水混合起来,于是便诞生了今天家喻户晓的可乐。 可乐的配方如下。第一步:将微量的香菜籽油和桔花油、0.94g桔油、1.79g柠檬油、0.149g 豆蔻油、0.41g桂皮油及9.42g油精与5.5g水混合, 24小时后混合液将分离开, 取上层透明的黄色液体――“七味”秘密香液。第二步:将4.88g糖溶解在少量沸水里, 冷却后放入73g焦糖、6.3g咖啡因、22.4gH3PO4及少量科拉(Kola)果仁粉, 搅拌成粘稠的糖浆。第三步:将61g 酸橙汁、38.7g甘油和3.07g香草精加入糖浆中, 再同“七味”香液混合后搅匀, 最后兑上5.5倍的充气凉水, 即生产出50品脱的可口可乐. 根据可乐的配方,我们可以知道可乐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主要有咖啡因、阿巴斯甜、磷酸以及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接下来我们将分别阐述这几种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咖啡因 1瓶340毫升的可乐型饮料含咖啡因约50毫克,一次口服咖啡因剂量达1克以上,就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失眠、眼花、耳鸣等。即使服用1克以下,由于对胃粘膜的刺激,也会使某些人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心悸等症状。胎儿对咖啡因尤为

《自制简易净水器》校本课教学设计

《自制简易净水器》教学设计 宁安市宁西学校朱海生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简易净水器。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生经历实践,感受动手制作的成功乐趣。 二、活动重点: 1、学会制作简易净水器 2、感受化学实验制作的成功乐趣。 三、活动难点: 能有序地填充各种必备的净水材料。 四、学生分析: 学生以学过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对自然界中水的成分、除杂所需的必备材料和原理有所了解,对过滤的操作已经掌握,希望通过自己动脑和动手来制作简易的净水装置的兴致很高。 五、教具、学具准备: 饮料瓶、塑料管、清洗过的沙子、纱布、蓬松棉包、活性炭、清洗过的小卵石10数枚、剪刀、钻子、烧杯。 六、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首先简单介绍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现状。 (二)明确活动目的

生活中,被污染或不干净的水随处可见,我们如何初步过滤一下浑浊的水呢?我们经常到野外游玩,野炊时,如果要初步过滤浑浊的河水用于煮饭,怎样用身边的物品(饮料瓶、手绢、细沙、小卵石等)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说说你必须选择那些材料?每种材料的用途是什么? 明确:纱布与卵石过滤较大物质(不溶物质) 石英砂过滤较小物质(不溶物质) 活性炭吸附可溶物质(有色有味的物质) 蓬松棉吸附最小物质(不溶物质) 本次校本活动的主题就是利用自己准备的和老师提供的材料来自制简易净水器。 (三)设计制作方案。 1、简要写出自己的制作方案。 2、小组交流。 3、抽生交流评价。 4、制定最佳制作方案。 ①取一个空的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约二之一 ②在瓶盖处用钻子钻一个孔,把准备的塑料管插入孔中。 ③把瓶口处倒过来放,依次放入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纱布、石英砂、纱布、小卵石 (四)制作净水器 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检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净水效果

11化工化学兴趣小组材料1

11化工化学兴趣小组材料 审稿人:李杰 一.单选 1.NH4+的Ka = 10-9.26,则0. 1mol/L NH3 ? H2O水溶液的pH是 A、9.26 B、 11. 13 C、4.47 D、2.87 E、2.87 2.已知0.lmol/L一元弱酸HR溶液的pH= 5.0,则0. 1mol/L NaR溶液的pH是 A、 9.0 B、10.0 C、11. 0 D、12.0 E、8.0 3.用0. 1mol/L HCl溶液滴定同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的突跃范围pH是 A、6. 30~10. 70 B、10. 70~6. 30 C、5. 30~8. 70 D、9. 70~4. 30 E、4. 30~6. 30 4.有一未知溶液加甲基红指示剂显黄色,加酚酞指示剂显无色,该溶液的约为 A、6.2 B、6.2~8.0 C、 8.0 D、8.0~10.0 E、4.4~6.2 5.下列哪一种不能用NaOH滴定液直接滴定 A、HCOOH (Ka=1.77×10-4) B、H3BO3 (Ka=7.3×10-10) C、HAc (Ka=1.76×10-5) D、苯甲酸 (Ka=6.46×10-5) E、H2C4H4O4 (K a1=6.46×10-5 K a2=2.7×10-6) 6.能用NaOH滴定液直接滴定,并且有两个滴定突跃的酸是 A、H2C2O3 (K a1=6.5×10-2 K a2=6.1×10-5) B、乳酸 (K a1=1.4×10-4) C、邻苯二甲酸 (K a1=1.3×10-3 K a2=3.9×10-6) D、水杨酸 (K a1=1.07×10-3 K a2=4×10-14) E、顺丁烯二酸 (K a1=1.42×10-2 K a2=8.57×10-7) 7.标定NaOH滴定液时最佳的基准物质是 A、无水Na2CO3 B、邻苯二甲酸氢钾 C、硼砂 D、草酸钠 E、苯甲酸 8.酸碱滴定中需要溶液润洗的器皿是 A、锥形瓶 B、移液管 C、滴定管 D、量筒 E、以上B和C 9.用NaOH0.1000mol/L测定苯甲酸0.2500g,需用NaOH滴定液多少毫升(苯甲酸的分子量:122.1) A、19.82ml B、20.48 ml C、21.50 ml D、30.20 ml E、以上都不正确 多选 1.与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缓冲溶液的pH范围 B、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C、缓冲溶液组分的浓度比 D、外加的酸量 E、外加的碱量 2.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有 A、溶液的温度 B、溶液浓度 C、指示剂用量 D、溶剂的类型 E、滴定程序 填空 1、缓冲溶液pH的计算公式为。 2、用来标定盐酸的基准物为。 3、用来标定NaOH的基准物为。

自制简易净水器

自制简易净水器 、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 利用纱布与卵石过滤较大颗粒的不溶性物质, 石英砂过滤颗粒较小 的不溶性物质,活性炭吸附有色有味的物质,蓬松棉吸附颗粒很小的 不溶性物质的性质来净化水源。 、简易净水器的制作过程 1、材料:饮料瓶、塑料管、清洗过的沙子、纱布、蓬松棉包、活 性炭、清洗过的小卵石20枚左右、剪刀、钻子。 2、步骤和方法: ① 拿一个饮料瓶,用剪刀剪去瓶底,将瓶身剪至约二分之一处; 或五分之一处不等,根据自己需要而定。 ② 在瓶盖处用剪刀和钻子刺一个小孔,插入吸管,以便让液体可 以流出;(家中如果没有带导管的单孔塞,可以在瓶盖上打几个小孔 替代带导管的单孔塞。) d “麻』巧 一 =h 少 古 沾科Mi =-纱 首J Hi te f t

③分别用纱布将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包裹起来; ④把瓶口处倒过来放,依次放入棉花、包有纱布的活性炭、包有纱 布的石英砂及包有纱布的小卵石;这样就得到一个简易家用净水器(见 上图) ⑤将瓶底与瓶壁粘起来,作为一个可自由开合的盖子。 说明:小卵石要用高压锅煮,石英砂要多淘洗几遍,膨松棉要洗干净,活性炭超市有购,活性炭用颗粒的,也要洗干净。纱布、蓬松棉可以多放两层。 三、简易净水器净化效果的检验为了检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净化效果,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比较专业, 般用口直接品尝即可,如果自来水是氯气消毒的,效果比较明显。 1、实验材料: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玻璃棒,一杯混有蓝墨水、泥沙、杂草和异味的污水、红墨水。 2、步骤和方法: ①将简易净水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与烧杯相连; ②将污水沿玻璃棒注入简易净水器中,用烧杯盛接流出的水,观察现象。 ④持续将红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观察流出的水的颜色变化; ⑤将简易净水器内的填充物从瓶底开始依次取出,把活性炭晒干。 按照简易净水器的制作步骤重新将各种材料填充到饮料瓶中,除了重复使用晒干的活性炭外,其余材料均换成上次使用的同类材料的新材料; ⑥将红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观察现象。 3、现象与分析 ①现象: 污水注入简易净水器后,过滤出来的水是澄清的;

简易水过滤器制作

简易水过滤器制作 ⑴准备工作: 准备材料:剪刀、纱布、细沙、木炭、空塑料瓶、一些碎石、盛水容器(杯子)、绳子 ⑵制作步骤: ①把空塑料瓶底部用剪刀减去,在塑料瓶盖上钻上多个小孔(一般7至10个就够了); ②把干净的纱布剪成正方形状(大约3到4块相叠),平整的垫在瓶盖里,盖紧盖子; ③用碎石研磨木炭,使成粉末状,然后依次在瓶子里放入3~5cm厚的细沙、木炭、细沙、木炭、细沙、、、、、、(大约5到7层)。这样一个简易的水过滤器就做成功了,如图1所示。 ⑶试验: 取不洁净的水,如牙膏水、洗脚水、洗 脸水、、、、、、慢慢放入自制的简易水过 滤器中,将其用绳子固定在树干等不 易晃动的地方,下面置一杯子,净置一 晚上。 图1 ⑷试验结果: 杯中的水有点泛黄,不就是很洁净。 注意事项: 1.选择的沙子要尽量少含泥土,最好

就是不含泥土的,否则过滤出的水容易泛黄; 2.如果对过滤后的水质不满意,应再制一个简易过滤器将过滤后的水再次进行过滤,即可满意。 ⑸心得与总结: 此次过滤器制作只就是小小的尝试,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在野外生存自救的技能,我们从中获益匪浅,从试验结果来瞧,这种简易过滤器过滤出的水还不能食用,还要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如下: 1、将净水药片放入存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入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妆水药片可对1升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2片。 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已净化过的水中,每一升水滴入3-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碘酒要加倍。搅拦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20~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3、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剂三四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 4、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就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2500米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下,把水煮沸5分钟,也就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且简便实用。 6、如果寻找到的就是咸水时,用地椒草与水同煮。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同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

初中化学兴趣小组计划

初中化学兴趣小组计划 篇一:20XX-20XX学年度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0XX-20XX学年度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获得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于课本,但大量化学知识的扩展却来自课外的亲身实践和课外阅读。我们化学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组织好,才能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逐步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系统的化学知识后,要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用,解决了实际问题,就会得到满足,而产生新的求知欲望。所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种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但它与课堂教学又有密切的联系,有一定的研究专题和中心内容。这种活动组织可称为兴趣小组,研究小组或协会,这种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小组活动灵活方便,人数不宜太多。 二、活动目标 1、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 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引领学生走向神奇的化学海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化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为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增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三、指导教师:秦秀芳 四、招募组员:通过在学生中宣传、动员,自愿报名,教师平衡各班人数,确定兴趣小组成员共10人,然后把10名学生分为两组。 第一小组:鹿忠涛、王志豪、杨金博、耿郡遥、牟鑫瑶

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下册)(1)

指导教师:姚忠凤

指导教师:姚忠凤: 时间2010.10.20 地点化学实验室参加人员全体兴趣小组成员 活动目的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概念 活动过程记录 活动内容 1.(实验):如图在各盛有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钾晶体和氯化钠晶体,边加入,边搅拌到试管里有剩余的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 (小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果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讨论)同学们,请你们实验来验证一下: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 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呢? (投计探索实验):⑴给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晶体的烧杯 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搅拌,观察烧杯里剩余晶体有什么变化? ⑵给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晶体的烧杯缓缓加入适量的水, 边加入,边搅拌,观察烧杯里剩余晶体有什么变化呢?

指导教师:姚忠凤

指导教师:姚忠凤

指导教师:姚忠凤

指导教师:姚忠凤 时间2011.3.16 地点化学实验室参加人员兴趣小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的了解重要的铁矿石和炼铁的基本原理 活动过程记录 活动内容 "炼铁" 1.炼铁原理:把铁矿石炼成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但主要原理是: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 将铁还原出来. 2.如图所示,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少量 的红色氧化铁粉末,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用酒精 灯加热,并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3.(现象):试管内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想一想):由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 ⑴试管内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黑色粉末能被磁铁吸引,证明有铁生成. ⑵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5.(强调)在这个实验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请同学们特别要注意一下: ⑴这个实验对温度要求较高,最好用喷灯做,或在酒精灯上加灯罩. ⑵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先通一氧化碳,赶走试管内的空气后,再加热;实验结束后,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为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化学兴趣小组自制净水 (1)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获得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但大量化学知识的扩展却来自课外的亲身实践和课外阅读。我们化学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组织好,才能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逐步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系统的化学知识后,要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用,解决了实际问题,就会得到满足,而产生新的求知欲望。所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种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但它与课堂教学又有密切的联系,有一定的研究专题和中心内容。这种活动组织可称为兴趣小组,研究小组或协会,这种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小组活动灵活方便,人数不宜太多,一般为六人左右,或稍多一点。 二、活动目的: 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自觉主动的学习兴趣,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学生自身的学科倾向提供活动空间。 三、指导教师:杨老师 四、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化学学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化学学习能力。 (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化学学教学质量 化学学课外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化学学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是化学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需要配合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 (三)提高兴趣,发挥专长,培养化学人才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参加化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化学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化学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化学问题,了解化学的巨大成就,必然能激励他们学好化学,并把化学与人类的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能源、材料、环保联系起来,逐步树立起为祖国“四化”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五、活动措施 1、召开全体组员座谈会,师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本学期的规划和打算,指导教师与组员共同探讨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2、小组每周集中一次,指导教师布置活动内容,组员一起活动,活动后师生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3、在学校网页搜集资料,师生共同交流,一些好的资料,学习心得及时共享,交流。 4、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历年来的中考题的训练。 5、研究中考,了解动态,摸清规律,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效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提高中考优秀率 6、组织学生利用化学知识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开展环保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六、化学课外活动内容安排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如调查空气污染与防治。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化学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