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设计实用手册2007完整版 930
- 格式:pdf
- 大小:31.27 KB
- 文档页数:1
船舶设计原理参考文献船舶设计原理参考文献:1. 航海学原理(第六版):本书详细介绍了船舶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船舶稳性原理、船舶阻力计算、船舶结构设计等内容。
通过对船舶设计原理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理解船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
引用该书可参考作者、出版年份等信息。
2. 船舶设计手册(第二版):该手册是船舶设计的权威参考书之一,涵盖了船舶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船舶水动力学、船舶结构设计、船舶系统设计等内容。
该手册以实用性为导向,提供了大量的计算方法和案例分析,可作为船舶设计实践的指南参考。
引用该手册可包括手册名称、第几版等信息。
3. 船舶性能计算与评定(第三版):该书介绍了船舶设计原理与性能计算的相关知识,包括船舶水动力学、船舶稳性及操纵性、船舶阻力与推进性等内容。
该书通过数学模型和实例计算,深入讲解了船舶性能计算与评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引用该书可参考作者、出版社等信息。
4. 船舶静力学:该书主要介绍了船舶静力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船舶稳性、垂心高度计算、配载计算等内容。
通过对船舶静力学的系统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船舶的垂直方向平衡和稳定性问题。
引用该书可参考作者、出版年份等信息。
5. 船舶运动学与制图:该书详细介绍了船舶运动学和制图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包括船舶运动学方程、船舶曲线运动计算、船舶曲线运动的图解等内容。
该书通过数学模型和图解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船舶运动学和制图的基本原理。
引用该书可参考作者、出版年份等信息。
以上是关于船舶设计原理的一些参考文献,这些文献涵盖了船舶设计的各个方面,可用于深入理解船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引用这些参考文献时,需要明确标注作者、出版年份、出版社等信息,以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可查性。
前言1、本手册收集是某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有关规定、为实行公司安全和环保方针而制定规定和须知。
2、本手册依照《船上操作方案和须知制定程序》SQP0701,结合公司管理船舶种类,对船舶重要操作所根据方案和须知,及引用关于安全制度进行了阐述和规定。
3、本手册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文献构成部份,其内容已经公司决策层审核通过,内容更改必要按《文献控制程序》SQP1101进行。
4、本手册合用于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和船舶,《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之定义和缩写合用于本手册。
5、本手册发放至公司各关于人员和各船舶船长,手册持有人交接时应将此手册列为移送文献,其她如工作需要需借阅者,可向手册持有人办理借阅手续。
6、本手册使用与保管应严格按《文献控制程序》SQP1101执行,除在接受外审时出示外,非经公司总经理容许不得外传或对外借阅。
目录修改记录1、目为加强船舶安全管理,保障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杜绝事故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合用范畴本规定合用于我司管理船舶。
3、驾驶部停泊值班、交接班制度3.1 停泊值班规定3.1.1 船舶停泊期间,各工种必要留足人员值班(船长和大副不得同步离船),保证船舶能随时启航执行任务。
舵工和水手负责轮流昼夜值班,值班驾驶员为全船行政负责人,并对停泊安全负责。
3.1.2 值班护船人员因事请假必要找同工种人员代替,经值班驾驶员批准后方可离船。
护船驾驶员换人必要交接清晰,并告诉值班舵工和水手长。
3.1.3 驾驶员护船应经常巡视舱室及船舶周边环境,检查全船护船人员值班、护船状况,对违纪人员有权进行解决。
负责与港口等关于单位联系,船长不在船时,经船长委托可负责移泊工作。
3.1.4 值班舵工值班期间应注意本船及四周状况;注意锚链、系缆受力状况;理解货品装卸和旅客上下以及燃料补给和船舶吃水、倾斜等状况;注意保持船舶平衡;注意水位涨落及气候变化,扎雾时负责敲雾钟。
本科课程设计说明书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提交日期2011年6月26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如下:1.课程设计题目:一艘多用途工作船的船型方案主尺度的设计2.应完成的项目:1总体设计方案构思2船舶主尺度及排水量确定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3.参考资料以及说明:1船舶设计原理顾敏童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2船舶设计实用手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编,中国交通科技出版社,20074.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在对设计技术任务书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新船的设计方案必须有一个方案构思,提出设想和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2对选用的母型船资料和各种估算方法应分析其合理性和适用性;3在选择新船主要要素过程中,除了考虑技术因素以外,必须考虑到新船的经济性,例如造价、营运成本等因素;本课程设计中,不要求对新船的经济性指标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论证,但是在新船的主尺度选择中必须考虑经济性因素,并对此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讨论;4应勾画总布置草图,区划主船体舱室等,以便能较为准确地校核布置地位和舱容;5空船重量和主要性能的估算或计算要求可靠和准确;初稳性计算至少应包括两种装载情况;6课程设计说明书应能反映设计思想和设计工作的全过程,每一部分都应有必要的说明和小结,应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排版工整,要求用计算机打字成文;5.本课程设计任务书于2011年6月20日发出,应于2011年6月26日前完成目录第一章绪论5概述5研究意义 5 国内外多用途工作船的发展 6 课程设计技术任务书 6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 7方案构思 8母型船资料 8第二章船舶主尺度及排水量的初步估算10确定主尺度应考虑的因素10主尺度选择的一般步骤 11主尺度的确定方法 11根据统计资料和近似计算公式来确定船长范围 11船宽的初步估算 12型深D和吃水d的确定 12方形系数的估算 12其它船型系数的确定 12船舶重量估算及载重量的估算 13船舶重量估算 13 小结 13第三章性能平衡及校核14舱容及重力与浮力平衡校核 14舱容校核 14重力与浮力平衡校核 15初稳性校核 16初稳性高度及横摇周期估算16自由航速校核 17 计算有效马力曲线 17总推进系数计算 18干舷校核 20本章小结 21第四章主尺度方案的确定22结束语 22 参考文献22第一章绪论概述本课程设计是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船舶设计原理课程配套的实践性课程;它的任务是通过课程设计来加深对船舶设计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本课程设计要求按照技术任务书,完成一艘多用途工作船的船型方案主尺度的设计;本课程设计是在船舶设计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一学期所学内容,综合分析计算出所要求的船只;因为知识和时间的限制,本计算是较粗略的,在excel表格中计算只是大体满足了基本的要求;主尺度计算主要是通过母型船的公式,估算和校核基本依照书本所给的公式;通过最后调试和校核,最后得到是满足所给主机功率的各项数值;因为学识所限,感觉纯在着许多漏洞,希望老师在批改的时候能指正;研究意义随着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工程的迅速发展, 为海上工程提供各种服务的特种工作船舶,已成为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采工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用途是:1作为钻井、采油、修井作业等各类平台或海上其他大型漂浮物远距离拖航的主拖船,执行拖带等作业任务;2执行钻井、采油、修井等各类平台或海上其他大型构筑物的安全守护、抢险救助任务;3执行钻井、采油、修井等各类平台供应燃油、淡水、钻井水、钻采器具、液态泥浆、水泥等物资;4为钻井、采油、修井等各类平台、浮吊进行起抛锚、移位、就位等生产施工作业;简单的说,就是物资载运、拖带、供油、供水、供水泥、消防等;这要求船舶有较好的操纵性,能够适合在各种风浪、流条件下靠离平台,适合在复杂海况下拖带平台就位;该类船上除了具备通用的拖轮设备外,安装的专用设备主要有:导管式或喷水式推进器、全回转螺旋浆、首侧推装置、大功率的消防炮、泡沫消防系统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多用途工作船具有很多的功能,并要求具有处理海上突发性事故的能力;国内外多用途工作船的发展趋势多用途工作船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以胜利石油管理局的多用途工作船为例,船总长米,型宽米,型深米,总吨 496吨,净吨149 吨,吃水米,主机功率 370KW×2,仅具有一定的物资供应能力和小型拖带能力,不具备拖带现有平台的能力;对钻井平台一口井位的物资供应需要多个航次,且拉运水泥需要装载水泥的专用车辆,不具备对外消防能力;而 10000HP多用途工作船是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十五”期间海洋石油生产的重要工程之一,它的建造是为提高油田应对海域及周边海区突发性事件的紧急救助能力,减少因恶劣天气和海况对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失;该船具有拖力大、功能强、用途多、设备先进的特点,是目前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马力、具有动力定位功能和强大消防功能的多用途工作船;随着能源产业和海洋工程事业的迅速发展,多用途工作船也根据海上作业需要不断发展,船舶性能逐渐改善,船舶功能逐步完善,能够满足多种海上作业需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用途工作船;课程设计技术任务书1船型及用途本船为双机、双桨海洋多用途拖轮,主要用于拖带、消防、港口作业等多种用途,航行于近海海域;2船级及规范本船入中国船级社,设计建造应满足中国船级社现行规范、规则及有关公约的要求; 3稳性与干舷本船稳性与干舷应满足中国海事局 2004 年颁布的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对近海航区拖轮的要求;4船体结构本船为全焊接钢质拖轮,骨架形式按结构设计要求选用横骨架式,结构构件的尺寸按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2006进行设计;5船员本船定员为14 人;6航速、拖力航速:在风力不超过蒲氏风标 3 级、主机以额定转速运转时,拖轮在满载状态静水中航行时的自由航速大于节,拖带航速 6 节;系柱拖力:~400kN;7主机、齿轮箱主机:型号 6320ZCd-6型柴油机或自选额定功率 1470kW×2额定转速 525 转/分齿轮箱:型号 GWC45·49转速范围:400~900 转/分减速比::18续航力本船续航力为 3000 浬,能携带燃料油~500 吨,轻柴油~35 吨,滑油~9 吨,淡水~320吨;9自持力本船自持力为30 天;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1总体设计方案构思;2船舶主尺度及排水量确定;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在对设计技术任务书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新船的设计方案必须有一个方案构思,提出设想和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2对选用的母型船资料和各种估算方法应分析其合理性和适用性;3在选择新船主要要素过程中,除了考虑技术因素以外,必须考虑到新船的经济性,例如造价、营运成本等因素;本课程设计中,不要求对新船的经济性指标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论证,但是在新船的主尺度选择中必须考虑经济性因素,并对此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讨论;4应勾画总布置草图,区划主船体舱室等,以便能较为准确地校核布置地位和舱容;5空船重量和主要性能的估算或计算要求可靠和准确;初稳性计算至少应包括两种装载情况;6课程设计说明书应能反映设计思想和设计工作的全过程,每一部分都应有必要的说明和小结,应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排版工整,要求用计算机打字成文;方案构思按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船为海洋多用途拖轮,应具备以下特点:1较高的自由航速;2保证优良的操纵性;3具备较大的系柱拖力;4足够的稳性和适航性;5海洋多用途拖轮应有的其他性能和设备;根据以上的特点,本船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1本船采用双机双桨,以获得较高的自由航速,快速到达作业海域;2为保证本船优良的操纵性,应力求减小船长;3为提高本船的推进效率,增加拖力,应加大尾吃水,以增大螺旋桨的直径;4在保证足够稳性和适航性的情况下,型深不应过大,以免引起重心升高和受风面积的增大;5本船应需配备以下主要设备:大功率的自动拖缆机,相应能力的起吊设备和对外消防设备等;母型船资料一、概述本船是航行于沿海航区的2940KW 的海洋多用途拖轮;钢质结构,单连续甲板,长首楼,双机,双桨,双舵船舶,主要任务是营救遇难船舶,拖带搁浅、触礁以及失去机动能力的船舶返回安全地区;二、主尺度及主要要素船长LOA垂线间长LPP型宽B型深 D设计吃水d满载排水量Δ方形系数CB棱形系数CP舯剖面系数CM水线面系数CW浮心纵向位置XB自由航速V12kn三、主机型号6320ZCd-6型柴油机额定功率1470kW×2额定转速525 转/分齿轮箱减速比:1四、螺旋桨采用四叶外旋定螺距螺旋桨 2 个,材料为镍铝青铜;第二章船舶主尺度及排水量的初步估算确定主尺度应考虑的因素1、船长对于各类不同用途的拖轮,其船长的选择是不同的,如对于内河浅水拖轮,由于吃水过小,为了得到一定的排水量不得不加大船长,对于港作拖轮则应尽量减小船长以得到港内自身回转的灵活性,而对于长途航行的拖轮及海洋拖轮,要考虑到减小阻力以及对风浪的抵抗能力,则应适当的增加船长;本船的基本考虑因素有以下几点:1满足布置要求;主甲板以下要布置机舱、淡水舱、重油舱及首尾尖舱等,这些舱室应分布合理,使拖轮在满载和空载情况下尾部吃水变化较小,以保持车叶和舵的良好性能,必要时需考虑设置压载舱,船长应能满足以上布置的要求;2航道限制;内河拖轮,特别是运河和浅水急流航道的拖轮要考虑航道的最小曲率半径对船长的限制;3考虑阻力;拖轮在自航时,对应的速长比约为~,所以增加船长可以降低速长比,即减少了拖轮的剩余阻力;求某些要求自由航速较高的拖轮,可考虑选取较大的船长,但要注意避“峰”求“谷”,即避开阻力的峰值,请结合任务书的要求来考虑;4造价考虑;拖轮船长愈大则重量愈大,造价愈高;2、船宽拖轮船宽主要决定于稳性以及必要的甲板面积,需要考虑的因素有:1稳性要求;2航道限制;3布置要求;3、型深型深对纵向强度、剩余稳性均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型深=设计吃水+最小干舷,故吃水为一定时, 根据最小干舷就可以决定最小型深;4、干舷干舷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剩余阻力和大倾角稳性;拖轮的干舷较一般的船舶高, 一般多在~之间,视船舶大小及航区而定;主尺度选择的一般步骤船舶主尺度的选取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 满足承受重量所需要的浮力,即空船重量加载重量应等于船在设计吃水时的浮力; ② 满足新船所需要的布置地位舱容及甲板面积;③ 满足对新船的各项技术性能快速性、稳性、操纵性、耐波性和强度等的要求; ④ 考虑航线环境、建造与修理厂设备条件对新船主尺度的限制; ⑤ 满足用船部门对新船的有关使用要求; ⑥ 经济性好;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 1确定主尺度的选择范围首先根据新船的船型、布置地位、航速等和主尺度的限制条件,参考母型船资料,初步确定一个主尺度的选择范围;具体方法是:采用一些主尺度估算公式,对主尺度进行估算,大致确定新船的主尺度范围;2主尺度的第一次近似计算主尺度的初始值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估算:①采用母型船换算法:采用适当的换算方法粗估新船的主尺度初始值; ②应用统计公式或经验公式:对常规船型,在选用统计公式或经验公式粗估主尺度时,特别要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如果对这些公式的适用范围不清楚,可以用母型船资料来试算,从而了解这些公式的适用范围;3重力与浮力的平衡、舱容和布置地位的初步校核对于布置地位型船:首先校核布置地位与舱容,然后校核浮力与重力的平衡;当吃水允许改变时,用调整吃水的办法来平衡重力与浮力是比较容易的,也可以采用调整方形系数的方法;主尺度的确定方法根据统计资料和近似计算公式来确定船长范围可参考船舶设计手册,根据所给统计资料,进行选择,我选择的是4由船长和主机功率的统计公式来粗略估算:其中:14702 1.4B P KWm =⨯=,结合母型船资料船长LPP 为50m 到60m 之间;结合后面的各种校核可知LPP 为58m;船长对船造价是影响最大的,所以在可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去减小船长;由于要达到相应的马力,所以在无耐之下增加船长从而使其达到相应的要求;船宽的初步估算对于船宽,由于拖轮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受到被拖船舶的急牵,其稳性要求较高,所以船宽通常按稳性要求结合布置的情况来确定;根据统计资料和母型船来确定船宽范围由母型船换算得到型宽算的船宽为14m型深D 和吃水d 的确定拖船吃水一般由螺旋桨所需的浸沉深度、港口航道条件及对稳性影响较大的B/d 值来选定;本船一般在深水港区和近海海域,因此其吃水不受限制,故吃水的选择主要应从提高推进效率及要求一定的尾吃水和稳性角度来考虑;在一定吃水条件下,型深的大小对稳性、储备浮力等均有影响,因此型深的确定要考虑干舷的要求和型深吃水比的影响以及设计建造的方便;均采用母型船换算公式根据母型船资料, 2.86Bd= 中部吃水取 d 为根据母型船资料,L/D= 型深D 可以取为方形系数的估算沿海船舶方形系数推荐用下式计算:根据 1.08/2B C V L =-但当 1.0V L =时,B C 应减 其中:V 为自由航速,为14kn ; L 为垂线间长英尺初步算的为其它船型系数的确定1. 棱形系数P C沿海船舶的棱形系数和速长比关系采用蒋慰昌公式:1.10/2P C V L =-上式适用于/V L 以下;2. 中剖面系数M C/M B P C C C ==3. 水线面系数W C沿海船舶的水线面系数W C 和方形系数的关系可以用以下表示:0.730.30W B C C =+=4. 浮心纵向坐标B X5.56.5B X V =-拖轮的浮心位置一般在船舯之后,可取在2%--3%LPP 处; 这些均为初步估算,具体校核下面会提及;船舶重量估算及载重量的估算根据同类型船的情况,分别找出各部分的重量系数;1、船体钢料重量H H W C LBD =,系数H C 取自母型船; 为2、舾装重量2/30()O W C LBD =,系数0C 取自母型船; 为3、机电设备重量0.5(/0.7355)M M D W C P =,系数M C 取自母型船;为360t4、排水量裕度取空船重量LW 的5%,综上所述,空船重量LW=105%W H +Wo +W M =1372t1、人员及行李:每人平均重65kg,船员行李50kg; 共2、食品及淡水:食品每人每天4kg,淡水每人每天200kg;可算出食品重量,另外,任务书给出携带淡水~320t; 共353t 3、燃料油+轻柴油:任务书给出携带燃油~535 t; 共535t 4 滑油:任务书给出携带滑油~9t 共9t 5、备品及供应品:该部分通常取为%~1%LW ; 共11t 综合以上,可求出载重量DW ; DW= LW+DW =船舶重量估算根据浮性方程式kLBd B C ρ∆=,由初步选取的主尺度参数计算新船的排水量;Δ=小结由这一章可以大体算出主要尺寸和相关系数以及船体重量;但是这些数据是不可靠的,换需要从新去校核换算;Lpp =58m B =14m d = D =C B = C P = C M = C W = X B =第三章 性能平衡及校核舱容及重力与浮力平衡校核舱容校核一、新船所能提供的舱容的估算主船体总容积的估算,据主尺度包括方形系数,可粗估垂线间长范围内的主船体的型容积1H BD PP V C L BD ==^3BD C 为计算到型深的方形系数,11d d BD B B C C C =+-()(D-)/(C ),其中1C 取4;1D 为计入舷弧和梁拱的相当型深,10.7C M D D S =++=; 二、分项舱容的校核1、机舱容积V M机舱所需容积实际上由机电设备布置地位所需的机舱长度L M 和机舱位置所决定;拖轮机舱位置布置在船长中部;已知机舱所需长度L M 和位置时可按下式估算机舱容积:V M =K M L M B D-h DM式中:K M 为机舱体积丰满度系数,取K M =1;h DM 为机舱双层底高度,取h DM = ;机舱长度:L M= l m + C式中:l m =,系数C= ;求得:V M =658m 3 ;2、压载水舱容积V B 压载平均吃水d B =+已知要求的压载航行平均吃水d B 后,可按下式计算压载排水量ΔB,d d BWC C B B =∆∆() 2-6-4求得: ΔB=<LW= ,即暂时无需压载水舱;求得:V B =0m 33、油水舱容积V OW船上油水舱包括燃油舱、淡水舱、轻柴油和滑油舱等;这些舱所需容积可按储存量来计算:OW i V V =∑ i ci·k ii W V ρ= 2-6-3 式中:i W 为油、水等储存量t ;i ρ为油水的密度t/m 3ci k 为容积折扣系数,对于水舱可取结构折扣系数,对油舱再考虑膨胀系数,重油最后可知道V OW =4、其他舱室容积V A主船体其他舱室还有首尖舱、尾尖舱等等,此范围内上述舱室的容积约占总容积的5%;另外,防污染公约规定,污油、污水舱的舱容不得小于油水舱容积的3%;即可知道V A 占总舱容5%三、全船舱容的校核综上所述需要的总容积为1724m^3小于所能提供的垂线间型容积2908m^3;重力与浮力平衡校核根据初步估算的空船重量LW 和载重量DW 计算出船舶的重力;根据初步选取的L 、B 、D 、d 及B C计算出新船的排水量;比较重力与浮力,采用诺曼系数法进行平衡,最终浮力应略大于重力,并应满足平衡条件的要求;由于排水浮力太过大于船重,不满足要求;因此要进行重力与浮力的平衡校核,采用诺曼系数法进行平衡;采用修正B C来平衡,则诺曼系数: 式中:α= ,β=0 ,γ=0 ;求得:N = ;则δΔ=N ·DW δ= ;再次平衡可知浮力Δ=2281t,略大于LW+DW =,满足条件; 并且从新估算了航速(1.08)B V C =-⨯=此时圆圈P=F R /处在有利“干扰区”初稳性校核拖船的稳性对其安全性和使用效能均有重要的影响,且受稳性规范的约束,是设计中要很好处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性能;在开始确定主要尺度及船型系数时,就必须给予重视;在此仅考虑初稳性的校核;初稳性高度及横摇周期估算1、满载出港根据船舶静力学,初稳性高 GM=KB+BM-KG亦可化为:212g GM=a d a dB Z +- 式中:g Z =KG 表示重心高度,并且求得:1a =,2a =;最后估算出初稳性高是GM= 横摇周期估算:我国法规的完整稳性规则非国际航行船舶中,横摇周期按下式估算:2240.58f B KG T GM φ+= 3-1-3式中:f=1+B/=,因为B/d>;0GM 为未计及自由液面修正的初稳性高;可求得:T φ=>9s 故,船舶满载时能满足规范对初稳性和横摇性能要求; 2、压载到港`∆≈1789t,/1'('/)0.53w B C C B B C C d d -== ;/1'('/)0.67w B C C W W C C d d -==11 2.53BW C a C ⎛⎫=- ⎪⎝⎭= ;22(0.170.13)W W B C C a C +== 符合法规对我国沿海船只的初稳性高的要求对于3a ,参考相近的船型得出30.78a =,故此时初稳性高有2212314'0.571 4.040.0760.78 5.9 1.37'4B GM a d a a D m d =+-=⨯+⨯-⨯=符合法规对我国沿海船只的初稳性高的要求f= 则横摇周期有:22224144 4.040.580.5818.811.37O B KG T fs GM φ++⨯==⨯=满载和压载都大于8s,符合我国法规自由航速校核计算有效马力曲线Lpp 58 B 14 T Δ B/T Cb xcL/Δ^1/3 Δ^速度13 14 15 Vs/√gLC0 265 220 195 CbcCb%Cb 修正Cb修正数Δ1已修正Cb之C1B/T修正%=-10CbB/T-2%B/T修正数量,Δ2已修正B/T之C2标准xc,%L,船中前或后实际xc,%L,船中前或后相差%L,船中前或后xc修正%xc修正数量,Δ3已修正xc之C3长度修正%=/Lwl长度修正数量,Δ4已修正长度C4Vs^3 2197 2744 3375 Pe可知道,当V=的时候,其有效马力为1501kw总推进系数计算推进系数为:0.H R S P C ηηηη=以上各项效率分别为:船身效率ηH ;敞水效率η0;相对旋转效率ηR ;轴系传送效率S η1螺旋桨敞水效率:22340(75.880.8450.827100.32510)/100P P P B B B η--=-+⨯-⨯1/21/22.52.5525(2940/0.7457)(/0.7457)2.467124.34(14.46(10.145))P a N P B V ⨯===⨯-P —螺旋桨收到功率 N —螺旋桨a V =V1-w即敞水效率: 00.57η=2船身效率(1)(1)H t w η-=- 由海克休公式有0.70.30.70.5760.30.153p w C =-=⨯-=0.500.180.500.5760.180.108P t C =-=⨯-=(1)10.1081.05(1)10.153H t w η--===--3 相对旋转效率ηR :取4轴系传送效率S η:取,有减速箱;故估算推进系数: 0. 1.050.5970.980.93120.57H R S P C ηηηη==⨯⨯⨯= 而由有效功率曲线知:Pe=则: 1501.0.5112940Pe P C P === 两者相近,符合要求干舷校核按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进行计算校核 1、 基本干舷0f 按下式计算:查B 型船舶的基本干舷 得0f =544mm<100m 的B 型船舶干舷修正值1f取封闭上层建筑有效长度E 为 所以1f =03. 方形系数对干舷的修正2f当实船的方形系数CB<=时,取2f =0所以本船2f =04.型深对干舷的修正值3f 当D1>L/15时31(/15)f D L R =- mm R=L/ 可以求得3f =5. 有效上层建筑和凸形甲板对干舷的修正值4f 4f =K 4f K= 可求得4f =6.舷弧对干舷的修正值5f50.7522F A S S l f S L +⎛⎫⎛⎫=-+- ⎪ ⎪⎝⎭⎝⎭ mm S=SF,SA 的求值如下表50.7522F A S S l f S L +⎛⎫⎛⎫=-+- ⎪ ⎪⎝⎭⎝⎭=综上所述知最小干弦:012354400263.580.6877.8804.6F F f f f mm =+++=+++-+=而本船干弦:590049001000f D B mm =-=-= 大于最小干弦,是符合规定的;本章小结经过重力与浮力调整,舱容校核与调整后,新船的有关参数如下: 排水量∆=2281m 3,空船重量LW=1372t ,载重量DW=机舱容积V M =653m 3,油水舱容积V OW =984m 3,其他舱室容积V A = C B = C P = C M = C W = D 1=第四章 主尺度方案的确定本船的主要要素:58PP L m = 14B m = 5.9D m = 4.9d m = 0.556B C = 0.576P C = 0.706w C = 0.965M C = 2.26%b PP X L =- 2280.98t ∆= 14.46V kn =结束语:本课程设计是在船舶设计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一学期所学内容,综合分析计算出所要求的船只;因为知识和时间的限制,本计算是较粗略的,在excel 表格中计算只是大体满足了基本的要求;主尺度计算主要是通过母型船的公式,估算和校核基本依照书本所给的公式;通过最后调试和校核,最后得到是满足所给主机功率的各项数值;因为学识所限,感觉纯在着许多漏洞,希望老师在批改的时候能指正;参考文献:船舶原理上下册盛振邦、刘应中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船舶设计原理顾敏童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船舶设计实用手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编,中国交通科技出版社,2007;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2004 ;。
aveva marine initial design操作手册(实用版)目录1.Aveva Marine 初始设计操作手册概述2.安装与配置3.操作界面与功能4.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5.总结正文【Aveva Marine 初始设计操作手册概述】Aveva Marine 是一款专业的船舶设计软件,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行业。
本手册旨在提供 Aveva Marine 初始设计的操作指南,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安装与配置】在安装 Aveva Marine 之前,请确保您的计算机满足系统要求。
安装过程中,请按照提示完成操作。
安装完成后,需要对软件进行配置,包括设置工作目录、选择适当的模板等。
配置完成后,即可启动 Aveva Marine。
【操作界面与功能】Aveva Marine 的操作界面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包括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和操作区。
菜单栏包含了文件、编辑、视图等常用功能;工具栏提供了快速访问常用功能的快捷方式;状态栏显示了当前操作的状态;操作区则是进行设计的主要区域。
Aveva Marine 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括绘制船舶外形、船体结构设计、设备布置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功能进行设计。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在使用 Aveva Marine 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软件无法启动、设计文件无法保存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手册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检查软件安装是否正确、确保计算机系统稳定等。
【总结】通过本手册的学习,用户可以熟练掌握 Aveva Marine 初始设计的操作方法。
第12期2023年4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No 12Aprilꎬ2023作者简介:李锋(1985 )ꎬ男ꎬ河南南阳人ꎬ工程师ꎬ学士ꎻ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ꎮ节流孔板在船舶舱盖顶升系统中的应用李㊀锋ꎬ吴光明(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本部ꎬ江苏南通226005)摘要:顶升侧移式舱盖结构简单ꎬ操作便利ꎬ广泛应用于各型散货船ꎬ但散货船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经常会对舱盖运行造成损坏ꎮ文章对某型20 8万吨散货船舱盖顶升时卡死ꎬ导致舱盖无法打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ꎬ根据故障原因提出在液压顶升回路中设置节流孔板的方案ꎬ利用其节流调速原理增加油缸顶升的同步性ꎮ阐述了节流孔板的型式选择及孔径的计算方法ꎬ解决了舱盖顶升系统不同步导致舱盖卡死ꎬ无法打开的问题ꎬ增强了舱盖使用的可靠性ꎮ关键词:散货船ꎻ舱盖ꎻ顶升系统ꎻ节流孔板中图分类号:U664 5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20 8万吨散货船是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Newcastlemax型货船ꎮ该轮为单机单浆船ꎬ直船艏㊁方艉㊁居住舱室㊁驾驶室及机舱位于尾部[1]ꎮ全船设有9个货仓ꎬ适于装载矿砂㊁谷物等散货ꎮ舱口盖为电动液压顶升侧移式ꎮ20 8万吨散货船总布置图ꎬ如图1所示ꎮ图1㊀20 8万吨散货船总布置㊀㊀舱口盖是现代船舶的重要设备ꎬ它的主要作用是封闭货舱口ꎬ保护货舱内的货物不受风浪的侵蚀ꎬ同时ꎬ打开舱口盖时ꎬ可以对货物进行装卸作业ꎮ舱口盖质量的好坏ꎬ影响着船舶的使用寿命㊁货物的安全ꎮ本轮采用的是双边侧移式风雨密舱口盖ꎬ每个舱盖包括两片盖板ꎬ在船体中心线处形成纵向接缝ꎮ每片盖板有4个滚轮ꎬ可以在舱口围上表面的导轨上行走ꎮ舱盖开启时ꎬ先由8个顶升油缸将舱盖抬升135mm至滚轮轨道面ꎬ使舱盖的密封条和舱口围的不锈钢压条脱离ꎬ再依靠每舱左舷的液压马达ꎬ通过循环链条系统ꎬ将盖板开启并收藏到相应的舷侧ꎮ舱盖典型布置及开合位置ꎬ如图2所示ꎮ图2㊀舱盖典型布置及开合位置1 故障分析及处理㊀㊀该轮交付后ꎬ主要运营中国西非航线ꎬ从事铝土矿的运输ꎮ从船东反馈中得知ꎬ在几内亚港装卸货时ꎬ多次出现顶升油缸工作不同步ꎬ舱盖中间的油缸顶升较慢ꎬ舱盖两侧的油缸顶升较快ꎬ舱盖开启不顺畅ꎮ特别是2号货舱和6号货舱的表现更为明显ꎬ两侧的顶升油缸已升至顶端ꎬ中间的顶升油缸仍未动作ꎬ导致舱盖在中间限位处卡死ꎬ不能打开ꎮ同时ꎬ卡死造成舱盖中间限位㊁中缝边缘㊁舱盖四角下缘等处的油漆破损ꎮ作为应急方法ꎬ船员现场采取分步顶升ꎬ先顶起ꎬ落下一半ꎬ再顶起ꎬ再落下一点ꎬ再顶起ꎬ用淡水冲洗舱盖降温ꎬ避免中午开舱等手段ꎬ最终打开了舱盖ꎮ但隐患仍然存在ꎬ船东担心会对舱盖造成进一步的损害ꎬ例如舱盖整体变形㊁局部结构损伤㊁西澳装铁矿产生 怠时 ㊁液压管爆裂等ꎮ因此ꎬ需要从设计根源上解决问题ꎮ舱盖顶升油缸布置及液压系统ꎬ如图3所示ꎮ图3㊀舱盖顶升油缸布置及液压系统㊀㊀调查发现ꎬ舱盖在船宽方向上结构不对称ꎬ由于中间接缝处盖板只有前后两端支撑ꎬ悬空跨度大ꎬ而两侧盖板可以通过前后两端和侧面支撑ꎬ因此舱盖盖板呈明显的梯形走向ꎬ中间高ꎬ两侧矮ꎬ从而导致两侧质量小ꎬ中间质量大ꎮ同时2舱位于船首ꎬ需承受甲板上浪的作用力ꎬ6舱作为风暴压载舱ꎬ需承受内部压载水冲击ꎬ舱盖结构都进行了大幅加强ꎮ因此2/6舱也是全船最重的舱盖ꎬ造成2/6舱顶升不同步现象更为严重ꎮ计测发现ꎬ当舱盖泵单元启动后ꎬ管路中的高压油压力由0开始升高ꎮ当压力达到11 9MPa时ꎬ舱盖两侧顶升油缸即开始顶升ꎬ中间的油缸未动ꎮ当压力继续上升到11 9~14 4MPa时ꎬ两侧的油缸加速上升ꎬ而中间的油缸仍然不动ꎮ当管路压力大于14 4MPa时ꎬ中间的油缸才开始动作ꎮ通过分析可知ꎬ在整个上升过程中ꎬ两侧油缸受到的负载小于中间的油缸ꎬ而油缸的顶升推力相同ꎬ两侧油缸的顶升加速度始终大于中间的油缸ꎬ不同步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ꎮ由于两侧顶升油缸先启动而中间顶升油缸后启动ꎬ会造成整个舱盖朝船舯舱盖接缝处扭转ꎬ加上热带港口天气炎热造成的舱盖变形ꎬ极端情况下扭转会造成舱盖与中间限位卡死ꎬ出现两侧油缸顶升到位而中间油缸顶不起来的情况ꎮ舱盖在中间限位处扭转示意图ꎬ如图4所示ꎮ图4㊀舱盖在中间限位处扭转示意㊀㊀鉴于液压油总是向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这一特性ꎬ从泵单元和顶升油缸方面改进并无太大效果ꎬ而且会显著增加成本ꎬ因此计划引入速度控制回路ꎮ对于液压油缸回路来说ꎬ假设输入液压油缸的流量为qꎬ液压缸的有效面积为Aꎬ则液压缸的运动速度为:v=qA(1)因此ꎬ改变输入液压油缸的流量ꎬ可以达到改变速度的目的ꎮ具体方法有节流调速㊁容积调速㊁容积节流调速3种ꎮ节流调速是采用定量泵供油ꎬ由流量阀改变进入执行元件的流量以实现调速ꎻ容积调速是采用变量泵或变量马达实现调速ꎻ而容积节流调速则采用变量泵和流量阀联合调速ꎮ比较可知ꎬ在定量液压泵供油的液压系统中安装流量阀ꎬ调节进入液压缸的油液流量ꎬ是结构最简单的回路ꎬ成本低ꎬ使用维修方便ꎬ十分适合舱盖液压系统使用ꎮ根据流量阀在油路中安装位置的不同ꎬ又分为进油路节流调速㊁回油路节流调速㊁旁通油路节流调速等形式ꎮ结合舱盖液压系统的特点ꎬ选择了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2]ꎮ图5为舱盖千斤顶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ꎮ图5㊀舱盖千斤顶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㊀㊀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工作时ꎬ液压泵输出的油液ꎬ经节流阀进入顶升油缸ꎬ推动油缸向上运动ꎮ多余的流量通过溢流阀流走ꎮ对舱盖顶升系统来说ꎬ每个油缸增设节流阀后ꎬ由于节流阀的阻尼作用ꎬ流过节流阀的流量远小于泵单元提供的流量ꎬ顶升工作开始后系统压力很快达到溢流阀的调定压力(Pb=22 5MPa)ꎬ进入液压缸油液的流量q1和q2由节流阀调节ꎬ多余的油液q3经溢流阀流回油箱ꎮ液压缸左腔的油液压力P1和P2由作用在油缸活塞上负载阻力F1和F2的大小既舱盖盖板的重量决定ꎮA为油缸活塞的有效作用面积ꎬ则:P1=F1A(2)P2=F2A(3)因此ꎬ可以通过调节每个流量阀的开度ꎬ使负载大的中间油缸腔内压力P2达到F2/Aꎬ两侧油缸腔内压力P1达到F1/Aꎬ从而使所有油缸同时启动ꎬ舱盖同步提升ꎮ2㊀节流孔板设计方案㊀㊀考虑到舱盖顶升系统工况单一ꎬ节流阀无需可调功能ꎬ因此选择成本较低的节流孔板设计ꎮ其节流原理是通过节流口过流断面面积的变化达到改变压力的目的ꎬ通常有薄壁小孔和细长小孔ꎬ实际应用中ꎬ薄壁小孔常用于节流ꎬ而细长孔常用于阻尼孔ꎬ因此选择薄壁小孔形式[3]ꎮ液体通过薄壁小孔示意图ꎬ如图6所示ꎮ节流形式确定后ꎬ需根据压力㊁流量设计节流孔径ꎮ根据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ꎬ可准确计算出节流孔直径:注:p1ꎬp2为小孔前后的压力ꎻd为孔径ꎻl为孔长ꎻdc为收缩截面处直径ꎮ图6㊀液体通过薄壁小孔Q=CqA02Δpρ(4)A0=QCq2Δpρ(5)式中:Q为所需流量ꎬQ=0 000362m3/sꎻCq为薄壁小孔流量系数ꎬCq=0 6ꎻΔp为孔板压差:Δp1=10 6MPa(两侧油缸)ꎬΔp2=8 1MPa(中间油缸)ꎻρ为液压油密度ꎬρ=876kg/m3ꎻA0为节流孔板节流口通流截面积ꎮ经计算ꎬA0=3 878mm2(两侧油缸)ꎬA0=4 437mm2(中间油缸)ꎮ则节流孔直径为2 2(两侧油缸)㊁2 4mm(中间油缸)ꎮ3㊀加工及安装方案㊀㊀由于节流孔板孔径较小ꎬ且散货船上工作环境恶劣ꎬ可能造成节流孔堵塞的情况ꎮ因此决定采用不锈钢材质ꎬ同时考虑到后续拆装清洗维护方便ꎬ将节流孔板安装在顶升油缸进油口内ꎬ顶升油缸进油口节流孔板如图7所示ꎮ㊀㊀根据顶升油缸进油口结构形式ꎬ确定节流孔板外直径为36mmꎬ厚度为12mmꎬ这样可以保证增加节流孔板后ꎬ不影响原液压软管的连接及密封性ꎮ加工完成的节流孔板如图8所示ꎮ全船共计9个舱ꎬ每舱8个顶升油缸ꎬ因此共需72个节流孔板ꎮ将加工完成的节流孔板送到船上后ꎬ在船员协助下ꎬ将舱盖移动到关闭位置ꎮ此时顶升油缸位于行程底部ꎬ顶升油缸内无多余液压油ꎮ关闭液压管路进出口阀门ꎬ将液压软管拆下ꎬ然后将节流孔板放入顶升油缸进油口处ꎬ随后将液压软管复位ꎬ完成改造安装ꎮ图7㊀顶升油缸进油口节流孔板图8㊀节流孔板4㊀使用效果㊀㊀舱盖顶升系统增加节流孔板后ꎬ使用效果如下: (1)安装完成后ꎬ立刻进行了开关舱试验ꎬ顶升油缸同步性明显提升ꎮ(2)跟踪多个航次后ꎬ船东确认在各个港口装卸货ꎬ没有再发生舱盖卡死无法开启的现象ꎮ(3)避免了舱盖顶升不同步卡死造成的舱盖中间限位㊁中缝边缘㊁舱盖四角下缘等处的油漆破损ꎮ(4)同时ꎬ避免了可能的进一步损害ꎬ如舱盖整体变形㊁局部结构损伤㊁西澳装铁矿产生 怠时 ㊁液压管爆裂等ꎮ㊀㊀实践证明ꎬ增加节流孔板的思路和孔径计算的方法是准确有效的ꎮ5㊀结语㊀㊀在试验船成功实践后ꎬ已将节流孔板在舱盖顶升系统中的应用作为标准设计推广ꎮ在船舶舱盖顶升系统中应用节流孔板ꎬ加工安装方便ꎬ成本不高ꎬ但顺利解决了顶升油缸工作不同步的问题ꎬ避免了舱盖与限位卡死导致无法开启ꎬ减少了船员操作难题和维护工作ꎬ增加了船东满意度ꎬ是一次成功的改进ꎮ船舶舾装设计种类繁杂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ꎬ需要设计人员开拓思路ꎬ不断改进ꎬ促进舾装设计的不断发展ꎮ参考文献[1]李锋ꎬ周学军.20 9万吨散货船主要外舾装设计[J].江苏科技信息ꎬ2015(3):58-60.[2]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ꎬ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ꎬ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舾装分册[M].3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ꎬ2013.[3]赵国华ꎬ杨燕飞.高压水节流孔板设计改进[J].昆钢科技ꎬ2005(2):14-16.(编辑㊀姚鑫)ApplicationofthrottleorificeplateinshiphatchjackingsystemLiFeng WuGuangmingTechnicalDivisionofNACKS Nantong226005 ChinaAbstract Jackingsidemovinghatchcoversarewidelyusedinvarioustypesofbulkcarriersduetotheirsimplestructureandconvenientoperation.However thecomplexandharshworkingenvironmentofbulkcarriersoftencausesdamagetotheoperationofhatchcovers.Thisarticleanalyzesthecauseofthehatchcoverofa208000tbulkcargoshipstickingduringjacking resultinginthehatchcoverbeingunabletobeopened.Basedonthecauseofthefailure aschemeofinstallingathrottleorificeinthehydraulicjackingcircuitisproposed usingitsthrottlespeedregulationprincipletoincreasethesynchronizationofthecylinderjacking.Thetypeselectionandcalculationmethodoforificediameteraredescribed.Theproblemofthehatchcoverbeingstuckandunabletobeopenedduetotheunsynchronizationofthehatchcoverliftingsystemhasbeensolved enhancingthereliabilityofthehatchcoverinuse.Keywords bulkcarrier hatchcover jackupsystem throttleorifice。
滚装船提升甲板的技术要点[摘要]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船东订购汽车滚装船。
其中提升甲板是滚船船中数量最多与分布最广的滚装专用设备,提升甲板的设计标准在规范或公约中并无明确要求,通常由船厂根据船东装载要求细化。
本文基于某船厂的实船设计经验,介绍了设计需求、选型原则、工作原理,总结了提升甲板设计的初期要求(包括厂家和船厂的不同职责)。
[关键词] 提升甲板;滚装船;特种设备;一、引言:提升甲板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甲板,用于装载各种大小型号的车辆。
根据船舶运营的需求,需要装载各种类型与大小的车辆,为满足不同车辆的高度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甲板面积,提升甲板设计成可以整体或局部升降的形式。
这种甲板设计能够提高舱容利用率,满足不同车辆的需求,也优化了甲板空间布局。
二、提升甲板的设计需求提升甲板的设计需要考虑车辆自身信息和车辆分布信息,船级对移动车辆甲板强度的要求,以及船体支撑的板厚选择等因素。
在确保船舶稳定性的基础上,汽车滚装船的车辆甲板层数和层高需根据船舶设计的运载车数、车型(包括外形尺寸与重量)进行确定。
甲板可以根据其功能被划分为水密、气密和非密甲板。
在主流船型中,重车甲板一般设置为3-4层。
然而,传统的纯小汽车运输船(PCC)已经越来越少见。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舱容量,并同时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需求,大型汽车滚装船的升降甲板层数一般设置为3到4层,有时最多可达5层。
此外,大多数甲板都设有两个停靠位置,以适应不同车辆高度的要求。
对于各个甲板来说,它们的载荷是据运载车辆的重量、胎压、轴距与平均负载来确定的。
一般而言,重型汽车甲板的平均载荷则在1到3吨/平方米之间,而小型汽车甲板的平均载荷在0.2到0.3吨/平方米范围内。
而其他用途的甲板,如舱壁甲板、强力甲板、液舱边界等的提升甲板,还需要满足其他相关要求。
三、提升甲板选型原则与工作原理3.1提升甲板的选型原则在汽车滚装船中,汽车提升甲板分为吊升式和顶升式两种型式。
3.0版修改内容--学习材料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改版(3.0 版)修改内容一、安全管理手册 1、组织机构修正公司 SMS 组织机构示意图 2、3.1 公司除负责对自有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管理外,还接受其他船舶所有人的委托为其管理船舶。
公司与所管理船舶的所有人必须签订符合以下规定的船舶管理协议,… * 委托方应当向本公司提供足够的资源,确保本公司有效开展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工作。
* 委托方船舶的船员配备和调动、船舶及设备维护、应急反应等方面应当服从本公司的指令。
3、指定人员监控细化:4.3 指定人员的监控职责:* 对船舶、岸基体系内各部门、岗位有效运行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监控。
通过定期内审、有效性评价和管理复查工作的开展发现体系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适当的纠正行动,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
* 对培训学习的监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船岸体系运行检查,检查培训计划的完成情况,验证培训效果。
* 不定期的走访船舶(每艘船舶每年至少一次),审阅船舶的相关安全和防污染活总经理指定人员调度中心体系办机务部人事部船舶海务部总轮机长总船长动开展的记录。
审阅船长复查和监控报告并及时处置问题和建议。
不定期检查公司岸基各部门,审阅各部门安全和防污染活动开展的记录;* 监控并验证各种不符合规定情况、险情和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及纠正的情况。
定期进行汇总分析,防止系统性不符合和类似不符合的重复发生。
* 监控船舶岸基应急训练和演习、船岸联合演习。
查阅应急训练和演习相关记录,查验应急训练和演习实施的有效性,提出针对性的改正和完善建议。
4、修改附录二、三二、程序手册 1、新增 CX01《船长配备及聘用程序》详见手册。
2、CX02 船员配备及聘用程序:1)2 定义新聘船员及转岗船员:指被公司新聘用……船员;在船晋升轮机长和大副等情况)。
2)4.1.4 公司必须与聘用船员签订相应工作性质聘期的聘用合同,合同正本由人事部保存。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内容:船舶轴系设计2、设计要求:依据给定参数,完成如下工作:①确定中间轴、螺旋浆轴以及推力轴的材料和轴径;②计算出各轴承的负荷;③进行轴系合理较中设计;④绘制轴的零件图2张,锻造图1张。
3、设计参数主机与螺旋浆相关数据①型式:二冲称、直列、回流扫气、废气涡轮增压低速柴油机②持续转速:124 转/分;1小时转速:130 转/分③主机功率、飞轮重量、螺旋浆重量:分组 A B C D E F G H I J K 持续功率(马力) 2500 3200 3600 4100 4720 5350 6190 7320 7740 8160 9010 1小时功率(马力) 3362 4263 4780 5313 5940 6573 7650 8898 9400 9890 10900 主机飞轮重G1(吨)0.68 0.90 1.00 1.10 1.18 1.28 1.32 1.45 1.48 1.52 1.60 螺旋浆重G2(吨) 4.8 5.4 6.5 7.6 8.5 9.6 10.5 11.4 11.8 12.2 13.0④轴系布置尺寸(mm,其余尺寸如图示):分组 A B C D E F G尺寸a 3950 3750 3650 3550 3450 3250 3050尺寸b 7035 6835 6635 6435 6235 6035 5835尺寸c 6250 6200 6100 6000 5900 5800 5700尺寸d 6250 6200 6100 6000 5900 5800 57004、我的分组数据为:H、C5、说明:①轴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设计。
②螺旋浆轴与螺旋浆的连接方式及其连接尺寸可合理设定。
③对于题目中出现的不合理数据,对其加以说明,数据不必修正,对其引起的后果加以讨论。
④单位必须全部采用国际单位制(遇有工程单位制的参考资料一律转换成国际单位制)!6、设计参考资料:①《船舶动力装置设计》陆金铭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②《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朱树文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③《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轮机分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一)已知条件1.主机型号:6ESDZ 76/160型式:二冲称、直列、回流扫气、废气涡轮增压低速柴油机持续功率:5384kw 持续转速:124 转/分 1小时功率:6544 kw 1小时转速:130 转/分 主机飞轮重:1.45x103 kg2.螺旋浆直径:5490 mm 重量:11.4×103 kg(二)中间轴选材与基本直径的计算(按1989年钢质海船规范)1.中间轴材料:35号钢,优质碳素钢 其化学成分为 :C=0.32~0.39、Si=0.17~0.37、 Mn=0.50~0.80 , σb>30Mpa ,σs>315 Mpa , 属于中碳钢,综合力学性能好,主要用于制造齿轮、轴类零件等2.中间轴基本直径d30)5.176608(100+=b e n P C d σ (1.1) 式中,P —轴传递的最大持续功率(kw ),取P=5384kw n —轴传递的转速,取n=124转/分 σb —轴材料的抗拉强度,取σb=530Mpa c —系数,取c=13053846081001334124530176.5d ⎛⎫=⨯⨯= ⎪+⎝⎭mm 因本轮按冰区级别为B Ⅱ级进行加强,取增加5% d 0. 则中间轴基本直径d 应为:d=334+334×5%=351 mm考虑到安全系数取10% 则现取d=351×1.1=387 mm , 轴承处的轴径d=400 mm 。
本船为运输河鱼的专用船舶。
常年航行于长江三峡库区—三斗坪至重庆航段。
属B、J2级航区(段)的深舱舱口液货船。
具备夜行能力。
一、主尺度:总长40.00 m 主机功率176Kw×2 垂线间长36.50 m载货量100.00 t 型宽 6.00 m 满载水线长38.00 m型深 1.85 m 肋距0.50 m 吃水 1.30 m排水量171.45t 方形系数0.591 船员 6 人航速22Km/h二、船质及结构本船为钢质、横骨架式结构的单底、单甲板、焊接船舶双艉型线。
结构强度按CCS2002年《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及2004年《修改通报》对B级航区的舱口货船进行校核。
本船主船体设有横向水密舱壁7道,即(#5、#17、#33、#42、#51、#60、#69)将主船体分为8个舱。
#5至艉封板为艉尖舱兼压载舱,长2.5m;#5至#17为轴隧舱兼燃油舱,长6m;#17至#33为机舱,长8m;#33至#60为液货舱区域,纵中设有纵舱壁,将货舱分为6个独立的舱室;#60至#69为空舱,长4.5m;#69至艏为艏尖舱,内设锚链箱。
本船舱底每档设置实肋板,纵向设3道龙骨;舷侧为交替肋骨制,且上舷纵向设舷侧纵桁一道。
强力甲板横向与舷侧相同,强肋骨处设强横梁,其余为普通横梁。
货舱区域舱口围板兼甲板纵桁,纵向联通。
本船主船体结构构件规格如下:实肋板⊥5×200/6×60 (机舱内)普通肋骨∠56×36×5⊥5×175/5×50 强肋骨⊥5×150/5×50中内龙骨⊥5×200/6×60 (机舱内)舷侧纵桁⊥5×150/5×50⊥5×175/6×65 强力甲板横梁∠56×36×5旁内龙骨⊥5×200/6×60 (机舱内)舱壁扶强材∠56×36×5⊥5×175/5×50 强横梁⊥5×175/5×50甲板纵桁⊥5×175/5×50 舱口围板⊥6×(180+200)/8×60 (机舱口)垂直桁⊥5×150/5×50 ⊥5×(150+550)/50 (货舱口)水平桁⊥5×150/5×50 支柱ο45×4机舱口端横梁∠6×180/60 舱壁板√5三、总布置本船为中后机舱布置的双艉船。
1)船舶柴油机安装选用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实用手册2)船舶设计国家强制性标准目录¥1280.00第一章船舶设计建造术语强制性国家标准(6项)GB 7727.1-1987 船舶通用术语综合GB 12926-1991 船舶工艺术语船舶建造质量检验GB 12925-1991 船舶工艺术语安装工艺GB 8241-1987 船舶舱室设备术语GB 12466-1990 船舶及海洋工程腐蚀与防护术语GB 12900-1991 船舶通用术语船用材料第二章救生用品与安全作业强制性国家标准(17项)GB 12045-2003 船用防爆灯技术条件GB 11626-1989 救助艇绞车GB 4302-1984 救生圈GB 4303-1984 船用救生衣GB 4541-1991 救生圈用自亮浮灯GB 4543-1991 救生圈用橙色烟雾信号GB 11573-1989 全封闭救生艇技术条件GB 12757-1991 救生保温用具GB 15304-1994 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船用无线电通信设备技术要求GB 16557-1996 海船救生安全标志GB 14035-1993 内河船舶救生浮具睡垫枕头座垫GB 11412.1-1989 海上运输船舶安全开航技术要求总则GB 11412.2-1989 海上运输船舶安全开航技术要求甲板部GB 11412.3-1989 海上运输船舶安全开航技术要求轮机部GB 11946-2001 船用钢化安全玻璃GB 16161-1996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形状显示规定GB 11411-1989 发播航行警告、气象信号和紧急信号系统(NA VTEX)技术条件和使用要求第三章船用各种信号强制性国家标准(13项)GB 9193-2005 船舶声光报警信号和识别标志GB 3107.1-1991 船用烟火信号通用技术条件GB 3107.2-1991 船用红光降落伞信号GB 3107.3-1991 船用红星火箭信号GB 3107.4-1991 船用手持白光火焰信号GB 3107.5-1991 船用白光降落伞信号GB 3107.6-1991 船用声响榴弹信号GB 3107.7-1991 船用声响火箭信号GB 3107.8-1991 船用橙色烟雾信号GB 3107.9-1991 船用手持红光火焰信号GB 3107.10-1991 救生圈用自亮浮灯及橙色烟雾组合信号GB 4542-1991 船用绿星火箭信号GB 14778-1993 安全色光通用规则第四章船舶设计布置图图形符号强制性国家标准(11项)GB 3894.2-1983 船舶布置图图形符号舱室家具GB 3894.3-1983 船舶布置图图形符号生活卫生设备GB 3894.4-1983 船舶布置图图形符号航行设备、灯具及修理间设备GB 3894.5-1983 船舶布置图图形符号梯及舷墙GB 3894.6-1984 船舶布置图图形符号救生设备GB 3894.7-1983 船舶布置图图形符号系泊设备GB 3894.8-1985 船舶布置图图形符号甲板机械GB 3894.9-1986 船舶布置图图形符号起货设备GB 3895-1983 船舶甲板敷料和绝缘材料图形符号GB 4791-1984 船舶管路附件图形符号GB 4299-1984 船舶通风系统图形符号第五章船用柴油机强制性国家标准(11项)GB 8840-1988 船用柴油机排气烟度限值GB 11871-1989 船用柴油机辐射的空气噪声限值GB 8840-1988 船用柴油机排气烟度限值GB 7028-1986 船用柴油机空气冷却器试验方法GB 6301-1986 船用柴油机燃油消耗率测定方法GB 6302-1986 船用柴油机热工参数的测量GB 9911-1988 船用柴油机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方法GB 5741-1985 船用柴油机排气烟度测量方法GB 3475-1983 船用柴油机调速系统技术条件GB 10099-1988船用中速柴油机齿轮箱系列GB 11868-1989 救生艇用柴油机组第六章船用阀门和管路附件强制性国家标准(20项)GB 3033.1-2005 船舶与海上技术管路系统内含物的识别颜色第1部分:主颜色和介质GB 600-1991 船舶管路阀件通用技术条件GB 3009-1982 船用防蚀螺塞GB 3032-1989 船舶管路附件的标志GB 10745-1989 船用法兰类型(四进位)GB 2505-1989 船用铸铜法兰(四进位)GB 2502-1989 船用法兰软垫圈(四进位)GB 2503-1989 船用铸铁法兰(四进位)GB 1850-1984 船用外螺纹重块式快关阀GB 1951-1984 船用低压外螺纹青铜截止阀GB 594-1983 船用外螺纹锻钢截止阀GB 595-1983 船用外螺纹青铜截止阀GB 596-1983 船用外螺纹青铜截止止回阀GB 597-1983 船用外螺纹青铜止回阀GB 3009-1982 船用防蚀螺塞GB 1241-1983 船用外螺纹锻钢截止止回阀GB 10747-1989 船用对焊钢环松套钢法兰(四进位)GB 10748-1989 船用焊接铜环松套钢法兰(四进位)GB 10746-1989 船用对焊钢法兰(四进位)GB 2032-1993 船用法兰消火栓第七章船用涂料(漆)强制性国家标准(14项)GB 7788-1987 船舶及海洋工程阳极屏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B 5369-1985 船用饮水舱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B 5370-1985 防污漆样板浅海浸泡试验方法GB 7789-1987 船舶防污漆防污性能动态试验方法GB 6748-1986 船用防锈漆通用技术条件GB 6746-1986 船用油舱漆通用技术条件GB 9262-1988 货舱漆通用技术条件GB 9261-1988 甲板漆通用技术条件GB 9260-1988 船用水线漆通用技术条件GB 6745-1986 船壳漆通用技术条件GB 6748-1986 船用防锈漆通用技术条件船用防锈漆通用技术条件GB 6746-1986 船用油舱漆通用技术条件船用油舱漆通用技术条件GB 6747-1986 船用车间底漆通用技术条件船用车间底漆通用技术条件GB 10834-1989 船舶漆耐盐水性的测定盐水和热盐水浸泡法第八章船用材料制性国家标准(7项)GB 712-2000 船体用结构钢GB 6384-1986 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金属材料在天然环境中的海水腐蚀试验方法GB 7312-1987 钢丝网水泥船检验方法GB 11632-1989 潜水器和水下装置耐压结构材料技术条件GB 8923-19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 11632-1989 潜水器和水下装置耐压结构材料技术条件GB T 12522-1996不锈钢波形膨胀节第九章船用电气设备强制性国家标准(36项)GB 3033.2-2005 船舶与海上技术管路系统内含物的识别颜色第2部分:不同介质和(或)功能的附加颜色GB 10963.1-2005 电气附件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第1部分:用于交流的断路器GB 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2975-1991 船用同步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GB 13030-1991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技术条件GB 13031-1991 电压为1kV以上至11kV的船舶交流电力系统GB 10250-1988 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GB 12975-1991 船用同步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GB 3594-1983 渔船电子设备电源的技术要求GB 10844-1989 船用电液伺服阀通用技术条件GB 10846-1989 船用磁罗经自动操舵仪通用技术条件GB 11034-1989 船用电动往复泵GB 11035-1989 船用电动双螺杆泵GB 11803-1989 船用交流低压配电板结构及基本外形尺寸GB 3223-82水声换能器自由场校准方法GB 4988-85船舶和海上石油平台用电工产品的额定频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GB 6994-86船舶电气设备一般规定GB 7061-86船用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 7965-87声学水声换能器测量GB 7966-87声学0.5~10MHZ频率范围内超声声功率的测量GB 7967-87声学水声发射器的大功率特性和测量GB 9331.1-88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船用电力电缆和电线一般要求GB 9332.1-88船用控制电缆一般规定GB 9333.1-88船用对称式通信电缆一般规定GB 9334.1-88船用射频电缆一般规定GB 9391-88船用雷达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GB 10319-88船舶用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通用技术条件GB 10846-89船用磁罗经自动操舵仪通用技术条件GB 11411-89发播航行警告、气象信息和紧急信息系统(NA VTEX)技术条件和使用要求GB 11803-89船用交流低压配电板结构及基本外形尺寸GB 11875-89船用航向变化率指示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1876-89船用随动操舵仪通用技术条件GB 12119-89船用导航雷达湖岸试验方法GB 13030-91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技术条件GB 11876-1989 船用随动操舵仪通用技术条件第十章船舶舾装件强制性国家标准(11项)GB 11869-1989 远洋船用拖曳绞车GB 12916-1991 船用金属螺旋桨技术条件GB 9910-1988 船用外部单扇门门框通孔GB 7386.2-1987 船舶起居舱室的尺度协调控制尺度及元件定位GB 7386.4-1987 船舶起居舱室的尺度协调主要家具设备的协调尺寸GB 13406-1992 吊艇架装技术条件GB 7386.1-1987 船舶起居舱室的尺度协调尺度协调的原则GB/T 10101-1988 浮筒卸扣GB 7389-1987 船用起货绞车GB 9910-1988 船用外部单扇门门框通孔GB 1392-1985 舷梯绞车第十一章船舶甲板强制性国家标准(3项)GB 3811-1983 起重机设计规范GB 9263-1988 防滑甲板漆防滑性的测定GB 9910-1988 船用外部单扇门门框通孔第十二章船舶主辅机强制性国家标准(17项)GB 10832-1989 船用离心泵、旋涡泵通用技术条件GB 12929-1991 船用高压活塞式空气压缩机GB 11866-1989 船用后向式离心通风机GB 6303-1986 船用油滤器检验方法GB 11572-1989 船用齿轮箱台架试验方法GB 11036-1989 船用油污水分离装置管状电加热器技术条件GB 11799-1989 船用防爆离心通风机GB 11800-1989 船用防爆轴流通风机GB 11878-1989 船用锅炉离心送风机GB 8240-1987 船用油分浓度计GB 10837-1989 船用辅锅炉燃烧器性能试验方法GB 10099-1988 船用中速柴油机齿轮箱系列(X)GB 10100-1988 船用气胎离合器(X)GB 11867-1989 救生艇轴系技术条件(X)GB 2496-1981 高弹性橡胶联轴器GB 6299-1986 船用柴油机轴系扭转振动测量方法(X)GB 10842-1989 船用大气冷凝器(X)第十三章船舶建造其他强制性国家标准(16项)GB 11875-1989 船用航向变化率指示器通用技术条件GB 6918-1986 手动起锚机及起锚绞盘GB 6300-1986 提交船舶产品完工文件的规定GB 5979-1986 海洋船舶噪声级规定GB 11706-1989 船舶机舱辅机振动烈度测量方法GB 10836-1989 船用焚烧炉技术条件GB 10844-1989 船用电液伺服阀通用技术条件GB 10833-1989 船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条件GB 5980-2000 内河船舶噪声级规定GB 18436-2001 轮机日志和车钟记录簿GB 12918-1991 油船排油监控系统技术条件GB 11576-1989 中小型船舶压缩空气、舱底水、淡水及卫生GB 11631-1989 潜水器和水下装置耐压结构制造技术条件GB 11715-1989 原油洗舱机GB 14736-1993 港口装卸用吊环使用技术条件GB 14737-1993 港口装卸用链式吊索使用技术条件3)船舶设计实用手册¥1680.00总体分册第一篇总体设计资料第一章计量单位第二章主要货物的密和积载因数第三章计算方法第四章风和风浪的统计第二篇船舶快速性分析第一章船舶阻力第二章船舶推进设计与计算第三章快速性预报和试航分析第三篇船舶运动性能分析第一章船舶耐波性第二章船舶操纵性第四篇船舶总体设计第一章船舶总体设计的一般原则第二章主要参数选择第三章船舶总布置第四章船舶型线设计第五篇运输船舶的设计特点第一章散货船第二章集装箱船……舾装分册第一篇船体设备第一章舵设备第二章锚设备第三章系泊设备……第二篇舱面属具第一章人孔盖和小舱口盖第二章船用门和窗第三章船用梯第四章栏杆和风浪扶手第三篇船室设备和内装第一章舱室设备第二章船舶结构防火的基本概念第三章舱室内装的防火门……第四篇钢制海船的防腐蚀第一章金属及船舶腐蚀的基本概念第二章船舶涂装前的准备工作第三章船舶涂料及其在船上的应用……结构分册第一篇船舶结构力学第一章直梁弯曲第二章平面钢架……第二篇船体结构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第三篇典型船舶的结构设计特点第一章集装箱船第二章油船……第四篇船体振动与防振设计第一章船体总振动附连水质量第二章船体振动固有频率轮机分册第一篇船舶动力装置设计总论第一章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主要要求第二章船舶动力设备的分类……第二篇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及辅助系统第一章主推进系统第二章电源系统……第三篇轴系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轴系计算……第四篇机舱自动化设计第一章机舱自动化的基本要求第二章遥控系统……第五篇船舶系统第一章舱底水系统第二章压载水系统第三章疏排水系统及生活污水系统……第六篇船舶冷藏、空调及通风系统第一章制冷装置的主要设备第二章货物冷藏运输……第七篇管系设计原则第一章管系分类及管子材料第二章流速、管径和壁厚……第八篇主机安装设计和机泵舱布置第一篇主机安装设计第二篇机舱布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电气分册第一篇电气系统设计总论第一章船舶电气设备系统设计综述第二章船用环境条件和电气参数第二篇船舶电力系统第一章船舶电力系统的设计任务和步骤……第三篇船舶机械电力拖动第一章船舶机械电力拖动的一般问题第四篇船舶电力推进第一章电力推进一般问题……第五篇机舱自动化第一章机舱自动概述……第六篇船舶照明信号灯第一章电气照明光源……第七篇船舶内部通信和信号装置第一章船用电话……第八篇无线电通信和导航第一章无线电通信……设计新标准分册包括最新颁布截止2007年6月底的各种船舶设计标准,具有很强的参照性与实用性4)船舶修理价格表¥628.0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3年修船价格》《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2年国内民用船舶修理价格》《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01年船舶修理价格》5)船舶主辅机技术标准6)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与维护实施手册¥598.00第—章概述第一节船用通信导航自动识别系统第二节船用导航设备接口标准化与设备现代化第三节未来船用组合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展望第二章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研究技术及实现方法第一节船用通信导航设备使用技术条件的研究方法第二节船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仿真技术研究第三节船用惯性导航系统可靠性验收试验的研究与实现第四节船用组合导航系统的应用第五节船用甚高频无线电话的通信质量第六节现代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维修第三章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导航雷达的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三节回声测深仪的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四节陀螺罗经的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五节电磁计程仪的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六节自动操舵仪的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七节多普勒计程仪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八节相关计程仪的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九节磁罗经的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十节甚高频(VHF)无线电装置的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十一节蓄电池与充电设备安装使用与维修技术要求第十二节船舶电台天线与接地通信设备的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十三节 406MHz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的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十四节 9GHz搜救雷达应答器的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十五节救生艇(筏)双向甚高频便携式无线电话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四章内河船舶导航雷达安装要求与试验方法第一节内河船舶导航雷达性能要求第二节内河船舶导航雷达实船性能试验方法第三节船用雷达性能监测器第四节雷达指向标通用技术条件第五章水运人工制有线/无线转接控制台技术要求7)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