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元代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207.53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美术史史前美术新旧石器时期我国艺术起源的萌芽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旧石器时期打制石器为特点新石器时期磨制石器为特点陶器用泥土作为胚胎,用火低温烧制的新器物标志生产能力的一大进步早期运用泥条盘筑方法制作陶器晚期运用轮盘旋转(龙山文化)方法制作陶器用途饮食器敞口炊煮器三足储藏器球形或半球形颜色花纹分类几何印纹陶泥质灰陶和几何印纹陶是在长江,淮河,珠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常见的陶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的几何印纹陶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特点器型优美,不同的简单几何纹样压印在陶器上质地与泥质灰陶类似泥质灰陶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大量出土因为陶土内掺入稻谷谷壳,烧制后成为夹碳灰陶特点陶盆残片上,刻有禾苗稻穗的图案表明河姆渡人是最早种植水稻的部族之一体现长江流域的稻米文化特色手工制作,器型多不规整猪纹钵器壁厚器表光洁彩陶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文化的策源地特征原料为普通黄土,烧制后呈现黄或红色装饰彩绘运用天然赭石,红土。
有的器物涂红色或白色陶衣最初为手制,有的经过慢轮修整,将器物表面磨亮打磨光滑的陶胚,运用天然原料,赭石等形成纹样和器物的高度统一,形成装饰美的效果成就已经有鼓风炉等设备,烧制彩陶的温度可达到一千度以上分为横穴窑和竖穴窑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延续时间最长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以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新时期考古发现命名文化分布在黄河沿岸河南山西陕西青海甘肃等地代表类型有半坡类型鱼纹庙底沟类型花瓣纹特征以磨光红陶和彩陶著称器物手制成型,用泥条盘筑法,实用美观纹饰多为黑地绘红彩,装饰精美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晚期分支,是彩陶晚期的代表发现于甘肃省马家窑村代表类型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特征(半山型)敛口罐,大敞口盆最有代表性彩陶罐分有颈,无颈造型按照一定比例外轮廓线饱满优美,极具匠心花纹根据器型变化,具有设计新意旋涡纹,波状弧线,图案纹饰具有律动感代表器物舞蹈纹彩陶盆内容15人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出土,盆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10厘米。
中国美术史——元代美术(适用教资教招)展开全文一、元代绘画艺术元代绘画最显著的特征是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成为画坛主流,画家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诗、书、画进一步渗透结合。
水墨山水和花鸟竹石的兴盛,把文人绘画推向新的高潮。
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一)元代前期的士大夫绘画赵孟頫是元代前期士大夫绘画的代表人物。
赵孟頫,号松雪道人,出生宋朝宗室。
他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
在书法上,他所创的“赵体”,平均整齐,秀媚圆润。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工画山水、人物、花鸟、鞍马、墨竹、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
他的主要艺术主张有:(1)提倡“古意”,“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重视神韵,使画风从工艳琐细转向质朴自然;(2)提倡师法自然,“到处云山是我师”,一反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态度,并在绘画各科中进行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3)提倡“书画本来同”,将书法用笔引入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他的地位和艺术造诣使他成为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他的绘画实践和艺术主张集中体现了元代文人画在继承宋金基础上的新发展,对当时和后世绘画都有极大的影响。
赵孟頫的传世作品有《鹊华秋色图》《双松平远图》《秋郊饮马图》《疏林秀石图》等。
《鹊华秋色图》《秋郊饮马图》《鹊华秋色图》描绘济南郊区的鹊山及其周围景物,采用平远法构图。
整幅作品笔法潇洒,设色明丽,山石、坡岸等用披麻皴或荷叶皴,山头则用青绿皴染,树木、屋舍等则描画精细,以青、赭、红、绿等多色渲染,富于节奏感,风格古雅俊秀,代表了其师法古人与造化,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创造性的结合在一起的风貌。
《疏林秀石图》是纸本墨笔画,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八章元代美术Chapter Eight Art of Yuan Dynasty(公元1271-1368年)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继位大汗(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
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五代以来南北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
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巩固元朝统治。
政权主要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中,汉人则处于受歧视的地位。
自隋代开始实行的科举制被废止,文人效命朝廷的正常途径被堵塞。
此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在意识形态方面,元统治者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在蒙古族中极力维护本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惯;在汉族中提倡程朱理学;在其他少数民族中允许多种宗教存在,喇嘛教被视为主要宗教。
儒生的地位十分低下,宗教界却拥有种种特权,其首脑人物可直接干预朝政。
国内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元代的文学艺术,除元曲外,就主流而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对时世超脱冷漠。
此时文人画走向成熟,山水画则孤峰突起。
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已被元代画家所普遍采用。
宗教的繁荣,带来了宗教艺术的活跃和发展,特别是喇嘛教艺术。
元代的工艺美术与宋代相比,也有不少新的特点。
元朝对外交往日益扩大,主雇已不同于前,新的需要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瓷器中的青花、釉里红,织绣中的纳石矢取得了新成就。
漆器(特别是剔红)、铸银、玉器等生产,也都有较大发展。
建筑方面,由于元朝是一个横跨欧亚的封建大帝国,民族众多,交往频繁,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技术增加了若干新的因素。
第二节元代的绘画Section Two Painting in Yuan Dynasty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元代,进入一个新时期,与唐宋绘画相比,已存在明显差异。
“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
”元画简率灵动,形似被看得无足轻重,“画不过意思而已。
”(黄公望语)反映到画风上,唐画宏伟,宋画充实,元画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