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颅脑基本切面及结构畸形
- 格式:ppt
- 大小:8.84 MB
- 文档页数:65
胎儿颅脑异常的超生筛查基础筛查:横切面-经侧脑室、经小脑胎儿神经超生学检查:横切面、冠状切面、矢状面观察结构、测量项目:头颅形状;大脑镰、透明隔腔CSP、丘脑T、第三脑室TV;侧脑室前角AH、侧脑室后角PH、脉络丛CP;小脑半球CH、小脑蚓部CV、颅后窝池CM;大脑外侧裂LS胎儿透明隔腔异常的超色诊断:透明隔腔,CSP:颅脑超声扫查的标志性结构;位于脑中线前部两透明隔间的液体腔,其前上方为胼胝体,后下方为穹窿,侧壁为透明隔小叶;CSP发育与胼胝体密切相关,胼胝体CC就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一种脑白质束状纤维结构;其发育通常晚于其她颅内结构。
胼胝体发育早于透明隔。
透明隔腔缺失:孕18-37周未显示CSP1、常伴前脑病变及中线结构发育异常2、胼胝体正常不等于有正常透明隔腔,有透明隔腔不等于胼胝体完整正常3、与透明隔腔缺失有关的神经系统畸形:原发育性异常:前脑无裂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视隔发育不良、脑裂畸形继发性异常:重度脑积水、孔脑洞、Amold-Chiari II畸形、积水性无脑畸形孤立性透明隔缺失(孤立性透明隔腔缺失预后大多良好,但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风险较正常胎儿高)4、孕18-20周即可诊断透明隔腔缺如,但与其相关的部分颅内异常需在孕32周后超声或MRI才能发现,因此需连续动态观察CSP;透明隔腔增宽:CSP宽度>10mmCSP宽度:2-9mm,中孕期平均值为(5、3+-1、7)mm常合并胎儿脑积水、染色体异常及生长缺陷常伴发韦尔加腔(6V)增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脑室扩张 VM1、侧脑室增宽:10-15mm【轻度增宽10-12mm,中度增宽12、1-14、9mm,重度增宽>15mm】,>12mm其合并其她畸形的概率较高,而合并非整倍体的概率低,10~12mm的单纯性侧脑室增宽的胎儿,其神经系统发育预后相对较好2、第三脑室:横切面>3mm、冠状切面>5mm3、第四脑室:孕中期显示最为清晰,平均前后径为3、5mm、平均宽度为3、9mm4、引起~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神经管缺陷、颅内出血、脑积水、颅内感染、前脑无裂畸形、颅内肿瘤、D-W异常、脑血管畸形、胼胝体缺失、Arnold-Chiari畸形II 型、脑裂畸形、染色体异常或遗传综合征5、产前发现胎儿脑室扩张,首先应仔细检查颅内颅外结构,建议在30-34周孕进行仔细神经系统检查。
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胎儿头颅超声是孕妇产前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超声技术可以对胎儿的头颅结构和发育情况进行全面的观测和评估。
而在进行胎儿头颅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切面来进行观察,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
1. 矢状位切面。
矢状位切面是胎儿头颅超声检查中常用的一种切面,通过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胎儿的中线结构,包括大脑、脑室、脑沟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脑部发育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脑积水、脑囊肿等异常情况。
2. 横断位切面。
横断位切面是指将超声探头垂直于胎儿头颅的横向方向进行扫描,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胎儿头颅的横断面结构,包括颅骨、脑组织、脑室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颅内结构是否正常,排除颅内出血、颅内占位等情况。
3. 冠状位切面。
冠状位切面是将超声探头平行于胎儿头颅的冠状面进行扫描,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胎儿头颅的前后方向结构,包括额叶、颞叶、枕叶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大脑皮层发育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大脑发育异常、脑裂畸形等情况。
4. 斜冠状位切面。
斜冠状位切面是将超声探头略微倾斜于胎儿头颅的冠状面进行扫描,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胎儿颅骨的结构和脑组织的分布情况。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颅骨发育是否正常,排除颅骨畸形、颅内损伤等情况。
总结。
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是产前检查中的重要内容,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切面进行观察和评估。
通过对胎儿头颅超声的标准切面观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头颅发育异常、颅内畸形等情况,为产前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医生在进行胎儿头颅超声检查时,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标准切面的操作技巧,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双顶径标准切面:测量双顶径、头围的标准切面,也称丘脑平面。
国内外文献,包括超声教材、专着,对于双顶径的测量标准,多是这样规定的:在头颅横向切面,从近场颅骨外缘至远场颅骨内缘的距离。
吴乃森、接连立、范斯萍主编的《胎儿畸形超声诊断图谱》中双顶径的测量标准:“测量颅骨外缘到对侧颅骨外缘的距离即为双顶径,胎头软组织不包括在内”。
测量双顶径,尽量避免颅内中线结构与探头声束平行(入盆后),容易因侧壁声影影响测量结果。
该切面通过侧脑室前角、测脑室后角、透明隔、丘脑。
从前到后的结构:侧脑室前角靠近中线,成八字形无回声区;透明隔成长条状无回声区,边缘在中线两侧成平行条状高回声;丘脑靠近中线,成放倒的“吊钟”样或“蘑菇”低回声;后角远离中线分开,可看到脉络丛高回声。
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
有必要把脑室率这个概念在这里阐述一下,因为这个测量有重要意义,并且可能容易发生测量错误(参考):脑室率是在双顶径切面略向上平行移动的切面(测量侧脑室的标准平面),脑中线至侧脑室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
妊20周以后,脑室率大于1/3区可考虑脑积水。
但这个标准诊断脑积水容易有假阳性,可以“提示”或“注意”但不应该“诊断”脑积水。
还应该参考胎头双顶径明显大于胎龄、脑中线移位及漂浮、头围明显大于腹围等情况。
个人认为,采用脑室率大于50%比较可靠,被多数的超声医生沿用。
可以简单地用目测估计:两侧侧脑室外缘的距离超过双顶径的一半就应该考虑有脑积水了。
胎儿小脑切面:在双顶径测量切面基础上,略旋转探头并向颅底移动,显示小脑及颅后窝,使切面经过侧脑室前角、透明隔、小脑、小脑延髓池。
小脑横径在20-24周时,其数值(mm)与妊娠周数数值相当,以后逐渐大于妊娠周数。
小脑延髓池的深度是测量小脑蚓部至颅骨内缘的最大距离,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称为颅后窝池更合适。
小脑延髓池的深度其正常测值为5±3mm,最大不超过10mm。
胎儿侧脑室测量标准切面方法
胎儿侧脑室测量是评估胎儿脑部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使用超声技术进行测量。
侧脑室是脑部中的一个脑室,它在胎儿的脑部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从标准切面方法、测量标准和临床意义等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侧脑室的测量通常使用经颞下窗(TTP)和经颞上窗(TTP)两种标准切面方法。
经颞下窗是通过在胎儿颅骨下方进行超声探头的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胎儿侧脑室的横断面。
而经颞上窗则是通过在胎儿颅骨上方进行超声探头的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胎儿侧脑室的前后径。
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地评估胎儿侧脑室的大小和形态。
其次,测量标准方面,通常侧脑室的测量包括横径、前后径和横断面面积。
正常情况下,侧脑室的横径和前后径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可能意味着脑部发育异常。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侧脑室的横断面面积来评估侧脑室的扩张程度,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胎儿脑部的情况。
最后,侧脑室测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侧脑室的
测量可以及早发现胎儿脑部发育的异常情况,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
断依据。
一些胎儿脑部发育异常如脑积水等疾病,侧脑室的测量可
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保障胎儿的健康。
综上所述,胎儿侧脑室测量标准切面方法是通过超声技术进行
测量,包括经颞下窗和经颞上窗两种方法。
测量标准主要包括横径、前后径和横断面面积。
这些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胎儿脑部发
育的异常情况,对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临床意义(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产前超声诊断准确性充满无限期待。
近年来,我国产前超声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临床对产前超声诊断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同时,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超声医师之间,产前超声检查方法、诊断以及留取图像等无统一标准,缺乏规范化,直接影响了产前超声检查质量和学科的发展。
同时,由产前超声诊断漏检畸形引发的医患矛盾日益突出,有时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如何规避产前超声诊断风险?如何尽可能多检出胎儿畸形?如何使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和谐友善的关系处理纠纷、化解误会?这是中国产前超声医师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前超声检查的分类及时机一、产前超声检查的分类1、早孕期超声检查(孕13+6周以内):①早孕期普通超声检查②11-13+6周NT超声检查2、中晚孕期超声检查:① 一般产前超声检查(I级产前超声检查)②常规产前超声检查(II级产前超声检查)③系统产前超声检查(III级产前超声检查)④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IV级产前超声检查)3、有限产前超声检查二、产前超声检查的时机中国医师协会产前超声检查指南推荐产前超声检查的3个重要时间段为11-13+6周、孕20-24周、28-34周。
中孕期(系统产前超声检查)标准切面的制定和规范是产前超声质量控制和产前超声规范培训的基础,也是最大限度减少胎儿严重畸形漏诊的保证。
系统产前超声检查(III级)1.适应证适合所有孕妇,尤其适合有以下适应证的孕妇:一般产前超声检查(I级)或常规产前超声检查(II级)发现或疑诊胎儿畸形、有胎儿畸形高危因素者。
2.检查内容①胎儿数目②胎方位③观察并测量胎心率④胎儿生物学测量:双顶径、头围、小脑横径、股骨长度、腹围⑤胎儿解剖结构检查胎儿头颅:观察颅骨强回声环。
观察颅内重要结构:大脑半球、脑中线、侧脑室、丘脑、小脑半球、小脑蚓部、颅后窝池。
胎儿颜面部:观察上唇皮肤的连续性。
胎儿颈部:观察胎儿颈部有无包块、皮肤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