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南昌市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卷(语文)-人教版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69.56 KB
- 文档页数:8
2018-2019年江西省南昌市二模: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主要表现出了四个维度的转型,分别是:贫困程度的相对性,贫困生成的结构性,贫困内涵的消费性和贫困治理的日趋复杂性。
198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为1.25亿,而到2007年时,相关数据显示,绝对贫困人口约为1479万人。
2001年中国政府发表《二000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宣布在2000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这标志着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二元结构中,相对贫困人口已占据了中国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
2011年,XXX设定了2300元的贫困线,这让中国的贫困人口迅速增加至1.28亿。
虽然在新标准下贫困人口大量增加了,但是相对贫困人口占主体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
截至2014年底,中国贫困人口还有7000多万,我们的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所谓的贫困生成主因的结构性是指,越来越多贫困生齿的呈现或者说其无法跳出贫困陷阱是由于他们面临的是结构性贫困的处境,我们也可以说,贫困生齿堕入告终构性贫困的陷阱。
这里所谓的结构性贫困意味着,贫困生齿在资本、资源、手艺、知识、信息、社会资本和文化等多个相对自力的空间和场域内,对无法与那些在以上层面具有优势的精英群体和优先群体进行合作,由于两个群体的初始条件不同,同时与以上结构及其资源分配相关的机会也其实不均等。
结构性贫困的存在意味着,贫困生齿仍将在很长时间内处于贫困状态,且在富者与贫困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间接的或然性的剥夺关系。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不均衡和不屈等结构的存在,贫富差距并没有像我们政策宣传和等候的那样不断缩小,而是呈现了相对均衡发展基础上的差距不断加大。
由于当前贫困人口的构成主体是相对贫困人口,因此,对他们而言,生存和基本生产方面并没有让其感受到贫困,而最让其觉得贫困和窘迫的是消费层面的贫困。
NCS20180607项目第二次模拟测试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盂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
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
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
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
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
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
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
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
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
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顔子、曾子、盂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
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必来自家学。
2018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考试(二)语文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汉的《张迁碑》方厚凝重的笔意往往被学书者看作治疗笔弱之病的良方,因而学习《张迁碑》如果不能够得其“方”,也就谈不上得其情味,更谈不上登堂入室了。
基于此认识,不少学书者在临习该碑时,常常会刻意摹画,甚至夸张其笔画的“方”形,力求做到棱角分明。
但是这样处理的结果却不能尽如人意,随之而生的,则是死板、僵硬、做作等问题。
那么,对于《张迁碑》的“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从笔画层面上看,《张迁碑》的“方”主要是由刀刻二次加工所致,例如“也”“门”“贡”等许多字都表现出浓厚的刀刻痕迹,因而,当有些人还过分着眼于《张迁碑》笔法之“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落入了窠臼。
由于刀刻痕迹浓重,我们很难从中清晰地看到毛笔锋颖最初运行的痕迹,所以《张迁碑》的“方”,绝不能仅仅从笔法的层面去理解,而需要悉心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趣。
这种“方”的意趣具有两种内涵。
其一,峻而能健。
“峻”指的是方硬之中棱角分明的审美意味。
梁武帝萧衍在《答陶隐居论书》一文中曾云:“婉婉暧暧,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
”可见在笔画的起收处表现出鲜明的棱角,便能增强笔画的力感,展现出令人肃穆的精神。
但这种棱角必须具有特殊的质感与生命力,才会表现出丰富的意态美,否则会有单薄死板的弊病。
《张迁碑》的方笔往往具有浑厚饱满的张力,这种张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健”。
例如“迁”字的末笔波磔,在方峻中饱含了强劲的筋力,这种“筋”的质感极大增强了方笔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其二,峻而能朴。
所谓“朴”即指一种自然成形、毫不做作的审美意味。
不少人在临习《张迁碑》时,常会把方笔处理得呆板滞涩、机械雷同。
2018-2019学年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
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
”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
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
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
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
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9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
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中国文学本位。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解析版】2018年5月23日说明:一家之言,请批判阅读。
序图:王钧林、蒋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盂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
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
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
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
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
【3A√】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
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
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
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
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顔子、曾子、盂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
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必来自家学。
2018—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轮复习测试语文试题(江西省南昌市)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共7大题22小题。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睿.智(ruì)蕴藉.(jiâ)联袂.(mâi)泾.渭分明(jìng)B.折.耗(shã)秭.归(zǐ)渔父.(fù)舐.犊情深(shì)C.鄙.薄(bǐ)凹.陷(āo)积攒.(zǎn)大笔如椽.(chuán)D.追溯.(shuò)蝉蜕.(tuì)创.伤(chuàng)广袤.无垠(mào)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A.描摹乎略纰漏百出人不可貌相B.讴歌既使昭然若揭为恐天下不乱C.观摩莅临不拘言笑天有不测风云D.竞赛渎职披肝沥胆君子之交淡如水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收藏家协会和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出品的世界上首批纯金版《共和国开国功勋手迹鉴赏》,在南昌市隆重,引起了社会巨大轰动。
②巴老(巴金)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不论环境如何变迁,他对人民的始终不变。
③把《二十四史》全部翻译成现代语是个巨大的工程,史书原文共计四千多万字,白话序译文近六千万字。
④马克思对自己的研究和写作真正做到了,他对流行于学术界的虚浮浅薄之风表。
A.发行忠诚校勘厚积薄发B.发行忠心校对厚积薄发C.上市忠诚校对厚古薄今D.上市忠心校勘厚古薄今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战斗中,要看行动;说空话,说大话,都是没有用的。
B.吴老在美国生活了半个世纪,就如他的老友、著名建筑师贝聿明说的,“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只是有了世界的眼光。
”C.20亿年前的金属球,是如何冶炼和制造的?又是怎样埋藏在这里的?都是令人不解之谜。
全国统一招生考试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
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
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
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
2018年江西省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命制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二)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看远古如何造出神模样神是什么样子?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也不论多么恐怖,本质大都是人模人样。
在史前艺术中,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不论是绘在彩陶上的或是刻画在器物上的,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
这样的神面,表现出特别的恐怖感,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人。
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
圆瞪的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
这样的神面,是史前人制作的神灵的简化图形,它并不只是表示一个头面,而是以头以面代表神灵的本体,头面是神灵完形的一个象征,是一个简约的造型。
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有像良渚文化玉器上雕刻的那些神面,神面装饰在一些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神面刻有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出庄重与威严之感。
从良渚人制作的神面看,有的神面是有体有面的完形,而大多都是简化的只有嘴与眼的脸面。
大量的神面都是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
玉琮上许多的神面,只有眼或嘴的刻画,或者连嘴也不见了。
这样看来,对于良渚人来说,神的眼睛应当是最受他们关注的。
若干件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传世品玉神面,是研究者经常提到的一些藏品,如美国福格美术馆收藏的一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也都有龇牙瞪眼的模样。
这些收藏品的年代并不容易确定,有的可以早到新石器时代,有的可能晚到商周之际。
商周遗址出土的同类玉器往往被归入新石器时代。
最值得关注的是新近在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一件神面玉饰,玉神面扁平形,正面阳刻狰狞兽面,臣字形大眼,上下均有一对獠牙龇出。
这样的一些玉神面,虽然多数都有冠饰,有的甚至还有包括珥饰在内的细致刻画,但都只是一个头像,也都合于以头代体的神灵图象制作传统。
当然更早的发现,是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盂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
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
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
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
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
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
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
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
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
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顔子、曾子、盂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
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必来自家学。
南昌市2018—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卷语文本次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共12页。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答题卷9至12页。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吮.(shǔn)吸颀.(qí)长谄.(xiàn)媚否.(pǐ)极泰来B.狡黠.(jié) 阴霾.(mái) 要挟.(xié) 觥.(gōng)筹交错C.谥.(shì)号油渍.(zì) 纤.(qiān)巧忧心忡.(chōng)忡D.掮.(qián)客惬.(qiè)意泥淖.(nào) 自怨自艾.(yì)2.下列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屏蔽敲竹杠披沙捡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B.辐射多媒体因咽废食水则载舟,水则复舟C.本分座右铭事必躬亲明修栈道,暗度陈仓D.图像口头禅以老卖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制成的激光测距仪,是目前世界上最标准、最的“尺子”。
②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的核心,研制飞船要“三大难题”。
③近日研究发现,利用天网同样可以知道哪台计算机中了“尼姆达病毒”,天网防火墙可以让蠕虫病毒现。
④太阳好像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把它放到其他恒星的位置上,那也只是一颗不太明显的小星星,肉眼完全看不到它。
A.精致破译原形即使,以至B.精细破解原形如果/甚至C.精细破译原型即使/以至D.精致破解原型如果,甚至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激愤地说:“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咱们谁也不能再釜底抽薪....了,还是赶快想办法共渡难关吧。
”B.印度载人登月火箭计划可能“泡汤”。
“人在太空能做的事情,仪器也可以做。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马达范·奈尔这样一句话道出了打退堂鼓....的理由。
C.芯片是数字电视的“大脑”,在数字电视产业过程中居于举重若轻....的地位。
D.商家在举办这些活动时,往往都宣称自己拥有最终解释权,天花乱坠....的促销手段,往往在“最终解释权”的包装下大行于市。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驰名全国的四特酒三型具备(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自成体系,且清香协调,入口柔绵,回味悠长,为酒之佳品。
B.据说洒脱的郑板桥在离开寺庙时,用和尚的话留下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后来的文人们觉得板桥嘲笑了和尚,活化了世态炎凉。
C.2018年市民购买米、面、油、醋……食品时,应注意认真查验是否有GS标志?D.在普通的思维中,有这样一种定势:名人推崇赞赏的东西,一定是名东西,质量、性能也一定过硬,无需去怀疑、等待、考验,这就是崇拜权威的心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8年1月29日上午8时从首都机场起飞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l187号航班是56年来首架飞往台湾的大陆民航客机。
它的起飞宣告2018年台商春节包机业务正式起动。
B.坚定不移地走最有效地利用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C.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搜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沙岩打制而成的。
D.3月25日下午,《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及其搭档朱亚当造访南昌,举行媒体见面,签名售书。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神秘的天目现代医学在我们头项正中的深处,发现有一个豌豆大小的东西,形似松子,故名为松果体。
医学上认为在此处成像,是眼睛,而在道家称之为天目。
现代医学发现,在大脑内部的松果体,位于中脑左右上丘构成的凹沟内。
长约1厘米,宽约0.6厘米,厚约0.4厘米,重约0.2~0.3克。
位于间脑之上,在胚胎发育早期出现。
在人7~10岁时,松果体开始逐渐退化并最终钙化。
松果体的功能受到光线和交感神经的调节。
对于某些爬行动物及昆虫,其松果体就是光的感受器;而对哺乳动物,其松果体虽然不再起光感受器的作用,但其功能仍与环境光线有关。
医学家们对松果体作组织切片并作组织显微分析,发现松果体内有退化了的视网膜和感光细胞,遂认为这就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睛。
不同的是它没有与另外两只眼睛一起在胚胎期移到体外。
德国马岗查大学三位神经学教授发现动物体内的松果体会对电磁场作出强烈反应,表明松果体内存在着对电磁波有接受能力的磁敏细胞。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动物学家阿·罗宾·贝克教授发现人的头颅中心、颅骨下4厘米处(靠近松果体的位置)有一个生物磁场。
松果体还有调节体温、改变肤色等作用。
它分泌的激素,可直接或问接影响许多功能。
对这样一个小不点儿的腺体,科学家发现它前半部分与人类眼睛的组织结构相似。
松果体处于前后脑最关键部位,解剖学家卡里盎说是人类思想通过脑腔的必经门户。
德国科学家笛卡尔认为这是“灵魂所在之地”。
也有人把它看成“智能库”。
现代医学对第三只眼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
不久前,俄罗斯《总结》周刊的一篇文章对“第三只眼”作了详尽报道。
古人类学家别洛夫认为,这一器官退化痕迹残留在大脑半球下,“退化的眼睛”与松果体类似,是一个不大的非对称器官。
第三只眼出现在胚胎发育两个月时,即晶体、感光器和间脑区域的神经细胞形成阶段。
奇怪的是,它刚一出现,马上就出现退化。
著名的海克尔生物基因定律为此提供了最有利的证据。
根据这一定律,胚胎在很短的时期内会经历其所属物种的整个进化史。
即人类在胚胎时期能够出现我们的先祖所具备的某些形态特征。
人类学家认为,人体的某个器官会发生退化,然后便不复存在。
从古代两栖动物的进化中可以发现它们同样伴有退化。
新西兰的斑楔蜥已经存在了2亿年,它的颅骨上有很小的眼眶,在一层透明的膜下隐藏着一只真正的眼睛。
古生物学家发现,许多灭绝的爬行动物头顶都有眼睛,它是这些动物视觉器官的重要补充。
7.下列对“松果体”这一概念,理解不正确的二项是A.“松果体”是一种腺体,其功能受到光线和交感神经的调节。
B.“松果体”内存在着对电磁波有接受能力的磁敏细胞。
C.“松果体”位于间脑之上,在7~10岁时开始逐渐退化并最终钙化。
D.“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可直接和问接影响动物的许多功能。
8.下列不属于“松果体”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睛”的原因的一项是A.松果体内有退化了的视网膜和感光细胞。
B.松果体的功能与环境光线有关。
C.松果体没有与另外两只眼睛一起在胚胎期移到体外。
D.松果体位于人的头顶深处,医学上认为在此处成像。
9.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松果体是爬行动物及昆虫的光的感受器。
B.松果体的组织结构与人类眼睛的组织结构相似。
C.别洛夫认为,松果体退化痕迹残冒在大脑半球下,是退化了的眼睛。
D.某一物种的进化过程可以在胚胎发育的短期内重演。
10.下列根据原文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些爬行动物对地震、磁暴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非常敏感,与它们真有松果体有关。
B.第三只眼在人类的先祖中曾经起过光感受器的作用。
C.不仅仅科学家对“第三只眼”感兴趣,哲学家也对它感兴趣。
D.对于进化到今天的人类而言,松果体已毫无作用。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l—14题。
眭夸。
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
祖迈,晋东海王越军谋掾,后投石勒为徐州刺史。
父邃,字怀道,慕容宝中书令。
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
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
好饮酒,浩然物表。
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至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
高尚不仕,寄情丘壑。
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
邦国少长莫不惮之。
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
浩为司徒,奏征为其中郎,辞疾不赴。
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
与浩相见,延留..数日,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
浩每欲论屈之,竞不能发言。
其见敬惮如此。
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
夸曰:“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
吾便于此将别。
”桃简,浩小名也。
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浩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
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
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
又使其人仗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
”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
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
经年,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
为书谢.之。
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出。
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遂作《朋友篇》,辞义为时人所称。
妇父钜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
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遂著《知命论》以释之。
年七十五卒。
葬日,赴会者如市。
无子。
(节选自《魏书·魏逸士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耽志书传,未曾以事务经心..经心:烦心B.与浩相见,延留..数日延留:留居C.将有私归之咎.咎:罪过D.为书谢.之谢:感谢1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何足以此劳国士也.A.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浩知而.叹曰兼遗以.所乘马C.D.公子往而.臣不送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眭夸“有大度、不拘小节”的一组是①高尚不仕,寄情丘壑②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③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④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⑤及浩诛,为之素服⑥葬日,赴会者如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②④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眭夸孝情感人。
在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悲伤过度,以至于鬓发变白;他每次恸哭,都使闻者感动得流泪。
B.眭夸高尚不仕。
他来到京城,只是迫不得已,并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他与崔浩相见,也只是叙谈平生琐事,并不涉及社会上的各种利害关系。
C.眭夸志向鲜明。
虽然朝廷法律严峻,私归将会受到惩罚,但他还是偷偷地从京城回到家里。
D.眭夸宽宏大量。
虽然他的岳父瞧不起他,不把他当女婿看待,但眭夸并不把它放在心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8分)四、(18分)1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
(2分)译文:⑵浩为司徒,奏征为其中郎,辞疾不赴。
(2分)译文:⑶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浩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
(4分)译文: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矢曾缴,孤飞自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