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謇的救国之路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0.67 MB
- 文档页数:30
论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论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刚刚考中状元大魁天下,丁忧在籍的“通州才子”张謇,一反封建社会的传统习惯,不往官场谋求高官厚禄,以公卿宰相揆一天下,反而提出了“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张,并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后来成为著名的实业家。
人们不禁要问,张謇当时为什么要提出“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张?他的“实业救国”思想的内容、性质如何?在中国近代史上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本文拟就这些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粗浅见解,以与学界同仁商讨。
一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张謇出生时,其父已迁居海门常乐镇),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早年深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统领吴长庆的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
后又得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的青睐,先后中顺天乡试南元和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的状元。
但是,在张謇年轻的时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大举入侵,中华民族日益危机的时代。
1 9世纪70年代先后发生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阿古柏在新疆的叛乱、沙俄侵占伊犁、英国侵犯云南的马嘉理事件和美、日侵犯台湾的事件。
八、九十年代,又先后爆发法国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日本侵略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张謇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主张坚决抵抗。
1882年,张謇随吴长庆庆军去帮助朝鲜平定“壬午兵变”时,目睹了日本在并吞琉球群岛以后,又积极向朝鲜扩张侵略势力的野心,回国以后立即写了《乘时规复琉球策》和《朝鲜善后六策》,建议及时扼制日本对朝鲜和中国侵略的野心。
甲午战争中,张謇又单独弹劾李鸿章一贯奉行退让妥协的对外政策,说日本向外扩张时,“日之所欲,鸿章与之,日之所忌,鸿章去之,如纵骄子,不至于败不已,如饲饿狼,至于饱而犹不已”,指责他“但1能漫为大言,胁制朝野,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最后终于导致甲午战争的一败涂地,被迫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规定清朝开放苏州、杭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国家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学习目标】1. 了解张謇办实业的故事,分析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及原因2. 学习张謇施己所长、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操,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学习程序学法导航【回顾反馈】1.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全歼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解放了。
2.三大战役包括、、,共歼敌150万余人。
3. 年月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作战。
4. 年月日,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自主学习】一、状元实业家张謇1. 张謇其人:是人,清末状元,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家、家。
2. 历史背景:《》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和,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3. 创办实业:张謇提出了“”的口号,创办了等一系列企业。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民族工业经历阶段①洋务运动到清末,我国出现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民族工业受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入一个发展的“”。
③“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日本等的侵略和掠夺,国民党发动内战和的压迫,民族工业再度受挫,难以恢复和发展。
2. 民族工业发展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和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的。
①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部门。
②从分布看,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像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而在广大内地却。
●回顾反馈(5分钟)搜索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图片及资料,树立其中国民族工业之魂的形象。
●自主学习(10分钟)结合教材图,及有关资料,学习张謇艰难探索、实业救国、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
准确把握中国民族发展的阶段特征及不同原因,培养自己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更使人感到疑惑的是,当时投资办厂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许多人都赔了血本。
张謇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张謇(1837年-1909年),字守节,号瓮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
他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推动洋务运动在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力衰败,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为了摆脱危机,推动国家现代化,张謇积极参与并推动了洋务运动。
他提出了“兴学救国”的主张,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他积极倡导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制度,推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致力于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国家实力。
张謇在洋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曾担任湖北提学使,主持了湖北的洋务事业。
他在职期间,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并亲自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建设。
他注重科学教育,积极推动新式学堂的建立,培养了一批才德兼备的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倡导实业兴国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张謇深知实业兴国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发展实业来增强国家实力,改善人民生活。
他强调工商业的发展,鼓励创业和投资。
他提倡引进外资,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他积极倡导发展矿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謇在实业兴国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民族工业发展:张謇积极倡导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鼓励创业家投资兴办工厂和企业。
他支持和推动了一些重要的民族工业项目,如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和汉阳铁厂等,为中国的实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引进外资促进工业化:为了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张謇主张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
他积极争取外国投资,并推动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他的努力促成了一些重要的外资企业的建立,如上海的汇源糖业公司和沪东造船厂等,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发展交通运输业:张謇认识到交通运输业对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性,他主张发展铁路、航运和邮电等交通运输业。
他积极推动了京汉铁路的修建,并支持了一些重要的航运和邮电项目,为中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初二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1.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家创办实业,但他的工厂最终被吞并。
下列对此事的评价,正确的是()。
A.市场有风险,这是竞争的结果B.张謇为一介书生,不懂市场,失败是必然C.在多重挤压之下,中国民族工业创业艰难D.“实业救国”口号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由于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有一定的发展。
但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张建德工厂被吞并。
因为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我国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发展艰难曲折。
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战争以后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抗战胜利以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的民族工业带来了短暂发展的“黄金时代”,所以答案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近代工业的发展3.在人教网刊《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
”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A.詹天佑B.侯德榜C.张謇D.严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由材料中“中过状元”“放弃仕途,实业救国” 等信息可知材料中“他”指的是张謇,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4.随着民族危机步步加深,近代中国出现多种救国思潮。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 (·福州)张謇是中国近代的著名实业家、近代儒商的典范。
他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创办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湖北织布局D.大生纱厂【答案】D2. (·海南)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
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
”张謇创办的“有用事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汉阳铁厂C.轮船招商局D.大生纱厂【答案】D3.(·娄底)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敬仰人物”,晚清状元张骞得票最高。
张骞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D.近代报纸非常普及【答案】C4.(·苏州)右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
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C)A.谷物B.棉纱C.鸦片D.茶叶【答案】C5. (·苏州)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右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D)①清政府的推动②辛亥革命的鼓舞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6. (·青岛)下表是中国近代前期商办企业统计表:统计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②海外华侨竞相投资③辛亥革命的推动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7.(·泰安)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D二、非选择题8.(·内江)(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1篇一、张謇先生的爱国情怀张謇先生生于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多事之秋。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腐败,他毅然投身民族工业,以实业救国为己任。
他曾说:“我国民族工业之所以落后,是因为缺乏实业家。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放弃了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謇先生始终怀揣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他看来,实业救国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张謇先生的创新精神张謇先生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他深知,要使民族工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创新。
因此,他提出了“以科学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在大生纱厂,张謇先生大胆改革,实行股份制,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逐渐走向现代化。
他还创办了南通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张謇先生的民生情怀张謇先生关心民生,关注社会问题。
他深知,民族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因此,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民生福祉而努力。
在大生纱厂,张謇先生实行“以工养农”的政策,降低工人工资,提高农民收入,使工人和农民共同受益。
他还投资兴办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
四、张謇先生的事迹对我们的启示1.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张謇先生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时刻牢记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民生问题关乎国家发展。
我们要关注民生,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
4.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近代实业救国先驱—张謇近代实业救国先驱——张謇⾃古以来长江以南地区多半是不能作为天⼦长期落脚的地⽅的——或许是对历史了解还太少的缘故吧,我不知道温暖湿润的⽓候是否有碍皇帝的统治,也不知道秦岭之南是否真的少了那么点⼉所谓的“王⽓”。
但是远离皇帝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长期以来的政治地位缺失使得这⾥的⼈似乎更热衷于做点⽣意来振兴⼀⽅⽽不是依赖于领导阶级的优惠政策。
张謇先⽣似乎也是这样的⼀个⼈,只不过他把理想定位在了“救国”这⼀⾼度,于是这个弃官的状元没有像史上诸状元那样⿊着头踌躇满志⾛进朝堂、⽩了发领了俸禄回家养⽼。
张謇(1853年5⽉25⽇-1926年7⽉17⽇),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
1853年出⽣于常乐镇。
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中学课本上对张謇挂的最⾼的⼀个头衔就是“状元”了,因此对他的认识⼀直停留在“⼀个办⼚的状元”。
纵观他的⼈⽣历程,也许他花费多年登上的⼋股取⼠之巅峰其实并不算他⼈⽣中浓墨重彩的⼀笔,但是为了这个头衔他着实浪费了不少时间。
张謇天资聪慧,4岁开始随其⽗学习《千字⽂》,5岁便能背诵没有错误。
16岁时,由于祖上是三代没有功名的冷籍,为了⾛上科举正道,经宋琛安排,謇冒⽤如皋县⼈张铨⼉⼦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县、州、院三试胜出,得⾪名如皋县学为⽣员。
同治⼋年(1869年)张謇考中秀才。
其后如皋张⽒贪得⽆厌、索酬⽆已,后竟控诉于如皋官府,意在借官勒索,于是“冒籍案”发。
⾃此连年缠讼,使张謇吃⾜了苦头,家道也转⼊困顿。
幸赖孙云锦、江苏学政彭久余怜⼠惜才、曲为援护,屡费周折,才得以撤诉。
光绪⼋年(1882年),朝鲜发⽣“壬午兵变”,⽇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本借机发动侵略战争。
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章,主张反抗侵略,对外持强硬政策,由此受到南派“清流”⾸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