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14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发展第一个高潮概况。
【教学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知识点拨:了解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就要看它原有哪些经济形式,新增哪些经济形式,各占什么地位,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一、基础知识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自然经济解体过程(1),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但是农村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从,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4)以后,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3、自然经济解体原因:内部原因: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有入侵4、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3)洋行、外资企业大量增加(4)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5)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5、自然经济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二、思考:(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________( 3)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有没有变化?(4)这种变化明不明显,为什么?(5)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请思考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链接】买办”,从本质上讲是经纪人,是我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
“买办”一词是葡萄牙语(Comprador“康白度”)的义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为“买办”。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目标】【问题导学】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2、 大致情况如何?3、 他的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主学案】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表现——自然经济解体(1)背景:① 与 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 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解体原因: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 ,私自设立 ,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3)解体过程:①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标志: ,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从 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2、影响:(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对 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削弱了 的基础,破坏了 ,沉重打击了 。
另一方面又促进了 。
中国农产品的 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 的影响。
(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 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促进了 的兴起。
知识点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近代民族工业产生(1)产生时间:(2)产生地区: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 、 、 等 地区出现。
(3)产生途径:一部分 、 、 、 、 等 ,投资于 ;另一种是部分 开始采用 ,转变为 。
(4)产生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逐渐解体。
② (时期)洋务派创办的 ,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5)代表企业:时间 创办人地点 工厂2、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 、 、 、 、 、 、 、等几个行业部门。
课时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2.知道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教学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知识点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次高潮)1、初步发展的时间:从到,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兴起自己的民族工业,这一过程经历了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政治背景、外部压力和内部发展等方面探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首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受到了政治背景的巨大影响。
19世纪末,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政治形势愈发危机四伏,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使得中国人民深感民族危机。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开始转变政治观念,兴起了民族主义思潮。
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强不息、振兴工业才能解决民族危机。
因此,民族工业的兴起成为政治背景下的迫切需求。
其次,外部压力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重要原因。
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对中国进行了侵略和压迫。
中国受到了沉重的屈辱和经济掠夺,这促使中国人意识到发展工业是摆脱外部压力的必由之路。
毕竟,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自主的军事实力,中国无法有效地抵抗列强的侵略。
因此,迫切发展工业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最后,内部发展也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起到了关键作用。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首先,晚清末年改革开放的推动使国内局势有了转机,对外开放的逐渐推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工业技术的引入。
其次,近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自由贸易政策的出现,使得中国的内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为国内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激励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此外,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也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助力。
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渐解体,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生产观念和社会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认识到工业发展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并开始支持和投身于工业发展。
这种社会变革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政治背景、外部压力和内部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但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却经历了一段衰落和侵略的时期。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里,中国的民族工业却开始崛起,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促使中国发展自己的工业,以减少对外国商品的依赖。
其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渐渐传入中国,激发了国内对于工业化的追求。
最后,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民族工业的兴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本土产业的发展。
过程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自力更生的初期,这一阶段主要是依靠国内手工业者的努力,通过传统的手工制作技术来发展国内产业。
随后是引进外国技术和资本的阶段,中国政府鼓励引进外国的技术和资本,以加快国内产业的发展。
最后是全面工业化的阶段,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新的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中国社会的就业压力。
其次,国内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此外,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水平和技术实力,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然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起步较晚,中国在工业技术和生产规模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这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工业化进程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这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结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中国独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自力更生、引进外国技术和发展全面工业化等阶段,中国的民族工业逐渐崛起,并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专题7 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空坐标专题概览]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120页)考点1|“欧风美雨”下的求富求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1)内因①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2)外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1)农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手工业: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破坏;城市手工业遭沉重打击。
(3)商业: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图解历史]自然经济的解体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注意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
由第一时间段“882 495镑”到第二时间段“2 090 406镑”,说明英国输华商品呈增长趋势。
但从第二时间段到第三时间段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其在华销售受阻。
(2)史料二中“1840年后”“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说明上海开埠后,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出口,对外贸易兴盛,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说明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原因。
[提示]前期增长是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结果;后期下降与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本能抵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