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lkj11.20
- 格式:ppt
- 大小:8.05 MB
- 文档页数:4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发展历程1、萌芽、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在沿海地区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2)清政府为偿还贷款,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3、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2)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实业救国成为思潮;(4)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5)有识之士的倡导。
4、凋敝萎缩:一战结束至新中国成立(1)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3)国民党发动内战;(4)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5、获得新生: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1、先天不足:(1)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在经济技术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2)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3)发展短暂而且艰难曲折。
2、后天畸形: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东部沿海沿江地区,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注意:1、张謇创办实业的根本目的是挽救国家危亡;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的最主要原因是外因,即: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内受封建主义压迫,外受帝国主义压迫。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必考知识点1.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五个阶段:A.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D.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E.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A.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B.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表现如下)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广大内地非常薄弱。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黄金时代”→凋谢萎缩)教学难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形成的内外因和过程短暂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用课本目录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鸦片战争后,为了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这些探索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它们归于失败后,中人民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场革命的开端是什么事件?胜利于什么事件?(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胜利于1949年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化,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市场,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和农业遭受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摆脱外国列强的控制,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清朝末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处于落后状态,主要是手工业和小作坊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低下。
1904年,清政府成立了工商部,开始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持和发展。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政府开始了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扶持,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业政策和法规,鼓励民间投资,促进工业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纺织、轻工、食品、医药等领域。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工商部,开始了对民族工业的全面扶持和管理。
1930年代,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开始了对重工业的扶持和发展,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工业基地,如沈阳、武汉、重庆等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和措施,如“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1980年代以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开始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如计算机、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
近年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的民族工业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
中国的民族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