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7高考历史地图型选择题汇编
- 格式:docx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6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3)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2012年海南卷历史,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目录本文档为自主命题省份试卷部分,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试卷使用情况如下。
全国Ⅰ卷省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全国Ⅱ卷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山东;全国Ⅲ卷省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自主命题省份:北京、天津、江苏、浙江。
-2017年北京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北京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天津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天津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江苏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江苏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海南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海南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18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专项训练历史地图题1.(2017•浙江诸暨期末)战国有云:“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周初分封而建的宋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墨子。
观察下图,宋国位于两国时期东意由A.①B.②C.③D.④解析:D结合所学,①是齐国,②是鲁国,③是燕国,④是宋国,故D项正确。
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解析:A图片显示的是《诗经》“十五国风”涉及的15个诸侯国或地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故A项正确;“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中提及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和东晋的陶渊明,而题干图片涉及的诸侯国表明是秦朝统一之前,故B项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中提及西汉名将李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和焚书坑儒,应当在图片所示时间之后,故D项错误。
3.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解析:A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了六国。
所灭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②④③①⑥⑤。
最迟灭的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齐鲁大地”),找到这一突破口,就可较快地找出正确选项。
此外,可将“韩赵魏楚燕齐”谐音为“喊赵薇去演戏”,就可牢记这一顺序。
4.当年唐玄奘在图示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图例广、一亮奘谛印路^ ---------- L-玄桀回国路战A.科举制禁止“工贾之子”参加应试B.长安、洛阳已成为全国性的商业中心C.西北干旱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作物口.瓷器制作工艺采用釉下彩绘技术解析:D唐玄奘生活于唐代,在隋代就出现了科举制,并且此时商人的地位低下,他们不得做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唐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都是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十分繁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北新疆吐鲁番一带,汉代就出现了用坎儿井灌溉农作物,唐代能见到,故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釉下彩绘技术应该出现在晚唐,唐玄奘生活在唐前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41题典型例题1.比较汉与明清经济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汉与明清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
信息一:汉朝主要的粮食产区集中在黄河流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说明: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高产作物的引进。
信息二:汉朝手工业中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兴起众多工商业市镇。
说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隋以来大运河的兴建。
2.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朝和美国政府机构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
图一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图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信息一:都是通过权力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部门集权。
说明: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
信息二:都是三权分立,但权力分割的形式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将宰相权力分为决策权、审核权、执行权;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是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信息三:体现的本质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信息四:两者权力运作方式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集权下的分权,皇帝大权独揽;美国三权分立是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 唐朝长安平面图图9 北宋东京平面图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一:唐朝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
说明: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
信息二: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说明: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信息三:唐朝长安城市布局突出政治、军事功能,北宋东京突出商业、文化功能。
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
信息四:唐朝宫城在正北,北宋宫城在中心。
说明:北宋君主专制加强。
2021年高考历史历史地图类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型特点】历史地图类选择题主要通过地图的图例说明和图片内容共同呈现都城的变迁、地理名称的变化、疆域范围的改变、行政区划的改观、河道的改变、战争路线及进程的描绘、区域性经济特征的展示、文化交流的路线等问题,通过这些地图语言反映历史现象的动态和人类活动的进程。
地图类选择题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形势图、分布图、疆域图等。
主要以历史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地图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
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解题秘籍】在解题过程中,要首先关注地图的图名、地图中的地名;其次关注图例和注记;第三关注地图中的箭头、箭头指向和关键地名。
并结合地理知识和所学历史知识得出结论。
总之,解答图片类题目一定要关注题干中、图片中、图片外的文字。
审题时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出选择。
【规律总结】地图一般观察规律是“先看整体,再看局部,再由局部到细节”,另外,对于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人物、地点、的文字描述等内容也需要重点关注。
【典型例题】1.(2017ꞏ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ꞏ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解析】A材料反映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相距较近,且与多个诸侯国近邻,连通黄河、济水、泗水等河流,这样的区位优势利于商贸发展,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导致社会生产破坏,影响经济交往,故B项错误;“陶、曹鲁之间”商业繁荣,影响因素很多,交通条件只是其中一个非决定性因素;且材料未体现交通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范蠡和子贡经商致富,未涉及城市规模扩大的信息,故D项错误。
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部分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特点1、(2019年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的庄园里,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2、(全国文综卷1)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及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
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
【答案】B3、(2019年安徽文综历史)14.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 坊及市已没有区别【答案】A4、(2019年安徽文综历史)15. 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
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A.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B. 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 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 我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答案】B5、(2019年北京文综历史)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古代商业,考查学生对商人地位的认识。
三、图片式:例1(2013全国卷一)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示例三:信息:汉代北方地区的州比唐代北方地区的道密集;唐代北方地区的道比汉代北方地区的州少。
说明:中央集权程度加深;地方控制力减弱;唐代裁撤合并行政区域,减少了行政支出,缓解经济负担。
示例四:信息:吐蕃、南诏不见于汉代说明: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深;密切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唐代少数民族政策效果明显;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缓和民族矛盾。
示例五:信息: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说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示例六:信息:州、道开始都是监察区,后来演变成行政区。
说明: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地方与中央关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随形势而变化)。
例2(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材料材料一: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材料二: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12分)参考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
(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近六年(2012年——2017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古代史部分(2017.1.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017.1.25) 表1表1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017.1.26) 表2表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017.1.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017.1.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4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7.2.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图5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017.2.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017.2.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
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
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
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
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
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
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自2007—20##全国各地新课改所有高考..,按照历史地图型选择题进行分解,包..试题....历史括32个选择题,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X,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到其它、博客和群交流,一经发现封锁其IP,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高考真题分解》栏目历史地图型选择题汇编分解、整理:X秋鸿20##题组1.〔2013·##文综·2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图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图5A.天主教的传播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罗马帝国的扩X D."日不落帝国〞形成[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四个图片展现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的发展变化,图一白色区域在亚欧大陆,从东方到西方,排除A;图2到达1500新航路的开辟,打通了连接欧洲和亚洲,美洲的新航线,从时间上排除C;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开始于16世纪晚期,排除D.[答案]B2.〔2013·文综·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考点]古代都城的变迁[解析]本题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根据选项提到的四个朝代.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判断图中四个地名分别是①长安〔西汉都城〕、②##〔北宋都城〕、③平城〔北魏初都城〕,④##〔南宋都城〕.西汉的都城在长安,A项说法错误;孝文帝迁都是从平成迁至##,B项错误;明朝建国之初都城在##,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C.[答案]C3.〔2013·##文综·13〕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参见图6〕一战即发.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东风〞指<>图6A.自西北吹向东南的风B.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C.X备统领的孙X联军D.增援的船只与燃烧品[考点]文史知识[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识图能力与文史常识.试题讲的是赤壁之战,曹军屯兵江北〔即长江以北〕,孙X联军则布防江南〔即长江以南〕,所以攻打曹军,是从南向北,即东风是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答案]B4.〔2013·##单科·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考点]冷战格局[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1945—1949;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A.[答案]A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①②③④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考点]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以来德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四幅图中的含历史信息,可以用找基法.解读四幅图片,只有图①出现了奥匈帝国,据此判断图①是一战之前的情形,其余三幅图都出现了奥地利或匈牙利,是一战之后的情形,据此判断选择C项.[答案]C6.〔2013·##单科·13〕以下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其中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A.①B.②C.③D.④[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先人开辟的航路,越过非洲最南端,沿着非洲东海岸北行,越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故选C.[答案]C7.〔2013·##文综·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考点]秦朝统一六国[解析]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了六国.所灭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②④③①⑥⑤.最迟灭的齐国位于今天的##〔"齐鲁大地〞〕,找到这一突破口,就可较快地找出正确选项.此外,可将"韩赵魏楚燕齐〞谐音为"喊赵薇去演戏〞,就可牢记这一顺序. [答案]A20##题组1.〔2012·##文综·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图4 元朝行省图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53.63%,A项错误;从材料数据无法得出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C项错误;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加快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D项错误;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53.63%,B项正确.[答案]B2.〔2012·文综·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图6A.唐长安B.宋##C.元大都D.明[考点]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设置[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图片的观察和解读能力.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中书省〞这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在元代只保留中书省,置于都城之内,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唐代实行三省制,宋代设置中书门下,明代废中书省,以六部分掌庶政,直接受命于皇帝,故选C项.[答案]C3.〔2012·文综·23〕图7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A.普法战争爆发B.第二国际建立C.两德统一完成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考点]第二国际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从图中"奥匈帝国〞"德国〞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普法战争之后的欧洲政治地图,时间应该是1871年----1918年,因为1871年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完成德国的统一,故A不正确;1990年两德统一完成,1991年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此时"奥匈帝国〞已经不存在,故C、D排除;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正好在这一时间段内.[答案]B4.〔2012·##单科·10〕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解析]此王朝的疆域中通过河西走廊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作为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管理西域.[答案]C20##题组1.〔2011·##文综·16〕图5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图5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解析]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所以B符合题意.滇缅公路致力于打通中国西南与外界运输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与大后方的经济供应.不能上升到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的高度,排除 A.滇缅公路修建时日军还没有打通大陆交通线,1944豫湘桂战役日军打通日军打通了中国贯穿南北以铁路大动脉为中心的交通线.但这和滇缅公路并没有关系,所以滇缅公路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的提法是不成立的,排除 C.日军的投降是中国人民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指导下英勇抗战、苏军出兵东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等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所以滇缅公路的修建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的提法不正确,排除D. [答案]B2.〔2011·##单科·21〕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图l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解析]本题应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来分析选项.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答案]C3.〔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C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D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D项为正确选项.[答案]D4.〔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材料提到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均涉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A、C两项只解读了材料的部分信息;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只产生一定影响,B项说法错误.故选D项.[答案]D5.〔2011·##文综·12〕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A.英国B.俄国C.美国D.法国[解析]从图片的信息来看,该国殖民地含有整个印度、澳大利亚,且殖民地几乎遍布全球,这只有19世纪末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符合条件,故选A.[答案]A6.〔2011·##单科·10〕右侧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格局.魏国统治区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吴国区域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蜀汉政权以####为中心.观察地图可知B 正确.[答案]B7.〔2011·##单科·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两宋[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分布集中于江南地区,即文化中心位于江南地区.而古代中国,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文化重心的南移,它开始于两晋,完成于两宋,故选D项. [答案]D8.〔2011·##文综·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④③D .③②④①[解析]钧窑在##,定窑在##,##窑在##、耀州窑在##.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这些名窑都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结合地图可以方便地得出D 项. [答案]D20##题组1.〔2010·##文综·16〕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 ."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 ."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 ."共赴国难〞 D ."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从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出发,进军 武昌,##,##,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察 学生的读图能力. [答案]B2.〔2010·文综·12〕图6是一副古代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 .西周B .秦朝 C .汉朝D .唐朝[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 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州作为 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答案]C3.〔2010·##单科·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 .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 .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 .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 .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8.(2010年北京文综,12)下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威海卫和X公岛,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所以经分析此役的影响应该选择A.[答案]A4.〔2010·##单科·16〕1889年X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图2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A.节约生产成本B.便于官府监管C.带动民用企业D.与洋商争利[解析]题目的指向性,问选址的主要考虑因素,铁厂的选址,从成本,利润的角度都应该选在铁矿附近,看图汉阳铁厂距离铁矿很远,可见其选址主要考虑的是官府如何有效监管.[答案]B5.〔2010·##单科·13〕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A.东晋B.隋朝C.北宋D.南宋[解析]测量目标:历史技能/辨认空间中历史发生的位置与其演变;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分析:"西夏〞的存在、边界线、都城的位置〔江、河之间〕,综合起来足以判断.[答案]C6.〔2010·##文综·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图9所示战争影响的是<>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解析]通过图片中的战争双方,即英法联合以色列图9进攻埃与,可判断出这是第二次中东战争.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影响,排除A项.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中东战争,消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英法在中东的影响一落千丈, 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答案]B20##题组1.〔2009·##文综·12〕下列四图反映了##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解析]图①为行省,应是元朝,图②为道,应是唐朝,图③为诸侯国,应是春秋,图④为郡县制,应为秦朝,故A项正确,B、C、D顺序错误.[答案]A2.〔2009·##单科·16〕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解析]寻找黄金和##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因,最先开辟新航路和走上对外殖民扩X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在世界X围内抢夺,而并非大西洋继西葡之后,荷兰、英法也先后加入到殖民争夺的行列,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只是暂时承认了西葡殖民掠夺的成果.[答案]A3.〔2009·##单科·6〕下列地图中表示草原文明的是<>A BC D[解析]A是大河文明;C、D是海洋文明;只有B项是草原文明.[答案]B20##题组1.〔2008·##单科·2〕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A.西周B.西汉C.晋D.宋[解析]首先需明确图中的江水指长江,然后注意图片中阴影部分大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说明这一地区经济繁荣发展,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古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可判定这一时期为宋朝.[答案]D2.〔2008·##文综·9〕图3为北宋东京〔今##〕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夜市、草市、晓市开始出现;同时,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中国开始出现彩瓷是在元朝,元朝出现了青花瓷,故②错误,宋代时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官窑;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于明清时期,故④表述错误.[答案]D3.〔2008·##文综·24〕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解析]绘制地图即德国人眼中的世界,从地图可以看出这幅地图是不完整的,没有北美洲、非洲大陆、大洋洲等,时间又是新航路开辟不久,故选C.[答案]C20##题组1.〔2007·##文综·12〕图8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解析]图中材料显示阴影部分集中在我国的华北、华东一带,属于抗日根据地的X围;A项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位于南方,故A项排除;七七事变前日本侵略势力并没有到达这块区域,故B项排除;三大战役后解放区远远不止以上那片区域,故D项排除.[答案]C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
历史地图型选择题汇编
2017年题组
1.(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图5为春
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
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
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2017·天津高考·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
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
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
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
位于右图中()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3.(2017·江苏高考·9)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
有,逐步发展。
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
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政治B.文化传统C.人口密度D.地理环境
4.(2017·北京高考·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
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B.④③⑤①②C.②③
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
5.(2017.4·浙江高考·19)右图所示为欧
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
原因不包括()
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D.“商业革命”的兴起
2016年题组1.(2016·北京高考·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
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4.(2016·浙江高考·23)右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
下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准确的选项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2015年题组
1.(2015·浙江高考·21)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
下列不属于
...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2.(2015·四川高考·12)图2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
形势图。
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3.(2015·江苏高考·9)左图中带★
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
状况。
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4.(2015·安徽高考·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
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2014年题组
1.(2014·安徽高考·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
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①②③④
图5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2.(2014·北京高考·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图8
A.《春秋》B.《孟子》C.《荀子》D.《离骚》3.(2014·福建高考·23)如果要给图9设置一个主题,准确
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4.(2014·山东高考·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A B C D 5.(2014·天津高考·11)下列四幅地图所反映的国际局势,与联合国大会决议相关的是(
A.B.
C.D.6.(2014·浙江高考·23)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
足轻重。
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
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
D.1967年的欧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