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词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9
古代文学史[三] 前四章知识归纳第一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北宋文学分期:①初期63年【宋立国至仁宗天圣元年960--1085】②中期61年【天圣元年至神宗元丰八年1023--1085】③后期40年【哲宗天佑元年至宋亡1086--1126】宋诗特点: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
宋代散文特点是明达简练、平议流畅、文从字顺。
唐宋诗歌区别:唐诗主情、含蓄;宋诗主理、刻露。
词在宋代繁荣的原因:①商业城市的发展②统治者的爱好与提倡③文体进化的必然趋势。
第一节西昆派和宋初诗文晚唐体:指宋初诗人们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种诗体。
由于宋人常常把他们看作是晚唐诗人,因此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比较突出,另一晚唐体诗人群体是林逋、魏野等隐者,他们继承了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用恬淡精巧的诗语写其隐居的闲适生活,写景咏物颇有影响。
西昆派:由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
全部为五言、七言近体律诗,杨亿、刘筠为代表作家。
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
西昆体诗风典雅华美,词采精丽,音节铿锵,喜用生僻典故,标榜学习李商隐,但只片面学习李商隐创作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其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是表现才学功能的诗歌,在当时有一定积极意义。
【“杨刘风采,耸动天下”欧阳修《六一诗话》】白体:宋初在士大夫阶层流行学习白居易诗体【不学新乐府】,风格平易浅显,真率自然,作唱和诗,不求典实,先以徐铉、李旷为主,后以王禹称为代表。
王禹称反对宋初诗文浮华作风,从理论和创作上表现现实主义精神的唯一作者。
宋代最早提倡继续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古文运动的诗人。
提出“远师六经,近师吏部”,主张散文继承韩柳古文运动传统,古文代表《待漏院记》,其亦能词《点绛唇`感兴》抒发抱负,基本脱离“词为艳科”的传统,在词史上有开创意义。
《村行》触景生情抒发乡思之感,暗喻被贬谪的不满;是王禹称写景之作也是七律诗成就最高的一首,有白居易平淡自然的特点,是白体诗代表作。
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本章重点:第一节晏殊、欧阳修及其他词人一、晏殊叶梦得《避暑录》说:“元献公性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
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
……酒稍阑,即罢遣歌乐,曰:汝曹呈艺已遍,吾当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说明了晏殊诗词产生的环境。
他一生富贵,生活美满,政治生活是平淡的、规则的,家庭生活是艺术的,因而他的诗歌风格近杨亿,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诗词内容不可避免地大多是歌舞升平的富贵优游生活的写照,如七律《无题》。
《浣溪纱》评讲:写悼惜春残,感伤年华流逝。
上句伤春,流露出惋惜之情,下句写“相识燕归来”又转为理性的旷达,淡淡的忧伤中渗透着一种旷达,无奈之中又有一种圆融的观照。
全词充溢着含蕴浑融、闲雅平静的意境。
晏殊的词虽多写男女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已过滤了花间词的轻佻艳冶,而显得纯净雅致,温润秀洁。
王灼《碧鸡漫志》中说:晏殊词“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二、晏几道(约1030~约1106)1、生平: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幼子(第七子)。
少年时期:珠围翠绕,锦衣玉食;十八岁时,父亲晏殊去世;神宗熙宁七年(1074),因郑侠上《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受到牵连,晏几道身陷囹圄。
出狱后境况日下,近四十岁时才做了颖昌府许田镇(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监这样职位低微的小官,晚年甚至到了衣食不能自给的程度。
如此经历,形成了晏几道孤傲耿介的个性。
小晏四痴黄庭坚描绘说:“叔原,固人英也。
其痴亦自绝人¡¡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疆村丛书本《小山词。
序》)其词与乃父齐名,号称”二晏”,风格更接近《花间》。
所作多感伤之词。
有《小山词》(原名《补亡》)260首。
他在生活上经受过由富贵到贫穷的历程,对流落于秦楼楚馆的歌女怀有同情,因而词中的思想感情比较深沉、真挚。
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第一节晏殊、欧阳修及其他词人宋初诗文沿袭五代余风,词也未能例外。
由于北宋前期将近百年的承平,适应当时统治阶级娱宾遣兴、歌舞升平的需要,由晚唐五代以来形成的婉丽词风更弥漫一时,晏殊、晏几道是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家。
然而南唐词人既初步摆脱了花间词人的影响,新的时代契机也在缓慢地推动词风的转变。
这一方面是在全国统一局面之下,部分怀有政治抱负的文人不愿意沿着西蜀、南唐那些亡国士大夫的道路前进,范仲淹、欧阳修等少数作家已在部分词里表现了新的风格,到苏轼就开创了和婉约派对立的豪放词派。
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都市经济的繁荣,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出现了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词人柳永。
本章将重点介绍当时较有影响的词家,苏轼的词将在下一章里论述。
第一节晏殊、欧阳修及其他词人晏殊(991—1055)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在当时的影响也较大。
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少年时以“神童”被荐入朝,后屡历显要,官至仁宗朝宰相,生平爱好文学,又喜荐拔人才。
叶梦得《避暑录话》说他爱好宾客,“每有佳客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
他的《珠玉词》大部分是在这种富贵优游的生活中产生的,因此流连诗酒、歌舞升平就成了这些词的共同内容。
另一部分写离愁别恨的作品,是受了晚唐五代以来传统词风的影响,也是适应尊前花下歌妓们传唱的需要的。
他的国家重臣地位和爱好文酒宴会的生活情趣都和南唐冯延己相近,词风上也受他的影响。
但由于他究竟还处在表面承平的时期,他的词在雍容华贵之中,虽也不免流露寂寞衰迟之感,却没有象冯词里所透露的亡国前夕的忧伤。
下面这首〈浣溪沙〉可略见他的成就。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全词在亭台如旧、香径依然的情境之中,流露春归花落、好景不常的轻愁。
词句也轻清宛转,玉润珠圆。
它是比较投合那些承平时期士大夫的胃口的。
和晏殊同时的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浙江吴兴县)人。
晏殊任开封府尹时曾辟为通判,历官至都官郎中。
他的词主要也是抒写当时文人诗酒交欢的生活情趣,但已较多采用慢词形式,这对后来豪放派词家在用调上有一定的影响。
他曾以“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及“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等词句,被传为“三影郎中”或“桃杏嫁东风郎中”。
这些清新明丽的词句,捕捉一时景物,表现了一定的艺术技巧;但从全词内容看,还是相当单薄的。
晏殊的幼子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向来和晏殊合称二晏。
晏几道的《小山词》写男女的悲欢离合,并没有超越前人的题材范围;但由于他经历过一段由富贵到贫穷的生活,他对于那些聪明而不幸的歌女,象他在词里所描写的莲、鸿、苹、云等,怀有同情,因此流露在这些词里的思想感情也比较深沉、真挚。
又由于他生活在走向没落的官僚家族里,他的词就经常以感伤的笔调描写他过去的生活,词风更近于李煜。
下面两首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工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天〉前词写别后的凄凉,后词写重逢的惊喜。
作者从生活里选择比较动人的场景,前后对照,来衬托出他的触景伤情和惊喜交集,在抒情小词里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较早为宋词开辟新意境的是范仲淹和欧阳修。
范仲淹是怀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他并不以词知名,流传的词也只寥寥几首,但大都即景抒怀,表现了开阔而深沉的意境。
象下面这首〈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词上片所描绘的秋色,下片所抒发的乡愁,是向来词家多次重复过的内容,却依然能给人比较新鲜的感受。
由于作者胸襟的开朗和感情的真挚,可以直书所见,直写所感,而不象有些婉约派词家的扭捏作态。
他的〈渔家傲〉通过边塞的凄清景象表现边防将士忧国的深心,更上承唐人的边塞诗,为宋词开拓新的领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欧阳修词收在《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中的有二百多首,是当时写词较多的作家。
欧词大部分是描写爱情的作品,同他在诗文里所表现的庄重严肃的儒家面目大不相同。
这部分词受冯延己影响较深,同时也受当时民间俚曲的影响。
词家向来以欧、晏并称,主要就这一方面说。
试看这首〈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词在抒发游子思家之情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的登高怀远,并致其劝慰之意,流露了词人对思妇心情的体贴。
又通过离愁不断如春水的妙喻和行人更在春山外的设想,构成了清丽而芊绵的意境。
此外如〈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等首,也都色调鲜明,情思深远,成就在晏殊、张先之上。
欧词里还有部分直接表现个人抱负的作品。
这些词大多数写在后期。
如他题咏颖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表现了作者啸傲湖山、流连风月的洒脱情怀。
又如〈朝中措〉《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锺。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出现在这首诗词里的人形象,很象是《醉翁亭记》里“苍颜白发”的滁州太守。
在这类词里,他还感慨宦途的风波,叹息年华的消逝,如〈圣无忧〉“世路风波险”、〈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等首,流露了他在政治上多次遭到挫折的生活感受。
但欧阳修毕竟是在北宋前期的政治斗争和诗文革新运动中都起了积极作用的人物,因而在词中偶尔也有“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玉楼春〉),“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笑语同”(〈采桑子〉)的自我宽慰的词句,并不全是悲观消极的呻吟。
欧阳修在部分即景抒怀的词里洗刷了晚唐、五代以来的脂粉气味和婉约情调,使词格向清疏峻洁方面发展。
如写颖州西湖的“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写亭林的“一派潺缓流碧涨,新亭四面山相向,翠竹岭头明月上,迷俯仰,月轮正在泉中漾”(〈渔家傲〉),写围场的“霜重鼓声寒不起,千人指,马前一雁寒空坠”(〈渔家傲〉);出现在这些词里的景物,不是一幅幅静止的画面,而象是在我们面前展开的一幕幕场景,作者的胸怀也就在这些明快的境界里坦露无遗。
这说明作者已开始突破了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跟当时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先路。
欧词用调较多,也有一些慢词,部分词里还吸收通俗生动的口语,这些也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积极作用。
前人说他“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是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他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的。
第二节柳永差不多和欧阳修在词里流连湖光山色、表现洒脱情怀的同时,柳永却更多地从都市生活摄取题材,表现他生活在市民中间的感受,这是文人创作中一种新的现象,对后来通俗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福建崇安)人,是工部侍郎柳宜的少子。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大约在他饱经封建统治阶级的白眼,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乐章集》传词将近二百首。
其中部分歌词写出北宋汴京的繁荣,有元宵的千门灯火、九陌香风,有清明前后的斗草踏青、斗鸡走马(注:可参看他的〈迎新春〉、〈抛球乐〉及〈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等词。
),场景都十分热闹。
他在杭州写的〈望海潮〉词尤其著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词是为歌颂杭州州将的政绩写的,因此未免把当时都市的繁华和人民的和平生活过分美化了。
相传金主完颜亮因此“起投鞭渡江之志”(见《鹤林玉露》),虽不可靠,却可以想见它的社会影响。
《乐章集》里有大量描写妓女的词,比较集中地表现了柳永的狂荡生活和浪子作风。
但由于柳永在封建统治阶级里曾长期被看作有才无行的文人,受到种种歧视和排挤,因此他对那些聪明而不幸的歌妓就往往怀有同情。
他在〈迷仙引〉、〈集贤宾〉里写她们怎样热切地盼望过正常的夫妇生活,在〈斗百花〉、〈雨中花慢〉、〈定风波〉里又曲折细致地传达出她们被一些轻薄少年欺骗时的痛苦心情。
这部分歌词特别赢得宋元时期歌妓们的爱好。
江湖流落的感受也是柳词的重要内容。
他的〈雨霖铃〉词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他飘泊江湖的感受;“此去经年”以下,又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
此外如〈八声甘州〉、〈夜半乐〉等,也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向来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大夫在功名失意时往往想起他们的田园生活、山林生活。
柳永虽也写过“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满江红〉《桐川》)的词句,然而他所经常提起的还是“秦楼楚馆”里的“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曾以自封的“白衣卿相”对抗黄金榜上的功名(见〈鹤冲天〉词),这是对于封建王朝科举制度的大胆嘲弄,同时表现了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后来董解元以“秦楼楚馆鸳鸯幄,风流稍是有声价”(见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开端部分)自夸,关汉卿自封为“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见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散套),同柳永在这些词里所流露的思想意识是有其一致之处的。
从敦煌曲子词看,慢词早就在民间流行,但词家仿作的一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