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
- 格式:pdf
- 大小:170.11 KB
- 文档页数:2
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摘要】目的:考察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tigma Scale for Mental Illness,SSMI-C)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方便选取339名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其中172名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余167名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间隔2周后,随机抽取其中101名患者进行重测,评定重测信度。
以自编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面谈提纲(Stigma Interview for Mental Illness,SIMI)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为效标关联效度。
结果:(1)探索性因素分析中设定3个因子,解释变异量的39.3%,除第6条目外,将个别项目根据结果调整后,各条目的因子载荷均在0.415~0.791之间。
验证性分析指标GFI=0.89、NNFI=0.92、CFI=0.94、χ�2/df =1.81、REMEA =0.07。
SSMI-C与SIMI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得分相关(r=0.78,-0.40,均P<0.01)。
(2)SSMI-C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P<0.01),重测相关系数为0.75(P<0.01)。
总分与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48~0.83之间,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12~0.34之间。
结论: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均较理想,结构效度在分析调整后也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于国内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研究。
【关键词】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精神分裂症;信度;效度;心理测量学研究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5-0343-04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5.007病耻感是指疾病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耻辱体验,反映了患者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
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曾庆枝;何燕玲;田泓;缪菊明;俞韦樑【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年(卷),期】2009(023)009【摘要】目的: 编制测量精神病患者遭受歧视水平的病耻感评估量表.方法: 在文献复习、重点人群访谈、专家评阅和预调查的基础上,采用Likert 4点格式编制病耻感评估量表.方便抽取460例精神病住院、门诊和康复患者,对其结果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 量表由32个条目组成.经因子分析,共提炼出社交、能力和治疗3个因子,各占总方差变异的41%、17%和9%.项目负荷值在0.48~0.78之间.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3个因子内部的α系数在0.68~0.85之间.3因子的分半信度系数0.68~0.89.因子之间相关系数0.63~0.75.结论: 病耻感量表的信度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构较合理.该量表将有助于理解精神病患者的歧视体验.【总页数】5页(P634-637,642)【作者】曾庆枝;何燕玲;田泓;缪菊明;俞韦樑【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30;人民日报上海分社,上海 20012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01【相关文献】1.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能力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J], 吴钦旋;曾献礼;张玉柱;洪培昆2.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对病耻感认知水平的初步调查 [J], 陈青松;谢华;黄喆3.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风险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J], 杨明丽;杨婷;鲍天昊;张燕;赵丽琼;冒才英;谭澍;姜金雨4.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风险评定量表的初步编制 [J], 杨明丽;杨婷;伍星;谭澍;李杰刚;张燕;杨菊琼;王燕萍;杨翠兰5.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J], 朱敏芳;周宏珍;邓瑛瑛;王晓艳;杨蕾;李牧玲;白雪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1.医生给您的诊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病时间 ________年 ______月______日3.住院次数 _______次4.参加保险情况⑴医疗保险⑵商业保险⑶无保险⑷其他____ 5.您的出生年月________年 ______月______日6.您的性别⑴男⑵女7.目前婚姻状况⑴ 未婚⑵ 已婚⑶ 鳏寡⑷ 分居⑸ 离婚 ⑹其他_________8.受教育年限⑴ 小学及以下⑵ 初中⑶ 高中⑷大学9.职业⑴工人⑵农民⑶行政管理人员⑷科研/工程技术人员⑸教师⑹医疗卫生人员⑺个体/私营经营者⑻服务业人员⑼下岗/待业⑽学生⑾军人⑿媒体 ⒀其他(具体说明)____ 10.居住地区⑴大城市⑵大城市的郊区⑶中小城市/县城⑷小镇⑸农村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下面是有些人患有精神病/心理疾病后的体验/经历/态度。
请问您是否有这些体验/经历/态度?请根据您是经常有、有时有,很少有还是从来没有这些体验/经历/态度,在下面相应的数字上画圈。
例:知道自己得了精神病/心理疾病后很苦恼。
经常 从来没有3 2 0经常有时很少从来没有1.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后,您向他人隐瞒病情的情况?………………………… 3 2 1 02.知道有这个病后,您对自己的事情作决定的机会怎样?…………………… 3 2 1 03.您是否曾经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而被人认为很懒惰?………………… 3 2 1 0………… 3 2 1 04.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后,您主动出去参加社会活动的频率怎样?….5.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后,您参与家庭事务的频率怎样?……………………… 3 2 1 06.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后,您是否怕被误解而避免与人交往?………………… 3 2 1 07.是否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使您得这个病的情况被人知道了?………… 3 2 1 08.您是否因为不想让人家知道而利用休息日去精神科门诊看病?…………… 3 2 1 09.知道您有这个病后,以前的朋友和您来往频率怎样?……………………… 3 2 1 010.知道有这个病后,您提出的建议或意见被重视的情况怎样?……………… 3 2 1 0…………… 3 2 1 0 11.知道您有这个病后,您找工作被拒绝的频率怎样?……….......………………… 3 2 1 012.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您的家人责怪过您吗?……...13.知道您有这个病后,周围的邻居和您来往的频率怎样?…………………… 3 2 1 014.申请或进行工作面试时,您是否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而失去了工作机会? 3 2 1 015.知道您有这个病后,周围的人遇见您是否回避?…………………………… 3 2 1 016.因为得了这个病,别人看不起您。
总分:
焦虑忧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
激活性因子:敌对猜疑因子:
评定注意事项
1.此量表主要评定最近一周内的精神症状及现场交谈情况。
2.有的版本仅16项,即比18项量表少第17项和18项。
3.评定员由经过训练的精神科专业人员担任。
4.评定的时间范围:入组时,评定入组前一周的情况。
以后一般相隔2~6周评定一次。
5.一次评定大约需作20分钟的会谈和观察。
主要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患者。
6.本量表无具体评分指导,主要根据症状定义及临床经验评分。
结果的解释
总分:总分反映疾病的严重性,总分越高,病情越重。
治疗前后总分值的变化反映疗效的好坏,差值越大疗效越好,治疗前后各症状或症状群的评定变化可反映治疗的靶症状。
BPRS的结果可按单项,因子分和总分进行分析。
一般情况下,总分35分为临床界限,即大于35
分的被测试者被归为病人组。
病耻感量表四个维度对应条目病耻感量表是一种用于测量个体在面对疾病或健康问题时所感受到的病耻感的工具。
它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即个体对疾病或健康问题的感知、社会观念对疾病的评价、自我评价以及对他人评价的关注。
以下是每个维度对应的条目:1. 个体对疾病或健康问题的感知:- 自觉症状的严重程度:个体对自身疾病症状的感知程度,包括疼痛、不适、疲劳等。
- 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个体对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包括病因、病程、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 疾病对个体生活的影响:个体对疾病对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的影响感知程度。
2. 社会观念对疾病的评价:- 社会对疾病的负面评价:社会对某些疾病的普遍偏见、歧视或刻板印象的评价。
- 社会对疾病的知识水平:社会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包括病因、传播途径、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 社会对患者的态度:社会对患者的接纳、支持、理解程度。
3. 自我评价:- 对自身健康的认知: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包括自认为健康还是患病、健康水平的高低等。
- 对患病的自责感:个体对自己患病的责任感或过度自责程度。
- 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受损程度:个体因患病而对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感到受损的程度。
4. 对他人评价的关注:- 对他人的疾病评价:个体对他人患病的评价,包括同情、关心、歧视等。
- 对他人的疾病知识水平:个体对他人患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包括病因、传播途径、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 对他人的支持程度:个体对他人患病时的支持和关心程度。
通过对病耻感量表四个维度的评估,可以帮助个体和社会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疾病或健康问题带来的病耻感。
这有助于改善个体的心理和社会健康,提高社会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减少疾病造成的歧视和偏见。
1.SSCI慢性疾病病耻感SSCI由RAO等于2009年以神经系统疾病为基础研制的病耻感测量量表,源量表首先被应用于511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
SSCI共包括13个条目的内在病耻感和11个条目的外在病耻感,均为正向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根据选项“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计为1〜5 分,总分2 4〜12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病耻感越高。
汉化SSCI的意义: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特殊性,如无法治愈、终身致残等,给患者带来了身心健康上的巨大压力。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
病耻感是影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康复结局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社会因素,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评价工具,且相关研究开展得也较少。
SSCI即是以神经系统疾病为基础发展而来测量病耻感的研究工具,分别从内在病耻感、外在病耻感角度全面、系统地评估病耻感水平,本研究将其汉化并在脑卒中患者中进行初步应用,可以为我国神经系统疾病病耻感的测量提供统一的评估工具,从而帮助后续进行不同神经系统疾病病耻感水平的比较,开展降低病耻感的干预性研究。
参考文献:邓翠玉,卢琦,赵岳.慢性病病耻感量表的汉化及其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2.WHOQOL-BREF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行状况的体验。
这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包含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在这个定义之下,生存质量主要指个体的主观评价,这种对自我的评价是根植于所处的文化、社会环境之中的。
WHOQOL-100和WHOQOL-BREF是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上述生存质量的概念研制的用于测定生存质量的量表。
WHOQOL-BREF是在WHOQOL-100的基础上研制的简化量表,它包含26条问题条目。
精神疾病患者健康评估健康评估表(此表适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评估)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健康状况:1. 请列出您所患精神疾病的类型和名称:2. 您患病的时间有多长?3. 请简要描述您目前的精神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请根据您目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您的答案。
1. 您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例如吃饭、穿衣、洗漱等?- 是- 需要他人的帮助- 不能独立完成2. 您是否具备独立经济来源,能够满足自己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的费用?- 部分依靠他人的帮助- 不能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3. 您是否能够参与社会活动,例如工作、学习、社交等? - 是- 部分能够进行- 不能参与社会活动心理健康评估: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您的答案。
1. 您是否有自杀念头或自残行为?- 是- 否2. 您是否感到孤独、焦虑或抑郁?- 是- 否3. 您是否有幻觉或妄想?- 是- 否4. 您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有时- 不能生活方式评估: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您的答案。
1. 您是否饮食均衡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是- 偶尔不均衡- 不均衡2. 您是否保持足够的身体运动和锻炼?- 是- 偶尔锻炼- 不进行锻炼3. 您是否有良好的睡眠习惯?- 是- 偶尔失眠- 失眠频繁4. 您是否有滥用药物、酒精或其他物质的问题? - 是医疗评估:请回答以下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医疗资料。
1. 您是否有定期的医生随访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是- 不定期随访- 未遵循治疗建议2. 您是否正在服用精神疾病相关的药物?- 是- 否3. 您是否在过去一年内住院治疗?- 是- 否4. 您是否有其他身体健康问题需要关注?- 是(如有,请提供详细信息)- 否您的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请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此问卷将作为参考用途,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您的健康状况,并为您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8条目在神经疾病中的汉化及信效度测评杜姣;陈玉琴;吴历;段迎【摘要】目的:翻译中文版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8条目( SSCI-8),并初步测评该量表在神经疾病中的信效度.方法: 对SSCI-8进行汉化,并对183例神经疾病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测评问卷信效度.信度采用Cronbach's α测评内部一致性,效度测评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聚合效度法用于测评量表与抑郁、焦虑、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结果: 中文版SSCI-8提取了两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4. 34% . SSCI-8分别与抑郁、焦虑成正相关(r=0. 505,P<0. 001),(r=0. 389,P<0. 001),与Barthel指数负相关(r= -0. 281,P<0. 001). SSCI-8整体Cronbach's α为0. 90,外在病耻感Cronbach's α为0. 91,内在病耻感Cronbach's α为0. 89,具有较高的信度.结论: 中文版SSCI-8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运用于神经疾病患者病耻感的测评.%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of a preliminary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tigma Scale for Chronic Illness 8-items(SSCI-8)and assess its reliab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among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orders. Methods:Develop the Chi-nese version of SSCI-8 and survey on 183 in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evaluated. Reliability was assessed for internal consistency with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validity. The polymerization validity was used to asse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cale and depression,anxiety and life ability. Results:The Chinese version of SSCI-8 was extracted two factors and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was 74. 34% . Scores for depression ( r=0.505,P <0. 001)and anxiety(r =0. 389,P <0. 001)had a positive correction with total SSCI-8 scores and Barthel index(r =-0. 281,P<0. 001)had a negative correction with total SSCI-8 scores. The whole Cronbach’s α of SSCI-8 was 0. 90,the Cronbach’s α of enacted and internalized stigma was 0. 91 and 0. 89,respectively,and had high reliability. Conclusion:The Chinese version of SS-CI-8 is reliable and valid 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of stigma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s.【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4页(P301-304)【关键词】病耻感;神经疾病;信度;效度【作者】杜姣;陈玉琴;吴历;段迎【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病耻感早期被定义为使个体不受欢迎甚至丢脸的属性[1],20世纪90年代病耻感被划分为3部分:感知病耻感或预期病耻感、实际病耻感和内在病耻感[2],前者是患者预期或认为大多数人贬低或歧视患此病的人;实际病耻感是患者罹患某种疾病遭到他人歧视的经历;内在病耻感是患者将负面的认知、信念和经历整合内化后的结果。
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陈熠;岳英;宋立升
【期刊名称】《上海精神医学》
【年(卷),期】2000(012)003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的家属病耻感及有关因素.方法调查72例住院时间少于1个月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监护人,其中精神分裂症36例,分裂样精神病22例,情感性障碍14例.评价工具分别为家属病耻感问卷(FSI)和PANSS.结果总体样本中家庭监护人隐瞒病情者占88.9%,配偶及子女的评分显著高于父/母(P<0.05),教育程度较高者隐瞒病情和社交被回避评分显著高于教育程度较低者(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生病耻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教育程度(OR=5.358).结论病耻感普遍存在于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社会地位较高者尤为显著.
【总页数】3页(P153-154,156)
【作者】陈熠;岳英;宋立升
【作者单位】201108,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1108,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1108,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病耻感调查和相关因素研究 [J], 潘效明;宋立升
2.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病耻感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 [J], 梁祖光;李大连;陈婷妹
3.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对病耻感认知水平的初步调查 [J], 陈青松;谢华;黄喆
4.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病耻感调查与干预 [J], 林慧;叶方俏;梁祖光;梁飘;刘崇欢;李秋莲;刘忠发;肖龙;陈书华;余岳要
5.被关锁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J], 孙建华;栗克清;严保平;桑文华;孙秀丽;李建峰;韩彦超;付希光;王策;赵素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贬低歧视量表
条目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1.※大多数人愿意和曾经患过精神疾病的人作好朋友
2.※大多数人认为一个曾经住过精神病院的人是和普
通人一样聪明的
3.※大多数人认为一个曾经患过精神疾病的人和普通
人一样是值得信赖的
4.※大多数人愿意接受一个完全康复的精神病人成为
一所学校孩子们的老师
5.大多数人认为住进精神病医院是个人失败的标志
6.大多数人不愿意用一个曾经患过精神疾病的人照
顾他们的孩子,即使这个人已经康复了一段时间。
7.大多数人看不起曾经住过精神病医院的人
8.※如果一个曾经患过精神疾病的人能胜任一项工作,
大多数老板会雇用他的
9.大多数老板不会考虑一个曾经患过精神疾病的人
的求职申请,而会接受其他的求职者
10.※在我居住的社区里,大多数人会像对待其他人那
样对待一个曾经患过精神疾病的人
11.大多数女性不愿意和一个曾经患过精神疾病的人约会
12.一旦知道一个人曾经住过精神病医院,大多数人就
不会很认真地考虑这个人的意见了
1 2 3 4 8 10为反向计分。
分数越高,病耻感越强。
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杨琳;宋立升;曹雍华;刘燕【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22)3【摘要】目的:评价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inventory,ISMI)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选择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91例,自行完成ISMI量表及病耻感总体评价,随机抽取42例患者于2周后复测ISMI.使用SPSS软件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 结果:被试者ISMI总分平均为(65.12±12.86)分;复测信度相关性系数为0.87;分半信度系数为0.85;所有29条目Cronbach α系数为0.94.平行效度相关系数为0.66;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经方差最大旋转后结果揭示主成分累计贡献率57.80%. 结论:ISMI量表对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Objective: To asses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inven-tory(ISMI)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One 191 chronic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ll of them we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ISMI and genera] questionnaire of stigma by themselves. 42 patien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nd retested after 2 weeks. The reliab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were calculated by SPSS. Results:The mean score of total ISMI was (65.12 ± 12.86). The coefficient of test-relest for the total score ofISMI,split-half coefficient and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were 0. 87,0. 85,0.94 respectively. Its parallel validity was 0.66. The construct validity was examined by factor analysis and cumulative variance of principalcomponents was 57. 80%. Conclu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SMI had good reliability and high validity.【总页数】3页(P166-168)【作者】杨琳;宋立升;曹雍华;刘燕【作者单位】20110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110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110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110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相关文献】1.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 [J], 耿峰;董毅;Michael King;刘寰忠;郜见亮;谢军;程赓2.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维吾尔文版在维吾尔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 赵志强;谢孔乾;米尔孜合买提;肖开提·苏里旦;热依汗古丽·艾山;徐向东3.歧视与病耻感量表(DISC)中文版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J], 李洁;李海燕;黄远光;刘靖雯;杨慧;Graham Thornicroft4.中文版精神障碍患者家属耻感体验及影响量表在温州市精神障碍患者家属中应用的信度与效度 [J], 陈光东;单建敏;林崇光;姜德国;朱盛;胡立荣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应激量表中文版信度和效度研究 [J], 李洁;钟华清;陈雯;谭艳玲;Petra C Gronholm;Nicolas Rüsch;Graham Thornicroft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病病人病耻感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宋晓红;李建明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09(023)021
【摘要】@@ 目前全国有重性精神病病人约1 600万人,许多重性精神病病人都面临着双重挑战,即精神残疾和病耻感.众所周知,在全球范围内,由精神疾病所引起的歧视及病耻感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而言,病耻感是其提高生活质量的最大障碍[1].本文对500例精神病病人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病耻感的现状,并对有关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1947-1948)
【作者】宋晓红;李建明
【作者单位】030800,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030800,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4
【相关文献】
1.精神病病人病耻感分析及对策 [J], 徐家卫
2.家居精神病病人抗精神病药中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韩凤珍;张丽
3.老年精神病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赵翠红
4.住院精神病病人外走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J], 夏小华;向辉明;罗一红
5.精神病病人病耻感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J], 宋晓红;李建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因子分和总分进行分析。
一般情况下,总分35分为临床界限,即大于35分的被测试者被归为病人组。
症状定义1、关心身体健康:指对自身健康过分关心,不考虑其主诉有无客观基础2、焦虑:指精神性焦虑,即对当前未来情况的担心,恐惧或过分关注。
3、情感交流障碍:指与检查者之间如同存在无形隔膜,无法实现正常的情感交流。
4、概论紊乱:指联想散漫,规矩和解体的程度。
5、罪恶观念:指对以往言行的过分关心内疚和悔恨。
6、紧张:指焦虑性运动表现。
7、装相和作态:指不寻常的或不自然的运动性行为。
8、夸大:即过分自负,确信具有不寻常的能力和权力等。
9、心境抑郁:即心境不佳、悲伤、沮丧或情绪低落的程度。
10、敌对性:指对他人(包括检查者)的仇恨、敌对和蔑视。
11、猜疑:指检查当时认为有人正在或曾经恶意地对待他。
12、幻觉:指没有相应外界刺激的感知。
13、动作迟缓:指言语、动作和行为的减少和缓慢。
14、不合作:指会谈时对检查者的对立、不友好、不满意或不合作。
15、不寻常的思维内容:即荒谬古怪的思维内容。
16、情感平淡:指情感基调低,明显缺乏相应的正常情感反应。
17、兴奋:指情感基调增高,激动,对外界反应增强。
18、定向障碍:指对人物、地点功时间分辨不清。
此外量表协作级曾增加2个项目:1、自知力障碍:指对自身精神疾病、精神症状或不正常言行缺乏认识。
2、工作不能:指对日常工作或活动的影响。
其中1、2、4、5、8、9、10、11、12、15和18项,根据量表检查时病人的回答评分,而3、6、7、13、14、16、17项,则依据对病人的观察评定。
原版中第16项“情感平淡依据”是依据口头叙述评分,我们认为,还是“依据观察”评分为妥。
原版本无工作用评分标准,对初学者可能影响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具体评分时也会变得困难。
因此,国内量表协作研究组制定了一份工作用评定标准参考。
临床经验判别标准1、关心身体健康(1)无(2)多少提到自身健康情况,但临床意义不肯定(3)过分关心自身健康的情况虽轻,但临床意义已可肯定(4)显然对自身健康过分关心或有疑病观念(5)明显突出的疑病观念或部分性疑病妄想(6)疑病妄想(7)疑病妄想明显影响行为2、焦虑(1)无(2)多少有些精神性焦虑体验,但临床意义不肯定(3)精神性焦虑虽轻,但临床意义已可肯定(4)显然有些精神性焦虑,但不很突出(5)明显突出的精神性焦虑,如大部分时间存在精神性焦虑或有时存在明显的精神性焦虑,因此感到痛苦(6)比(5)更严重持久,如大部分时间存在精神性焦虑(7)几乎所有时间存在精神性焦虑3、情感交流障碍(1)无(2)多少观察到一点情感交流障碍,但临床意义不肯定(3)情感交流障碍虽轻,但临床意义已可肯定(4)显然观察到受检者缺乏情感交流和感受到相互间的隔膜感,但情感交流无明显困难(5)明显突出的情感交流障碍,例如交流中应答基本切题,但很少眼神交流,受检查者眼睛往往看着地板或面向一侧(6)比(5)更严重持久,几乎使交谈难以进行(7)情感交流的麻痹状态,例如表现得对交谈漠不关心或不参与交谈,有时“两眼凝视不动”4、概念紊乱(1)无(2)似乎有一点联想障碍,但不能肯定其临床意义(3)聪慧障碍虽轻,但临床意义已可肯定(4)显然有联想松弛,但不很突出(5)明显突出的联想松弛或可以查并有临床意义的思维破裂(6)典型的思维破裂(7)思维破裂导致交谈很困难或言语不连贯5、罪恶观念(1)无(2)似乎有点自责自罪,但不能肯定其临床意义(3)自责自罪虽轻,但临床意义已可肯定(4)显然有自责自罪观念,但不很突出(5)明显突出的自责自罪观念或罪恶妄想为部分妄想(6)典型的罪恶妄想(7)极重,罪恶妄想明显影响行为,如引起绝食6、紧张(1)无(2)似乎有点焦虑性运动表现,但临床意义不肯定(3)焦虑性运动表现虽轻,但临床意义已可肯定(4)有静坐不能,常有手脚不停的表现,拧手,拉扯衣服和伸屈下肢等(5)较(4)的频度与强度明显增加,并在交谈中多次站立(6)来回踱步,使交谈明显受到影响(7)焦虑性运动使交谈几乎无法进行。
教师心理健康评价量表,俞国良、金东贤等编制(2010年)。
青少年亲子冲突处理策略问卷,宋广文、何文广编制(2007年)。
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缴润凯、王国霞等编制(2010年)。
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翟晓艳、李春花等编制(2010年),适用于老年人。
网络成瘾领域的利弊权衡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Decisional Balance Questionnaire,简称IDBQ),刘勤学、苏文亮等编制(2010年),适用于大学生。
教师教学自主性问卷,姚计海、申继亮编制(2010年),适用于中小学教师。
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黄时华、李冬玲等编制(2010年),适用于大学生。
高校教师心理契约问卷,韩明、董学安等编制(2010年),适用于高校教师。
幼师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李春花、赵丽丽等编制(2008年)。
中小学生对教师信任问卷,李晔、刘华山编制(2007年),适用于中小学生。
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问卷,易遵尧、张进辅等编制(2007年),适用于当代大学生。
青少年学校幸福感量表,田丽丽编制(2008年)。
小学生社会技能的家长评定量表,孟红、程慧君等编制(2008年)。
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杨彦平、金瑜编制(2007年),适用于小学6年级到高三的学生。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量表,王磊、郑雪编制(2006年),适用于中国的大学生。
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初版,王登峰、崔红等编制(2006年),适用于初一到高三的学生。
中小学生感觉寻求量表,陈丽娜、张明等编制(2006年)。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沈德立、马惠霞等编制(2007年)。
心理学报竞技运动项目教练员工作倦怠问卷,殷小川、薛祖梅等编制(2009年),适用于竞技运动项目教练员。
青少年情感素质问卷,卢佳楣、刘伟等编制(2009年)。
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董妍、俞国良编制(2007年)。
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夏凌翔、黄希庭编制(2008年)。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1.医生给您的诊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病时间 ________年 ______月______日
3.住院次数 _______次
4.参加保险情况⑴医疗保险⑵商业保险⑶无保险⑷其他____ 5.您的出生年月________年 ______月______日
6.您的性别⑴男⑵女
7.目前婚姻状况⑴ 未婚⑵ 已婚⑶ 鳏寡
⑷ 分居⑸ 离婚 ⑹其他_________
8.受教育年限⑴ 小学及以下⑵ 初中⑶ 高中⑷大学9.职业⑴工人⑵农民⑶行政管理人员
⑷科研/工程技术人员⑸教师⑹医疗卫生人员
⑺个体/私营经营者⑻服务业人员⑼下岗/待业
⑽学生⑾军人⑿媒体 ⒀其他(具体说明)____ 10.居住地区⑴大城市⑵大城市的郊区
⑶中小城市/县城⑷小镇⑸农村
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
下面是有些人患有精神病/心理疾病后的体验/经历/态度。
请问您是否有这些体验/经历/态度?
请根据您是经常有、有时有,很少有还是从来没有这些体验/经历/态度,在下面相应的数字上画圈。
例:知道自己得了精神病/心理疾病后很苦恼。
经常 从来没有
3 2 0
经常有时很少从来没有
1.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后,您向他人隐瞒病情的情况?………………………… 3 2 1 0
2.知道有这个病后,您对自己的事情作决定的机会怎样?…………………… 3 2 1 0
3.您是否曾经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而被人认为很懒惰?………………… 3 2 1 0
………… 3 2 1 0
4.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后,您主动出去参加社会活动的频率怎样?….
5.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后,您参与家庭事务的频率怎样?……………………… 3 2 1 0
6.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后,您是否怕被误解而避免与人交往?………………… 3 2 1 0
7.是否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使您得这个病的情况被人知道了?………… 3 2 1 0
8.您是否因为不想让人家知道而利用休息日去精神科门诊看病?…………… 3 2 1 0
9.知道您有这个病后,以前的朋友和您来往频率怎样?……………………… 3 2 1 0
10.知道有这个病后,您提出的建议或意见被重视的情况怎样?……………… 3 2 1 0
…………… 3 2 1 0 11.知道您有这个病后,您找工作被拒绝的频率怎样?……….......
………………… 3 2 1 0
12.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您的家人责怪过您吗?……...
13.知道您有这个病后,周围的邻居和您来往的频率怎样?…………………… 3 2 1 0
14.申请或进行工作面试时,您是否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而失去了工作机会? 3 2 1 0
15.知道您有这个病后,周围的人遇见您是否回避?…………………………… 3 2 1 0
16.因为得了这个病,别人看不起您。
……………………………………………… 3 2 1 0
17.知道您有这个病后,您受教育的机会被剥夺的情况……….......
…………… 3 2 1 0
…………………… 3 2 1 0
18.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是否影响了您的工作表现?……..
19.找工作时,您是否向面试单位隐瞒这类疾病病史?………………………… 3 2 1 0
20.知道您有这个病后,是否有人欺负您?……………………………………… 3 2 1 0
21.电视和报纸上对精神病人的描写让您很生气。
……………………………… 3 2 1 0
22.单位领导对您经常请病假表现不满。
………………………………………… 3 2 1 0
23.您是否因为药物的副反应而避免和他人交往?……………….. ... ………… 3 2 1 0
24.其他人的态度让我感到患有这个病很丢人。
………………………………… 3 2 1 0
25.知道您有这个病后,上司/同事/同学/朋友对您很冷淡?…………………… 3 2 1 0
26.您是否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而遭到同事或同学的嘲笑………………… 3 2 1 0
27.因为得了这个病,您感到很孤独。
……………………………………………… 3 2 1 0
28.知道您有这个病后,有没有人对您指指点点,或者说闲话。
……………… 3 2 1 0
29.您担心别人知道您在接受精神科治疗。
……………………………………… 3 2 1 0
30.在您就诊时,医生是否未询问您的精神病史就为您开药?………………… 3 2 1 0
...……………… 3 2 1 0
31.医生为您开药时是否向您交代了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
32.医生为您注射抗精神病药物时是否向您交代了药物的副反应。
…………… 3 2 1 0
条目2,4,5,9,10,13,31,32为反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