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共识解读-余雪平
- 格式:pptx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39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陈学福,张东敬,罗晓丹,陈 仁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感染科,广州510080摘要: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主要通过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来定义。
已批准上市的两大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均能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以及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
然而,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是功能性治愈,其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结局。
目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抑制HBV复制,但不能清除病毒,HBeAg和HBsAg血清学清除率低。
研发以功能性治愈为目标的新型药物,并评价与现有药物的协同、联合等作用是HBV治疗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核苷(酸)类药物;干扰素α;治疗学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5-1011-05CurrentstatusofthetreatmentofchronichepatitisBCHENXuefu,ZHANGDongjing,LUOXiaodan,CHENRen.(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Guangdong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GuangdongAcademyofMedicalSciences,Guangzhou510080,China)Abstract:ChronichepatitisBcausedbyhepatitisBvirus(HBV)infectionisaglobalpublichealthissue.AntiviraltherapyforchronicHBVinfectionplaysacriticalrole,andthegoalofantiviraltherapyismainlydefinedbyvirological,serological,andbiochemicalparameters.Asthetwotypesofantiviraldrugsapprovedformarketing,bothinterferonandnucleos(t)ideanaloguescanalleviateliverinflammationandliverfibrosisandreducetheincidenceratesoflivercirrhosisandhepatocellularcarcinoma.However,theidealgoalofantiviraltherapyisfunctionalcure,whichsignificantlyimprovesthelong-termoutcomeofchronichepatitisB.ThelimitationofcurrenttreatmentisthatitcaninhibitHBVreplication,butcannotclearthevirus,withlowserologicalclearanceratesofHBeAgandHBsAg.DevelopmentofnewdrugswiththegoaloffunctionalcureandevaluationofthesynergisticandcombinedeffectsofexistingdrugsareimportantdirectionsforHBVtreatmentanddevelopment.Keywords:HepatitisB,Chronic;Nucleo(t)ideAnalogues;Interferon-alpha;Therapeutic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5.004收稿日期:2021-03-25;修回日期:2020-03-25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81007)作者简介:陈学福(1969—),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通信作者:陈仁,crlmczx@163.com 防治HBV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更新(全文)本共识中的特殊人群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衰竭患者、肝移植以及肝细胞癌(HCC)患者;处于特殊年龄或生理阶段患者(包括老年患者、儿童患者与妊娠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状态的患者(包括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合并肾脏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需接受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ALT ≤ 2 × ULN的患者(包括ALT正常且30岁以上与高HBV DNA 载量且ALT 在(1~2)× ULN的患者)。
其他特殊人群,如核苷(酸)类似物(NAs)耐药患者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已有相关共识发布;对此本共识不再展开论述。
本《共识》是基于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遵照循证医学原则编写,循证医学证据及推荐等级见表1。
《共识》经专家委员会讨论,可作为当前此类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导。
但此类患者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在规范化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随着相关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委员会将对《共识》内容进行持续更新。
1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是指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的HBV相关肝硬化患者。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HBV DNA载量高于检测下限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疗程往往较长,大部分患者需终生治疗(A1)。
临床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干扰素(IFN)治疗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肝炎发作或病情加重等不良反应。
出于治疗安全性考虑,一般不建议此类患者采用IFN进行抗病毒治疗。
一项恩替卡韦(ET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5年回顾-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与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n = 69)相比,应用ETV治疗者(n = 482)出现肝脏不良事件(HR = 0.51,95%CI = 0.34~0.78,P = 0.002)、HCC (HR = 0.55,95%CI = 0.31~0.99,P = 0.049)、肝病相关死亡(HR = 0.26,95%CI = 0.13~0.55,P < 0.001)和全因死亡(HR = 0.34,95%CI = 0.18~0.62,P < 0.001)风险均显著降低[2]。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专家共识2012-11-06 17:18 来源: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作者: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专家委员会2011年5月,《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讨论并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推动和规范了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联合抗病毒治疗策略。
随着CHB联合治疗临床证据的不断增加,联合治疗的概念由抗病毒药物间的联合逐步扩展到抗病毒药物与抗感染保肝药、抗病毒药物与免疫调节药物间的联合。
基于此,编辑部再次组织专家对相关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专家共识》。
应该看到,虽然本共识的制定是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但大量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尚在进行中,本共识目前尚不能完全回答CHB联合治疗中所能遇到的问题。
随着CHB联合治疗临床实践的不断进展和证据的不断累积,专家委员会将对本共识进行适时的修订。
1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1.1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干扰素α(IFN-α)、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单药治疗是目前CHB的主要治疗策略,且经抗病毒治疗后CHB 患者的远期预后获得了显著改善。
但单药治疗应答率较低(表1),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停药后维持应答率较低,长期治疗耐药变异率较高,限制了CHB患者单药治疗的临床应用。
在抗病毒单药治疗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CHB抗病毒治疗应答,不同作用机制、耐药位点不重叠的NUC药物之间、NUC药物与IFN-α间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前者主要是基于两种治疗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可能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后者主要是利用耐药位点不重叠的NUC 之间协同治疗不同的病毒群。
1.2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概念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即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CHB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指南·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共识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委员会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
核苷(酸)类似物已成为继干扰素α(IFN α)之后的又一类用于抗HBV治疗的有效药物。
大多数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持久应答,必须接受长期治疗,这必将增加抗病毒耐药的发生风险,随着核苷(酸)类似物种类的增加,HBV耐药变异的复杂性也将大大增加。
因此,迫切需要对HBV耐药变异的相关概念和命名方法、耐药变异的检测方法以及耐药变异发生后的临床处理等问题进行规范化,以便于学术交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为此,《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全国感染病学及肝病学领域知名专家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对目前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一、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病毒学基础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 kb,是部分双链环状DNA结构。
HBV 基因组含有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框(ORF),即前-S/S区、前-C/C区、P区和X区。
前-S/S区编码大蛋白(前-S1 + 前-S2 + S)、中蛋白(前-S2 + S)、主蛋白(S),前-C/C区编码HBeAg和HBcAg,P区编码聚合酶/逆转录酶,X区编码HBxAg。
不同患者血清中的HBV基因序列存在差异,根据HBsAg蛋白质一级结构和抗原性的不同,HBV可分成不同的血清型,如ayw、ayr、adr和adw等;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 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4%,HBV可分成A~H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成若干个基因亚型。
同一患者体内不同的HBV株基因序列之间也存在差别,但在遗传学上高度相关;因此,每一个患者体内的病毒都是由存在基因序列差异的病毒株组成的病毒群,优势和劣势群是相对的,并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HBV的病毒群符合准种(quasispecies)的特点。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因素分析余佳平;侯炜【摘要】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 w时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
方法将196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PEG-IFNα-2a治疗64例, ADV治疗66例和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66例,疗程均为48 w。
采用ELISA法检测INF-γ和IL-10;采用Achitect(Abbott)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eAg定量。
结果在治疗48 w时,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74.2%、24.2%、48.5%和80.3%,显著高于干扰素组(53.1%、10.9%、29.7%和54.7%,P<0.05)和阿德福韦组(62.1%、13.6%、9.1%和65.2%,P<0.05);联合组INF-γ水平为(45.3±11.3)pg/ml,显著高于干扰素组[(37.1±10.3)pg/ml,P<0.05]和阿德福韦组[(36.3±11.5)pg/ml,P<0.05];联合组IL-10水平为(10.3±14.6) pg/ml,显著低于干扰素组[(17.1±11.3) pg/ml,P<0.05]和阿德福韦组[(18.3±10.5) pg/ml,P<0.05];联合组治疗48 w时HBeAg血清学转换与治疗24 w时HBeAg水平下降的百分比有关,即治疗24 w时HBeAg水平较基线下降大于89.1%的阳性预测值为88.7%,阴性预测值(NPV)为81.9%,灵敏度为83.1%,特异度为87.9%。
结论 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疗效优于单药治疗,其中治疗24 w时HBeAg下降的百分比可预测48w时的疗效。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共识》要点作为国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临床专家建议和共识,《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简称《专家建议》)于2007年在《中华传染病杂志》上发布,并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进行了更新。
既往几个版本的《专家建议》描述了聚乙二醇干扰素适用人群(BGT),根据治疗应答调整治疗方案(RGT)的基本原则,以及根据不良反应进行剂量调整以及不良反应对症处理的方案。
《专家建议》作为慢乙肝管理临床指南的补充,加深了临床医师对干扰素个体化治疗慢乙肝的认识,对合理应用干扰素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自《专家建议》上一次更新以来,随着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国际慢乙肝治疗指南的更新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Peg-IFN在慢乙肝治疗方面也有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的认识。
一、慢乙肝治疗目标慢乙肝治疗目标是延缓慢乙肝的进展,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01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2015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7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慢乙肝指南均强调慢乙肝治疗的理想终点是持久的HBsAg清除伴或不伴血清学转换。
特别是中国新版慢乙肝指南首次提出了临床治愈的概念。
即停药后HBV DNA持续阴性,ALT复常,HBsAg 消失,肝组织学改善。
建议1:对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乙肝患者,如果条件适宜,即基线HBsAg水平较低或(和)治疗过程中HBsAg应答艮好者,应尽可能追求理想终点,从而达到临床治愈,即HBsAg阴转和(或)血清学转换。
二、慢乙肝的治疗时机把握免疫活动期即免疫清除期慢乙肝患者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
免疫活动期的特点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性升高或波动,病毒复制,肝脏炎症活跃,肝组织有明显的炎症或纤维化。
PEG-IFN a-2a联合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吴小翠;李富强;徐丽娜;唐翠兰【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a-2a)和恩替卡韦(ETV)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3个主要的中文数据库。
由两名评价员对纳入的有关PEG-IFN a-2a联合ETV,ETV和PEG-IFN a-2a治疗中国HBeAg阳性CHB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独立进行评价。
结果9个随机对照试验符合最终的纳入条件。
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HBeAg阳性CHB患者中,PEG-IFN a-2a联合ETV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浆清除率明显优于ETV组和PEG-IFN a-2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的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浆清除率较低。
结论 PEG-IFN a-2a联合ETV组对中国HBeAg阳性CHB患者疗效较ETV组、PEG-IFN a-2a组显著,可作为治疗中国HBeAg阳性CHB的优先选择。
%Objective To conduct a meta-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peg the combination of PEG-IFN a-2a and ETV therapy versus PEG-IFN a-2a and entecavir(ETV)for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in China.Methods MEDLINE database and 3 main 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s was retrieved.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all reports to identif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at evaluated the combination of PEG-IFN a-2a and ETV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in China. Results Nine trials met the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this Meta analysis.The combination of PEG-IFN a-2a and ETV therapy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PEG-IFN a-2a and ETV therapy in achieving ALT normalization,serum HBVDNA clearance,HBeAg seroconversion and serum HBeAg clearance in Chinese hepatitis B patients(P<0.05), but the seroconversion rate was low. Conclusion Treatment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EG-IFN a-2a is more effective than PEG-IFN a-2a and ETV therapy,and can be prescribed as first-line treatment options for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in China.【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18)008【总页数】3页(P1438-1440)【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恩替卡韦;Meta分析;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作者】吴小翠;李富强;徐丽娜;唐翠兰【作者单位】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则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大国。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部分应答后加用α干扰素继续治疗疗效分析林琪;余雪平;苏智军;郭如意【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3(16)3【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erological response of interferon-alpha-1b (INF-α-1b)boasting regimen after virological response to nucleoside analogu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Methods 71 patients with HBeAg-positive CHB were selected,and they had had HBV DNA loss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normalization,but had had not HBeAg negativity to nucleoside analogue treatment.Thirtyeight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nucleoside analogues they always received and INF-α-lb,while 33 patients continued nucleoside analogues for 48 weeks.Results At the end of 36 weeks of treatment,the negative rate of serum HBeAg in combin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ucleoside group (36.8%vs.15.2%,P=0.039);At 48 weeks,the negative rate of serum HBeAg(42.1%)and HBeAg/anti-HBe seroconversion rate (36.8%)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former group than those (18.2% and15.2%,respectively,P=0.030 and 0.039) in the latter;There were no ALT and HBV DNA fluctuation and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IFN-α might rescue the nucleoside analogues therapyto improve HBeAg/anti-HBe seroconversion rate.%目的比较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部分应答后加用α-干扰素组与未加用干扰素组的疗效.方法筛选出71例经NA抗病毒治疗后出现HBV DNA转阴,ALT复常半年以上,但持续未出现HBeAg血清转换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干扰素组(n=38例)和单用NA组(n=33例),观察治疗4、12、24、36和48周两组患者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生化及HBV DN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治疗36周时,联合组HBeAg阴转率为36.8%,高于单用NA组的15.2%(P=0.039);在治疗48周时,联合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2.1%和36.8%,明显高于单用NA组的18.2%和15.2%(P=0.030和0.039);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ALT、HBV DNA波动及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可辅助NA治疗,提高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总页数】3页(P232-234)【作者】林琪;余雪平;苏智军;郭如意【作者单位】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J], 范平;何维新;周艳;陈仕祥;熊志远;李国军2.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完全应答者联合α-干扰素继续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初步报告 [J], 刘玉娟;李佳3.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联合普通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徐志波;周玲玲4.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联合普通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屈小荣;李美英;张瑞琼5.加用干扰素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HBsAg低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临床治愈的效果观察 [J], 牛卫理;王永素;吴清山;张林;张中琴;杨小军;朱先彬;肖文琴;纪明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罗红涛;龙辉;叶一农;钟锐兴;白红莲;赖春颜;严海明【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06(3)5【摘要】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方法 66例慢性乙型肝炎接受PEG-IFNα-2a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第12、24、36、48w的肝功能、HBVDNA和HBV血清标志物变化.结果治疗后12、48w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2.5%(13/40)和6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36、48w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8/40)、35.0%(14/40)、42.5%(17/40)、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与阴性的HBVDNA阴转率或ALT复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3期治疗48w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G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LT基线水平治疗48w后HBVDNA阴转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HBeAg阳性者不宜仅根据治疗12w时血清学应答进行疗效预测.G3期治疗应答率高于G1期,ALT基线水平高的应答率高(P<0.05).【总页数】4页(P370-373)【作者】罗红涛;龙辉;叶一农;钟锐兴;白红莲;赖春颜;严海明【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J], 衣展华;陈俊飞;丁锷;陈祖涛2.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J], 李卫;李磊;郜玉峰;李铭;李永华;李旭3.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对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J], 马晓宇;石小枫;郭树华;刘杞;任红4.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J], 刘英辉;赵彩彦;周东方;王春梅5.脱氧核苷酸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 [J], 马洪波;李基陶;胡永城;李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
性乙肝的疗效
唐臻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8(034)021
【摘要】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乙肝患者88例,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研究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肝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唐臻
【作者单位】410001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J], 王莹
2.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对恩替卡韦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段文斌;段惠春;严志刚;李哓莉;罗铭
3.观察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 [J], 乌斯琴高娃
4.观察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 [J], 乌斯琴高娃
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探讨 [J], 田旭杰;穆泉汝;杨俊晓;臧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EG IFNα-2a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何义华;余志映;文安怡;罗建君;程志生;吴舒婷【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17(9)3【摘要】目的:观察PEG IFNα-2a联合康艾注射液对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肇庆市中医院接受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脱落3例)例,给予PEG IFNα-2a治疗48周,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艾注射液治疗。
分别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临床表现、肝功能、病毒学应答、HBeAg血清学转换、完全应答及HBs Ag定量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更早实现肝功能复常及病毒学应答(P<0.05);停药24周后,治疗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8%(P>0.05),治疗组完全应答率为2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1)。
结论:PEG IFNα-2a联合康艾注射液较单独使用PEG IFNα-2a治疗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能取得更好的抗病毒效果。
【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康艾注射液;HBeAg(+)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果【作者】何义华;余志映;文安怡;罗建君;程志生;吴舒婷【作者单位】肇庆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相关文献】1.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 郭健文;陈焰;李智勇;张丽丽;2.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 郭健文;陈焰;李智勇;张丽丽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J], 马晓燕4.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J], 曲燕燕;邹水兰5.聚乙二醇干扰素σ-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J], 曲燕燕; 邹水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