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图的判读-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654.26 KB
- 文档页数:8
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一)微专题——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中国人口数量增长分组趋势图,完成1~2题。
1.据图绘制出的中国人口比重增长分组趋势图,正确的是()A BC D2.据图可知,中国人口2015年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是()A.劳动人口开始减少,而且有加快趋势B.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比例逐年加大C.人口数量开始下降,下降速度逐年加快D.老龄化大幅加剧,35年后几乎一半是老年人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图中人口的变化()A.导致北京、天津城市用地面积增加B.导致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加剧了北京、上海的人口老龄化下图示意中、日、韩、印四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
读图完成5~7题。
5.甲、乙、丙、丁分别示意()A.中国、日本、韩国、印度B.日本、韩国、印度、中国C.印度、日本、韩国、中国D.韩国、印度、中国、日本6.造成中国与印度妇女总和生育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资源②政策③经济④宗教⑤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7.妇女总和生育率的下降,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下图是2013年我国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8~9题。
8.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最多与最少的分别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甲9.从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分析,该城市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人口大量迁移到其他城市B.逆城市化现象C.老年人口比重较小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10~11题。
人口资料统计图的判读【学习目标】对于人口内容的考查,绝大部分以人口资料统计图为载体呈现。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
因此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资料统计图的形式,掌握其判读方法。
一、柱状图的判读【例1】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回答(1)~(2)题。
(1)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反思归纳】柱状图的判读:柱状图是采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线柱表示地理数据大小的图形。
它能够直观地表现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差别。
分析柱状图的一般思路:①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②思考各项目之间的联系;③对柱值的_高低_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纵坐标因子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规律;④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二、结构类图(圆形图)的判读【例2】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2)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D.西部和南部的自然增长率高【反思归纳】圆形图(包括扇形图、饼状图等)的分析思路圆形图,是以几何图形——圆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地理数据资料的统计图表。
这种图表在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时,比柱状图更为清晰。
分析圆形图的一般思路:①看图例或者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是哪些地理项目;②对这些内容进行“再现”,在脑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③看图中比例的排序关系;④思考每一图例或主要图例所对应的地理项目;⑤揭示反映的问题,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读图名:图名包含了统计时间、统计范围和统计对象。
如上图,统计时间是1990—2014年,统计范围是我国某省,统计对象是常住人口数量变动。
二、看图例或坐标:图例是对统计对象进行分类并加以描述。
关注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注意坐标单位。
如上图,横坐标代表年份,纵坐标代表人口数量,单位为万人。
三、读数据:特别注意极值、拐点,曲线的陡缓、走势。
如上图,大约在2000年之前,常住人口数量变化较大,2000年以后常住人口数量变化较小。
四、联系题目:根据题目设问,分析图中所问及的人口指标的特点,观察曲线变化,分析数据,尝试表述规律。
五、析原理、找方法:联系教材中的表述和原理,对统计数据显示的规律进行解释,尝试寻求答题思路。
如上图,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2023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1962年以来,我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中16~59岁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0.7%,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比上年末提高0.5%。
下图为2016—2021年北京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中国人口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劳动力数量严重短缺B.人口老龄化加剧C.人口数量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D.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小的影响(2)关于2016—2021年北京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B.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C.人口迁移主要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D.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角度思维过程读图名根据图名,显示地点是北京,项目是人口读数据户籍人口逐渐增加,常住人口减少,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联系题目题目要求是回答北京人口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析原理、找方法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6—2021年出生率降低,说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常住人口数量与户籍人口数量之差,即为常住外来人口,经计算可以得出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多于户籍人口数量;人口迁移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且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文化繁荣,应是吸引人口流入的拉力,但图中显示2016—2021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从图上可以看出,2016—2021年北京自然增长率和常住人口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北京人口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只与自然增长有关(1)B(2)A课时质量评价(二十五)一、选择题(2024·中山模拟)下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
地理经典小专题复习二:统计图的判读一、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人口年龄构成表示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因形似金字塔而得名。
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橫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1、解读人口增长特征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表明人口增长类型:塔的底坐越宽,顶端越尖,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征;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小,反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低增长特征。
2、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指标我们通常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系数、儿童少年人口系数、老少比等指标来分析一个社会的人口年龄结构。
老年人口系数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目前世界上关于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有不同的规定:有的国家以60岁为起点,有的以65岁为起点。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大多数国家都以65岁为起点。
老年人口系数= [ 65岁及以上人口数/ 总人口数]×100%国际上通常以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作为确定人口是否达到老龄化的标准。
少年儿童系数是指14岁及以下的少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少年儿童系数=[0-14岁人口数/总人口数]×100%老少比也称为老化指数,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之比例。
老少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0-14岁人口数]×100%依据上述各种指标,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缩减型人口三种类型,具体标准如表1: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图4),回答6~7题。
20 40 60 80 0 2 4 62 4 6 年龄男 女(%) a20 40 60 80 年龄男 女(%) b2040 60 80 0 2 4 62 4 6 年龄男 女(%) c2040 60 80 0 2 4 62 4 6 年龄男 女(%) d6.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cd7. 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 aB. bC. cD.d. 答案:6、C 7、B二、二维坐标统计图及其判读二维坐标统计图又叫平面直角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3月1日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1—3题。
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2.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3.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答案】1.B 2.A 3.B2.老龄化现象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一种体现。
分析2000年和2025年结构图看出,60—80岁女性比重线段长于男性比重线段,说明该年龄段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
故选A。
3.从2000年和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看出,各年龄段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且人口老龄化严重,这是发达国家“现代型”人口增长类型的突出特点。
各选项中只有日本为发达国家。
故选B。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1.读结构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下图。
2.定类型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年轻型(增长型,扩张型)成年型(静止型,稳定型)老年型(缩减型,收缩型)主要特点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金字塔形状人口增长趋势迅速增长缓慢增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主要原因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医疗技术发达,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医疗技术发达,社会福利制度完善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尼日利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如美国、日本、中国的上海西欧、北欧的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芬兰3.析变化(1)正常变化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
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
A.战争B.自然灾害
C.经济发展水平D.国家政策
2.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是
A.严格控制人口增长B.严禁人口迁出
C.提升人口素质D.奖励生育
3.推测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有利影响是
A.劳动力丰富廉价B.劳动力质量上升
C.促进技术创新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答案】1.D 2.C 3.A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国应为中国,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中国已经采取了计划生育的政策控制人口增长,目前老龄化严重,国家已经调整了计划生育
政策,全面放开“二孩”,并非奖励生育。
因此缓解甲国人口问题,应采取提升国民素质的措施。
故C正确。
3.读图可知,乙国人口年龄构成以青年为主,劳动力丰富,具有成本优势,故A正确。
根据图中人口年龄构成,可以判断乙国人口继续增长,劳动力丰富,劳动力数量会上升,由于劳动力多,会导致质量下降,故B错误;乙国劳动力人口比重大,产业将继续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故C、D错误。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主要用来反映人口构成(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等)、数量变化、迁移状况等。
每种图示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不尽相同,而且表现内容在侧重点上也有很大差异。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
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
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
a.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
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1)平行线分析法是判读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最简便的方法。
通过平面正三角形中的已知点(如甲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
如乙图所示,P点0~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
64岁人口比重为B点的数值,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C点的数值。
(2)从图中还能判断出不同年份人口构成的变化。
如图2,从2000年到2010年该地0~14岁人口比重减少,15~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多。
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
如:上左图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可以先作出一条对角线(上右图),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数值,由此得出图中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
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垂线,交于两边即可,如上右图Ⅰ处的虚线,由此可知Ⅰ点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8‰。
(2)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及其变化特点。
从图3中可以判读出世界、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不同年份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4.曲线图的判读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1—3题。
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
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2.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持续较低B.放开二胎
C.人口迁入D.城市化水平提高
3.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A.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B.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
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在2016年1月1日正式结束,开始全面实行二孩政策。
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比重17.8%,15—64岁(劳动力)比重为71%,65岁以上比重为11.2%。
据此完成4—6题。
4.上图中各点能正确表示2015年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安徽长期的一胎政策
A.加速了人口增长模式转型B.延缓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C.提高了少儿抚养比重D.使得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6.安徽省全面实施二胎政策,最先影响劳动力人口的
A.性别构成B.职业构成
C.素质高低D.年龄结构
【答案】1.D 2.A 3.A
3.读图可知,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是由于大量外来年轻劳动力迁入导致的,人口老龄化降低,青壮年的社会负担减轻,B错。
劳动力充足,劳动力成本升幅降
低,A对。
人口老龄化升高,会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而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C错。
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D错。
故选A。
【答案】4.A 5.A 6.B
【解析】4.根据材料,到2015年底,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比重17.8%,15—64岁(劳动力)比重为71%,65岁以上比重为11.2%。
根据三角坐标图,图中各点能正确表示2015年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的是①,A对。
②劳动力人口约25%,B错。
③0—14岁人口约55%,C错。
④0—14岁人口约30%,D错。
5.安徽长期的一胎政策,加速了人口增长模式转型,A对。
0—14岁人口比重减少,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B错。
降低了少儿抚养比重,C错。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总数继续增长,D错。
6.安徽省全面实施二胎政策,人口出生率增加,儿童比重增加,促使相关产业发展,最先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B对。
新增人口不能影响劳动力性别构成,A错。
不能很快影响素质高低,C错。
不能改变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