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课堂2020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鹤群》学案(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6
《鹤群》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的基本情况;识记并积累文中的字词。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领悟课文内容,学习叙述中融动态描写的方法。
3、学习鹤群团结战斗、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3【自主学习】1、关于作者:2、江口涣,日本小说家,评论家,生于东京。
主要作品有《海上浮舟》《火山下》。
小资料:鹤:鹤是鹤科鸟类的通称,是一些美丽而优雅的大型涉禽,生活于平原水际或沼泽地带。
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的说法,而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座骥。
中国传统年长的人去世有驾鹤西游的说法。
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
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
3、注音:湮没()飓风()翱翔()剽悍()绮丽()伫立()漩涡()冉冉()俯冲()悠哉()飕()无济于事()寡不敌众()精疲力竭()4、解释成语寡不敌众:无济于事:束手无策:精疲力竭:5、整体感知:文章描绘了几幅图画?可分几个部分?请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每部分内容。
鹤群二(-)三(-)【课堂合作探究】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妙场景。
思考:读完课文,鹤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这是一群 ____________ 的鹤”这个句式发言。
2、深入阅读,在文中用“圈点法”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 )画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画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画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3、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拓展延伸】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一般作何反应。
与现实比较,鹤群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课堂检测】5、概括文本中心:6、完成《学与练》第二(2)和第二题。
7、思考与表达: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的第3题。
(字数不少于1 50。
鹤群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欣赏了鹤群的翔空美姿,领略了鹤群队形的变幻美和升腾美,它们那舒卷于天空中的儒雅、飘荡于天地间的乐音,几乎已经征服了观众,然而,鹰鹤大战的结局和救助伤鹤的场景更是牵动了作者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再一次关注鹤群的命运,走近《鹤群》。
(二)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1引导赏析“鹰鹤大战”。
苍鹰飞箭似的冲进鹤群,柔弱的鹤分成几群,拧成一团,奋力搏击苍鹰,浩瀚长空迅疾上演了一场鹤与鹰的激战。
2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鹰鹤大战”的文字,大家共同来感受这壮观奇美的图景,想想作者是怎样展示鹤群之美的。
3“鹰鹤大战”之我见。
观点一鹤群不惧鹰的利爪,在同伴被抓之后,一齐悲痛啼鸣,而后又齐心协力,拼命向苍鹰扑去;它们“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将苍鹰淹没在“漩涡”里,最终逼退苍鹰,改变队形,“如盘状蚊香拉长的形状”,继续升腾。
(鹤在遭遇危难的时刻,凭借与身俱来的生命属性,依靠同伴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战胜了壮勇剽悍的苍鹰。
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次绝美的战斗,尽管画面浸透了鹤的血渍,呈现出的却是鹤群的壮美。
鹤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不正是我们人类所急需的财富吗?鹤间的亲情不也令我们欣羡吗?)(1)可播放鹰鹤之战的活动画面,形象直观地感受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现象,加深对鹤群合作精神的理解。
(2)可穿插学生对自己准备的材料的分析欣赏,自由发言、探讨。
(3)可出示教师准备的资料,供学生拓展延伸。
附资料:我的狗慢慢走近它,当时,突然从身旁的树木上落下一只头毛灰黑的老麻雀,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面前来,它惊惶万状,倒竖了全身的羽毛,发出绝望和哀求的叫声,两次投向那齿牙发光的张大的口边。
它为救护而来,用天上自己的身体庇护自己的小雀儿,但它整个的小身体为着恐怖而战栗了,它的音调哽咽而怪异,它虽恐怖失神,却还是愿意牺牲自己。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观点二苍鹰奋力滑行,飞到鹤群上空,疾速转身,箭似的冲进鹤群的圆形队伍,它壮勇剽悍,迅猛捕获到猎物,但终因寡不敌众,敏捷悠然地钻出鹤群,闪电般消失于山间。
《鹤群》一、教学目标(一)理清观察顺序,学习状物抒情的方法。
(二)比较阅读,学会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
〔三)品读精妙的语言,领悟鹤群团结协作的精神美。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可播放关于鹤的音乐风光片〕鹤是一种形似鹭和鹊的大型涉禽,全世界有15种,中国占了9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丹顶鹤了,其次还有灰鹤、白鹤等。
写鹤的文章很多,我们先来欣赏获得“1999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的《鸟群》(周晓枫〕中的一段文字(配合朗读):鹤是鸟类中的模特,如同踩着高跷,它有异乎寻常的高个子。
绳子一样灵活的脖颈。
平心而论,鹤的瘦打破了我们习惯中的平衡比例,但它依然奇异地保持着自身均匀的美态。
19世纪一位印度鸟类学者曾这择写到:“最稀有也最可爱的要数白鹤了,它是鸟中的百合花,不论以什么姿势站立,它的头、颈和身体的整个轮廓都呈现出最高雅和匀称的曲线。
”周晓枫笔下的白鹤俨然是一个骄傲优雅而又美丽圣洁的公主,她生活在遥不可及的旷野的水边,美得让人心醉!单个的鹤已经如此迷人,上百只鹤组成的鹤群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这一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先生给我们带来的《鹤群》。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l、读准字音。
(可结合课件展示以下字词的注音)熙熙(x )络绎不绝(y )翌日(y )蜿蜒(w ny n)伫立(zh )风(j )绮丽(q )剽悍(pi o h n)凝眸(m u)2、思考:课文通过哪些画面来展示鹤群的美?(三)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l、通过三个动人画面来展示鹤群的美。
鹤群翔空,鹰鹤大战,救助伤鹤2、学生自由举例分析,教师进行点拨。
3、引导赏析“鹤群翔空”。
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百只灰鹤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挺伸,成“一字形横队”飞翔,在领头鹤的嘹亮悠长的啼鸣声中,鹤群一齐掉头向左转,变换成“单列纵队”,而后又在排头大鹤的率领之下,一只接一只向右旋转,冉冉升腾。
(1)鹤群翔空原本是自然的景观,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充满了诗情画意?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作者从“鹤群的队形”写到“鹤群的空中姿态”,从渐入视线时“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到映入眼帘的“恰似麟摇曰月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旋涡缓缓升腾”。
《鹤群》学习目标:(一)理清观察顺序,学习状物抒情的方法。
(二)比较阅读,学会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
(三)品读精妙的语言,领悟鹤群团结协作的精神美。
重点、难点:1、理解鹤群翔空、鹤鹰之战、救助伤鹤中体现的精神。
2、比喻修辞的作用。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二、朗读课文,欣赏鹤群之美。
1、文章的结构层次应怎样划分?课文描绘了几幅图景来展示鹤群的美?请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
2、鹤群飞翔的队形有怎样的变化?3、赏析鹤群翔空,找出文章中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反思: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
1、在战斗中鹤群与鹰的表现各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这些动作表现了鹤群的_______美。
动作:二、讨论:你是怎待看待本文的鹰的?你认为本文所写的鹰美不美?(开放性题目)三、总结鹤群之美。
1、读完课文,鹤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这是一群____________的鹤”这个句式发言。
四、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找出一两处加以分析。
五、作业(一、)选择填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啼.叫tí警惕.tì凝.神níng 恰似.sì煦.暖xùB.漩涡.wō冉冉.rǎn 崩溃.kùn 拧.成nǐng 翌.日yìC.旋转.zhuǎn 凌.空líng 搏.击bó苍穹.qióng 蜿.蜒wānD.踪.影zōng 混.乱hùn 警戒.jiè斑.点bān 绮.丽qǐ2、本文主要运用的描写方式是()A 语言描写B 动作描写C 心理描写D 环境描写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前半部分勾画了鹤群飞翔的美,后半部分刻画了鹤群斗争中精神的美。
B.本文主要歌颂鹤群团结协作共同抗敌的精神。
C.文尾刻画的大鹤救伤鹤的事情是对鹤群团结互助的又一次赞美。
D.本文再现了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画面。
4.鹤群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加深理解鹤群所具有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引导学生认识状物散文的特点,领悟思想内容,体会描写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体会文中表现的鹤群的团体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文通过哪些场面来表现鹤群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鹤群表现出的精神美。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简单介绍有关《鹤》的资料:鹤是一种形似鹭和鹳的大型涉禽,全世界有15种,中国占了9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丹顶鹤,其次还有灰鹤、白鹤等。
(出示丹顶鹤、灰鹤的图片)2、了解作者:江口涣,日本小说家、评论家。
3、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的情况(请几个学生朗读课文的生字词)(二)课文分析说明:课文集中对空中飞过的一群鹤作了细致生动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鹤群翱翔空中的美姿和团结战斗、友爱互助的精神。
全篇是按“谈论鹤群――观看鹤群――祝福鹤群”的顺序来写的。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1、思考:给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段(1-2自然段):谈论鹤群。
第二段(3-28自然段):观看鹤群。
第三段(29-30自然段):祝福鹤群。
2、思考:课文的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作者写了哪几个场面?三个场面:A 鹤群翔空(4-12);B 鹤鹰大战(13-20)C 救助伤鹤(21-28)3、思考:在文章中划出表现鹤群翔空的语句。
(a 南侧蜿蜒群山的苍穹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辨。
B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挺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C 排成一字横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一齐调头向左转,变成单列纵队。
D 排头大鹤先向右旋转,而后优哉游哉翱翔高空。
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
E 上百只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的漩涡,缓缓升腾。
)4、思考:在文章中划出表现鹤群博击苍鹰的语句。
(a 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嘓-嘓-嘓-”的啼鸣声。
学习要点:1、理清观察顺序,学习状物抒情的方法。
2、比较阅读,学会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
3、品读精妙的语言,领悟鹤群团结协作的精神美。
重点、难点:1. 学会多角度欣赏鹤群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 学习鹤群的团体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蜿蜒( wān )苍穹( qióng )伫立( zhù)湮没( yān )绮丽( qǐ)闪烁( shuò)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敌众:人数少的一方敌不过人数多的一方。
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帮助。
风驰电掣: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3.本文作者是江口换。
(参考课下注释)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鹤群翔空、鹤鹰激战、救助伤鹤场面的生动描写,表现了鹤群勇敢顽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鹤群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二、检查导入1.导课:春回大地,很多鸟都从遥远的南方飞回北方。
鹤群也带着它们心中的梦想从遥远的地方飞来,飞向它们心中向往的目的地。
虽然它们的征途并非平坦,但无论困难多大,道路如何艰险,它们都没有畏惧、胆怯,而是靠着团结的力量、互助友爱的精神去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向着自己的目标“一路飞去”。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优美散文《鹤群翔空》。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3.提问作者情况。
三、学习研讨(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1. 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 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有何作用?明确:这篇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
“我”是鹤群翔空全过程的目击者,又是文中情感抒发者。
运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我”的所见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半点雕琢的痕迹,作者从南侧群山上空浮现一排小斑点写起,一直写到鹤群向北飞去为止,叙述了自己观察到的鹤群翔空的全过程。
七年级语文《鹤群》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鹤群》这个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鹤群》,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美景的热爱和感悟,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板书准备:文言文《鹤群》的篇章标题和要点梳理。
•教具准备:PPT、投影仪、鹤的图片、文言文《鹤群》的课文、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鹤的视频,激发学生对鹤的兴趣。
2.引入《鹤群》的主题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这篇文言文作为本课学习的材料。
学习文言文《鹤群》(20分钟)1.教师分发文言文《鹤群》的课文,要求学生自读一遍。
并解释生词和难句的含义。
2.教师用PPT展示《鹤群》的文字,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堂解释的内容进行阅读。
3.教师用适当节奏和语调朗读《鹤群》,引导学生跟读。
4.教师解读《鹤群》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修辞、比喻、夸张等,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美。
分析文言文《鹤群》(20分钟)1.教师用PPT展示文言文《鹤群》的篇章标题和要点梳理,引导学生分析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2.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鹤群》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阅读技巧训练(25分钟)1.教师用PPT展示文言文阅读技巧,如关键词标注、上下文推测、分析句型结构等,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教师布置一些与《鹤群》相关的阅读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进行解答。
3.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解答方法和答案。
情感教育(15分钟)1.教师用鹤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鹤的美。
2.引导学生围绕鹤这一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何保护鹤的生态环境,如何欣赏和保护自然界的美。
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文言文《鹤群》的部分内容,并用现代语言描述鹤的美。
《鹤群》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背景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学习完《鹤群》这篇课文后,
能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鹤群》的背景与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意思及用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炼主题思想,理解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的
美丽与伟大,培养学生的爱护、珍惜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鹤群》这篇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提炼主
题思想的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鹤群》中的意境与情感,并通过写作表达
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学生预习《鹤群》课文,收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文《鹤群》的文本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关于自然美的联想和情感表达,并与学生谈谈自然中的美,引出课文的话题。
2.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鹤群》。
(1)预测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就课文的题目和插图猜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并和学生交流猜测的理由。
4、《鹤群》【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摹写事物的方法。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摹写,条理清楚地抒发情感的好习惯。
三、德育目标学习鹤群严密的组织性、高度的集体性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美育目标领略鹤群翱翔的自然美、鹤鹰激战的场面美、感受扶救伤鹤的精神美。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摹写事物的方法。
积累词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到匠心。
难点:熟读课文,领悟故事中作者寄托的深层含义。
【教法学法】自主预习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鹤是一种美丽的鸟,有位作家这样形容鹤:“鹤是鸟类中的模特,它有异乎寻常的高个子,灵活的脖颈,它奇异地保持着自身均匀的美态。
”19世纪一位印度鸟类学者曾经这样写道:“最稀有也最可爱的要属白鹤了,它是鸟中的百合花,不论以什么姿势站立,它的头、颈和身体的整个轮廓都呈现出最高雅和匀称的曲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鹤群翔空的美妙图景。
二、自学体验——走进文本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学体验”1、走近作者江口渙(1887---1975),日本小说家、评论家1916年从东京帝大退学后,办过同人杂志《星座》,当过记者。
1912年发表处女作《海上浮舟》,长篇小说《火山下》是他成为无产阶级作家的最初作品。
战争期间,隐居山林,从事儿童文学与古典文学研究。
战后重返文坛,1945年参加日本共产党,同年参加成立新日本文学会活动。
1948年发表描写战后农村妇女问题的长篇小说《新娘子和一匹马》,笔调朴素明快,是一部反映日本现代农村生活、批判侵略战争的重要作品。
2.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①读准下列加点的字的字音②伫(zhù)立绮qǐ)丽湮(yīn)没剽悍(piāo )盘旋(xuán)③②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④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鹤群翔空》
清风吟诵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的基本情况;识记并积累文中的字词。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领悟课文内容,学习叙述中融动态描写的方法。
3.学习鹤群团结战斗、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
关于作者:
江口涣,日本小说家,评论家,生于东京。
主要作品有《海上浮舟》《火山下》。
小资料:
鹤:鹤是鹤科鸟类的通称,是一些美丽而优雅的大型涉禽,生活于平原水际或沼泽地带。
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的说法,而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座骥。
中国传统年长的人去世有驾鹤西游的说法。
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
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
学习过程:
一、预习作业
1、注音
湮.没()飓.风()翱.翔()剽.悍()绮.丽()
伫.立()漩.涡()冉.冉()俯.冲()悠哉.()
飏.()无济.于事()寡.不敌众()精疲力竭.()
2、解释成语
寡不敌众:
无济于事:
束手无策:
精疲力竭:
二、整体感知
文章描绘了几幅图画?可分几个部分?请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每部分内容。
一( - )
鹤群翔空二( - )
三( - )
三、合作探究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妙场景。
思考:读完课文,鹤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这是一群____________的鹤”这个句式发言。
2、深入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画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画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画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3、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一般作何反应。
与现实比较,鹤群可
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鹤群翔空、鹤鹰激战、救助伤鹤场面的生动描写,表现了鹤群勇敢顽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鹤群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五、作业
请写出两个关于鹤的成语,并造句。
《绿色蝈蝈》学案序号:
教师寄语:鸟儿有了要飞的冲动,就不甘于在地上爬行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
(2)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
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
《苏州园林》(2)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
如《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绿色蝈蝈》
学法指导(你一定要掌握哦)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主次,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发音准确,读地流畅
1.利用工具书或注解给下列字注音,了解词义。
扰乱()哀鸣()喧嚣()篝火()狩猎()喑哑()篡夺()嗉囊()撇开()静谧()螽斯()大颚()喙()妒忌()窸窣()气
氛()莴苣()()钳子()吮取()唾液()
2.窃窃私语:弱肉强食:
贪婪:喧嚣:
篡夺:喑哑:
二、二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全文一共分11个自然段,从第3自然段开始介绍蝈蝈。
相信你一定学会了用第一种方法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绿色蝈蝈的形体特征、_________和______
三、课堂探究:(困难是存在的,信心是永恒的,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1. 跳读课文,你一定发现了描写蝈蝈形体特征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聪
明的你能总结描写小动物时应从哪些方面来写吗?
2. 假如蝈蝈现在来你家做客,你将为它上哪几道菜?蝈蝈的食谱
__________ 很甜的水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
3. 你知道哪些昆虫会叫吗?你能在文中划出描写蝈蝈叫声的词或句子吗?
你会作简要分析吗?(比如运用了哪种修辞方式)
4.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那些?你能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
吗?能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称呼吗?(可以结合当时的情况、作者的心理和表达效果等)
四.巩固提升(恭喜你闯到最后一关,最后一搏吧!)
必做题: 1.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国的_____家。
2.下列每组词中都有一个错别字,划出来并改正。
A、暗然缥缈昂首挺立惊惶失措千姿万
态B、连续不断可望而不可既直接霄汉夜色苍茫C、碧瓦飞甍一叶孤舟更胜一筹历历在目
D、遥遥再望津津有味毫不犹豫弱肉
强食
3. 下列画线词语在句中含贬义色彩的一句是()
A.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
B.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C.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
D.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
选做题
4. 写作练习:如果你也要写一篇关于昆虫的小片断,你会从哪些方面写呢?试着写一段你最喜欢的小昆虫的文字。
(只侧重一个方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