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的炮制功能主治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乌梅)【点击放大】乌梅功效-《中国药典》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性状本品呈类环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
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
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
气微,味极酸。
炮制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
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皮肉鼓起。
性味酸、涩,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用法用量6~12g。
(乌梅图片)乌梅的功效与作用1、缓解口舌干燥:乌梅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用来泡水、煮汤或直接含化食用,都能起到口齿生津的作用。
2、缓解口舌干燥:乌梅与甘草以4:1的比例煮水,开锅后煮15分钟左右即可(干品煮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可缓解口干口渴的症状。
(乌梅图)乌梅的食用方法乌梅汤的做法(一)【食材做法】乌梅(7~8颗)、水1000毫升左右、冰糖适量。
将乌梅放入水中煮开15分钟左右,出锅前加入冰糖,化开即可。
【功效作用】乌梅为酸性可以刺激人分泌唾液。
中医认为,乌梅有养胃阴的作用,所以可以起到开胃消食的作用。
【适应症状】乌梅汤适于夏季开胃消食。
【注意事项】在煮制乌梅汤时,乌梅至少要煮15分钟以上。
冰镇乌梅汤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对于肠胃不太好的、月经期女性、老年人最好不要太凉。
乌梅汤的做法(二)【食材配料】乌梅25g、山楂15g、甘草3g、陈皮5g、桂花适量、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1、乌梅、山楂、甘草、陈皮在沥篮中,用清水冲去灰尘,放进清水中泡10分钟。
2、陈皮泡软后取出,用刀刮去里面的橘络,也就是陈皮里面白色的衣,切成丝。
3、把泡好的乌梅、山楂、甘草倒出来,沥干水分。
4、锅中注入适量清水。
5、加入乌梅、山楂、甘草、陈皮,盖上锅盖,泡浸20分钟。
乌梅的作用与功能1. 乌梅的来历乌梅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是指马鞭梅科植物乌鞘梅的果实,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2. 乌梅的主要成分乌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挥发油、鞣质、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
3. 乌梅的主要作用与功能乌梅有以下几个主要的作用与功能:•润肺止咳乌梅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对于慢性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增强免疫力乌梅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抗炎止痛乌梅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对于关节炎、扭伤、骨折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促进消化乌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鞣质,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对于胃肠不适、胃痛等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滋阴养颜乌梅可以滋阴润燥,对于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缺水等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有一定的养颜效果。
•补血养心乌梅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有一定的补血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贫血症状,并且对于心脑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 乌梅的主要主治基于乌梅的作用与功能,它在中医药理论中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疗:•咳嗽痰多乌梅可以润肺止咳,对于咳嗽痰多的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感冒发热乌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缓解感冒发热的症状。
•消化不良乌梅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对于胃肠不适、胃痛等具有缓解作用。
•关节炎乌梅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辅助治疗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贫血乌梅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对于贫血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5. 乌梅的禁忌尽管乌梅具有很多的药用价值,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禁忌:•过敏体质过敏体质的人应慎用乌梅,避免发生过敏反应。
•脾胃虚寒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长期大量食用乌梅,以免引起腹泻等不适。
•孕妇禁用孕妇应避免食用乌梅,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是乌梅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以及禁忌事项的简要介绍。
乌梅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一、乌梅的概述乌梅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
它具有酸涩的味道和寒性,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
乌梅的药用功效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二、乌梅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涩肠止泻:乌梅具有明显的收敛性,可以收敛肠道,治疗腹泻和肠道不适。
常见适应症包括脾虚泄泻、久泻、脾虚泄泻、慢性腹泻等。
2.止血止痛:乌梅有止血和镇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血痢、尿血、痢疾和胃痛等疾病。
此外,乌梅还可以缓解喉咙痛和口腔溃疡等不适症状。
3.解毒敛肺:乌梅可以清肺热,解毒和涩肺,对于夏季咳嗽多痰、咳血和口腔溃疡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4.益气固肾:乌梅具有益气固肾、滋阴润肺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干咳、肾虚咳嗽等疾病。
5.促进消化:乌梅可以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对于久病体虚、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6.抗菌抗炎:乌梅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炎等炎症性疾病。
7.调理肠胃:乌梅具有调理肠胃、增进食欲的功效,适用于肠胃功能不佳、胃脘不适等相关症状。
8.缓解便秘:乌梅富含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对于缓解便秘有一定的作用。
三、乌梅的用法和用量乌梅可作为中药单味煎服,也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
一般来说,乌梅可煎汤饮用,也可制成丸剂或散剂。
用量一般为3-10克。
具体的用法和用量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四、乌梅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乌梅虽然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乌梅。
- 乌梅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
- 服用乌梅时需避免过量,以免引起腹泻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 对乌梅过敏者禁用。
五、总结乌梅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功效的传统中药材。
它在中医药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涩肠止泻、止血止痛、解毒敛肺、益气固肾、促进消化、抗菌抗炎、调理肠胃和缓解便秘等疾病。
在使用乌梅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确定用法和用量,并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河北省中药饮片制乌梅炮制规范-V1中药饮片制乌梅炮制规范乌梅,又名丹梅、青梅,是中药材之一。
它味酸涩,性平,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益气补血、调理肠胃等功效。
乌梅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干咳无痰、口渴咽干、脱肛等疾病。
乌梅炮制是将新鲜乌梅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中药饮片。
乌梅的炮制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以下规范。
一、选料规范1. 选材应当选用果实肥壮、成熟度适中、清洁无病虫害的乌梅,不宜选用含有病变、虫眼和不成熟果实的乌梅。
2. 选材的地点和时间应妥善选择,以确保采购到新鲜的乌梅,并且材料不应超过当地规定的含有农残的最大限度。
二、炮制规范1. 清洗处理:将采回的新鲜乌梅放入水中浸泡,去除表面泥土、杂质和虫卵等杂质,使用清水冲洗3-4次。
2. 烘干处理:将清洗干净的乌梅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不应高于70度,烘干时间应根据材料的新鲜程度而定,一般需要烘干12-20小时,烘干过程中需要翻动,以确保材料受热均匀。
3. 炮汁制备:将红糖和姜片放入炮制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热至红糖完全融化,然后加入炮制好的乌梅。
4. 炮制处理:炮制锅放在已经加温的炉灶上,慢慢加热,先以文火加热,再加大火力,待汁液熬浓至快干时,将乌梅从炮制锅中取出,放置于干燥通风处,晒至无水气为止。
三、包装规范乌梅在晾晒之后,应当进行包装。
包装应当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袋子,每袋装量不宜超过500克。
需要在袋子上标明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以上就是关于河北省中药饮片制乌梅炮制规范的介绍。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范,才能保证乌梅中药饮片的品质和疗效,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中药乌梅的功效与作用乌梅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
以下是乌梅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一、乌梅的营养成分乌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群以及钙、镁、铁等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类黄酮、酚类物质、有机酸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乌梅多种功效与作用。
二、乌梅的功效与作用1. 促进消化:乌梅具有健胃开胃的作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2. 缓解便秘:乌梅富含膳食纤维和果胶等成分,可增加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问题。
3. 抗氧化:乌梅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成分具有强效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损伤,防止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4. 抗炎消肿:乌梅中的类黄酮和酚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疼痛和消肿,对治疗关节炎、扁桃体炎等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效果。
5. 降血脂:乌梅中的有机酸和果胶等成分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预防和治疗高血脂、高胆固醇等心血管疾病。
6. 保护肝脏:乌梅中富含的类黄酮和酚类物质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以减轻肝脏损伤,改善肝功能,对治疗肝炎、肝纤维化等肝脏疾病有一定效果。
7. 调节血糖:乌梅中的维生素B群和矿物质等成分有助于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一定帮助。
8. 平喘化痰:乌梅中的有机酸和酚类物质具有平喘化痰的作用,可以减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9. 养血安神:乌梅中富含的维生素B群和矿物质等成分对神经系统有一定营养作用,可以调节神经功能,安抚情绪,改善失眠、焦虑等问题。
10. 抗菌防感染:乌梅中的类黄酮和有机酸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三、乌梅的使用方法1. 直接食用:乌梅可以直接食用,作为零食嚼食。
但要注意,乌梅具有收敛作用,儿童和老年人要适量食用,避免引起干燥便秘。
2. 泡水饮用:将乌梅干用沸水冲泡,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可以制作成乌梅茶或乌梅水。
乌梅的功能主治及详细说明1. 功能主治乌梅,又称乌梅子或梅干,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的中药材。
乌梅在传统中医里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中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乌梅的主要功能主治:1.1 涩肠止泻:乌梅具有收敛作用,可以帮助减少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症状,对于脾虚泄泻、乏力倦怠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1.2 止咳平喘:乌梅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1.3 补血养颜:乌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有益物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态,达到补血养颜的效果。
1.4 抗氧化:乌梅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延缓衰老进程。
1.5 改善消化:乌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纤维素,有助于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对于胃寒腹痛、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
1.6 缓解压力:乌梅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B群,具有抗压力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紧张等精神压力引起的症状。
2. 详细说明2.1 结构与营养成分:乌梅的外观呈圆形,直径一般为1-2厘米,呈红色或紫红色,表面光滑或稍粗糙。
乌梅的果实含有丰富的水分、纤维素、维生素C、矿物质、有机酸以及多种有益物质。
2.2 用法与用量:乌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作为药材煎服。
一般建议每次食用量为5-10克,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
煎服时,将乌梅用开水煮沸后,再加入适量蜂蜜或红糖调味,可增加风味和滋补功效。
2.3 注意事项:乌梅味酸涩,有些人可能会对乌梅过敏,不适合食用。
另外,乌梅含酸较多,不宜过量食用,特别是对于胃酸过多、溃疡病患者应慎用。
同时,乌梅含有一定的酒精成分,患有酒精依赖症的人也应禁止食用。
3. 乌梅的其他作用除了以上介绍的功能主治,乌梅还有一些其他作用:•利尿:乌梅具有利尿作用,可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有助于排毒养颜。
•消炎:乌梅可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适用于一些外伤感染或炎症引起的症状。
乌梅的副作用[乌梅的成效与作用及禁忌] 乌梅的成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乌梅,中药名。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枯燥近成熟果实。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
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成效。
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乌梅的成效与作用: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主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乌梅的炮制方法:1、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
2、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包括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操作工艺。
)炒至皮肉鼓起。
本品形如乌梅,皮肉鼓起,外表焦黑色。
味酸略有苦味。
乌梅的食用禁忌:不宜多食久食。
乌梅的相关配伍:1、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御米壳(去筋膜,蜜炒)。
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
(《本草纲目》) 2、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
(《圣惠方》)3、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论》乌梅丸)4、治咽喉肿痛:乌梅30g,双花60g,雄黄12g。
为末,蜜丸,每丸3g。
每次含化1丸,徐徐咽下,每日3次。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乌梅的鉴别方法:(一)、性状鉴别药材性状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外表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
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外表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
气微,味极酸。
(二)、药性鉴别1、乌梅:长于生津止渴,敛肺止咳。
2、乌梅炭:长于收敛止血,常用于便血、尿血、崩漏下血等。
乌梅的药效功能主治是什么简介乌梅,又名乌鸡梅,是指经过加工、蒸制而成的乌梅果实。
乌梅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历史悠久,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乌梅的药效功能及其主治作用。
药效功能1.涩肠止泻:乌梅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泻、赤白带下等症状。
2.润肺止咳:乌梅可润肺止咳,对于咳嗽、痰多、咯血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生津止渴:乌梅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缓解口干舌燥、口渴多饮等症状。
4.益气养血:乌梅有益气养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气虚乏力等症状具有改善效果。
5.调中和胃:乌梅可调中和胃,对于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等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6.消食止呕:乌梅具有消食止呕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7.止血散瘀:乌梅可止血散瘀,适用于瘀血内停、月经不调等情况。
主治作用乌梅的药效功能赋予了它多种主治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肠胃疾病乌梅具有涩肠止泻、调中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腹泻、消化不良、胃脘痛等症状。
此外,乌梅还可缓解口渴、口干舌燥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乌梅的润肺止咳功效使其成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用于治疗咳嗽、喉痛、痰多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乌梅还可缓解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炎症引起的咳嗽症状。
贫血乌梅有益气养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贫血、气虚乏力等疾病。
乌梅中的多种成分具有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妇科疾病乌梅可用于治疗瘀血内停、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乌梅具有止血散瘀的功效,能够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缓解痛经、经血过多等问题。
使用方法乌梅可作为中药材使用,并且也常见于食品和保健品中。
以下是乌梅的一些常见用法:1.中药煎剂:将适量的乌梅加水煎煮,可用于内服治疗相关症状。
2.食品调味:乌梅可作为烹饪调料使用,用于增加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3.安慰剂:乌梅也常见于保健品中,以帮助改善相关症状。
使用乌梅时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使用,尤其是对于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
注意事项1.乌梅不宜久煮,以免影响口感和药效。
乌梅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乌梅的概述乌梅,又称乌饼(梅),是经过鲜梅加工而成的食品。
它具有浓郁的酸甜味道和特殊的香气,深受人们的喜爱。
乌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用于食疗和药膳。
2. 乌梅的主要成分乌梅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纤维素、钙、磷、钾等。
此外,乌梅还含有丰富的花青素、鞣酸、脂肪酸等。
3. 乌梅的作用和功能3.1 强化免疫系统乌梅中的维生素C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帮助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此外,乌梅也含有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能够中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3.2 促进消化乌梅具有酸性和鞣酸成分,可以促进食欲,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它也有助于缓解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恶心、胃胀等症状。
3.3 降低血压和血脂乌梅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B群,如钾、磷、维生素B1和B2,可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和代谢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4 止咳化痰、润肺乌梅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对于慢性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加气道湿度,缓解咳嗽症状。
3.5 清热解毒乌梅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口炎、咽炎等炎症有一定的疗效。
乌梅中的鞣酸成分能够收敛组织,减轻炎症症状。
3.6 润肠通便乌梅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缓解便秘。
它还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维护肠道健康。
4. 乌梅的使用方法乌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食品和药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方法:•作为零食:直接食用乌梅,可作为零食品尝。
•煮水服用:将乌梅放入开水中煮沸,待凉后饮用,可调节胃肠功能。
•煮粥熬汤:将乌梅与米、草药等一起煮粥或熬汤,具有调理功效。
•制作膏剂:将乌梅煮熟后捣碎,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糖浆,搅拌均匀,用作外用膏剂治疗口腔溃疡等症状。
•搭配其他食材:可以将乌梅与其他食材搭配,如红枣、枸杞、莲子等,制作成药膳食用,具有综合调理作用。
炙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炙乌梅,又称为传统医学中的乌梅,是一种具有丰富疗效和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它是由青梅经过晒干和炮制而成的,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实践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炙乌梅的功效和作用,以及使用乌梅时需要注意的禁忌。
1. 炙乌梅的营养和化学成分炙乌梅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酸、维生素C、钙、磷等。
其中,有机酸能够增强食欲、促进消化,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钙和磷则对骨骼和牙齿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炙乌梅还含有丰富的果胶、黄酮类化合物和抗氧化物质,这些成分对于保护心血管健康、抗衰老、抗氧化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2. 炙乌梅的主要功效与作用2.1 健脾开胃、消化炙乌梅的酸味能够促进消化腺分泌,增加胃酸的分泌量,加快食物的消化速度,增强食欲,帮助消化和吸收。
此外,炙乌梅还具有健脾的功效,能够刺激和增加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和便秘等问题。
2.2 补血活血乌梅具有活血化瘀、补血益气、养血生肌的功效。
它富含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帮助补充体内的血红蛋白,增加血液的循环和氧气供应,从而改善贫血、气血不足等问题。
2.3 清热解毒炙乌梅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它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如感冒、咽炎、口腔溃疡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4 防癌抗癌炙乌梅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
此外,乌梅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还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
2.5 护肝养肝炙乌梅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能够减轻肝脏对毒素的损害,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炙乌梅中的果胶和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减少肝脏中有害物质的吸收和积累,保护肝脏健康。
2.6 抗衰老炙乌梅中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泽,改善皮肤松弛和皱纹的问题。
【性状】干燥果实呈扁圆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3厘米。
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凹凸不平。
有的外皮已破碎,核露于外。
果实一端有明显的凹陷(即果柄脱落处),果肉质柔软。
核坚硬,棕黄色,内含淡黄色种仁1粒,形状及气味极似杏仁。
气特异,味极酸。
以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炮制】乌梅:拣净杂质,筛去灰屑,洗净,晒干。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乌梅肉:取净乌梅微淋清水湿润,使肉绵软,略晾,敲碎,剥取净肉即成。
或置蒸笼内蒸至极烂,放箩内揉擦,去核,取肉,晒干。
乌梅炭:取净乌梅用武火炒至皮肉鼓起,出现焦枯斑点为度,喷水焙干,取出放凉。
【性味】
酸,温。
①《本经》:味酸,平。
②《别录》: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④《医学启源》:气寒,味酸。
【归经】
入肝、脾、肺、大肠经。
①王好古:入脾、肺二经血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肝。
④《药品化义》:入肺、胃、大肠三经。
【功能主治】
收敛生津,安蛔驱虫。
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①《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②《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
利筋脉,去痹。
③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④孟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
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
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⑤《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⑥《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
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⑦《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⑧《用药心法》:收肺气。
⑨《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⑩《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