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一体化建设渠道与模式探索——以连云港港口经济发展为样本
- 格式:pdf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7
实现自身资本的价值最大化,愿意选择流动到那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中去,故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是人才流动的节点,即聚集点,形成人才集聚。
在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地区的人才集聚优势中,地方政府应该加强财政支出在人才优惠政策方面的比例,同时也要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高技能人才集聚效应的发挥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
(三)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城市化水平与产业集聚水平会产生耦合效应对人才积极产生影响。
目前,针对人才的政策措施有很多,但是如何实现政策落地是为实现区域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很多区域人才未能形成集聚并不是因为相关区位优势不吸引人才,而是未能形成耦合联动效应来为人才集聚服务。
在解决人才问题,建立适合人才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使得上层建筑可以切实落地的机制。
在京津冀地区,这种耦合效应出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在城市化水平与产业集聚水平的耦合作用中,其对人才集聚的耦合效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耦合程度的加深,其耦合效应也在不断加强。
这将是下一步需要继续思考的,由高科技行业类比到全行业,继续完善相关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完善相关产业集聚,继而不断实现对应需求的人才集聚。
主要参考文献:[1]Marshall AIfred.Principles of Economics[M].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1961.[2]韩伟亚.科技人才集聚环境竞争力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对比分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16(04).[3]张益丰,孙文浩.高技术产业与科技研发人才:集聚形态、影响机制及演化路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35(03).[4]刘晖,胡森林.中国人才的空间集聚格局及时空演化趋势[J].经济经纬,2019(05).[5]张蕾,王桂新.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03).[6]王猛,宣烨,陈启斐.创意阶层集聚、知识外部性与城市创新———来自20个大城市的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36(01).[7]曹威麟,姚静静,余玲玲,等.我国人才集聚与三次产业集聚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12).[8]卢圣泉,卢君.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的区域人才集聚问题研究———以湖北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4(04).一、问题的提出港城关系是港口城市发展的主线,它贯穿于港口城市发展始终。
32特别策划 |SPECIAL FEATURE加快推进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的思考和建议Suggestion on Accelerating Ports Integr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张明香上港集团战略研究部1 上海港与区域港口竞合情况目前,上海港与江浙港口的合作主要通过资本合作、信息合作、业务合作、战略合作、完善机制等方面展开。
资本合作方面,主要是随着上海港的“长江战略”而展开,2001年以来,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上海港的龙头带动优势,上港集团以上海港为母港,大力推进长江流域的码头运营项目,提供“点、线、面”覆盖长江流域的港口物流一体化服务。
通过管理、资本和技术输出,培育集装箱市场,设立支线航运企业,发展内陆运输和综合代理业务,增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聚能力、辐射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
目前,长江战略“点、线、面”的框架格局基本形成。
长三角地区,以资本为纽带主要合作投资的码头项目有:江苏省的江阴苏南集装箱码头、南京港股份、太仓正和集装箱码头;浙江省的温州金洋、平湖独山、安吉上港等集装箱码头。
此外,上港集团与宁波舟山港集团合资成立了东海航运保险公司;与宁波舟山港集团成立了上海港航股权投资公司。
信息合作方面,目前上港集团基本实现了与沿江所投资码头的系统对接,实现了干线主要港口至上海港的货物状态的全程跟踪查询。
正积极拓展与其他港口的信息对接。
战略合作方面,2017年7月浙沪两地签署合作备忘录,上港集团将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加强战略合作,全面加快小洋山开发建设。
2017年11月1日,上港集团、江苏港口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三方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三方将在长期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助力长三角经济圈协同发展,降低区域物流成本、做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
业务合作方面,上海港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作者简介张明香(1981—),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上港集团战略研究部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港口管理。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及其准备工程市级筹资方案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是江苏沿海开发的牛鼻子工程,也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其二期工程建设对促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带动徐坪新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工程建设需要,特制定项目市级配套资金筹措方案。
一、工程概况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计划建设30万吨级连云港区航道和30万吨级徐坪港区航道及配套围堤工程等,总投资概算约75亿元。
连云港区航道拟设计为30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向通航,设计底标高-22.5米,有效宽度290/310米,开挖长度53公里,在25万吨级航道基础上增深、拓宽、延长;徐珏港区航道拟设计为30万吨级原油船乘潮单向通航,设计底标高.22.5米,有效宽度350米,开挖长度约17.5公里,在10万吨级航道基础上增深、拓宽。
工程总开挖土方约1.9亿方,其中约1.3亿方用于吹填成陆,既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又可形成港区陆域;为形成吹填泥塘,需新建徐好港区吹填区的围堤总长约9.7公里,新增占用海域面积约11.6平方公里。
为使二期工程的疏浚工程开工后具备吹填条件,将在徐坪港区二港池东侧建设二期准备工程(属于二期工程组成部分),其规模为建设2.488公里长围堤,建成后依托后方海堤、已开工建设的港区护岸和东防波堤根部形成总面积7.75平方公里的吹填区,吹填容量约7000万方,工程总概算为4.25亿元。
二、项目前期工作情况目前,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涉及的环评、用海、土地预审等各项前置性报批工作正在开展;工程工可于2012年12月通过省内预审,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已重新上报省发改委,力争2015年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
30万吨级航道二期准备工程工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分别获市发改委和市港口管理局批复,已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
三、建设资金来源情况省政府2008年第4号省长办公会议纪要明确:“作为重大公益基础设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资金按交通部30%、江苏省60%、连云港市10%的比例筹集二将争取省政府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的60%即约45亿元省级配套资金;交通运输部将按照有关规定核批补助资金,由于概算中的二类费用和围堤工程费用交通运输部不予补助,部补资金不可能达到工程概算的30%(航道一期工程为18%);其余建设资金由我市负责筹措解决。
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第2021年第2期(总第534期)No.2,2021Total No.534口岸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以南京口岸为例陈康建,董绍增,吴柳慧(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摘要]口岸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具有协同效应。
基于2010-2019年南京口岸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的数据,通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相关指标对口岸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口岸物流发展与腹地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协同度,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工业产值对二者协同的影响显著。
同时,南京口岸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发展设想。
[关键词]口岸物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2-0061-04—、弓I 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促进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统筹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之间的协 调问题。
口岸作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空间域结合点,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双循环格局下,口岸功能的外延不断扩大,口岸对区域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同时,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反作用于口岸发展的过程中。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其经济总量占到我国近1/4,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 投资约占1/3。
长三角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促进了区域内口岸的发展。
长三角现拥有10个海港口岸,17个河港口岸,16个空运口岸。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标杆,也应成为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促进发展格局的 典范。
2020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8次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 基础性作用。
口岸物流作为口岸与腹地经济链接的有效 纽带,对腹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新时代我国港产城融合发展问题、形势与建议作者:***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23年第12期[摘要]港產城融合是港口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既是优化港口、产业、城市布局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内在要求。
基于我国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主要问题,分析新时代面临的发展形势,提出高质量融合的主要思路和发展路径。
研究表明,随着港、产、城快速发展,港产城之间协同水平不高、空间布局不优、融合动能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逐步显现,现有融合发展格局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科学把握新时代港产城融合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型城镇化体系,坚持港城共兴、产城交融、港产互促、空间统筹,实施以港兴城战略、产业立市战略、以港促产战略、空间重构战略等四大战略,分步推进、分类发力、分域施策,着力构圈铸链,加大创新引领,扎实推进新时代港产城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港产城融合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时代;港产城;融合发展;港口经济;临港产业[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23)12-0074-07国内外重要港口和港口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港口、产业和城市之间存在密切和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1]。
形成以港口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的互利共赢关系,实现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的港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是全球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
我国是港航大国,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许多城市因港而生、依港而兴、应港而盛,地区经济总量排名前列的城市绝大多数拥有港口,依托港口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既是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2],也是港口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破解资源约束矛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抓手。
当前,我国主要港口相继提出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旨在建设一流港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滨海城市,形成港产互促、产城交融、港城共兴新局面,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收稿日期]2010-11-26[基金项目]2010年苏州社科联课题(10-B-46)[作者简介]宣春霞(1978—),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 e2011年2月第11卷第1期Feb.2011Vol.11No.1低碳经济与港口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融合问题研究———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宣春霞(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系,江苏太仓215411)[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走生态、低碳之路。
文章以江苏省港口城市太仓市为样本,运用低碳经济理论和策略,分析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港口城市;产业转型;融合[中图分类号]F 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06(2011)01-0016-0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后,一场低碳经济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它被誉为继蒸汽机、电灯、网络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港口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善于抓住低碳经济发展规律,以低碳经济的理念和产业政策,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此指导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走生态、低碳之路。
一、低碳经济概念及内涵遏制全球气候暖化、削减CO 2排放量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低碳经济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1、[单选题] 广东省至今共建成了三批(B)家重点实验室。
A、5B、10C、15D、202、[单选题] 奥巴马在(A)年提出组建制造业创新研究院。
A、2012B、2018C、2020D、20233、[单选题] 内地与香港从(D)起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
A、2019年1月18日B、2021年1月28日C、2022年1月18日D、2024年1月29日4、B [单选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降税承诺在哪一年全部履行完毕?A、2005年B、2010年C、2012年D、2015年5、B [单选题] 中国在哪一年首次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5年6、A [单选题] 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是什么?A、雅万高铁B、伊安高铁C、匈塞铁路D、麦麦高铁7、C[单选题]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是?A、雅万高铁B、伊安高铁C、匈塞铁路D、麦麦高铁8、D[单选题] 2024年全国数据工作会议上的最新信息显示,经初步测算,2023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预计超A、8.1ZBB、9ZBC、28ZBD、32ZB9、A[单选题] 2023年11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发布,以下不属于其主要特色的是A、加强关键算法技术研究B、体系化布局政策C、突出粤港澳协同发展D、夯实自主算力底座基础10、A [单选题]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
A、基础B、核心内容C、主要部分D、基本构成11、B[单选题] 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把()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A、人才B、创新C、资本D、开放12、A [单选题] 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构建以()为核心的新制造生态系统。
A、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B、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产业数字金融C、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D、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13、ABC[多选题] 新质生产力具有()的特征。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2.1.1港⼝地理位置连云港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南靠云台⼭北麓、北倚东西连岛,地理坐标34°44′32″N,119°27′28″E。
以国家⾸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为依托,东距韩国釜⼭港522 n mile、⽇本长崎港587 n mile;西⾄徐州223 km、乌鲁⽊齐3626km;南距上海港383 n mile、⾹港1106 n mile;北⾄⼤连港342n mile、青岛港107 n mile。
2.1.2 ⽓象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东亚季风⽓候,冬季受西泊利亚冷空⽓控制,⼲旱少⾬,⽓温偏低,盛⾏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湿度偏⾼,盛⾏东南风。
本规划采⽤连云港新浦⽓象站(地理坐标34°46′N,119°10′E,距港区约20公⾥)、⼤西⼭海洋站(地理坐标34°47′N;119°26′E,海拔⾼度26.9m,距港区约6公⾥)的多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象、⽔⽂观测点位置见图1-2。
(⼀)⽓温本地区属东亚温带季风⽓候,⽉平均⽓温8⽉份最⾼,平均⽓温27.2℃;⽉平均⽓温1⽉份最低,平均⽓温0.9℃。
多年平均⽓温 14.2℃极端最⾼⽓温 38.5℃极端最低⽓温 -11.9℃⽇最⾼⽓温≥35℃的⽇数平均每年出现3d。
(⼆)降⽔本地区降⽔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的降⽔量,占全年总降⽔量的63%,其中6⽉份降⽔量最⼤。
⽽冬三⽉(1~3⽉)的降⽔量,仅占全年总降⽔量的6%。
多年平均降⽔量 882.6mm年最多降⽔量 1380.7 mm年最少降⽔量520.7 mm⽇最多降⽔量450.7 mm(1985年9⽉1⽇,为罕见特⼤暴⾬)⽇降⽔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8.8 d。
(三)风况连云港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季节分布为春、夏季E-ESE向;秋季N、NNE向;冬季NE、NNE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