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楼宇技术第10章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及物业智能化管理(第2版)
- 格式:ppt
- 大小:363.50 KB
- 文档页数:28
智能化楼宇系统集成技术第一节基于BAS的系统集成一、概述智能楼宇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在现代建筑平台上作有机的优化组合,向业主提供一个投资合理、舒适、安全的建筑环境。
随着智能楼宇中的各个子系统向着大规模、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方向发展,以及由于语音、数据、视频及控制等各类信号的传输线的大量和重复铺设,对楼宇智能化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而智能楼宇系统集成就是解决这一问题一个重要途径。
智能楼宇的集成化概念是区别其他传统的建筑弱电系统的一个最重要标志,也是当今智能楼宇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和评判智能化的最高标准,智能楼宇集成化的技术核心是建立在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的多种集成技术基础之上的一门新型技术。
智能楼宇的智能化实质就是集成化,就是信息资源和任务的综合共享与全局一体化的综合管理,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综合共享,提高服务和管理的高效率。
二、智能楼宇系统集成的内容以及原则⒈系统集成的内容⑴功能的集成⑵技术的集成⑶产品的集成⑷工程的集成智能楼宇的系统集成从集成层次上讲,可分为三个层次的集成:第一层次为子系统纵向集成,目的在于各子系统具体功能的实现。
对于BA子系统,如照明系统、环境控制系统、保安系统等,需进行部分网关开发工作。
第二层次为横向集成,主要体现于各子系统的联动和优化组合。
在确立各子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实现几个关键子系统的协调优化运行,报警联动控制等功能。
尤其是BAS的横向集成较为复杂。
第三层次为一体化集成。
即在横向集成的基础上,建立智能集成管理系统(IBMS),即建立一个实现网络集成、功能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的高层监控管理系统。
目前只有很少楼宇做到这一步。
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说,智能楼宇的核心系统包括:CA通信自动化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SA安全自动化系统;F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GCS综合布线系统;IBMS综合建筑管理系统。
智慧城市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集成智慧城市的发展旨在通过科技的应用,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集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智慧城市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集成,包括其定义、功能、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定义智慧城市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集成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将楼宇内各种设施、设备以及相关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实现楼宇的智能化运营和综合管理。
该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各种硬件设备,如智能感知设备、安防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等,将它们的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从而实现楼宇的智能决策和优化运营。
二、功能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集成具备多样化的功能,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功能的介绍:1. 智能安防管理:该功能通过安防设备的联网和数据分析,实现对楼宇内外的安全监控。
通过视频监控、闸门控制、报警系统等手段,保障楼宇的安全。
2. 智能能耗管理:这项功能通过对楼宇内各类设备的监控和调控,实现对能源的智能管理。
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对灯光、空调、电梯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优化控制,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3. 智能空间利用管理:此功能通过楼宇内的感应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对各个空间的智能利用。
通过人流统计、座位预定等手段,实现对会议室、公共场所等空间的合理利用,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4. 智能保养管理:这个功能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提前预测设备的损坏情况,实现对设备的智能保养。
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三、优势智慧城市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集成具有以下优势:1. 提升管理效率:通过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集成,楼宇的各种设施和设备可以实现联动和自动控制,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员可以实时监控楼宇的运行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和管理。
2. 降低能耗和成本:智能能耗管理功能可以对楼宇的能源进行智能控制和优化,从而减少能耗和运营成本。
此外,智能保养管理功能可以提前预测设备的故障,避免因设备损坏带来的维修成本。
《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21986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4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建筑电气工程技术1.前言1.1 课程定位楼宇智能化技术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必修课。
楼宇智能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它是建筑技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要求的结晶.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具备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安装、管理与维护等实践能力。
楼宇智能化技术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注重实用技术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起重要作用,是专业课程学习和顶岗实习的桥梁,同时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建筑照明与供配电、电气消防技术等,后续课程有建筑电气专业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
1.2 设计思路楼宇智能化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
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成绩评价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
课程内容的选取是按照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智能楼宇各子系统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项目编排是以任务项目形式对每个子系统从工作原理、设备组成等知识进行讲解,进行系统的施工图识读设计、设备安装等技能操作,力求同实际工程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2.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相关技术,熟悉智能楼宇各子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要求学生具有对智能楼宇系统的分析能力;具有智能楼宇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具备典型智能楼宇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集成楼宇管理是一个涉及复杂的过程,包括安全、能源、设备运维、人员进出等多个方面。
为了提高楼宇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集成是指将各个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整体管理系统。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集成实施和优势展示等方面进行论述,详细介绍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集成的重要性和优势。
需求分析在进行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集成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不同楼宇的管理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集成系统的具体功能。
比如,一般楼宇管理系统需要包括安全监控、门禁系统、消防系统、设备运维等功能。
通过对需求的充分了解和明确,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系统设计和集成实施。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集成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模块、接口和数据结构等相关要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以便将来进行系统的升级和扩展。
系统设计的关键是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确保系统能够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体验。
集成实施集成实施是将不同系统整合在一起的过程。
在进行集成实施时,需要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搭建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联调和测试,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和协作。
集成实施的过程需要进行严密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顺利运行。
优势展示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集成具有许多优势,以下是其中的几点:1.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集成不同系统,楼宇管理人员可以实现一站式的管理和监控。
不再需要在不同系统之间切换,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2. 降低管理成本:通过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集成,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以及设备维护的成本。
同时,还可以通过优化能源消耗等方式降低楼宇管理的费用。
3. 提升安全性: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集成可以实现对楼宇内的安全监控、门禁系统、消防系统等进行综合管理。
一旦发生安全问题,系统可以及时报警和响应,提高楼宇的安全性。
模块一楼宇智能化基本认识学习单元1 问题与思考问题1 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有哪些?答案:传统建筑的控制一般为手动和局部自动控制,整体缺乏联动性。
大楼中建筑设备较多,技术上相对复杂,维护和维修比较困难。
传统建筑中由于没有实现科学化管理,所以能耗比较大,与智能建筑相比其能耗一般多三分之一。
智能建筑对于现场的设备实施优化组合控制,除了可以进行本地控制外,还可以和上位计算机实现通信、现场的监控和管理,大楼内利用局域网连接整个办公设备,实现了无纸办公。
大楼内采用计算机网络,将电话、语音、视频等数据实现传输与共享。
建筑物中采用安全监控和管理,实现了科学管理后,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问题2 智能建筑包含哪些系统集成?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智能建筑主要包含楼宇自动化集成子系统、办公自动化集成子系统、通信自动化集成子系统。
它的主要特征是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
智能建筑的另一特征还包括科学化的管理和建筑节能。
学习单元2 问题与思考问题1 智能小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有哪些?答案:智能化住宅小区是利用4C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住处的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实施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智能小区的主要功能包括:运用智能电表技术,实现用电信息自动采集;提升电网自动化水平,保证小区可靠供电;电力光纤到表到户,服务互联网、广电网和电信网三网融合;智能用电服务互动平台,实现用户与供电企业的实时互动;示范分布式光伏发电,倡导清洁能源消费;配置电动汽车充电管理设施,满足居民使用电动汽车需求;家电的远程监测与控制,促进家庭合理用电;设置自助缴费终端,方便客户缴费;实现水电气集中抄表,有效整合各运营商的人力资源;实施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智能小区的主要特点包括:建筑结构布局合理,经济实用性强;居住环境舒适、安全、高效便捷;社区建设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实施全面的数字化控制及管理;方便快捷的通信网络服务设施;集智能化、集成化、协调化于一体;系统稳定性高、扩展能力强、维护方便。
建筑智能化系统第2版引言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种通过集成多个智能设备和技术,实现对建筑物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它包括对建筑内部设备的监测、控制和优化,以及对建筑外部环境的感知和适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在提高建筑安全性、节能减排、提升居住舒适度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定义、功能、应用和发展趋势,并对第2版进行更新和改进。
定义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通过各种智能设备、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对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和优化的系统。
它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自动化管理,包括灯光、空调、安防、能源管理等方面。
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建筑智能化系统能够使建筑更加安全、节能、舒适和智能。
功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感知和监测: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参数。
通过对环境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实现对建筑环境的优化和控制。
2.智能控制:根据环境数据和用户需求,自动控制建筑内的设备和系统。
例如,通过智能照明系统实现对灯光的自动调节,根据光线强度和用户活动情况来控制照明效果。
通过智能空调系统实现对温度的自动调节,根据室内外温度和用户需求来控制空调工作模式等。
3.安防监控:通过摄像头、入侵监测器等安防设备,对建筑内外进行监控和防护。
可以实时监测和录像,对异常事件进行报警和处理。
4.能源管理:通过智能电表、太阳能系统等设备,对建筑的能耗进行监测和管理。
可以实时显示能耗情况,并根据需求进行节能优化。
5.用户交互和管理:通过手机APP、触摸屏等界面,实现用户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界面进行设备的开关、参数的设置等操作,方便快捷地管理建筑设备和环境。
应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住宅和商业建筑: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可以实现对灯光、空调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进行智能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