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128.09 KB
- 文档页数:2
脑外伤后神经心理功能评估和康复指导一、引言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重大伤害,对患者的神经和心理功能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因此,对于脑外伤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功能评估和康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脑外伤后的神经心理功能评估方法以及康复指导的内容。
二、神经心理功能评估1. 神经系统评估脑外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如失语、肢体失去力量和感觉障碍等。
因此,在评估中需要考虑患者的听觉、视觉、运动和感觉能力。
通过检查反射弧和其他相关测试,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
2. 认知功能评估脑外伤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等。
在评估中可以使用标准化工具,如美国职业病医师协会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制定的各种认知功能测试来衡量患者的认知功能。
3. 心理症状评估脑外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心理症状对患者的康复过程和生活质量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在评估中要充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使用精神健康问卷等相应工具来评估。
三、康复指导1. 药物治疗对于脑外伤后出现的神经系统损害和心理异常,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手段。
例如,可以使用抗抑郁药物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或者使用神经保护药物促进神经再生。
但是,在应用任何药物之前必须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2. 个体化康复计划每个脑外伤患者的情况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以满足其特定需求。
康复计划可以包括多种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3. 心理支持脑外伤后的康复过程可能长期而艰苦,患者可能会面临挫折和困惑。
因此,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应对情绪困扰和挫折感,积极参与康复。
4. 家庭教育与指导脑外伤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患者本身,还会对其家庭产生重大影响。
男,24岁,战士。
于作战时头部受弹伤,子弹自左颞部进入,同时侧眼外侧部穿出,当即意识丧失。
四日后才逐渐清醒,情绪急躁易怒,甚至殴人等。
住院后,见人即握手,表现热诚亲切,把握手用力过猛,令人疼痛不能忍受,引起患者狂笑。
自称既往曾驾驶过飞机,出国留学四年,精通两国外语等均属虚构。
谈话中态度傲慢,盛气凌人,时而狂欢,时而悲哀。
近事记忆不良,如问医生姓名,立即遗忘,亦不知何时住院,由何处送来,定向力不良,无自知力。
诊断:脑外伤性精神障碍躁狂状态伴柯萨科夫综合征。
脑外伤导致精神障碍50例临床分析作者:孙清飞孙清春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导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类型及受伤部位、性质、与精神症状的关系。
方法:对50例病人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脑外伤导致精神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时伴有神经症样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和智能障碍等。
结论:脑外伤导致精神障碍发生率高,值得重视。
【关键词】脑外伤;精神障碍;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099-01脑外伤导致精神障碍是指头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所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在急性期或慢性期,可能发生精神活动的失调及缺陷。
1 临床资料:1.1 于2002年1月至2010看12在我院住院的脑外伤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共50例,其中男占35例70%,女占15例30%,年龄在16—62岁,青壮年(18—46岁)38例,占总数的76%。
外伤前无精神病史,全部病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六版中脑外伤导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对50例脑外伤导致精神障碍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类型及脑外伤性质、部位、与精神障碍的表现进行临床分析。
2 临床表现及结果:2.1 脑外伤的原因:多见于交通、工矿等事故,自然灾害、爆炸、坠落、殴打伤、车祸等。
2.2 脑外伤后昏迷的时间:50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脑外伤后昏迷,昏迷时间从数分钟到一个月不等。
其中半个小时有25例,半个月至24小时10例,大于24小时9例,还有6例昏迷时间不太清楚。
2.3 辅助检查:脑CT、脑超声、头颅平片及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和心理测验等。
20例(40%)发现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其中共济失调10例,巴宾基征阳性4例,局限性感觉缺乏6例,失语2例,肌张力改变2例,50例病人均在脑外伤后24小时内行脑CT,发现异常有32例(64%)其中脑挫裂伤12例,颅骨骨折6例颅内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硬膜下血肿5例,病灶,主要位于颞叶7例额叶11例额颞6例,顶叶5例,枕叶4例,外伤后行脑电图检查50例发现异常32例,其中轻度、异常18例,中度异常9例,重度异常5例。
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作者:黄裂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16-0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频发,导致颅脑外伤患者日益增多。
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因直接或间接受到外力作用所导致的损伤。
而额叶、颞叶及脑室旁组织受损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1],包括头痛、呕吐,思维及运动障碍甚至会导致遗忘等。
加强对此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已成为精神科护理工作亟待探讨的问题。
研究显示,精神障碍与颅脑损伤的预后有直接关系。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们对62例颅脑创伤致精神障碍患者给予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2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均符合CCMD一3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
其中男46例(74%),女 16例(26%),男性年龄18~72岁,平均(39.5±10.1岁),女性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7±9.8岁)。
脑外伤原因车祸 59例,殴打伤1例,高处坠落2例。
62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脑外伤后昏迷。
1.2临床观察经头颅CT诊断:额、颞叶脑挫裂伤29例,颞叶脑挫伤24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
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 41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1例,合并颅内血肿37例,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后42例施行血肿清除、凹陷骨折复位或去骨瓣减压等手术治疗。
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以下几种类型:①躁狂型 27例:表现为躁动不安,易激惹,兴奋异常,有攻击行为,言语零乱,思维奔逸,睡眠缺失,夜不入眠,对地西泮等镇静剂效果不理想。
②抑郁型21例:表现为情感脆弱或淡漠,哭笑无常,依赖性强,被动,沉默少语,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动作迟缓,记忆力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