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 格式:ppt
- 大小:231.00 KB
- 文档页数:40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脑炎是指脑组织的炎症反应,通常是由病毒、细菌、真菌或其他微
生物感染引起的。
脑炎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
死亡,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和鉴别脑炎的病因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脑炎患者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2. 头痛:头痛是脑炎的常见症状,程度和部位不一,可伴随呕吐。
3. 意识障碍:脑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精神异常、昏迷等症状。
4. 抽搐:脑炎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可能导致抽搐发作。
二、实验室检查
1. 脑脊液检查:脑炎患者的脑脊液常出现蛋白质升高、细胞数增加、糖量下降等异常。
2. 病原学检测:通过脑脊液或血清标本检测病原体的DNA、RNA、抗体等,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
三、影像学检查
1. 头部CT/MRI:可以观察到脑实质、脑膜、脑室等器官结构的异
常变化。
2. PET-CT:对于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脑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四、鉴别诊断
1. 病毒性脑炎:通常伴有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状,如呼吸道感染、皮疹等。
2. 细菌性脑炎:起病急骤、病情重、预后差,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3. 真菌性脑炎: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诊断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对于疑似脑炎的患者,临床医生应该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尽快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及时、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脑炎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几个概念问题:1.此处所谓常见脑炎是指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
2.此处所谓脑炎是一个统称、泛称。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种多样,一般感染部位在脑膜的称为脑膜炎,感染部位在脑实质的称为脑炎,脑膜和脑实质均有累及的称为脑膜脑炎,脑膜和脊髓膜均有累及的称为脑脊髓膜炎。
疾病名称中习惯称为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但实际很多情况下实质上是脑膜脑炎。
此三种脑炎以下简称为病脑、化脑、结脑。
此三种脑炎不是儿科特有,在内科病人也有。
以下以儿科患者特点为主加以复习。
一、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如果脑膜同时受累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2岁以内小儿发病率较高,6~11月份发生较多。
一、病因:有100多种病毒,但常见的有常见的有肠道v(virus)、单纯疱疹v、虫媒v(如乙脑v)、腺v、巨细胞包涵体v及某些传染病v(如腮腺炎v、麻疹v等)。
可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一)只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毒1.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v、柯萨奇v、埃可v、冠状v)2.流行性腮腺炎v3.麻疹v4.风疹v5.疱疹v(1)单纯疱疹v(2)水痘带状疱疹v(3)巨细胞包涵体v(4)ED病毒(可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痘v7.微小v8.流感病毒A和B9.腺v10.其他,如(1)呼吸道合胞v(2)副流感v(3)轮状v(4)乙肝v(二)虫媒v1.流行性乙型脑炎v2.蜱传播脑炎v(三)经哺乳动物传播的病毒1.狂犬v2.淋巴脉络丛脑膜炎v二.感染途径:(一)病毒入侵途径:主要有皮肤、粘膜、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系统。
其中呼吸道为主要途径。
(二)扩散途径:1.随血液进入:(1)病毒→入侵途径→人体→局部复制→淋巴系统→血液→初级病毒血症→全身器官→再次复制→次级病毒血症→多次循环→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中和;(2)病毒→入侵途径→人体→局部复制→淋巴系统→有抗免疫能力→达到一定浓度后→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有些病毒本身可以损伤血脑屏障,如HIV-1病毒感染血脑屏障内皮细胞→以非细胞溶解机制→中枢神经系统(CNS).或:病毒感染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直接感染脑实质,或经脑脊液→脑实质、脊髓实质.2 .延神经进入:病毒→入侵途径→人体→初级复制→局部周围神经→轴索→中枢神经系统。
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边缘叶脑炎、AR脑炎、皮质脑炎、小脑脑干脑炎等疾病分类、影像学特征和疾病要点自身免疫性脑炎及分类概念回顾自身免疫性脑炎是由脑实质的弥漫性或者多发性炎性病变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改变以灰质和神经元受累为主,也可累及白质和血管。
脑炎分为感染性和分感染性,感染性脑炎就是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如COVID-19感染导致脑炎。
非感染性脑炎,如免疫介导性的,妊娠引起的和药物引起的。
而免疫介导这组疾病就以自身免疫性脑炎多见,重要特点为:①非感染性;②经过临床治疗后大多数可以缓解。
AE分类:按抗原部位分类,按离子通道分类,按解剖部位来分类。
①重点关注抗细胞表面抗原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其中的抗NMDAR脑炎是最常见但又最不典型的,它的临床表现各异,各种情况都会出现,包括肢体无力、记忆下降、精神异常等,同样也可能没有任何特殊的症状。
特别是当病人早期以反应迟钝、活动缓慢到急诊室就诊时,需要特别警惕,容易漏诊和误诊。
②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抗GABABR抗体相关脑炎、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和抗AMPAR抗体相关脑炎较易识别,这四种脑炎的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边缘系统,以精神、行为、记忆下降为突出表现,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抗NMDAR脑炎同样也可以累及边缘系统,从而出现相关症状。
③自身免疫性脑炎还包括抗GAD65抗体相关脑炎,抗细胞内抗原抗体介导的以副肿瘤综合征为代表的疾病。
自边缘叶脑炎影像学特征概念回顾边缘系统是包含海绵体及杏仁体在内,负责多种功能如情绪、嗅觉、行为及长期记忆的大脑结构。
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为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边缘叶脑炎,主要表现为海马和/或杏仁核肿胀、信号增高。
发病初期,MRI可表现为正常,随着疾病进展出现颞叶内侧高信号,长期随访发现41%-95%的患者发展为海马萎缩。
图1 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影像学表现①为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的脑炎,主要是以边缘系统损害为主,影像学上大多数以颞叶对称性损害,亦可为非对称性。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膜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然而,脑膜炎的诊断并非易事,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本文将结合四种典型脑膜炎病例,分析其鉴别诊断的关键点。
病例一: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12岁。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3天,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50mmH2O,白细胞计数5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进展速度;2.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3. 病原体检测。
分析: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较慢。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病原体检测也是鉴别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最终诊断:病毒性脑膜炎。
病例二: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女性,25岁。
发热、头痛、盗汗、体重下降1个月,意识模糊3天。
查体:体温38.5℃,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00mmH2O,白细胞计数3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长短;2.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3.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缓慢。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低。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有助于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
最终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病例三: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5岁。
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300mmH2O,白细胞计数1000×106/L,蛋白含量显著升高。
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2. 病原体检测;3. 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脑炎确诊金标准
脑炎的诊断,首先要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入手,患者往往表现为头痛、发热,伴有恶心呕吐,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
考虑脑炎以后,要完善腰穿检查,如果腰穿提示脑脊液压力高,大于180mmHg,且脑脊液细胞数高于正常范围的0到10个,脑脊液蛋白数高于正常范围的0到450mg,则可以考虑存在脑炎。
具体鉴别是哪一个种类的脑炎,还需要结合腰穿、脑脊液细胞学以及影像学的结果。
一般病毒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细胞数一般在几十到几百之间,患者脑实质都没有损害,影像学无异常,蛋白可以轻度升高或者正常范围。
病毒性脑炎,以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常见,影像学多表现为颞叶或者额叶及海马、杏仁核等有异常密度,有可能严重的患者出现出血坏死性脑炎的表现,脑脊液检查其细胞数,数十到数百不等,蛋白多轻度升高,有时还可以见到红细胞。
结核性脑膜炎则无明显的特异性,患者可以有结核菌感染的病史,比如呼吸道结核或者消化道结核,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升高,几十、几百甚至上千都有可能,蛋白往往增高较明显,糖和氯化物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pd实验阳性,可以帮助诊断。
细菌性脑膜炎则是以化脓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细胞数成千上万,蛋白明显升高,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抗生素治疗有效。
其它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类型的脑炎,比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其鉴别诊断,主要是脑脊液墨汁染色可以查到隐球菌,就可以确诊。
还有自身免疫性脑炎以及其它的脱髓鞘脑炎,需要完善相关的抗原抗体检测才能明确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1.临床概述化脓性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菌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惊厥和颅内压增高等。
2.CT表现平扫可见基底池和脑沟的正常形态消失,呈等密度改变,这是由于炎性渗出物填充脑池和脑沟所致;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强化;本病可并发脑积水,CT表现为脑室扩大;本病可并发硬膜下积液,CT表现为脑外新月形低密度区;本病并发脑静脉窦血栓时,增强扫描可见典型空三角征,此征象由强化的血流和血管壁与不增强的血栓共同组成;可并发出血性脑静脉梗死、脑炎或脑脓肿。
3.鉴别诊断脑膜转移:脑膜转移灶可沿脑膜呈侵润性生长,并可在局部形成肿块,还可同时伴发脑内转移,病灶分布不连续。
结核性脑膜炎:多数呈亚急性起病,常有结核接触史,分布以基底池为明显,并可见多发粟粒状结节灶。
4.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行脑脊液检查时可见脑脊液外观浑浊,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细胞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菌。
结核性脑膜炎1.临床概述结核性脑膜炎是颅内结核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病理主要为脑膜增厚和肉芽组织增生。
2.CT表现CT平扫可见脑基底池和外侧裂池密度增高,增强可见脑膜强化;脑实质内多个粟粒状结节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本病常见爆米花样营养不良性钙化,多位于基底池周围;间接征象包括脑积水、脑萎缩和脑梗死等改变3.鉴别诊断脑膜转移:脑膜转移灶可沿脑膜呈侵润性生长,并可在局部形成肿块,还可同时伴有脑内转移,病灶分布不连续。
化脓性脑膜炎:多急性起病,常见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改变。
4.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行脑脊液检查示细胞数多小于500个,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含量减少,蛋白含量升高,涂片抗酸染色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病毒性脑炎1.临床概述本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智力减退、癫痫等症状,严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
2.CT表现病毒性脑炎早期(在发病3-5天),CT表现可正常,随病情进展,CT多表现为颞叶境界不清的低密度病变;CT增强可见境界不清的斑片状或脑回状强化;病变严重者CT可见脑实质内不规则高密度出血灶;本病后遗症改变包括脑软化、脑萎缩和营养不良性钙化等3.鉴别诊断脑梗死:发生脑梗死时,其异常血管分布区与病变血管的血供区一致,增强扫描梗死区域可见轻度脑回样强化。
脑膜炎的诊断标准脑膜炎是指脑膜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脑膜炎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降低至关重要。
正确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是至关重要的。
1.临床表现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主要包括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和癫痫等,不过也可能表现得比较隐匿。
对于有疑似脑膜炎的患者,应该进行精心的评估和仔细的检查。
关键点包括:(1)头痛:脑膜炎患者的头痛通常为强烈的前额或枕部头痛,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或数天。
头痛往往伴随着颈项强直和呕吐。
有时头痛的位置并不明显,可能是面部、额部或者牙齿等部位。
(2)发热:脑膜炎患者体温通常在38℃以上,可能达到40℃。
不过也有少数患者体温并不升高,甚至出现低体温。
(3)呕吐:脑膜炎患者的呕吐通常发生在头痛和发热之后,伴随着颈项强直。
(4)颈项强直:脑膜炎患者的颈项强直通常为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不能将下巴贴近胸部。
不过,颈项强直也可能发生在其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中。
(5)神经系统症状:脑膜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癫痫、脑积水、集中性神经系统症状和感觉异常等。
2.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规脑脊液检查的诊断标准:(1)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但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常常升高。
(2)外观和颜色: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通常为浑浊的,颜色可变化为黄色或绿色。
(3)蛋白质: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常升高。
(4)糖和氯化物: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糖含量通常降低,而氯化物含量通常升高。
(5)细胞数和分类: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细胞数明显升高,超过5/mm^3。
并且这些细胞主要是中性白细胞(约占80-90%),少数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影像学检查脑膜炎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头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是否有脑积水、脑软化或者其他异常表现。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同时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完整手册)各类脑炎脑膜炎的辨别诊断概述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各类脑炎脑膜炎的辨别诊断的详细信息。
脑炎和脑膜炎是一类严重的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对于正确的辨别诊断至关重要。
症状以下是各类脑炎脑膜炎的常见症状:1. 高热2. 头痛3. 颈部强直4. 意识障碍5. 癫痫发作6. 呕吐7. 恶心8. 皮疹辨别诊断在进行脑炎脑膜炎的辨别诊断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测试:1. 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学检测。
2. 头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MRI),以评估脑部结构是否异常。
3. 血液检查:检查白细胞计数、炎症指标和其他可能的异常。
4. 肿瘤标志物检查:排除可能的脑肿瘤引起的症状。
5. 其他特定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定的检查,如抗体检测或特定病原体检测。
脑炎和脑膜炎的区别脑炎和脑膜炎虽然有相似的症状,但两者仍有一定的区别:- 脑炎通常伴有脑组织的炎症,可能导致脑部功能障碍。
- 脑膜炎主要涉及脑膜的炎症,可能引起颅内高压和脑脊液异常。
治疗方法对于脑炎脑膜炎的治疗,以下方法常被采用:1. 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脑膜炎,常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 对症治疗:如注意休息、补水、控制发热、缓解头痛等。
4. 对并发症进行处理:如颅内高压、癫痫发作等。
预防措施以下是预防脑炎脑膜炎的几种常见措施:1. 接种疫苗:接种相应的疫苗,如乙脑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疫苗。
2.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3. 避免蚊虫叮咬: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蚊虫叮咬,如使用防蚊液、穿着长袖衣物等。
请注意,本手册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