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外园林案例赏析精讲园林是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的艺术,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中外园林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以下将以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两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赏析和解读。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园林通常由围墙、大门、假山、水池、亭台等元素组成。
其中,苏州的园林尤为出名。
苏州园林以小巧玲珑、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布局而著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拙政园。
拙政园以其奇巧的建筑造型和精湛的园林设计,吸引了无数游客。
整个园林由亭台楼阁、游廊、假山、水池等构成,呈现出一幅精细而可爱的画卷。
拙政园体现了中国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注重虚实结合和雅致的布局和景色的变化,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与中国园林相比,欧洲园林注重规划和几何形式,形成了宏伟壮丽的景观。
弗朗茨西斯凡花园是法国巴黎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该花园以其规模宏大和富丽堂皇的设计而著称。
整个花园由几何形状的花坛、水池和喷泉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几何美感。
弗朗茨西斯凡花园突出了欧洲园林的特点,强调规划和几何形式的巧妙运用,以及对景观的精心布局和细节的关注。
这些特点使得弗朗茨西斯凡花园成为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的地方。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中外园林在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园林强调自然和高度的艺术性,追求的是一种雅致和内敛的美感;而欧洲园林则更注重规划和几何形式,以及对细节和视觉效果的追求。
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差异。
然而,中外园林也存在共通之处。
首先,它们都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园林以山水为背景,强调山水之间的对比和呼应;而欧洲园林则通过人工建筑和植物的布置,营造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其次,它们都以人为本,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无论是中国园林的曲径通幽,还是欧洲园林的几何形式,都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环境和氛围。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园林啊,那可真是个奇妙的世界!就像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大箱子,每打开一次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咱先说说中国的园林吧。
中国园林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啊!走进中国园林,就仿佛走进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
那弯弯的小径,就像山间的小路,引领着你去探索每一个神秘的角落。
你看那亭台楼阁,多精致啊,就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站在亭子里,望着外面的景色,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还有那假山,虽然是假的,可却能以假乱真,仿佛真的把一座山搬进了园林里。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这不就是一幅活生生的“鱼戏莲叶间”的画面嘛!再看看外国的园林。
那风格可就大不一样啦!有的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大片大片的花海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有的则是规整有序,几何形状的布局让人眼前一亮。
外国园林就像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有着独特的风味。
你说园林这东西,是不是很神奇?它能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让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这不就像是把整个世界都变小了,放在你面前让你欣赏嘛!而且啊,在园林里散步,那感觉就跟在外面逛街可不一样。
在这里,你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每一处景色,感受每一丝气息。
你可以在花丛中闻着花香,也可以在树荫下乘凉,多舒服啊!咱平时生活压力那么大,去园林里逛逛不正好可以放松放松嘛!在那里,你可以忘掉所有的烦恼,就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园林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颗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总之啊,中外园林景观那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管是中国的园林还是外国的园林,都有着各自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应该好好地去欣赏它们,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美好。
园林,真的是一个让人陶醉的世界啊!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吗?。
中外园林对比案例1. 中国——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致、迷人的设计而闻名。
苏州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通过精心安排的景观、石雕、假山、水池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注重空间布局和光线的运用,使人感到宁静、放松。
2. 英国——凡特公园凡特公园是英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被誉为“英国园林之母”。
凡特公园以其宏伟的庄园、浪漫的湖泊、多样的花卉和植物而闻名。
凡特公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精心打造的花坛、喷泉和雕塑,营造出一种优雅、浪漫的氛围。
凡特公园的特点是注重花卉的种植和庭园的布局,使人感到愉悦、舒适。
3. 法国——凡尔赛宫花园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
凡尔赛宫花园以其宏伟的建筑、精美的雕塑和华丽的花卉而闻名。
凡尔赛宫花园注重对对称和比例的追求,通过精心修剪的树木、花坛和喷泉,营造出一种庄重、华丽的氛围。
凡尔赛宫花园的特点是注重建筑和雕塑的配合,使人感到肃穆、庄重。
4. 日本——岚山竹林岚山竹林是日本京都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以其壮观的竹林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
岚山竹林注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通过精心设计的小径、庭院和庭园,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
岚山竹林的特点是注重竹林的种植和布局,使人感到神秘、宁静。
5.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以其广阔的草地、湖泊和多样的植物而闻名。
中央公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精心设计的步道、广场和花坛,营造出一种活力、欢乐的氛围。
中央公园的特点是注重公园的开放性和多功能性,使人感到活力、愉悦。
6. 意大利——梵蒂冈花园梵蒂冈花园是意大利最著名的花园之一,位于梵蒂冈城墙内,以其宁静的环境和精美的植物而闻名。
梵蒂冈花园注重对自然和文化的保护,通过精心设计的花坛、喷泉和雕塑,营造出一种宁静、庄重的氛围。
梵蒂冈花园的特点是注重宗教和文化的融合,使人感到庄严、肃穆。
一、园林的定义园林: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或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园林功能1.游憩;2.居住;3.精神享受;4.保护和改善环境;5.精神食粮(2007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世界风景园林月’)。
三、园林的发展演变过程1.信息文明;2.工业文明;3.农业文明;4.原始文明。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伊斯兰、中国)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1853年建立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近代公园。
四、园林的主要类型1.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布局形式: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地域: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巴蜀园林、岭南园林、西域园林。
明代计成《园冶》(公元前1643年)是全世界最早的造园艺术理论书籍。
园林景观概述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风光、景色、风景。
景观是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动态整体系统,它是由地理圈、生物圈、和人类文化圈共同作用形成的。
景观: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资源;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风土民情。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达成协议,订立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协力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
中国在1985年成为缔约国,到目前为止,有38项申报成功。
27项「世界文化遗产」、7项为「世界自然遗产」、4项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第二章园林美与园林景观欣赏二、园林美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内涵:社会、自然、艺术美。
1.自然美:具备形式美的事物,其以自然界原有的感性形式引起的美感。
2.艺术美:造园家借助山水花木等形象实体,按照美的规律和人对自然的审美观念创造出的艺术化了的园林美。
3.社会美:园林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并反映社会生活内容,表现主人或创作者的思想倾向。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中西方园林设计内涵丰富,区别也很显著。
中西园林的艺术更是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一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
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
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
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
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
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公共艺术选修课
《中外园林欣赏》考试试卷
姓名:罗银君学号:10337427 原始班级:营销104
1.从园林欣赏的角度谈本学期课程收获
虽然仅仅学习欣赏了几周的的园林艺术,可还是让我喜欢上了这门学科,老师精彩的PPT演说(唉,可惜老师的课件不能copy),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深切的感触到我们祖国的古典园林艺术的辉煌造诣!也让我萌发了对活动的一些灵感,收益颇多啊!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我国园林的发展史。
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
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官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
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谈到如何看待中西方园林的问题,我认为对于园林设计来讲,严格地讲中西方园林区别看待是值得商榷的。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
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大多数人都将西方等同于现代,而将中国的等同于古代,甚至等同于过时、陈旧;进而将简洁、直线等同于西方,而将繁复、曲线等同于中国。
这是极大的误解。
中国的和传统中国是两个概念,中国的可以是现代的,也应该是现代的。
中国和西方可以有很多的共同的形式和内容,既然都是人类,再加上如今全球化的影响,中西方将拥有更多的普适的价值观,而这些普适的价值并不会影响中国自身的发展,我们并不必担心被“西化”,相反中国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影响着西方,影响着世界。
中国园林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园林的建造不是为了消除自然,而是为了融入自然,园林与中国传统艺术有着相通的精神气质,充满了诗情画意,是时间与空间交融的艺术形式。
园林艺术可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将各种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中国园林体现出了一种意境之美。
园林的意境不仅可以通过视觉来感受,还能够通过嗅觉、听觉、味觉来感受。
中国园林意境之美不仅是一种感官之美,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之美。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园林写一篇赏析论文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
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
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园林美一样,都取源于自然,是在自然空间形态基础上加以抽象化、理想化的产物。
苏州园林一般用地有限,常在市井之内再造山林之趣,除用微缩景观外,空间巧妙组合是其成功关键。
廊,这种长条形状的园林建筑物,常常作用为最理想的手段。
一条透空的长廊横贯于园内,原有的空间立即产生远、中、近三个层次,两侧的景物都将互为对方的远景和背景,使原本娇小的园林显得空灵而又深邃。
在苏州园林中,亭、台、楼、阁、榭等是“实”的,而廊是“虚”的,两者结合便构成了虚和实的和谐美。
沿廊漫步,既像在室内,又像在室外,这种亦内亦外的感觉,使人产生一种“过度空间”的心理,造园家就是利用这种空间内外矛盾的统一,将两种不同的空间感受微妙地融合在一起。
回避倾轧的官场、喧嚣的尘世,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道家的哲学、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
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将近200处,为全国之冠。
苏州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苏州著名的园林还有:退思园,耦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怡园,艺园。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这本是描写阿房宫的气势之宏大,可是用在精致的苏州园林中也同样适合。
园中景物本散漫,但通过廊的“勾勒”和“穿插”,才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变的艺术整体。
廊乃苏州园林园主普遍采用的手段之一,但它折射出的绝不是诸如此类单纯的建筑艺术,更是荟萃了文学、哲学和美学等艺术和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正是以其格调之超俗,文化品位之高雅,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瑰宝!
“平面曲折,高低错落”,这是中国园林建筑布局的艺术手法之一,原因在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而不象西方园林那样着意表现规整的人工之美。
苏州园林更是讲究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步移景异。
而中国的建筑一般呈方形、圆形,要有丰富的转折与错落谈何容易。
但廊,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廊除供人行走之外,并无其他独立功能,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它的最大作用是连接其他类型的园林建筑。
廊可长、可短、可上、可下、可折、可弯,非常灵活。
苏州园林中“廊”的曲折程度要比北方皇家园林强得多,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以达到“随形而弯,依势而曲”(引自《园冶》)的效果。
总之,苏州园林建筑中借助了廊的运用,才完美地实现了平面上曲曲折折,竖向上随地形的起伏而高低错落。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苏州名园、名胜目不暇接,她丰富的艺术魅力、博大精深的内涵,堪称中国文明的精萃。
苏州园林每一扇门,每一扇窗,都是画框,内有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可精读,可细品,它四时有景,四时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