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在显微镜下呈丝状或棒状,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因此而得名。
在无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一样。
而在有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分布,称为二倍体。
性细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
在有不同性别的生物体内,有两个基本类型的染色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前者控制性联遗传特征,后者控制着除性联遗传特征以外的全部遗传特征。
人体共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男女的性染色体不同,男性由一个X性染色体和一个Y性染色体组成,而女性则有两个X性染色体。
第22对染色体是常染色体中最后一对,形体较小,但它与免疫系统、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分裂、智力迟钝和白血病以及多种癌症相关。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①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②染色体与DNA的关系:每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
③DNA与基因的关系:每个DNA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研究结果表明,每一个染色体含有一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一个基因是DNA分子的一部分。
现代遗传学认为,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也就是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一个基因要有正常的生理机能,它的几个正常组成部分一定要位于相继邻接的位置上,也就是说核苷酸要排成一定的次序,才能决定一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假使几个正常组成部分分处于两个染色体上,理论上就是核苷酸的种类和排列改变了,这样就失去正常的生理机能。
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归纳复习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DNA分子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
除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余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这种物质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它还存在于细胞核外的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
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是DNA的载体,载体的意思是DNA在这上边存在。
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所以说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是:相对的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并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等位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在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少一半.受精卵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样.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2:1:2.如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_______染色体,女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2条+X,男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2条+X 或22条+Y.受精卵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相同.1._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而DNA则是构成基因的分子。
染色体则是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的一种有序排列形式。
因此,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基因DNA是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
每个染色体都由一条长长的DNA分子和一些蛋白质组成。
这些蛋白质可以将DNA分子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凑的结构。
这种结构有助于保护DNA分子不受损伤,并且在细胞分裂时有助于DNA分子的复制和分配。
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各不相同,这也是它们遗传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人类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母亲,23条来自父亲。
这些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决定了人类的遗传特征,如眼睛颜色、身高、血型等。
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基因的表达上。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DNA被转录成RNA,然后再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染色体上的一些特定区域控制的。
这些区域可以通过一些化学修饰来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的遗传特征。
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基因DNA是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基因
的表达也受到染色体上的一些特定区域的控制。
对于生物学的研究和遗传学的应用,深入理解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指间的相似性。
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指间和间的差异。
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金鱼品种多。
【点拨】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形状,身高,血型,能否卷舌。
(2)相对性状:种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
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狗的白毛和黑毛。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转基因超级鼠:①过程:利用技术将转入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内,再将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内,生出的小鼠个体较大。
②所用生物技术: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③结论: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的影响。
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性状。
【小试牛刀】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人的A 型血与B 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C.性别也属于人体的性状D.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B.变异的实质是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C.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3.(2021北京房山二模,18)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手段。
基因染色体 dna的关系
基因,染色体和DNA之间的关系
基因、染色体、DNA这三个单词是分子遗传学中经常出现的名词,它们均是遗传信息的组成单位,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也即是决定生物体特征的遗传单元,它可能会影响生物的形态,行为以及其他性状,基因是DNA片断的集合。
染色体是基因的收集者,染色体是DNA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把基因的信息保存在一起,以便传递给后代。
而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种分子,它维持生物体的一切可变性,它如同生物体遗传信息中的码文,拥有构成生物体特征的重要信息。
DNA是是染色体的细胞内组成部分。
基因、染色体和DNA之间的关系可以比作一本书,基因就像书中的每一句话。
它包含有关生物性状的重要信息,而染色体就像书的收录者,将基因的内容有组织的收集起来,保存起来。
DNA则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就像书的内容,内含改变、维持具有特定性状的遗传信息。
基因、染色体和DNA之间的关系就像书中的每一个字,一张表,一则诗,一幅画,它们都是遗传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机体的运行的必要条件。
基因、染色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孩子、装备、车子的关系:一个孩子要想出去玩,必须有装备,装备必须由车子运送到孩子所能到达的地方,在生物学中,DNA就像车子,染色体就像装备,而基因就像孩子,它们均是生物结构的组成部分,在构成生物体的性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1)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3)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冈有显隐性之分,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就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三者的包含关系,如图
特别提醒:
①每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稳定不变的染色体数;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
②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新形成的生殖细胞中。
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即只有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即只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第1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梳理】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定义:遗传是指后代与亲代的相似现象。
2.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因为控制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储存在遗传物质(DNA)中,这些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染色体、DNA、基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1)染色体是指利用染色技术对正在分裂的细胞进行染色,可以看到细胞内存在着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DNA(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基因是指DNA上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4)三者间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在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分子也是成对的,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的片段)。
即:基因位于DNA 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4.意义:一般情况下,同种生物所含有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因此,细胞内所包含的基因也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保证了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稳定的遗传信息。
如:果蝇4对染色体,豌豆7对,玉米10对,水稻12对,人23对。
二、人的性状和遗传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如:鸡冠的性状,花的颜色,眼皮的单和双等。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小麦的高茎与矮茎,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种子的圆滑与皱缩。
判断:狗的黄毛与卷毛(×)(不是同一性状)狗的黄毛与牛的黑毛(×)(不是同种生物)2.基因与性状(1)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2)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如a)。
AA或Aa控制的性状为显性性状,aa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因此,性状表现为隐性性状的概率低,表现为显性性状的概率高;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性状表现。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2024.7(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所有真核细胞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B.1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染色体片段D.基因的化学本质通常是DNA片段2.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片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链中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B.乙链的碱基序列依次为5'-TCCA-3'C.甲链中碱基C和碱基G通过氢键相连D.若该分子中GC含量高,则稳定性较强3.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有15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800个。
该DNA分子以14N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2次,则()A.该过程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400个B.子代DNA分子一条链中A约占23%C.经密度梯度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三条带D.不含15N的DNA单链与含15N的DNA单链数量比为3∶14.关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核糖体上只有一个tRNA结合位点B.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需要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C.一个核糖体上可以同时结合多条mRNA以便同时合成多条肽链D.与DNA复制相比,翻译过程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T5.下图为拟南芥(2n=10))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顺序为⑥①②③④⑤⑦⑧B.图①③中的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图⑤⑥⑦中的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D.图①中的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6.下列关于性染色体说法错误的是()A.♀隐×♀显可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C.若隐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某病由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男患者多于女患者7.下列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现象,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互换B.AaBb的个体产生AB、Ab、aB、ab的配子C.Aa自交出现不同性状的子代D.AB、Ab、aB、ab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8.由于细胞中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在细胞分裂中丢失(图甲),导致某女子的14号和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发生异常联会(图乙)。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物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新课标--遗传和进化的学业要求】:1.能够解释遗传信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了传递,并控制新个体的生长发育;2.借助图示或模型阐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阐明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性状;3.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陈胜巨大推动作用;4.运用进化和适应的观点,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思维导图】一、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础知识点纲要: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考点归纳】【知识强化】1.以下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女孩的卵细胞内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父方,也可能来自母方B.子代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D.一个家族中男性的Y染色体来自同一个祖先【答案】B【详解】A.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
女孩在产生卵细胞时,X性染色体随机进入生殖细胞,因此可能来自父方,也可能来自母方,A正确。
B.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但进入同一个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是随机的,可以是两条中的任意一条,因此子代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不一定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错误。
C.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基因和染色体是遗传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总结一下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
一、基因的定义和特点基因是指控制遗传性状的遗传单位,是由DNA分子组成的。
基因是生物体内的功能单位,它控制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特征的表现。
基因具有以下特点:1. 遗传性:基因是遗传物质的一部分,可以从父母传给子代。
2. 稳定性: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会发生突变,除非受到外界的影响。
3. 可变性:基因可以发生突变,从而导致遗传特征的变化。
4. 多态性: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变异形式,称为等位基因。
二、染色体的定义和特点染色体是一种细胞器官,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遗传信息的载体。
染色体是细胞分裂和遗传过程中的重要结构,它们能够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染色体具有以下特点:1. 遗传性: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一部分,可以从父母传给子代。
2. 稳定性: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不会发生突变,除非受到外界的影响。
3. 可变性:染色体可以发生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遗传特征的变化。
4. 数目多样性: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不同,同一物种中不同个体的染色体数目也可能不同。
三、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遗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序列,它们位于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称为基因座。
2. 基因的遗传是染色体的遗传: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染色体的遗传也是基因的遗传。
因此,基因和染色体的遗传方式是相同的。
3. 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有些基因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而有些基因则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
4. 染色体的畸变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染色体畸变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遗传特征的变化。
例如,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等畸变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精品资源
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基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起初科学家们认为蛋白质最有可能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而DNA只有4种不同的碱基。
直到1944年艾弗里(O.Avery,1877—1955)等证实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人们才确认基因的物质基础是DNA,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NA复制,基因也随着复制。
细胞分裂时,复制了的染色体和其上的基因传给后代,这就是生物繁衍的分子基础。
1910年,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证明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而后,摩尔根领导的实验室还阐明了多个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的结论。
但当时对基因的化学成分并不清楚。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主要来自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同事经过10年的工作,在离体的条件下完成了肺炎双球菌从无毒型(R型)向有毒型(S型)的转化。
他们把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从活的S型细菌中提取出来,把每一成分分别跟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在培养液中培养。
他们发现,S型细菌的DNA成分、且只有DNA能够把某一R型细菌转化为S型,而且DNA的纯度越高,这种转化过程越有效。
若使DNA分解,就不再出现转化现象。
以上实验说明从一种基因型的细胞来的DNA掺入到另一不同基因型的细胞中,可引起稳定的遗传变异,DNA具有特定的遗传特性,是遗传物质。
DNA多聚核苷酸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的编码通常是从DNA 的5′端到3′端(聚合酶按这个方向复制DNA)。
在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命体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一个区段,并与它所决定的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相对应。
每个DNA 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又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核苷酸对。
在一条DNA分子上的基因一般是分散的,被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分开。
基因的3个基本特性可以用DNA的特性加以说明。
1.基因的自我复制。
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为相同的两个DNA分子,基因也随之复制。
2.基因决定性状。
某一区段的核苷酸顺序互补地决定mRNA的核苷酸顺序,进而专一地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
所以某一基因存在时,决定某种酶或其他蛋白质的合成,通过生理生化过程,出现某一性状。
3.基因的突变。
DNA分子很稳定,但偶尔也会出现差错,例如某一区段内一个碱基对改变了,改变的新核苷酸顺序通过复制又能稳定地保持下去。
基因也很稳定,但偶尔也会发生一个突变,出现一个与原来不同的新等位基因。
该基因通过自我复制又稳定地一代一代传下去。
现已证明遗传物质除了DNA外还有RNA,如有些病毒不含DNA,只含有RNA和蛋白质。
欢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