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2
- 格式:ppt
- 大小:7.62 MB
- 文档页数:14
孔融让梨旁白:从前,有一个叫孔融的小孩,他们一家有慈爱的父母,还有很多兄弟。
孔融聪明懂事,与兄弟们相处的非常好。
老爷,夫人手拉手上场夫人:老爷,最近天气太干燥了,一会儿您去集市上给孩子们买些梨吧。
老爷:好的,夫人,我去去就回,你在家里给孩子们准备午饭吧老爷夫人各自退场众兄弟上场走到舞台中央孔融:大哥,你的字写的真漂亮,有时间能教教我吗?大哥:没问题,你是我的好弟弟,我当然愿意教你啊!孔融:谢谢大哥(拱手弯腰)弟弟们:孔融哥哥,我们俩想学射箭,你能教教我们吗?孔融:当然可以,你们俩是我的好弟弟呀!弟弟们:谢谢哥哥。
旁白:孔融和兄弟们相处的非常好,每天一起练字、一起射箭、一起玩耍,愉快极了。
就在这时,父亲回来了。
老爷:孩子们,夫人,我回来了。
(手拿一筐梨走到孩子们面前)众兄弟:父亲,您回来啦老爷:孩子们,我在集市上买了一些梨,你们每个人挑一个吧!大哥二哥:我们俩是哥哥,让弟弟先挑吧。
三哥:孔融,你先挑吧!孔融:谢谢哥哥。
这梨,有的个儿大,有的个儿小。
我就挑一个最小的吧。
大哥二哥和弟弟们分别拿梨老爷:孔融,哥哥让你先挑,你怎么不挑个大个儿的吃呢?孔融:哥哥们比我大,他们应该吃大个的。
老爷:那弟弟们比你小,最小的应该让弟弟吃啊!孔融:我是哥哥,应该把大个的让给弟弟吃。
旁白:老爷听完孔融的话,哈哈大笑老爷:哈哈哈哈,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夫人,饭菜做好了吗?夫人:好了好了(端菜上场)快坐下吃饭吧!一家人围坐,吃午饭。
吃完后起立,站一排齐背诵:我们小朋友要向孔融学习,尊老爱幼,懂得谦让。
和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和小朋友们友爱相处。
谢谢大家。
(齐鞠躬)。
【 - 写作指导】篇一:《中国古代礼仪故事四则》中国古代礼仪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 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3.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字文举,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孔子的第32代孙,自幼聪颖好学,深受父母和师长的喜爱。
孔融小时候就有
着一颗仁爱之心,有一次,他的仁爱之心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天,孔融和一帮小伙伴在路上玩耍,突然看到一个老人手里拿着一篮梨在卖。
这些梨又大又圆,看上去非常诱人。
孔融和小伙伴们纷纷上前去买梨,可是老人的梨却很贵,大家都觉得不值。
这时,孔融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衣衫褴褛,瘦弱无比,看上去非常饥饿。
孔融心生一计,他对老人说,“大爷,您的梨实在太贵了,我们这些孩子买不起啊。
不如您把梨给了那位小女孩吧,她看上去非常饥饿,也许会很喜欢吃梨。
”老人听了孔融的话,眼睛一亮,便把梨篮递给了小女孩。
小女孩接过梨篮,眼睛里闪烁着感激的泪花,她慢慢地吃起了梨,一口一口地
咬着,吃得津津有味。
孔融看到这一幕,心里也充满了欣慰和喜悦。
他知道,自己的善举给了小女孩一份温暖和快乐,这让他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做好事并不难,只要我们有一
颗仁爱之心,就能够帮助他人,让世界充满爱与温暖。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孔融,用自己的善举去温暖他人,让世界充满美好和希望。
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人。
我们应该学习孔融的仁爱之心,做一
个善良、宽容、乐于助人的人。
正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用自己的善举去温暖他人,让这个世界充满爱与温暖。
愿我们都能够成为像孔融一样的好人,让美好的品质传承下去,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2课孔融让梨
融四岁,与兄食梨,辄(zhé)引小者。
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
(选自《世说新语笺疏》)注释
①:于是,就。
②引:拿。
③故:原因。
④法:按照规则。
参考译文
孔融四岁的时候,与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就拿了一个小小的梨。
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孔融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照规矩就应该拿最小的梨。
”
文后小练习
1.孔融“引小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把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在括号里。
(1)人问其故.。
()
A.故事
B.原因
(2)法.当取小者。
()
A.规矩,道理
B.法律
3.从这个故事来看,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人?
中国古代的九州
传说,大禹治理好洪水后,为了方便管理地方,就把古中国划分为九大州,分别是冀州、充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划分好区域后,大禹命令各州的州牧贡献青钢,铸造了九个大鼎,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都刻在鼎身上,以一鼎象征一州,存放在都城。
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幼儿园小班社会故事教案《孔融让梨》 (2) 幼儿园小班社会故事教案《孔融让梨》 (2)精选2篇(一)故事名称:孔融让梨适用年龄:3-4岁幼儿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分享和友善的品质;2. 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和善待他人的意识。
故事背景:这是一个发生在古代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孩孔融非常聪明,他明白让别人一点利益,会获得更多的好处。
教学材料:1. 故事《孔融让梨》的图片或者绘本;2. 黑板;3. 果盘和几颗水果。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绘本或者讲述梨的形状、颜色以及它们的味道,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梨的特点。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给幼儿讲解故事《孔融让梨》的情节,告诉他们孔融为了让别人开心,舍弃了自己的梨。
重点强调故事传递的友善和分享的重要性。
3. 分析与讨论(10分钟)教师向幼儿提问:a. 你们觉得孔融为什么会把自己的梨让给别人呢?b. 孔融的行为有什么好处和意义呢?c. 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们会怎样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引导他们思考和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
4. 角色扮演(15分钟)教师邀请2-3位幼儿扮演孔融和其他角色,重新演绎故事,并邀请其他幼儿观看。
5. 游戏活动(15分钟)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小的水果,比如一个小苹果或者一个小橙子,并告诉他们根据故事中的情节来进行游戏。
规则是:a. 每个幼儿都有一个水果,但是不能吃掉;b. 幼儿要想办法可以和其他幼儿交换自己的水果,从而有机会获得其他的水果。
这样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故事中的主题,让幼儿明白通过分享和让利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
6.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的教训,强调友善和分享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今后在生活中多多应用这个教训。
7. 结束(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唱一首关于友谊和分享的歌曲,结束本节课。
教学提示:1. 在角色扮演环节,可以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孔融和其他角色,通过互换角色来增加互动和参与感。
小学生孔融让梨读书总结今日,我读了一本《懂礼貌的故事》书,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来一筐梨,爸爸让孔融给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让给了爸爸、妈妈、哥哥们,自我留了一个最小的。
大家都夸他有礼貌。
我读到那里被孔融的行为感动了,四岁的孔融都明白要做一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东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我玩,从来都没有想别人。
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羞愧,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懂礼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东西必须先让长辈们吃,玩玩具也必须要懂得谦让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帮忙,必须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心中永远装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必须会尊重你。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这种美德吧!这样你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生命也会更加绚丽多姿。
同时让我想起了一首歌《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孔融让梨读书心得(二)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在许多古人身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在孔融孔文举身上就体现出来了。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
父亲让孔融分梨,结果孔融自我拿了一个最小的梨。
父亲问他:“为什么你自我拿最小的梨呢?”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应当吃大的。
弟弟最小,我应当让他。
”之后,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大家都说孔融四岁就明白让梨,是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家长们也经商用这个故事教育自我的孩子要懂得谦让。
我们平时做到谦让了吗?如果爸爸妈妈让我们分梨的话,我们会给自我留个最小的吗?估计大多数孩子不会吧?我们看了这个故事后,会怎样做呢?我以往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副情景,一个老奶奶慢慢的走上了车,爱心座位被几个年轻小伙子占了,看见老奶奶上车,有的拿出手机玩,有的装作睡觉,没有人给老奶奶让座。
真是太自私了,太不懂谦让了。
想一想平时,我们有的人上公交车争先恐后去抢座位,有的人在学校发什么东西的时候,也是抢在前面,生怕自我拿不到,有的人看到排队很长,就会挤到前面去插队。
孔融让梨的文言文原文及拼音
《孔融让梨》这篇文选自《后汉书》,讲述了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的故事。
以下是孔融让梨文原文带拼音、注释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孔融让梨文原文带拼音:
《 孔
k ǒng 融r óng 让r àng 梨l í 》
孔k ǒng 融r óng 四s ì岁su ì , 与y ǔ诸zh ū兄
xi ōng 同t óng 食sh í梨l í
, 融r óng 独d ú择z é小xi ǎo 者zh ě , 父f ù问w èn 故g ù , 融r óng 曰yu ē :“ 儿ér 年ni án 幼y òu , 当d āng 取q ǔ小xi ǎo 者zh ě 。
”
孔融让梨文翻译: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起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
”
孔融让梨文注释:
1、诸兄:众兄弟。
2、同:共同;一起。
3、故:原因、缘故。
4、曰:说。
孔融让梨文启示: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凡事应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
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孔融表现出的谦恭敬让的美德是值得我们学习。
2024年孔融让梨阅读心得范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人物或事迹。
他熏陶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品德修养,它感染了多少位伟人的心灵他点化了多少迷途知返的人。
在这个假期,在教师与家长的配合下,我读了许许多多的民俗精神的传统故事。
其中最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是《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孔融四岁的时候,父亲买来了许多梨,当孔融挑梨时,他却把最小的留给了自我。
父亲感到十分惊讶,孔融确认为大的应当留给哥哥,弟弟一齐吃才对。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意义深远。
给我的感受,却十分深刻。
我们也要学习孔融这样的精神,遇到事情要处处想着他人,为他人着想,而不是为了一点点眼前的利益,与他人发生争执,这样一来,你损失的不仅仅是表面的物质利益,可是精神品质上的“破产”,而孔融,因为具有这一良好的品质,如同挖到了金矿一般,从此便步步高升,得到了皇帝的重视。
再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是否与四岁的孔融一般呢?看,我魏了一本无缺损的书,正在和妹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呢!这本完好的书,在我们兄妹俩手中,夺过来,抢过去。
突然,我趁妹妹不注意,用力一抽,书便落入我的手中。
正当我洋洋得意之时,妹妹却趁机从我的怀中抢来过去。
我生气了,紧紧的抓住书,用力不放。
可是,只听见“咔嚓”一声,书被撕成了两半。
我和妹妹都呆住了,傻愣愣的看着书的“尸体”,再看看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让梨了,我都这么大了,还为了一本小小的书,与妹妹争夺,实在不应当。
“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期望大家像孔融一样,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
到那时,争执便没有了,吵闹也消失了,人生都变得有爱了,世界变得多么和谐!2024年孔融让梨阅读心得范本(2)《孔融让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通过讲述孔融让梨的经历,展示了孔融高尚的品德和谦虚的精神,引发了我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的思考。
故事讲述了孔融和刁蛮任性的少年儿童之间的争斗。
孔融在梨树下摘下了一颗大梨子,想要品尝一下。
孔融让梨读后感孔融让梨读后感1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
它讲述了:有一天,孔融的父亲给了孔融一个大梨,孔融就把大梨给了哥哥,父亲问他:“你为什么要把大梨给哥哥呀?”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应该吃大的。
”父亲又给了孔融一个大梨,孔融给了弟弟,父亲又问他:“你为什么要给弟弟呀?”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应该让着他。
”以前,妈妈买了好吃的,我觉得大的好的理所应当就是我的,我和哥哥也经常因为一些小东西争得面红耳赤。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谦让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习它,但不能凡事都谦让。
比如:学习上我们要你追我赶,相互比拼,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进步。
孔融让梨读后感2读孔融让梨的故事有感相信大家都听过或看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
在故事中,四岁的孔融在吃梨的时候挑了一个最小的梨给自己吃,大的留给五个哥哥和一个小弟弟。
爸爸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得到的回答是:哥哥比我大,所以要吃大梨。
弟弟比我小,我是哥哥,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
爸爸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自私,要大方。
还告诉我们做事要先别人,后自己。
俗话说“先人后己”就是这个道理。
故事中,孔融的一举一动,再加上他那惊人巧妙的回答,显得他格外的懂事、礼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这个故事很短,但它把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描写得非常细致,好像我就是一个旁观者一样。
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可见他是多么懂事啊!我们也要懂得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所以,请永远记住孔融,记住《孔融让梨》这个故事。
孔融让梨读后感3讲述一个叫孔融的小男孩,他很懂事。
父亲带回家的一袋梨,让孔融去分梨,他却把最大的梨给了他的爷爷奶奶,较大的给了父母,其他都给了他的兄弟,而最小的留给了自己。
“正因我年纪最小当然就应吃最小的呀!”这是一个仅有四岁的孔融说的,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都懂尊老爱幼,想想那时四岁的我们懂什么,或许只懂怎样去玩,还在大人面前撒娇,也许还会不懂事的只会顾着自己的嘴巴。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字文举,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孔融自幼聪颖,博学多才,深受父母和师长的喜爱。
他性情温和,善于待人接物,深受乡里人民的爱戴。
在孔融的家乡,有一位老者名叫梨树翁,他家境贫寒,但为人诚实善良,深受乡亲们的尊敬。
有一天,孔融到梨树翁家中拜访,正巧梨树翁正在摘梨子。
孔融见梨树翁年老
体弱,便主动上前帮忙摘梨。
梨树翁连忙阻止说,“这些梨子是我家的,我应该自己去摘。
”孔融笑着说,“我年轻力壮,您年纪大了,应该让我来帮助您。
”梨树翁感激地点点头,便让孔融摘梨子。
就在这时,一位行人路过,看到孔融在摘梨子,便笑着对梨树翁说,“你家的
梨子真好,这位年轻人正在帮你摘梨,你可得好好招待他。
”梨树翁听后,连忙对孔融说,“这些梨子都是你的了,我家还有其他的,你尽管拿去吧。
”孔融笑着说,“我只是来帮忙,并不是为了拿梨子的。
”梨树翁却坚持让孔融拿去,孔融只好接过梨子,感慨地说,“老人家,您真是太客气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励志故事,它告诉我们
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待人诚恳。
孔融让梨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故事,更是一种品格的体现,一种处世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做一个真正有品德的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有礼貌,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有爱心,善待他人。
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愿我们都能像孔融一样,心怀善意,乐于助人,让美好的品德之花在我们心中开放。
《孔融让梨》读书笔记《孔融让梨》读书笔记1今天我读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孔融不挑好的,不挑大的,却挑了最小的梨给自己。
他的爸爸故意问孔融:“这儿那么多的梨子,你为什么只挑一个最小的吃呢?”孔融回答说:“因为我小,我就吃小的,大的让给哥哥吃。
”爸爸又问:“你还有一个弟弟呢?弟弟不是比你还小么?”他又回答说:“我比弟弟大,我吃小的,大的让给弟弟不好么?”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应该虚心向他学习,首先要孝敬长辈,关心家人和我的同学,多学习课外知识,做一个又聪明又积极的小朋友。
《孔融让梨》读书笔记2今天我读了《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妈妈让他给大家分梨。
孔融把大梨让给了别人,把小梨留给了自己。
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拿大的,他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说起《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想起了一个词——谦让。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
现在,我们的生活比过去富裕了很多,但又有多少小朋友想到谦让和关心别人呢?我们的父母给我们买了一些好吃的零食,可我们只顾自己吃,压根儿没想到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懂事的,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孔融让梨》读书笔记3小故事《孔融让梨》我读了四遍,孔融四岁能把大梨让给小弟弟,开始我有点不服气,我也能做到;可是,把大梨让给大哥哥,我可能做不到。
过年在外婆家,我与堂哥、表哥他们在一起时,常常争大东西、好东西吃。
爸爸、妈妈告诉我:尊老爱幼是做人的美德,对大人、老人要尊重,对小孩要爱护和谦让。
读了《孔融让梨》后,我觉得爸爸、妈妈讲得有道理。
妈妈八十多了,以后,爸爸、妈妈有好东西买给我吃,我一定先给奶奶吃。
《孔融让梨》读书笔记4这个故事讲的是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谦让和孝顺,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小的留给自己。
想想我们自已生活中,有没有做到这些?我们这些孩子在家里都是大人围绕着我们转,我们还老是不听话,一点都不为大人着想,其实大人也是为了我们好,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要向孔融学习,做一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孩子。
2024年孔融让梨阅读心得范例在二年级的时候,我把《三字经》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了,可我不明白《三字经》的真正含义,这天,我又读了《三字经》,让我最难忘的一句话就是“融四岁,能让梨。
”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有一天,父亲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个兄弟中从最小的弟弟开始挑梨,弟弟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梨,可是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小,应当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好、吃吧。
”父亲又问:“那弟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他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当给他大的。
”这个故事,传遍了世界,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孔融很小就有这种谦让的精神,这种传统美德已经在世界上流传了千百年,孔融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其实,在我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坐;吃饭时,我们能够让小的或年长的人先吃;在看电视时,我们能够先让小的人看……还有,在我们的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人受伤、缺水……我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使他们都感到了温暖……这次,我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2024年孔融让梨阅读心得范例(2)《孔融让梨》是一部以历史人物孔融为主角的传统戏曲剧本,由于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和深入的人物刻画,备受广大观众喜爱。
故事以东汉末年王莽篡位为背景,通过孔融的让梨故事,展现了孔融高尚的品德和令人敬佩的胆识。
本篇心得将从剧本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展开以及经典台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剧本的主题可以总结为“慷慨让步、坚守原则”。
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剧本强调了个人的品德高尚和儿女之间的亲情。
孔融作为一个品德高尚、有风度的人物,不仅具备了舍弃个人利益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保持家族的荣誉和儿女亲情。
这一点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给予了观众很大的震撼和触动。
剧本通过这一主题,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对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其次,剧本通过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生动和感人。
2023年《孔融让梨》读书笔记2023年《孔融让梨》读书笔记1今天晚上我读了《五子登科》的故事,故事中讲到窦禹钧年轻时,他没学好,他家里很有钱,他还贪得无厌,盘剥穷人,后来他改邪归正,不在做坏事,开始帮助穷人,他有了五个儿子后,对儿子严格要求,使他们一个个健康成长,都当了大官。
在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两个成语:贪得无厌:贪心很大,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改邪归正:改正错误的行为,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指不再干坏事。
我还读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中讲到孔融四岁的时候,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位哥哥挑梨,他自己挑了一个最小的,他从小就知道礼让,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在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两个词组:孝敬:对长辈孝顺尊敬。
尊敬:重视而且恭敬的对待。
恭敬:对长者或客人尊重而有礼貌。
2023年《孔融让梨》读书笔记2这天,我读了一本《懂礼貌的故事》书,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来一筐梨,爸爸让孔融给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让给了爸爸、妈妈、哥哥们,自我留了一个最小的。
大家都夸他有礼貌。
我读到那里被孔融的行为感动了,四岁的孔融都明白要做一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但是我以前很自私,吃东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我玩,从来都没有想别人。
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羞愧,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懂礼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东西必须先让长辈们吃,玩玩具也必须要懂得谦让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帮忙,必须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心中永远装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必须会尊重你。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这种美德吧!这样你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生命也会更加绚丽多姿。
同时让我想起了一首歌《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2023年《孔融让梨》读书笔记3今天,我看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孔融让梨》。
故事主要讲了四岁的孔融和哥哥常常在一起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最小的梨。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民间⼩故事100字:孔融让梨》,希望⼤家喜欢!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分聪明,也⾮常懂事。
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个⼩弟弟,兄弟七⼈相处得⼗分融洽。
有⼀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盘梨⼦放在桌⼦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中的梨,发现梨⼦有⼤有⼩。
他不挑好的,不拣⼤的,只拿了⼀只最⼩的梨⼦,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为,⼼⾥很⾼兴,⼼想:别看这孩⼦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
融:“盘⼦⾥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的,只拿⼀个最⼩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应该拿个最⼩的,⼤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你还要⼩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的⼀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弟弟⼤,我是哥哥,我应该把⼤的留给⼩弟弟吃。
”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笑道:“好孩⼦,好孩⼦,你真是⼀个好孩⼦,以后⼀定会很有出息。
”。
孔融让梨(1)今天,我与同桌共同阅读了《孔融让梨》这篇文章。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个4岁的小朋友叫孔融,有一次,孔融的母亲买了几个梨回家,当梨端上桌时,母亲把最大的一个梨给了孔融,孔融却把这个最大的梨给了哥哥,给自己留下最小的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不禁想起我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孔融他愿意将最大的的梨给了哥哥,而我呢?我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要最好的,我这么大了,却比当弟弟的孔融还要差得多。
每次吃水果,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挑出最大最美味的那个去吃,坚决不留给父母、爷爷奶奶。
我不禁感到一丝愧疚,而且不仅如此,吃饭时,美味的菜一端上来,我总是就会毫不犹豫地去把好吃东西全部夹到自己的碗里。
妈妈每次都教育我要学习孔融的精神,可是我总是当做耳边风。
有次坐车时,我正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来了一位小朋友和他的奶奶,我瞟了一眼,继续安坐在座位上。
我能看见小朋友用可怜的眼神看着我,就算我心再虚,可是为了我的个人利益,我的心还是控制住了双脚。
现在想起,不禁后悔莫及。
我以前太自私了,只为了自己着想,从来没想过别人,我连孔融都不如。
尊老爱幼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要做到的,做任何事都要为别人着想,不要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在生活中,我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让我们一起学习孔融谦让的精神吧!孔融让梨(2)自从孔融让梨之后,孔融在一夜之间就很快成为世界全国最有名的新闻人物。
全国各地的媒体对这个孔融让梨这件事情做采访,做记录。
孔融呢,也上了电视。
这一上电视,全国人民都知道孔融!不少老百姓们把孔融树立为榜样;还有那些广告商们争着拉着孔融去为了宣传而做广告。
等到了年底,小孔融也是理所当然地被评上了“十佳全国优秀少年儿童”。
这一切,当然是让少年儿童们羡慕的不得了:凭什么让他一个让梨就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呢孔融成名之后,顺其自然的被分到中国最有名的小学。
孔融的年龄虽小,但是他学习十分刻苦,他的脑子十分灵活。
孔融让梨的故事(版本6篇)孔融小时候聪慧好学,才思灵敏,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爱慕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专门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惫: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非常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向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导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二):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非常聪慧,也非常懂事。
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孔融小时候聪慧好学,才思灵敏,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爱慕他。
有一天,父亲的伴侣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头自我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觉梨子有大有小。
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兴奋,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有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之后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给小弟弟吃。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向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导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三):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
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由于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爱他。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