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89
内燃机工作特点是,燃料在气缸内燃烧,所产生的燃气直接推动活塞作功。
下面,以图示的汽油机为例加以说明。
开始,活塞向下移动,进气阀开启,排气阀关闭,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进入气缸。
当活塞到达最低位置后,改变运动方向而向上移动,这时进排气阀关闭,缸内气体受到压缩。
压缩终了,电火花塞将燃料气点燃。
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燃气在缸内膨胀,向下推动活塞而作功。
当活塞再次上行时,进气阀关闭,排气阀打开,作功后的烟气排向大气。
重复上述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等过程,周期循环,不断地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而转换为机械能。
内燃机工作原理简述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是一种热机,它将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机器内部燃烧产生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具有体积小、质量小、便于移动、热效率高、起动性能好的特点。
但是内燃机一般使用石油燃料,同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害气体的成分较高。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腔称作气缸,气缸内表面为圆柱形。
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通过活塞销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则与曲轴相连,构成曲柄连杆机构。
因此,当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时,连杆便推动曲轴旋转,或者相反。
同时,工作腔的容积也在不断的由最小变到最大,再由最大变到最小,如此循环不已。
气缸的顶端用气缸盖封闭。
在气缸盖上装有进气门和排气门,进、排气门是头朝下尾朝上倒挂在气缸顶端的。
通过进、排气门的开闭实现向气缸内充气和向气缸外排气。
进、排气门的开闭由凸轮轴控制。
凸轮轴由曲轴通过齿形带或齿轮或链条驱动。
进、排气门和凸轮轴以及其他一些零件共同组成配气机构。
通常称这种结构形式的配气机构为顶置气门配气机构。
现代汽车内燃机无一例外地都采用顶置气门配气机构。
构成气缸的零件称作气缸体,支承曲轴的零件称作曲轴箱,气缸体与曲轴箱的连铸体称作机体。
甲,基本术语1. 工作循环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循环是由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等四个工作过程组成的封闭过程。
七年级物理内燃机知识点在学习物理中,内燃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内燃机的原理到运行过程、应用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内燃机相关知识点。
一、内燃机的原理内燃机是利用燃料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推动活塞做功的一种发动机。
内燃机中的燃烧受到火花塞的控制,而气体的膨胀能则被活塞转化为机械能。
二、内燃机的运行过程内燃机分为四个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在进气过程中,活塞运动向下,进气门打开,使混合气体进入汽缸;在压缩过程中,活塞运动向上,进气门关闭,混合气体被压缩,并且温度和压力都逐渐升高;在燃烧过程中,当活塞最高点时,火花塞发出火花,使混合气体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在排气过程中,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门打开,将废气排出汽缸。
三、内燃机的应用内燃机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摩托车、船舶等各个领域。
汽车内燃机的种类还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其中汽油机主要应用于私家车辆,而柴油机则主要应用于工业机械、卡车等车辆。
船舶上则主要使用柴油机作为主要动力源。
四、内燃机的使用注意事项内燃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燃料的选用。
应该选用质量较好的燃料,并适当控制燃料质量,以避免燃油过多导致内燃机出现故障。
2.日常保养。
内燃机需要经常检查清洁,如更换机油、火花塞、滤清器等部件,以确保内燃机正常工作。
3.正确驾驶。
驾驶内燃机的车辆时,需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行驶时过度加速或启动时引起内部损坏。
总之,内燃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动机类型,其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学习和应用内燃机时,我们需要掌握其原理、运行过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内燃机,并且保障内燃机的正常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
内燃机四冲程能量转换
内燃机是指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热力发动机。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物,获得高温高压的燃气,利用燃气的膨胀做功。
目前,绝大多数内燃机都采用四冲程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
1. 吸气冲程: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形成负压,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内。
在此过程中,化学能被带入气缸。
2. 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混合气体在气缸内被压缩,压力和温度升高。
3. 燃烧冲程:当活塞达到上止点时,火花塞放电引燃混合气体。
燃料的化学能释放出热能,高温高压的燃气对活塞做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4.排气冲程:活塞向下运动,排出燃烧后残余的燃气,为下一个循环做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冲程,内燃机实现了化学能到热能,再到机械能的转换过程。
其中,燃烧冲程是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又被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发动机的效率主要取决于燃烧的完全程度和热量利用率。
内燃机通过周期性的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将化学燃料的能量转化为有用的机械能,推动汽车、船舶等运输工具以及发电机组等设备运转。
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内燃机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四个工作循环:吸气、压缩、爆炸、排气。
吸气循环是内燃机的第一个工作阶段。
当活塞下行时,汽缸膛内的发动机油门打开,气缸外的大气压力将空气通过进气阀进入气缸。
在这个过程中,燃料还未注入,发动机主要借助活塞自身的下行运动产生的负压使混合气进入气缸。
压缩循环是内燃机的第二个工作阶段。
当活塞开始上升时,进气阀关闭,活塞将混合气体向气缸膛内压缩。
在这个过程中,活塞上升使得混合气压力增加,同时体积减小。
最终,混合气体达到了高压状态。
爆炸循环是内燃机的第三个工作阶段。
当混合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火花塞会发出火花,点燃混合气体。
这个点燃的火焰扩散到整个气缸,产生了高温和高压气体。
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于活塞上,将活塞推力向下运动。
排气循环是内燃机的第四个工作阶段。
当活塞再次上升时,这个运动将排气门打开,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这个过程使得气缸内的压力迅速下降,使活塞对外做功。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是由上述四个阶段交替进行的。
每个循环周期内,发动机都完成了吸气、压缩、爆炸和排气的过程。
这种循环反复进行,产生连续的动力输出。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四冲程循环和两冲程循环。
首先是四冲程循环,在这种循环中,吸气、压缩、爆炸和排气四个阶段分别占据发动机的四个循环。
每个循环都需要两个活塞上下运动才能完成。
四冲程循环由于充分利用了活塞上下循环运动,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动力输出。
其次是两冲程循环,它将吸气、压缩、爆炸和排气四个阶段合并到两个运动循环中。
这意味着每个循环中只需一个活塞上下运动就可完成整个循环。
两冲程循环由于缺乏四冲程循环中的压缩阶段,使得其热效率较低,并且排放污染物较多。
然而,两冲程循环由于结构简单,适用于小型和低功率的内燃机。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是内燃机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
发动机换气过程范文
1、进气:进气是发动机换气过程的第一个步骤,是将新鲜的空气从
空气滤清器抽入发动机的过程。
一般来说,发动机的进气量受到涡轮增压
和自然吸气的控制,进气的氧气浓度也将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2、压缩混合气体:在压缩步骤中,活塞上移时,从气缸内部吸入的
新鲜空气受到活塞室的压缩,形成空气和燃料混合物,经调节器和温度调
节器的控制,并被灌入气缸筒。
3、点火:在发动机点火过程中,点火线圈将被电阻热到一定的温度,通过火花塞将电弧传递到活塞压缩的空气混合物里,造成燃烧,形成高压
热燃料气体。
4、排气:当活塞下移时,燃烧完毕的气体排出气缸,经过排气门、
排气枪和排气装置,将有害排放物新鲜空气排出发动机,从而将其排出机舱,完成排气过程。
5、吸气:当活塞上移时,活塞压缩的空气混合物也会被抽出气缸,
经过进气开关、定时器和进气装置,又将新鲜空气吸入气缸,从而将发动
机的换气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