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 精】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方法和融合节段的选择
- 格式:pptx
- 大小:42.14 MB
- 文档页数:90
退变性脊柱侧凸融合节段选择研究进展朱伟玮;徐杰【摘要】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融合节段长或短、融合椎近端或远端一直难以抉择.长节段融合的优点为能更充分地减压和进行侧凸三维矫形,可更好地矫正侧凸弯曲、冠状面失衡,改善侧凸顶锥旋转半脱位等.长节段融合的缺点为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大、再次翻修率较高等.短节段融合的优点为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小、术后短期并发症少、脊柱活动度高、费用低等.短节段融合的缺点为对侧凸角度、椎体倾斜、躯干平衡矫正及神经受压症状等缓解力度有限.研究表明,近端固定椎必须高于侧凸的上端椎,在多节段的固定融合术中要避免选择L1作为近端融合椎,当远端需融合至L5或S1时,融合至S1可能更明智.该文就退变性脊柱侧凸融合节段选择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融合;节段长短;近端融合椎;远端融合椎【作者】朱伟玮;徐杰【作者单位】310052 杭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骨科;310052 杭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退变性脊柱侧凸指骨骼发育成熟后随着脊柱退行性变而出现的脊柱侧凸畸形,在高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6%,典型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神经根性症状如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影像学检查可见脊柱矢状面失衡[1]。
退变性脊柱侧凸角度常小于40°,常出现在腰椎区域,而胸椎区域常无代偿性侧凸,椎体旋转畸形常局限于侧凸的顶椎,多无整个椎体旋转,顶椎常伴有侧方滑移[2]。
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Zhu等[3]对95例行减压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随访近8年,结果显示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总体治疗满意度、侧凸角度、顶椎旋转程度、腰椎前凸角度等方面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尤其是腰椎前凸角度与ODI的改善明显相关,但术后胸椎后凸改善不明显,11.6%的患者需行翻修手术,5.3%的患者出现L5~S1椎管狭窄,4.2%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可见冠状面交界性脊柱侧凸,2.1%的患者出现L5~S1椎体滑脱,2.1%的患者出现断棒。
退变性脊柱侧凸近端融合椎的选择:原则及相关问题退变性脊柱侧凸(DS)常合并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椎体旋转、椎间半脱位及矢状面失平衡等病理改变,其手术治疗策略复杂。
当患者脊柱侧凸较重、畸形进行性进展,并存胸腰椎后凸畸形,或矢状、冠状面躯干倾斜明显时,常需脊柱矫形融合术以恢复脊柱序列及躯干整体力线,减轻患者症状,并控制畸形的进展。
对此类患者,近端融合椎(UIV)的选择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临床经验,对DS患者UIV的选择原则进行阐述,并分析相关争议问题。
DS患者UIV 的选择原则在选择DS的UIV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方面:(1)拟终止节段的状态,即UIV应为正常的椎体,不应终止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或先天性畸形的节段。
(2)在冠状面上,UIV及其头端的椎间隙应尽量水平化,且位于稳定区内,即UIV应位于骶骨正中线±50px的范围内;同时,其应为或接近中立椎,无明显椎体旋转。
Cho等提出,UIV不应低于侧凸上端椎,否则会增加邻椎病的发生,并建议选择中立椎为UIV。
(3)邻近节段的椎间盘及关节突应均无明显退变,且相邻椎体在各平面上均稳定。
(4)在矢状面上,当存在节段性胸椎或胸腰段后凸畸形时(T5~T12>60°;T10~L2≥20°),融合节段应跨越后凸畸形区,常选择后凸畸形上端椎远端的矢状面稳定或中立椎,不应终止于畸形顶椎区。
此外,也应避免矢状面上UIV相邻椎间隙的成角。
除上述几点,选择UIV时还应考虑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冠状面失平衡和顶椎偏移,以及双肩平衡状态等因素。
总之,对DS近端融合椎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退变范围,弯型及病理解剖特点,矢状面序列等,以求获得冠状面和矢状面满意的矫形效果。
UIV应终止于上胸椎或下胸椎区的争议对于DS长节段融合UIV终止于上胸椎或下胸椎区的选择上,通常当患者为双弯有较重的胸椎侧凸(>40°~50°)、明显的胸椎后凸或胸腰交界区后凸畸形、发生矢状面或冠状面失平衡及骨量差骨质疏松严重时,需考虑延长至上胸椎(T2~T4);而当患者处于正常的平衡状态时,可终止于下胸椎(T10~T12)。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22期退变性脊柱侧凸常常发生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即椎间盘椎管狭窄,因此导致该病的发病率较高[1]。
患者通常会表现为持续性腰背疼痛,主要原因是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和导致椎管狭窄症状的小关节增生,除此之外,还可能因为畸形导致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出现失衡,造成肌肉疲劳[2]。
临床常采用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进行治疗,手术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缓解疼痛,防止侧凸加重,重建脊柱平衡,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表现与其他退变性腰椎疾病比较,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其他特点,手术更为困难[3]。
一般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这些疾病多发生于L 4~5和L 5~S 1节段,手术只需要对病变的节段进行干预治疗即可。
但是退变性脊柱侧凸除了包括腰椎间盘突出以及椎管狭窄外,还具有椎体三维旋转的严重问题。
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术后腰椎前凸恢复、腰椎椎体倾斜度和滑移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时,除了考虑腰椎和整体脊柱冠状面的平衡问题外,还要考虑融合的节段[4]。
因此,如何选择远端融合椎成为该手术的关键问题[5]。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手术干预指征:①严重腰背部疼痛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保守治疗无效;②腰部冠状面或矢状面畸形进展每年超过5°;③因为神经根受到压迫而出现疼痛、神经间歇性跛行以及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对上述患者进行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缓疼痛,降低痛苦,同时可以改善腰椎功能,将受损的神经进行减压,使得冠状面和矢状面达到平衡状态[6]。
手术前要对患者各项参数指标进行检测,尤其是骨盆参数的评估,这对患者术后脊柱骨盆整体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7]。
远端融合椎范围的选择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来说,合理选择远端融合椎是至关重要的,选择过程中应遵守的根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融合节段,这样可以有效的保留腰椎活动度,以及可以起到防止相邻节段发生退步的情况出现。
脊柱侧弯(凸)的治疗⽅法及矫形器⽀具的配置脊柱侧弯(凸)的治疗⽅法及矫形器⽀具的配置2007-11-06 19:44脊柱侧弯(凸)是⼀种病理状态。
当脊柱的⼀段或⼏段出现侧⽅弯曲,可逐渐加重,不仅可累及脊柱、胸廓、肋⾻、⾻盆,严重者影响到⼼肺功能,甚⾄累及脊髓,造成截瘫。
重度侧凸需⼿术矫形,轻度侧凸通过指导下的体疗,电刺激治疗、牵引治疗、特别是⽀具治疗可以防⽌或减少畸形的发展。
【治疗措施】脊柱侧凸的治疗可分为两⼤类,即⾮⼿术治疗和⼿术治疗。
早期病例多采⽤⾮⼿术治疗,包括:体操疗法、电刺激疗法、牵引疗法、⽯膏矫形治疗及⽀具治疗等。
⽽侧弯在青春期发展较快,Cobb⾓在40°以上的特发性侧凸,或⾮⼿术治疗⽆效的僵硬型先天性侧凸,均应给以早期⼿术治疗。
现重点将⾮⼿术治疗和常⽤的⼿术治疗介绍如下:⼀、⾮⼿术治疗(⼀)矫正体操疗法矫正体操对脊柱侧凸的疗效尚有争议。
但根据作者对20°以内的特发性脊柱侧凸采⽤矫正体操治疗结果,治疗组侧凸消退率为%,⽐没有治疗,单纯观察组的消退率明显⾼。
矫正体操的作⽤原理是有选择地增强脊柱维持姿势的肌⾁。
通过凸侧的骶棘肌、腹肌、腰⼤肌、腰⽅肌,调整两侧的肌⼒平衡。
牵引凹侧的挛缩的肌⾁、韧带和其他软组织,以达到矫形⽬的。
矫正体操对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有不同的效果,特别对少⼉或青春前期轻度特发性侧凸、可屈性好尚⽆明显结构性改变者,体操疗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结构性改变明显及先天性侧凸很难单独通过矫正体操矫形,需与其它⾮⼿术治疗特别是⽀具治疗结合应⽤。
因此,体操疗法仍为⼀种必要的辅助疗法,可防⽌肌⾁萎缩及其他因制动引起的废⽤性改变。
下⾯介绍作者编制的⼀套矫形体操。
按患者不同情况可选择其中⼏节重点练习。
全套体操共九节:1.前、后爬⾏患者肘膝卧位,⽤肘膝向前及向后爬⾏(图1)。
图1 前、后爬⾏2.左、右偏坐患者跪位,双⼿上举,先臀部向右侧偏坐(a),然后再向左侧偏坐(b、c),反复交替练习(图2)。
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篇)介绍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原则、术式选择、入路选择、术后并发症等。
以缓解症状为主,在能够保证病人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单、方便、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成人脊柱侧弯将更加普遍。
本期小灶主题即为“退变性脊柱侧弯”,共分五集,分别为基础篇、测量篇、诊断篇、治疗篇、技术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十分适合刚入脊柱科室的住院医师及致力于脊柱方向的医学生学习,也希望与更多骨科同仁交流,本期为“治疗篇”。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骨科林永绥首先需要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DS)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无症状的DS,一般不需要治疗或仅需随访观察。
与AIS不同,DS的治疗一般不以矫正畸形为目的,常是针对局部疼痛和椎管狭窄的症状,恢复脊柱序列和稳定,仅少数引起失平衡的DS需要矫形恢复平衡。
另外,DS 一般发生于老年人,需全面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心肺功能、骨量和生活方式等,根据患者的症状。
身体情况、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以缓解症状为主,在能够保证病人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单、方便、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分析腰背痛或放射痛的来源。
腰背痛、肌肉无力和轻度神经根性症状者可以保守治疗,一般均可减轻疼痛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恢复功能,所以大多数DS可采取保守治疗。
标准的治疗方案应包括短期的休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主要为NSAIDs),并在少数情况下短期使用支具展开剩余88%根据疼痛来源可以局部注射或封闭,如硬膜外注射、神经根阻滞、关节突关节封闭等。
有文献报道按摩和矫形治疗有效,但需在专业的物理治疗中心进行。
躯干稳定性锻炼和低对抗性的有氧条件下可耐受的锻炼也有益,加强腹部和背部肌肉的运动疗法(如游泳)对疼痛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针对的药物治疗也常常有效。
三环类抗药物具有镇静作用,可以减轻神经源性疼痛,有助于缓解患者晚上的疼痛,加巴喷丁也有类似作用,这些药物对于老年人群有较大益处。
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20.12.037作者单位:719000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骨科(陈斌、史世勤、陈向波、高磊);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骨科(宋永平)通信作者:宋永平,E mail :******************不同节段融合内固定法对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优劣性分析陈斌史世勤陈向波高磊宋永平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 ,DS )是指骨骼成熟之后除创伤、肿瘤、感染等脊柱器质性病变因素引起的原有侧凸之外,由椎间盘及双侧椎间小关节等严重退变引发非对称性间隙坍塌、椎体旋转性半脱位或侧方滑移在冠状面上形成侧凸,在矢状面上表现为腰椎间前凸消失及节段性后凸[1,2]。
临床发生DS 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椎体旋转、椎管狭窄、滑脱等不良情况,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患者年龄较高且部分患者会伴有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导致手术难度较大,且术后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疗效造成不良影响[3]。
本研究分析了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对82例DS 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为DS 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员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退变性脊柱患者,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分为2组,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43例例,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60~81岁,平均(65±4)岁;对照组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60~82岁,平均(65±4)岁。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Cobb 角>10°,满足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融合术的手术指征,随访>1年,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排除存在脊柱畸形病者、脊柱创伤者、结核者及脊柱肿瘤者,排除手术不耐受者或资料丢失者。
1.3方法:术前进行X 线、CT 、磁共振成像(MRI )等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并根据其需求,进行血气分析、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对其血压、血糖等指标进行监测,以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
脊柱侧弯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当脊柱向左或向右弯曲且达到一定度数时,就被诊断为脊柱侧弯症。
脊柱侧弯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而手术治疗是其最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以患者手术治疗为主题,介绍脊柱侧弯症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是治疗脊柱侧弯症最后的选择。
在手术之前,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保守治疗,例如物理疗法、矫正体操、牵引疗法和穴位疗法等。
如果保守治疗无法改善病情,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
传统手术是传统的切口手术,需要开放整个胸腹腔来修复侧弯。
刀口长、手术时间长、恢复周期长,但是可以实现非常完美的脊柱矫正。
然而,这种手术对身体的影响较大,对于一些高龄或伴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来说,较为危险。
微创手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手术方式,适用于患有轻度或中度的脊柱侧弯症,但仍需要手术治疗。
它的优点在于切口较小且对身体的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时间快,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和恢复期。
而且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在微创手术中,有一种新型手术叫做椎间融合手术。
椎间融合手术是在椎间隙中放置植入物(如螺钉、骨墨、支架等),促进脊柱结节的愈合,最终在患者的正常脊柱结构中形成双侧连接。
该方法提供了高水平的脊柱支持,并且是一种低创伤和血流损失较少的手术。
除了手术之外,患者还应该接受康复训练和平时注意小细节。
如定期接受专业医师的有针对性的物理治疗,身体不要过度疲劳;平常活动尽量少使用笔直的椅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下;睡眠时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尽量避免弯曲身体。
除此之外,脊柱侧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参加一些矫正体操的训练。
常见的矫正体操有三位一体操、释放脊柱骨关节操、瑜伽和普拉提等。
这些体操能够有效地放松脊柱肌肉并扩展脊柱活动范围,从而达到调整脊椎曲线的效果。
总之,手术治疗是治疗脊柱侧弯症的最后选择。
传统手术需要长时间的康复,微创手术则更加便捷。
除了手术外,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也同样重要。
退变性脊柱侧弯如何治疗1. 简介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脊柱向一侧弯曲。
它通常与年龄相关的退变性改变密切相关,如脊椎关节退化、椎间盘退变和骨质疏松等。
这些退变性变化可能导致脊柱的不稳定和弯曲。
本文将介绍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
2. 保守治疗方法2.1 矫正体位矫正体位是一种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通过改变身体的姿势和体位来纠正脊柱的侧弯。
这种方法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的侧弯。
矫正体位的具体方法包括:•侧卧位:将患者放在侧卧位,然后用枕头或支撑物支撑患侧肩膀,帮助脊柱保持正常的姿势。
•正躺位:让患者平躺在床上,然后用枕头或支撑物支撑脊柱,使之保持正常的曲线。
2.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保守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治疗旨在通过锻炼和伸展等方法加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从而改善脊柱的稳定性和姿势。
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疗法运动:如游泳、瑜伽和普拉提等,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和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
•牵引疗法:通过拉伸脊柱来减轻侧弯的程度。
•电刺激疗法:如电疗和超声波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2.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保守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肌肉松弛剂:如氯唑酮和甲氧氯普胺等,可减轻肌肉痉挛和僵硬感。
•骨密度增强药物:如双磷酸盐和钙剂等,有助于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症。
3. 手术治疗方法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弯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纠正脊柱的侧弯,稳定脊柱,并减轻相关的症状。
常见的手术方法有:3.1 传统手术传统手术主要包括脊柱融合术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是指将脊柱的两个或多个椎体通过植入融合植骨或钛合金螺钉进行固定,使其融合成一体。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在椎弓根上植入螺钉,通过外力将脊柱纠正,并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成人脊柱侧凸分型方法与手术治疗策略摘要]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有许多中外学者及研究人员致力于成人脊柱侧凸的分型与手术治疗的探索,提出了多种应用于规范临床上成人脊柱侧凸的分型方法,为成人脊柱侧凸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提供了具体依据。
本文基于笔者的研究,对临床上认可与应用较多的成人脊柱侧凸的分型方法进行阐述,其中包括有Faldni分型、Schwab分型、SRS分型、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chwab分型及退变型的腰椎侧凸冠面失衡分型系统等等,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临床中的手术治疗策略。
关键字:成人脊柱侧凸;分型方法;手术治疗策略成人脊柱侧凸指的是骨骼已发育成熟的患者(一般为20岁以上)其冠状面存在Cobb角在10°以上的脊柱畸形。
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在骨骼发育成熟前既已出现畸形,并且随着生长发育畸形进行性加重,包括有先天性脊柱侧凸、早发性的脊柱侧凸以及青少年特发性的脊柱侧凸等至成人仍存在的脊柱畸形;二是在骨骺成熟后再发生畸形,包括有成人退变性的脊柱侧凸及特发性的脊柱侧凸等[1]。
有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成人中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为2%以上。
发病后,患者除了存在外观畸形,还会为患者带来各种功能畸形与疼痛,为患者带来一定的困扰与负担[2]。
临床上对于成人脊柱侧凸的分型有很多种,这为成人脊柱侧凸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就成人脊柱侧凸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治疗策略进行如下阐。
1、Faldni分型系统根据发生侧凸的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将脊柱侧凸分为稳定型的侧凸与非稳定型的侧凸,即A、B型[3-4]。
根据患者的相关症状,A型又分为A1~A4型:(1)A1型:椎间孔狭窄、小关节面有增生,手术:①椎间孔双侧切开减压、全椎板切除联合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或后外侧单纯融合术;②椎间孔单侧切开减压、半椎板切除。
(2)A2型:中央管狭窄、小关节面有增生,手术:①即A1①、②;②半椎板切除减压。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固定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比较王华磊;汤立新;赵玉果;叶向阳;程省【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8(39)1【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将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89例DS患者分为长节段组与短节段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侧凸Cobb角变化.结果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短节段组(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13±0.64)分,显著高于短节段组的(1.12±0.57)分(P<0.05),ODI评分(8.07±1.04)分,显著低于短节段组的(14.26±1.68)分(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及其矫正率均显著优于短节段组(P<0.05).结论长节段、短节段融合治疗DS各有优劣,前者在改善侧凸Cobb角及脊柱功能上有明显优势,后者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ong-segment or short-segment fixation and fusion after decompressio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 (DS).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usion segments,89 patients with DS treated by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nd fusion were divided into the long-segment group and the short-segment group. The operation indicators, complications, scores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before and afteroperation,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and changes in Cobb angle of scoli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fusion segment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the long-seg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or more than those of the short-segment group (P<0.05). VAS score of the long-segment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hort-segment group [(2.13±0.64)vs (1.12±0.57)],while the ODI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hort-segment g roup [(8.07±1.04)vs (14.26±1.68)] (P<0.05). The Cobb angle of scoliosis and its correction rate in the long-segment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or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hort-segmentgroup(P<0.05).Conclusion Long-segment and short-segment fusion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DS.The former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the Cobb angle of scoliosis and spinal function, while the trauma of the latter is smaller,complications are fewer and safety is higher.【总页数】4页(P95-98)【作者】王华磊;汤立新;赵玉果;叶向阳;程省【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00;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00;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00;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00;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1+3【相关文献】1.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对比研究 [J], 周立;杨红林2.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疗效分析 [J], 孙军;张亮3.减压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比较 [J], 李林;李玮;李同相4.减压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比较 [J], 李林;李玮;李同相;;;5.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J], LIU Ping;LUO Zheng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