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 ——不合逻辑
- 格式:ppt
- 大小:602.00 KB
- 文档页数:35
搭配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2、《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3、农民耕种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4、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5、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6、人们认为,团队有效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不合逻辑
1、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2、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3、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4、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思念自己的亲人。
5、由于我对学科有偏重,因而对数学不感兴趣。
6、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
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辨析并修改病句--- 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表意不明】一、认识表意不明现象“表意不明”,也叫歧义句。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项目。
所谓歧义是指表达的意思不确定,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不好断定。
歧义影响语言表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是造成句子表意不明的主要原因。
二、常见表意不明的语病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指代不明1.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
陈述对象混乱,“其”指代不明,容易让人误解为指代的是“李冯的同名小说”。
2.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指示代词指代不明指前面的句子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面的句子中用指示代词“此”或“这”等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造成后面的句子有两种以上的理解。
3.我来到这个厂不久,就发现张主任对自己的办公条件比较关心。
“自己”既可以指“我”,也可以指“张主任”。
4.小倩告诉我,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我们”也指代不明。
5.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他”是指“刘度”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注意】:提高对代词的警惕性。
句中有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和人称代词(他、她、他们、她们),这些代词使用不当,会造成句子表意不明。
(二)语法歧义。
1.多义词(短语)造成歧义:由于句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而使句子意思可能有多种解释。
例(03高考)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的意思;另一个意思是“看不着”。
(94高考)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前”做名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2.指代不清造成歧义:由于句中指代性的词语指代不清使句子意思可能有多种解释。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4.4 辨析修改病句——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教学目标1.了解辨析病句最需要的语法常识。
2.掌握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类型及其辨析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类型及其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辨析表意不明一、指代不明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1.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位”是指“前方记者”还是指“专家”?指代不明。
2.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可以理解为他生活中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他银幕上的形象,表意不明。
3.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他的意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是同意李明的建议,还是同意陈新的建议?句中的“他”指代不明。
关注指示代词在句子中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分近指代词(这)和远指代词(那)。
句中使用代词有使语言简洁的作用。
但由于句子结构成分复杂,往往有多个陈述对象对应一个指示代词或多个指示代词对应一个陈述对象的情况,这就容易出现指代不明的问题。
辨析时要关注句中的指示代词,如“这”“这些”“其”“此”等。
二、歧义(一)因“结构不定”造成歧义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六)1.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2.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文字的规范意识。
4.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5.我基本上把不良的学习习惯完全改过来了。
6.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7.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8.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人民是不陌生的。
9.试问那些买官的人民“公仆”们,你们民的钱有多少是老百姓的血汗呢?10.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11.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12.这个工厂由于生产搞上去了,所以各项政策也落实了。
13.我家祖祖辈辈都是知识分子,有的还是科学家,我也必然成为科学家。
14.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15.我市已形成以机械、电子、食品、纺织、轻工、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16.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17.摇滚乐那强烈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到眼花缭乱。
18.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19.屋里陈设着鲁迅先生过去曾用过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和书籍。
20.我和一些傣族演员觉得,这种色香味俱全的饭菜非用手抓着吃才过瘾,要不然就吃不出独特的傣族风味。
21.水库和运河如同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布满了原野和山谷。
22.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23.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24.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
25.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考试说明》中规定了⾼考考查的六种病句类型,“不合逻辑”是其中难以辨析的类型之⼀。
因为句⼦虽不合逻辑,但是结构完整,成分相互搭配,因此,有较⼤的迷惑性。
所谓的“逻辑”,根据《现代汉语汉语词典》解释:⼀是思维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性,三是逻辑学。
这⾥指的显然是“客观的规律性”。
句⼦是否合乎逻辑,可以从概念的运⽤是否准确,判断的构成是否恰当,推理的⽅式是否合理等来分析。
但这样说太专业化,不易为中学⽣接受。
语⾔中的“不合逻辑”现象指的就是句⼦内容不合事理、不合实际、不合客观规律的现象,以及句⼦表述不够严密、不合情理、⾃相⽭盾的现象。
前者是由于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不⾜或不当⽽产⽣的内容上的⽑病,后者则是由于语⾔表达不周密⽽产⽣的形式上的错误。
请看下⾯这些句⼦: 1.许⽼师常为班⾥的贫困学⽣买⼀些⽇常⽤品:⾐服、球鞋、⼿帕、衬衫、拖鞋等。
2.这次代表⼤会的代表包括⼯⼈代表55⼈,农民代表47⼈,妇⼥代表39⼈,⽂艺界代表13⼈。
3.你不⾰命,你就是*。
4.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呢? 5.他的⽂章写得不长,所以很有特⾊。
1句中“⾐服”包括“衬衫”,这两个概念不能并列使⽤。
2句中“⼯⼈代表”“农民代表”等四个概念存在交叉关系,也不能并列。
3句 “⾰命”和“*”之间还有很多中间概念,这样说太绝对化,违背客观真实。
4句中有三重否定:“否认”“不是”及反问,实际意思是说“地球不是绕太阳运转”违背了⽣活真实。
5 “写得不长”与“很有特⾊”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能“所以”。
这些句⼦,从语法结构⾓度去检查,并没有⽑病;那就得进⾏逻辑分析,看看句⼦在概念使⽤上,在判断、摧理过程中,有没有犯不合逻辑的⽑病;从事理上进⾏分析,看看句⼦中有没有不全事理情理的地⽅,或是有违客观规律的地⽅;还要考虑语句的前后顺序以及句间的关系是否恰当,对于复句,尤其要辨析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等。
“不合逻辑”是中学⽣语⾔运⽤中的常见错误,考⽣必须对形成“不合逻辑”语病的原因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其进⾏正确辨析和修改。
病句的修改与辨析——不合逻辑不合逻辑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甩脂机”减肥?这不科学!可能得病】人站在机器板上就会不停抖动,商家称,这种“甩脂机”通过机器振动燃烧脂肪,可以减肥。
但专家称,“甩脂机”通过外部的振动带动身体的振动,是被动运动,燃烧脂肪的说法无依据。
而且“高频振动会对肌肉、关节、韧带造成损伤”。
内容不真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像箭一样飞驰出去。
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正全力以赴地处理福岛核电站,这场事故或许能在短期内得到妥善处理,但东京电力公司所面临的信任危机能否在短期内消除,值得期待。
(2011,安徽卷)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见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2008,湖北卷)分类有误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我市已形成以机械、电子、食品、纺织、轻工、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2008,湖北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008,江西卷)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2011,天津卷)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2011,江西卷)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教学设计之五兆芳芳创作高二(14)班执教:顾学高【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这一考点的要求,弄清温习目标和规模.2、准确辨析并修改病句中的不合逻辑.【教学难点】掌握准确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的办法、纪律,在应用中学会准确辨析并修改病句. 【教学办法】讲练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要点】辨析病句中的不合逻辑.【教学进程】一、概念解析:不合逻辑是指在语法上虽然正确,但不合适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以及事理逻辑的一种病句类型.二、考点类型温习:1.概念不清 2.自相矛盾3.主客颠倒4.否认失当5.强加关系 6.不合事理(1)概念不清概念之间有六种关系,即同一关系、种属关系、并列关系、穿插关系、矛盾关系.运用概念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关系,不然就要违背事理.误例:大不雅园旅游记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堪收.解析:“名人字画、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不属于“工艺品”,所以应将“工艺品”改成“商品”.( 2)自相矛盾同一个句子,应该保持语意逻辑前后的一致性.不然,就会自相矛盾.误例:“土耳其季”文化推介勾当日前正在法国举行,法国首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点亮与土耳其国旗同色的红白彩灯来响应这个勾当.解析:句中“日前”一词的意思是“几天前”,用于此处与“正在”矛盾.(3)主客颠倒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动者与主动者之分.有时表达欠好,就会出现主客颠倒的现象.误例:在北京奥运会上一骑绝尘的飞人博尔特,对热爱体育的人们是不陌生的.解析: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热爱体育的人们了解博尔特这个名字”.“人们”是主,“博尔特这个名字”是客,使用介词“对”时,主应在前,客应在后.(4)否认失当否认失当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认,结果将本意弄反了.误例:夜间驾驶,驾驶员要严格控制车速,适当加大跟车距离,随时准备停车,以避免追尾事故不再产生.解析:否认凌乱,“避免”“不再产生”所表达的正是“要产生”之意,与上下文的意思相悖.(5)强加关系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示形式就是联系关系词的使用.在一些句子中,若没有弄清分句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就把联系关系词强加于句子,则易造成病句.误例:他的文章写得不长,所以艺术成就很高.解析:文章“艺术成就很高”与“写得不长”不存在因果关系,但联系关系词却强加了这种关系.(6)不合事理指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表述的不雅点不合适生活的常理某人们普遍认同的正义.误例:为丰厚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计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解析:不合事理,用词不当,“夷为平地”一般指把超出跨越来的、凸出来的修建物铲平、消除,使成为平地,不克不及用于“深坑”.三、办法总结1、规模不清抓并列短语,看是否存在矛盾2、自相矛盾抓相对词及表程度、规模的词3、主客颠倒注意介词“对”、“对于”4、否认失当注意多重否认、反问及有否认意义的词5﹑强加关系出现因果词,查前后有无因果关系6、不合事理注意表规模、判断、程度的词四:课堂训练。
《辨析并修改病句之不合逻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与学生一起熟悉高考病句考点,明确不合逻辑的特殊性。
(2)用观察、归纳、巩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判断方法,准确地辨析病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举一反三能力,提高学生做题准确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细心专注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掌握辨析“不合逻辑”类病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的分析,找出归纳特征的方法
【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兴趣激发法、分析归纳法、训练法。
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法、归纳学习法。
【教学用时】
一个课时(40分钟)
【教学设计】
附:【板书设计】
病因方法不不合事理据常识,作判断
合分类不当若列举,分类清
逻自相矛盾前与后,要一致
辑否定不当否定词,细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