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66.69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1. 引言1.1 什么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或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并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真实、具体的情境活动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而是积极参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口,让他们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1.2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数学,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原理和概念,加深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主动探究解决方案,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在团体中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探讨,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2. 正文2.1 情境教学的实践方法情境教学的实践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特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学习数学知识。
在实践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情境教学:1. 利用教具和实物: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教具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通过使用数字积木或计数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减法运算,通过使用图形模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形状的性质。
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化教学探讨一、生活情境化教学的意义生活情境化教学是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情境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让学生望而却步,但是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生活情境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发现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满足日常需求的时候,就会对学习愈发投入和用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生活情境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渐渐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项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生活情境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将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行多方面思维的训练,使得学生不仅仅是在知识上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在综合素养上有了提高。
1. 利用日常生活情境展开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和重要性。
在教授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测量教室的面积,判断哪个地方需要贴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在教授体积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不同容器的体积大小,让学生了解到容积的大小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字概念,而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社会实践情境,展开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社会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教授比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去超市观察商品的价格比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购物中感受到比例的应用;在教授时间的转换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实际测算旅行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时间转换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授数学运算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在教授图形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拼图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认识到不同形状的图形。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引言一、情景教学法概述情景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处于一个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去感知、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情景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现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是一种积极、生动的教学方式。
1. 创设情景化的教学场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设计购物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通过购物和找零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几何的时候,可以利用校园中的建筑、操场等实际场景,让学生在观察和测量中学习几何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情景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分享食物、分配资源等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和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解方程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多人合作的情景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过程来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景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体积和容积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测量和比较的情景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和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1. 引言1.1 什么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情境或具体问题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会设计一系列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解决这些情境或问题。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探索和发现知识。
情境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
可以说情境教学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和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中,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
而且,情境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学习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和实际化。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打下的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的质量和成绩,因此通过情境教学可以更好地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2. 正文2.1 情景教学的实施方式情景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选择合适的情境。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情境。
情境教学的情境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要设置清晰的目标和任务。
在实施情景教学时,教师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他们需要通过情景教学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解决怎样的问题或完成什么任务。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汇总5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篇一(一)四步情境教学法对于该课题研究,初步总结了有效数学情境的操作体系:导――学――练――结四步数学情境教学法,即创情激趣(导)――境中促思(学)――情境巩固(练)――学生小结(结)。
例如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课时,创设了用手指操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游戏情境。
因为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是本单元的难点,当我说出十个小手指就可让大家牢固记住口诀时,学生别提有多好奇,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这就是情境操作的第一环节:“导”由教师导出情境。
接下来孩子们一边读口诀一边认真学记忆指操,这是第二环节“学”。
当孩子知道每个手势所代表的口诀后就进入第三环节“练”,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同桌共同练习。
大家都掌握了这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后,学生会说出“我会用手指操记忆口诀”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这就是第四环节“结”即总结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情境类型及应用: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情境类型的应用1、丰富学生感知,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
2、启迪学生探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等。
3、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创设模拟情境、冲突式情境等。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
5、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模拟情境等。
6、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游戏”情境,开启学生“乐学”的大门。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中,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后,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换钱的游戏情境:(同桌两人各有十个一角的、二三个二角、五角、一元的硬币)同桌的同学一位拿几角的换另一位同学一角的,看能换几个。
他们在游戏中便可得出1元=10角。
可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趣味的游戏情境,能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道路。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学理念。
通过营造真实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和积极参与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进行实践探索。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课堂情境教学的第一步。
在设计情境教学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设定,确保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在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学数学“运算计算”为例,教学目标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学生对待运算的兴趣和动力;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 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4. 锻炼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情境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将真实的生活情境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下面以小学数学“运算计算”为例,介绍几种情境教学设计方式:1. “玩转数字”的游戏情境可以设计一款有趣的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字的魅力和运算的乐趣。
通过搭建一座数字城堡,学生需要根据数字的大小、数量和运算规则来完成各种任务。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数学探险”的实地情境可以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数学探险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带领学生去超市购物,让他们根据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计算总价并找零。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3. “数学竞赛”的竞技情境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道难度适中的数学题目,然后进行比赛。
通过竞赛,学生不仅能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一、情境教学定义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可以是一种模拟现实生活或数学问题的情境,也可以是一种通过直观手段呈现的图像、声音、视频等元素,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意义。
二、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以下重要性:1.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促进理解: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促进师生互动:情境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促进课堂氛围的和谐和愉悦。
三、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情境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针对性原则:情境的创设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既要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又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符合。
2. 启发性原则: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真实性原则:情境的创设要具有真实性,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或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4. 适度性原则:情境的创设要适度,既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避免过于花哨或夸张,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5. 学生主体性原则:情境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情境的参与者,能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境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以下情境教学策略:1. 生活化情境:通过模拟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6-05-20T11:02:19.1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1期作者:张勇国
[导读] 作为数学老师要时刻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并喜欢上每一节数学课,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威严皇冠上的明珠、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张勇国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竹条中心小学441035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要时刻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并喜欢上每一节数学课,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威严皇冠上的明珠、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把小学生当作学习的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这就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
从“教”和“学”两方面来看,“学”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主要是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这看似矛盾的两者之间,实际上有很多紧密联系的地方,下面笔者就情境创设和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开发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把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数学题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到亲切,由此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
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小强的爸爸和叔叔去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
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298元,他身边有4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497元,他身边有565元。
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从学生生活出发,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与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购物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再如,教学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时,让8个同学上台模拟买游乐园门票的生活场景,选取的8个学生有不同特征,有男有女,穿戴上有戴帽子的、有戴红领巾的。
这样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多个数学问题。
台下的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共有几个小朋友”、“需要买几张票”、“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等好几个数学问题。
创设这样开放的生活情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了多个数学问题,寻求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设悬念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引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应依据教学内容制造悬念,以此来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案件,你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侦破呢?”学生充满好奇地答道:“愿意!”接着老师出示例题:“一个寂静的夜晚,一名小偷潜入一家商店,偷走了许多贵重的物品。
逃走时不慎在窗口留下了大约23厘米长的脚印,你们能根据人脚的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的关系,估计出罪犯的大约身高吗?”学生马上议论纷纷,说出了几种意见。
教师适时说:“谁说的正确,等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后就明白了。
”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了新知的探求过程。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如果能给孩子们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在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找到解题方法,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把这些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使孩子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等,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他们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探讨而解决问题。
四、在知识的应用上,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从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证
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
所以,平时教学时,我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表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