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摘要】重症护理是为重症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过程,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
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极重症患者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消除不良情绪的反应,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向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恢复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重症;心理反应;心理护理;焦虑【中途分类号】r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96-011 icu患者的心理反应1.1惊慌、恐惧:进入监护室,面对陌生的环境,加上患者病情重且急剧变化,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为惊慌失措,情绪波动大,为了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正常进行和控制院内感染,icu 实施无陪护制度,且环境封闭,家属与患者完全隔绝;术后患者切口的疼痛和监护导线导致躯体活动受限,害怕导管脱落而被迫静卧;邻近病床患者病痛的呻吟声和治疗带来的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抢救讨论时的言语刺激及忙禄的身影,这些都会造成患者的恐惧。
1.2焦虑不安:危重患者入住icu后,由于环境异常和气氛紧张,加之患者急剧的生理改变,使他们感到紧张、焦虑、惧怕,为了抢救生命,有些急重患者需要立即手术治疗,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对手术结果的不确信,加上手术痛苦大,对生命有一定的危险,使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当患者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也会为自己的疾病担忧和害怕,同时,icu是医院内先进医疗仪器较为集中的区域,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表现为焦虑不安或激动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这种环境易使患者心理不安。
1.3孤独无助:由于患者入住icu,没有家属亲人的陪伴,探视也受时间限制,接触的都是陌生的医护人员,患者会倍感孤独,特别是年长和年幼的患者,他们的孤独感表现更加明显,更加迫切需要家属或亲人的陪伴和安慰,而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效果欠佳,对医护人员救治产生质疑,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从而产生一种“没有人可以治好我”的无助心理。
重症监护病房清醒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清醒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监护病房清醒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都进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其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干预。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健康信念调查结果的方式评价其效果。
结果:干预组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情绪稳定,在健康信念、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清醒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30-02重症监护病房是指以现代化医疗装备和强大的技术团队对危重患者进行监护治疗,其主要诊治对象为各种脏器功能障碍和急性脑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重症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又没有家属的陪伴,心理变化与一般患者通常不同。
为了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使重症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使患者正确的面对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9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
干预组患者年龄在18-69岁,平均年龄47.5岁。
男23例,女22例。
其中烧伤休克患者4例,脑出血患者16例,心肌缺血患者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7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19-67岁,平均年龄44.6岁。
男21例,女24例。
其中烧伤休克患者3例,脑出血患者14例,心肌缺血患者7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5例,产后大出血患者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临床治疗和常规护理。
重症监护室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内心焦虑程度、恐惧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焦虑程度、恐惧程度明显降低并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未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2.1 一般性心理护理由科室的责任护士密切的与患者的进行沟通过程中,努力增加患者及家属对icu产生信任感,要对患者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以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对待患者,使患者感觉医护人员更加亲切,掌握熟练的护理各项操作技术,使患者获得对护士的信任和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1.2.2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患者的护理与交流时,要抓住患者的心理特征,针对病情发展的特异性、个性化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的心理护理。
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对患者身体功能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降低患者对愈后生活质量变化的恐惧程度[2]。
1.2.3 特殊的心理护理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治疗,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①放松训练疗法:放松训练具有良好的抗应激能力的效果,放松状态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直接对机体的许多功能产生影响,同时也对疾病的转归产生严重的影响。
放松训练可改变患者在紧张状态下的心理和病理的各种应激反应,对维护机体健康和提高机体适应水平有明显的效果[3]。
②音乐疗法:音乐疗法对与心身疾病的患者治疗很有疗效,如患者听轻松的音乐能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低心率、皮肤电阻,改善疼痛、头昏、心悸、头胀以及失眠等临床症状。
浅谈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的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方法:在某院对100例在2020年6月~2021年8月位于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和观察,研究重症监护室病人在清醒状况下的心理特征,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如一些负面心理、焦虑心理等,并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根据调查的结果,了解心理护理的效果[2]。
结果:在清醒的状态下对这100位重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最终大部分的病人的情绪趋于稳定,降低了负面情绪的产生,提高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恢复率。
结论: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负面的心理情绪,对他们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护理和干预有利于他们的恢复,因此,对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病人,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前言:重症监护室是为一些病情非常严重的病人准备的,在重症监护室内有很多的急救器械,如心脏起搏器、麻醉机、监护仪等,能够保证患者的健康。
然而,处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会由于金钱、病痛等因素产生一些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分析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的心理特征,当患者的心理出现一些问题时,要及时地采取措施来进行干预。
本文主要研究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研究结果的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对某院在2020年6月~2021年8月位于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与观察,在这100例中,男性有48例,女性有52例,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5.5±4.5岁,在他们之中,重症休克13例,损伤中毒20例,手术复苏44例,复合外伤14例,其他症状9例。
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入院原因等进行对比,p>0.05,差异可以忽略不计[3]。
2、方法在患者处于有意识、清醒的时候,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患者产生这些焦虑不安、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的原因,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
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护理作者:车美华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2期摘要:国外对CCU及ICU的患者心理研究说明,监护病房中的患者心理问题除疾病本身的影响外,环境因素影响也很大[2],24h昼夜不分的医护工作;监护仪器的声音及连续光线照明;连接身体的各种管道;躯体活动受限被迫长期处于一定的体位;同室患者的抢救死亡,陌生而复杂的环境、与家人情感交流障碍等因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易出现恐惧、孤独、紧张等心理反应。
家属因对重症监护病房内紧张而复杂的环境难以适应,对患者病情与治疗缺乏了解、担心患者的愈后及高额的治疗费用等,容易产生焦虑、担忧、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障碍[3],因此,在积极为重症监护患者做好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尊重患者的人格,善于发现并挖掘患者的积极因素及创建舒适的医疗环境,了解心理需求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心理护理重症监护患者因入院后受到特殊的对待,这些特殊对待对于患者病情的救治是必要的。
但也可能向患者及家属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引起一些心理问题,出现焦虑、恐惧、孤独、紧张、担忧、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障碍,护士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才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1 对重症监护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的现状目前护理人员一般侧重于为重症监护患者执行技术性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而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与沟通相对较少,患者心理性应激使得心理冲突明显,焦虑、恐惧、悲观、束手无策等,家属对监护病房的环境、病情治疗预后及费用等缺乏知晓,担心患者是否得到妥善的治疗、照顾及关心,需要亲眼目睹患者方可放心,故能陪伴患者为他们最大的期望,因此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
2 对重症监护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心理护理的可能因素有资料显示重症监护患者及家属有心理护理需求的愿望[1],但这个需求未得到满足。
最主要的因素为护士没有认识到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患者及家属重要性和忙于治疗性的工作而忽略了心理护理及交流沟通。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55-01
【摘要】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因病情特殊常无家属陪护,监护室里的环境、仪器及各种设备的报警声,以及病人本身疾病的影响常给病人带来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针对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给予合适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心理反应;心理护理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人的健康和疾病受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icu是集危重、抢救、大手术后患者于一体并对其集中监护的治疗场所,病人的病情常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刺激,再加上icu的环境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报警声等等,均可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甚至影响其手术效果及病情变化。
因此,做好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1 icu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反应
1.1 icu特殊的环境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反应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有别于普通病房,不允许亲属陪护,收住的都是病情危重的病人,患者极易产生恐惧感,缺乏归属感。
1.2 各种仪器设备的工作及报警声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反应因icu病房挤满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仪器设备,呼吸机、监护仪器工作及报警的声音,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心理反应。
1.3 各种不适带来的恐惧感如一些患者手术后带来的切口疼痛,各种引流管的牵制制约了身体的活动,治疗处的疼痛、咳嗽,更换体位后的不适,都会给患者造成焦虑和恐惧。
1.4 与家属隔绝许多患者是在意识丧失的情况下进入icu,当清醒时,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身边又无亲属陪伴,而每天仅有有限的探视时间,使患者无法于家属进行交流,孤独寂寞感产生,从而产生分离性焦虑,甚至绝望。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因交流困难、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及感受,往往产生一种无助、悲观、厌世的情绪。
因抢救和治疗时的紧张气氛,医务人员大声谈论病情以及病情发生变化都会给患者造成内心的恐惧。
2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2.1 改善icu的环境,让患者熟悉icu
环境对进入icu的患者,应简单向患者介绍icu的情况,减少患者对icu特殊环境的恐惧感,并向患者介绍icu的医生及护理人员,使其了解医护人员的监护治疗经验,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定的信任感。
2.2 降低仪器设备所产生的噪音,将不用的机器设备撤离病人床旁,增加病人周围的空间,减轻压抑感;正在使用的呼吸机、监护仪,将报警调节到合适的范围,以减少对病人的干扰。
2.3 一些手术后伤口疼痛的患者,可以给予适当的止痛剂,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对于各种导联线及引流管所带来的不适感,应向患者讲解各种导联线及引流管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其在
治疗疾病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治疗当中应尽量减少各种导联线牵拉所引起的不适,将引流管及导联线妥善固定。
2.4 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尊重患者的情感需求待患者清醒后,告知现在的时间、地点、家人的情况,向患者说明家属不能陪护的原因,取得患者的理解,避免患者产生孤独无助感;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护士要尽可能在患者可见到的范围,做各种治疗护理之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让患者尽快适应icu的环境,减轻心理反应。
2.5 对于各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可才用非语言沟通形式,如模板、图画、手语、点头、摇头、书写等等;鼓励患者说出心里感受,并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的护理治疗要求,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信任,接受并配合各种治疗护理。
2.6 医护人员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动作轻、不穿硬底鞋,并禁止在病房内高声说笑;抢救时应将床帘拉开,避免患者直视抢救现场,造成恐惧心理。
2.7 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患者,询问有无不适,观察各种引流管的量、颜色、监测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分析,及时报告医生,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
3 小结
重症监护患者病情较重,患者心理变化多样,我们应该多与患者沟通,尽量减少患者心理上的不适,使患者树立战胜一切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同时体现了护理工
作的价值,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魏东春,王金宇.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06-172-1
[2]鲁延红.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6):81
[3]周小萍. 在icu实施心理护理的做法与效果评价,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8):1117
作者单位:318000 台州市中心医院 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