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的规模化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84.24 KB
- 文档页数:2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题目: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作者:蒋成学号:201207749指导教师:谢放完成日期:2014-7-16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摘要:本综述是对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历史以及发展进行介绍,对食用菌液体培养方法和条件进行阐述,以及影响它的因素及之中的检控参数,和液体培养的优点及其运用,和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展望的概述。
关键字:液体菌种食用菌1.引言:l.1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概念的提出食用菌的液体发酵技术起源于美国,据资料报道,1947年,美国的H.Humfeld 对蘑菇进行深层发酵并得到菌丝体,从此食用菌的发酵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1958年,J.Snlecs第一个用发酵罐来培养羊肚菌(Mon6dia),从此食用菌液体培养制种的成功报道在国内外相继出现。
1975年日本杉恒武等用1%的有机酸和0.5%的酵母膏作为培养基得到大量的香菇菌丝体,国内从1960年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陈聿美等对蘑菇的深层培养进行研究以来,已经有许多单位和个人对数十种食用菌进行了液体培养的研究[5]。
我国对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对蘑菇和侧耳液体培养的研究,并在1963年进行了羊肚菌的规模化、工业化商品生产。
从此,食用菌产品的获得开始由简单的农业种植而转入工业发酵生产阶段。
食用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在我国的森林山区中生长的种类与数量较多。
在世界上来说,我国的食用菌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最早开发利用食用菌资源的国家之一[1]。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和认识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传统的小作坊栽培方法及生产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食用菌产业日益发展的趋势,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已成为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
当前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菌种大多是固体菌种,常以玻璃瓶或聚丙烯塑料袋作容器进行菌丝的培养;菌种生产的基本步骤为:母种扩大原种生产栽培种生产;其生产模式为:试管—瓶子—小袋—大袋的手工作坊式。
菜市场菌类大汇总如果你在青岛菜市场遇到一个形迹可疑、只拍不买的中年油腻男,那就有一定概率正是本砖家,我向来是把菜市场当成水族馆植物园来逛的。
本篇所列举的“菌类”图片均出自我手,绝大部分源于菜市场(但第一张就不是)。
图1 “平菇”一、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俗称“平菇”,最常见、最普通的蘑菇,菌盖扇形,菌柄侧生,灰色或灰白色。
小时候我第一次吃蘑菇就是它,当时觉得鲜美无比,就连平时视若生命的红烧肉也黯然失色;后来接触到更昂贵的东北榛蘑,口感黏糊滑溜,反而认为不如“平菇”远矣,可见小盆友很容易好赖不分。
图2 香菇二、香菇/Lentinus edodes,也叫冬菇、香蕈等,过去只能接触到干制品,近几年鲜品渐多,标准的蘑菇模样,圆咕隆咚胖乎乎。
具有独特的香气,干制品比鲜品更浓郁。
最早的栽培香菇出现于我国,日本人将其发扬光大,现已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第二大食用菌。
那么第一大是谁?答案马上揭晓。
图3 双孢蘑菇图4 褐蘑菇三、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通体白色,菌体珠圆玉润,菌肉敦实致密。
通常叫“口蘑”或“口菇”,但它和历史上经由张家口输入、原产蒙古草原的“口蘑”并不搭界。
该种目前稳居世界第一食用菌,栽培最多的白色变种是17世纪年发现的。
图4“褐蘑菇”,双孢蘑菇的褐色型。
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埋了吧汰,却是同一个物种,上哪儿说理去。
图5 “杏鲍菇”四、刺芹侧耳/P. eryngi,“杏鲍菇”,和“平菇”同科同属,长相却迥异。
其菌盖小而薄,似乎可有可无;菌柄粗而壮,为主要食用部分,口感肥厚脆嫩,与鲍鱼有几分相似,熟后略有杏仁香味儿,故名“杏鲍”。
在国内无野生分布,本来也是默默无闻,直至1993年日本开发出高效栽培技术,它才有机会遍地开花。
图6 “金针菇”五、冬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这名字是香菇的别名之一,同时也是“金针菇”较正式的中文名。
“金针菇”过去列为毛腿冬菇/F. velutipes的变种,2018年确定为独立物种。
食用菌加工业年鉴资源名称: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年鉴资源卷次: 2007作者: 林彩民正文一、基本情况2006年,中国食用菌协会围绕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发挥食用菌产业优势,在各地方协会和全体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广大菇业生产的农村开展了“小蘑菇、新农村”建设活动,在这一活动推动下,我国食用菌生产又取得了新的进步。
据对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已达14 74万t,比2005年增加了10.49%;总产值达638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9.06%;出口食用菌产品60.39万t,比2005年下降了3.84%;创汇11.21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了16.30%。
从全国食用菌产量分布情况看,2006年河南、福建、山东三省的食用菌产量仍居全国前三,与2005年相比,三省分别增长了5.26%、1.51%、16.14%。
其中,河北省食用菌产量增加到112万t,进入了年产100万t以上的行列。
从食用菌年产值分布情况看,2006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有河南、广东、山东三个省,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26.86%、57.42%、17.25%;年产值为20~49亿元的有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8个省;年产值为10~19亿元的有安徽、广西、云南、陕西4个省、自治区;年产值为1~9亿元的有福建、北京、天津、山西、上海、贵州、新疆、宁夏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年产值下降幅度比较大的是福建省,由2005年的全国前三跌到2006年的第四梯队,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从品种产量来看,年产量超过100万t的有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毛木耳、黑木耳等5个品种;年产量20~99万t的有金针菇、姬菇、鸡腿菇、草菇、银耳、茶薪菇等6个品种;年产量5~19万t的有滑菇、杏鲍菇、白灵菇、秀珍菇、灵芝、小平菇、茯苓、天麻、姬松茸等9个品种;年产量1~4万t的有竹荪、牛肝菌两个品种;年产量1万t以下的有灰树菇、松茸、羊肚菌3个品种。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目录1.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2)1.1 羊肚菌简介 (3)1.2 羊肚菌高产栽培的意义 (4)1.3 羊肚菌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 (5)2. 羊肚菌的生长环境与条件 (6)3. 羊肚菌的选种与繁育 (7)3.1 选种原则 (8)3.2 选种方法 (9)3.3 繁殖方式及关键技术 (10)3.3.1 组织培养法 (11)3.3.2 孢子接种法 (12)3.3.3 原基发生法 (13)3.3.4 其他繁殖方法 (15)4. 羊肚菌的栽培与管理 (15)4.1 栽培场地选择与准备 (16)4.1.1 场地的选择与处理 (17)4.1.2 设施建设与改造 (18)4.2 栽培材料准备 (20)4.2.1 栽培基质的选择与配制 (20)4.2.2 其他栽培材料的准备 (21)4.3 栽培过程管理 (22)4.3.1 原基发生操作技巧 (23)4.3.2 菌丝管理与调控 (24)4.3.3 本菇出菇管理 (25)4.3.4 其他管理措施 (27)5. 羊肚菌病虫害防治 (28)5.1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29)5.2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30)5.2.1 小菜蛾 (31)5.2.2 其他虫害及防治方法 (32)6. 羊肚菌采收与加工利用 (33)6.1 采收时机与方法 (34)6.2 主要品种介绍及特点分析 (35)6.3 主要加工产品介绍及市场前景分析 (35)1.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概述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是一种珍贵的食用真菌,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闻名。
羊肚菌的高产栽培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配制、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下,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
羊肚菌的高产栽培首先要求选择优良的菌种,优质的菌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高产潜力且易于繁殖。
为了确保羊肚菌的成功栽培,应选用本地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品种,并进行严格的纯度和健康性验证。
2023-11-11CATALOGUE目录•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生长环境与控制•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采收与加工•食用菌市场与前景•附录:相关法规与政策01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定义食用菌是指一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常见种类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灵芝、银耳等。
食用菌的定义和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食用菌富含蛋白质,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其蛋白质含量有所差异。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用菌中的碳水化合物以多糖为主,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
食用菌的脂肪含量较低,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食用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D、钙、铁等。
栽培历史食用菌栽培起源于古代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目前,全球各地均有食用菌栽培产业。
栽培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许多新型栽培技术,如工厂化栽培、液体深层发酵等。
食用菌的栽培历史与现状02食用菌栽培技术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干净、环境卫生良好的地点建立食用菌栽培基地。
同时,考虑到食用菌对土壤质量的要求,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如化肥厂、农药厂等。
栽培场地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需求,搭建不同规格和类型的菇房、菇棚或露天栽培场地。
栽培设施需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通风和光照条件,同时要考虑到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
栽培设施栽培场地与设施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培养料种类与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培养料,如木屑、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等。
培养料应具备营养丰富、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等优点。
培养料配制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需求,将各种培养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适量的水、石膏粉等辅助物质,调节培养料的湿度和酸碱度,以满足食用菌生长的需要。
菌种制备与选择菌种类型与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产需求,选择适宜的菌种类型,如固体菌种、液体菌种等。
菌种应具备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等优点。
枞树菌种植技术与方法枞树菌(学名:Morchella)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菌类资源之一。
枞树菌的种植技术与方法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种植技术和方法。
一、种子培养法1. 选择健康的菌株,采集其子实体并将其切成小块。
2. 在无菌条件下,将切好的菌块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3. 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通常为20-25摄氏度。
4.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菌丝生长出来后,可以将其转移到适宜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5. 培养出的菌丝可以通过移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进行扩繁,最终得到大量的枞树菌种子。
二、菌丝体培养法1. 选择健康的菌株,采集其子实体并将其切成小块。
2. 将切好的菌块与适宜的培养基混合均匀,放置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3.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菌丝体开始生长,可以将其转移到适宜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4. 菌丝体培养的优点是培养过程简单,菌丝生长速度快,适合大规模生产。
三、土壤种植法1. 选择适宜的种植土壤,通常为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壤。
2. 准备好菌丝体或菌种,在适宜的时间将其播种到土壤中。
3. 保持土壤湿润,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4.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菌丝体开始长出子实体,可以进行采摘。
四、木材培养法1. 选择适宜的木材,通常为硬质阔叶树木。
2. 将木材晾晒或蒸煮,以杀死木材中的细菌和真菌。
3. 在木材上打孔,并将菌丝体或菌种接种到孔中。
4. 将接种好的木材放置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5.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菌丝体开始长出子实体,可以进行采摘。
五、保护生境法1. 在合适的林地或草地上,保护好自然界中现有的枞树菌生境。
2. 减少对生境的破坏,避免过度采摘和过度砍伐。
3.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水源,为枞树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4. 定期巡查和清理生境,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5. 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枞树菌的保护和繁育工作。
总结:枞树菌的种植技术与方法有多种,包括种子培养法、菌丝体培养法、土壤种植法、木材培养法和保护生境法等。
中药药渣再利用研究进展摘要:在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现代社会,为综合开发中药资源,充分利用中药药渣提供思路,综述了近10年来中药药渣再利用领域的研究进展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中药药渣含有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近年来中药药渣再利用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再提取其他有效成分、用于栽培食用菌、用作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制成有机肥料、处理废水、用作生物质能源、用作造纸原料、用于发酵生产等深入研究中药药渣用途,能使药渣得到更深层次的利用中药行业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植入低碳理念,充分利用资源,才能真正形成现代、集约、环保的新产业关键词:中药药渣;再利用;可持续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32X(2012)01—0038—05中药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宝库随着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现代工业科技的进步,中药生产的工业化、规模化程度不断加深,发展了中药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大量中药材提取后产生的药渣成为面临的严重问题早期药渣处理主要是填埋、焚烧、堆放等,这些方法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中药药渣含有大量有益组分,比如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可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这正符合全球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早期,我国中药材集约化生产、中药药渣循环利用方面主要集中在家禽、家畜饲养领域,如中药药渣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来喂鸡、猪、鱼,或堆肥后用于种植蔬菜等[1—5近年来,中药药渣再利用扩大到以下几个方面:再提取其他有效成分、用于栽培食用菌、用作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制成有机肥料、处理废水、用作生物质能源、用作造纸原料、用于发酵生产等本研究将对近10年中药药渣再利用的进展进行综述1再提取其他有效成分中药材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含有多而复杂的成分,在提取其主要成分后,剩下的药渣仍然含有大量活性成分枇杷叶用水提法提取制备抗炎止咳药枇杷露和枇杷膏后,邹盛勤[6测定了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药渣中6种成分含量高于批把叶原料,包括乌索酸和齐墩果酸,但乌索酸的含量远高于齐墩果酸孙秀梅等[7用半仿生提取法提取香附药渣中的极性成分,并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其工艺条件:3次煎煮用水的pH依次为2.0、6.5、9.0,提取时间依次为2.0、1.0、1.0h.韩晓珂等[8以渗漉法和回流法提取丹参药渣中脂溶性成分时,测定丹参酮nA的含量高达3.216mgg-1.Shi Ling等[9从丹参和三七的药渣中测定丹参酮nA、次甲丹参醌、隐丹参酮、丹参酮I质量分数分别为3.62%1.02%2.56% 2.75%.赵海燕等[10采用乙醇提取黄芪中的黄芪黄酮和皂貳,然后利用所得药渣用水提取黄芪多糖,黄芪多糖得率为12.93%,纯度高达9 3.2 7 %.黄亚非等[1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同一厂家的黄芪药材和黄芪药渣中黄芪皂貳的主成分黄芪甲苷的含量,对比发现,黄芪药渣中黄芪甲苷的提取量为黄芪药材的72.0 8 %.冷桂华[12发现,黄苓药渣中黄苓苷的含量是黄苓药材总含量的7 0.3%.郑志华等[13研究了宝鸡市大黄药材栽培基地产掌叶大黄的药渣番泻苷A的提取方法韩小金等[14采用超临界CO2法萃取红花水煮醇提后的药渣,最佳萃取条件下红花挥发油收率达2.74%,红色素萃取率达6 9 . 8 8 %.陶蕾等[1 5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甘草药渣(冀中兽药有限公司提供)提取物中甘草次酸的含量,该法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重现性好可见,在中药药渣中存在大量活性成分,可以继续作为中药原料使用2用于栽培食用菌有些中药材提取后,剩下的药渣含有大量适合食用菌生长的营养成分可用于栽培食用菌于杰等[16检测了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葛根汤的药渣的有机成分和微量元素结果为:可溶性糖0 . 6 2 0 %,粗蛋白2. 090%,有机碳16 . 5 0 0 %,氮0 . 3 3 4 %,磷20 5. 0 m gk g-1,钾54 0. 0 m g-1,硫10 5 7. 9 m gk g-1,铁33 . 0 m gk g-1,镁60 4. 6 m gk g-1并进行了栽培平菇的实验,得到2个较有效的配方配方A的主料为6 5 % 棉籽壳,25 %药渣,10%玉米芯;配方B的主料为70% 棉籽壳,30%药渣此项研究成果已在青岛市的平菇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吴育萍等检测了江西汇仁集团的肾宝药渣的成分药渣原料药材为地黄、山药、白术、当归、何首乌、黄英等,营养元素含量分别为N 1.02%P 0.09%K 0.42%Mg 0. 1%C a 2 5 4. 3 m gk g-1F e 7 0 . 2 4 m gk g-1M n 6 7 . 2 4 m gk g-1C u 7 . 8 m gk g-1Z n 3 2 7. 4 m gk g-1同样进行了栽培平菇实验结果表明:肾宝药渣不太适合栽培平菇80 2 、特大凤尾菇和平菇711.陈今朝等[18检测了重庆太极集团生产急支糖浆的药渣,测定粗纤维、可溶性总糖、蛋白质、脂肪、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 0.9%、14.8%3 2.7%、3.2%、7.1%.之后进行了栽培平菇实验,得到培养华平43的最佳配方:药渣6 2%,棉子壳22%,麸皮14%,过磷酸钙1%,石膏粉1%,水分6 5%.该配方生物学效率在100%以上王小晶等[19则利用重庆太极集团生产急支糖浆的药渣中的四季青药渣、苦养头药渣进行了栽培平菇实验结果表明:在以四季青、苦养头混合药渣为主料和以四季青药渣为主料的培养料上,鲜菇分别达每瓶6 6.19g和59.19g,比以棉籽壳为主料的产量提高29.10% 和15.43%.陈今朝等20利用重庆太极集团生产急支糖浆的药渣进行了栽培金针菇实验,结果表明,2个配方(药渣43.5%、棉籽壳30%、麦麸25%、石膏粉1.5%和药渣28.5%、棉籽壳45%、麦麸25%、石膏粉1.5%)都可以提高金针菇栽培的经济效益余红等[21利用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小柴胡汤的药渣进行了栽培金针菇试验药渣主成分为人参、大枣、甘草、生姜、半夏、柴胡、黄芪结果表明,用棉壳5 0%、药渣25%、麸皮25%栽培金针菇,菌丝长势浓白、旺盛张英[22利用加味藿香正气丸的药渣进行了培养裂褶菌试验加味藿香正气丸药渣有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半夏、厚朴、茯苓、桔梗、大腹皮、甘草结果表明,裂褶菌菌丝体长势较好,药渣的生物转化是可行的,但是应进一步改进余红等[23利用丹参、黄芪、元胡、黄苓、枸杞等药渣进行了培养杏鲍菇试验,结果表明,药渣8 0%、木屑10%、麸皮7%、玉米粉3%,最后添加1.5%石膏粉的培养料栽培杏鲍菇的效益最好刘正鲁[利用汉方浸膏4号药渣进行了栽培榆黄菇试验汉方浸膏4号药渣主要是当归、党参、黄芪、地黄、山药、金银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术等结果表明,培养料配方中药渣质量分数30%棉子壳6 0% 2%、过磷酸钙1%、玉米芯4%、玉米粉3%时,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最好,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效率亦最高39第1期赵振坤,等:中药药渣再利用研究进展3用作家畜、家禽等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对中药药渣的利用,早期主要集中在家禽、家畜的饲养方面,近期在这方面的应用也较多耿春银等[25用水飞蓟药渣及果寡糖改良了某猪场原有的饲料配方,结果表明,水飞蓟药渣可作为猪饲料,并且有相当的成本优势张登辉[26将黄芪药渣作饲料添加剂饲养白羽肉仔鸡,结果表明,添加黄芪渣能够提高白羽肉仔鸡粗蛋白表观代谢率(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饲料采食量X饲料粗蛋白质含量排泄物量X排泄物粗蛋白质含量)/(饲料采食量X饲料粗蛋白质含量)]X10 0%)吴华等[27对岭南黄鸡的饲养试验则表明,黄芪药渣可增加肉鸡肉的系水力(系水力((肌肉总水量肉样失水重)/肌肉总水量]X10 0%),降低肉的水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的品质丁保安等[28利用由青海省共和县青海湖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红景天药渣进行饲养试验,发现红景天药渣对肉鸡生长、营养物质代谢和血液指标都有明显影响吴华等[29在饲养岭南黄鸡的饲料中添加甘草药渣,发现能够改善胴体品质,4%的甘草药渣添加量能提高肉鸡的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李鹏等[30利用复方丹参滴丸药渣和养血清脑颗粒药渣进行饲养猪试验复方丹参滴丸药渣由天津天士力集团提供,主要成分为丹参和三七,养血清脑颗粒药渣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珍珠母、延胡索等为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前者适合开发成为猪饲料可见,中药药渣所含丰富的成分具有一般饲料无法比拟的优点4制成有机肥料,用于蔬菜种植等周达彪[31报道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脉络宁”的药渣,采用生土熟化模式,生产基质、肥料模式和基于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三级循环模式,研制出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育苗基质和栽培基质,确立了相关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为中药渣的开发利用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王耀晶等[32以牛粪和中药渣混合发酵后饲喂蚯蚓获得蚓粪,蚓粪再以不同比例添加到草炭中,作为基质进行番茄穴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0%蚓粪、90%草炭组成的基质,番茄出苗率最高所用药渣取自辽宁省本溪市好护士药业集团,成分有白茅根、大腹皮、茯苓、桂枝、车前子、赤小豆药渣主要成分为6 2 . 8 5 %有机质、2. 6 9 gk g-1全氮、10 . 7 5 gk g-1全钾、3. 9 5 gk g-1全磷、0 . 4 4 m gk g-1铜、1. 2 3 m gk g-1锌贾伍员等[33测定了板蓝根药渣的成分,为1. 0 7 6 %蛋白质、0.021 2 %总磷、2. 3 5 9 %淀粉、1.301%还原糖、25.721%粗纤维、82.57%总有机质、49.61%总有机碳在对其粉碎后进行堆肥沤制,再用于种植菠菜结果表明,20%板蓝根药渣和80%牛粪制成的有机肥效果最好吴涛等[34用药渣和腐熟玉米秸作烤烟漂浮育苗基质,与成品商用基质进行对比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粗药渣60%、细药渣20%、珍珠岩20%和细药渣60%、腐熟玉米秸20%、珍珠岩20%的2个基质配方基本具备了作为烤烟漂浮育苗基质的条件,但还需进一步改进用于处理废水[35研究了板蓝根药渣(由广西永福制药厂提供)对配制的低浓度含铅废水的吸附特性板蓝根药渣能快速、大量地吸附铅用0.1 〜0 .2molL-1的NaOH溶液预处理板蓝根药渣,能有效提高其吸附铅的能力6用作生物质能源穆姝慧等[36研究表明,药渣机制炭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药渣机制炭是采用中药渣及农林废弃物经粉碎以适当比例混合后,经脱水(含水量W7%)、挤压,在无氧条件下制成的机制炭热值大、灰分低、密度大,品质优于传统木炭,是一种高能燃料[37孟小燕等[3 8采用沸石分子筛、介孔分子筛、A 12O3作为催化剂,研究了丹参药渣催化裂解资源化技术催化裂解技术是以热能切断生物质大分子的化学键,使之转变为低分子物质,产物可作为能源实验得出:以A 12O3作为催化剂,裂解温度为20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 12年4 5 0 °CA 12O3投加量为10%时,燃油产率最高,为34 . 2 6 %,燃油热值为24 . 9 1 M Jk g-1这种燃油可以为中药生广提供能源张顺喜等[39利用武汉某中药厂的中药浸膏药渣,接种到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上,研究了多种因素对药渣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并论证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可行性,为中药药渣再利用提供了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总之,面临当今能源危机,药渣机制炭、中药药渣燃油、药渣发酵沼气均可以为目前寻找新能源提供思路7用作造纸原料中药药渣是重要的植物纤维废弃物之一袁琳等[40研究了香茶菜药渣茎秆(浙江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的造纸性能实验所得浆料适用于制备纸浆及纸浆模塑产品8用于发酵产业秦岭等[4 1利用广汉市某制药厂生产生脉饮的药渣(主要为麦冬、五味子、党参、山楂),接种康宁木霉、产黄纤维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和黑曲霉,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然后进行固态发酵,提高了中药渣中蛋白的质量分数廖湘萍等[4 2以白酒厂酒糟、灵芝药渣为原料,添加麸曲、活性酵母、醋酸菌,采用半固态发酵法生产食醋刚发酵好的醋总酸含量在$%〜6%.此法生产的成品醋具有营养丰富、色泽紫红鲜亮,风味独特、醇厚等特点,兼具多种保健功能综上所述,中药药渣再利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但是中药药渣的再利用还不够系统,应该针对药渣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类,综合利用如:含有多种活性成分的药渣可以反复提取;微量元素含量高的药渣可以作为食用菌的营养基;吸附作用好的药渣可用来处理废水;纤维素含量高的药渣可以用来造纸,也可以用于裂解供能;多糖类含量高,有保健作用的药渣可以用于发酵生产等目前中药药渣较成熟的再利用途径主要是栽培食用菌、作为饲料、有机肥料等深入研究中药药渣发酵、裂解等用途能使药渣得到更深层次的利用中药行业的发展只有立足长远,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植入低碳理念,充分利用资源,才能真正形成现代、集约、环保的新产业参考文献:[1]刘萍,张海英试论中药药渣的合理利用]J新疆中医药,20 0 220(6):4 9.[2]陈缤,贾天柱中药渣的综合利用]J中成药,27(10):12 0 3 — 1 2 0 5.[3]方云浅析中药药渣处理和综合利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3 5(7 ):7 6.[4]黄小光,邙哲师中药渣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J广东饲料,200716(6 ): 32.[5]邹艳敏,吴静波,仰榴青,等中药渣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江苏中医药,20 0 840(12):113-115.[6]邹盛勤批把叶药渣中乌索酸的提取分离及乌索酸标准样品的制备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 0 9.[7]孙秀梅,时海燕,张兆旺,等用均匀设计优选香附S F E-CO2萃取后药渣的半仿生法工艺条件[J]中国中药杂志,20 0 93 4(2 2):2 8 8 0 -2 8 8 3.[8]韩晓珂,刘汉清,张明,等渗漉法和回流法提取丹参药渣中脂溶性成分的比较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 0 0 92 3(1):61-63.[9:S h i LingY u HongshanJ i n F e n g x i e . Study o n tanshinone ext racted fromSalviam i 1 t i o r r h i z a Bge. Dregs[J:.Agricultural Sc i e n c e & Techno 1 o —g y2 0 1011(1):10 3.[10]赵海燕,马永平,刘雅静利用醇提药渣提取黄英多糖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3 6(36):15977-1597815 9 8 0.[11]黄亚非,刘杰,黄际薇,等.HPLC测定黄芪药渣中黄芪甲苷含量】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214 6.[12]冷桂华黄苓及其提取药渣黄苓苷含量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技,200735(10):2928.[13]郑志华,祝晨澎大黄超临界co2萃取后药渣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 0 540(10):7 3 6 - 7 3 8.14]韩小金,张荣,毕继诚超临界CO2萃取红花药渣中挥发油和红色素[]过程工程学报,20 0 99(4):48 9 - 6 9 4.[1 5]陶蕾,梁剑平,石广亮,等甘草药渣发酵提高甘草次酸含量的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 0 928(6):4 2 - 4 4.[16]于杰,安钢,赵自立,等中药渣用于食用菌生产的研究]J齐鲁药事,200625(9):564-566.17]吴育萍,冉建华,朱培林肾宝药渣栽培平菇初探]J食用菌,200628(1):19-20.[18]陈今朝,方平,韩宗先急支糖浆药渣栽培平菇试验[食用菌,20 0 830(5):25—26.4 1第1期赵振坤,等:中药药渣再利用研究进展]19]王小晶,邓宇,方德华急支糖浆药渣栽培野生平菇的效应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815(4):49—52.[20]陈今朝,王慧超,谭永忠急支糖浆药渣栽培金针菇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82 7(5):3 13 2.[2 1]余红,岳文辉,方建龙,等中药药渣栽培金针菇试验]J食用菌,2 0 0 6(6):2 9.[22]张英中药药渣培养裂褶菌试验]J食用菌,2 0 0 7(1):29.[2 3]余红,刘炳禄,李富玉,等中药药渣在杏鲍菇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2009(6):50—51.2 4]刘正鲁汉方浸膏4号药渣栽培榆黄菇试验初报[J:食用菌,2 0 10(5):4 1.[2 5]耿春银,韩美兰,廖世国,等用水飞蓟药渣与果寡糖改进猪饲料配方的研究]J饲料工业,2 0 0 72 8(24):4 2 — 6 4.[2 6]张登辉黄芪药渣作饲料添加剂对肉鸡表观代谢率影响的研究]J猪与禽,28):77-78.[2 7]吴华,张辉,兰小定黄英药渣对放牧肉鸡肉品质的影响[J畜牧兽医杂志,2 0 10?2 9(1):2 6 — 2 8 .[2 8]丁保安,李转见,莫元春红景天药渣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J中国家禽,2 0 10?3 2(3):16-19.[2 9]吴华,张辉,段启辉甘草药渣对放牧肉鸡肉品质的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8(3):58 — 6 1.[3 0]李鹏,夏树立,郭敏增,等复方丹参滴丸药渣和养血清脑颗粒药渣猪表观消化能的测定]J饲料广角,20 0 9(9):47-48.[31]周达彪基于农业循环利用的“药渣种菜”模式研究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8(3):1 72 - 1 7 4.[32]王耀晶,王步宇,刘鸣达药渣蚓粪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北方园艺,2 0 10(1 0):38 — 4 9 .[3 3]贾伍员,秦坤,刘林板蓝根药渣成分的测定及其利用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 0 103 1(7):520-521.3 4]吴涛,晋艳,杨宇虹,等药渣及秸秆替代基质中草炭进行烤烟漂浮育苗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 0 0 72 3(1):30 5 — 3 0 9 .3 5]韦平英,魏东林,莫德清板蓝根药渣对低浓度含铅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 0 319(4):351—356.[36]穆姝慧,蒋立科,朱祥祥,等药渣机制炭特性参数对其市场影响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26(12):89—91.[37]新能源利用的绿洲:记潞西绿洲机制木炭厂]J企业与市场:上半月,2008(10):85.[38]孟小燕,于宏兵,王攀,等低碳经济视角下中药行业药渣催化裂解资源化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 0 1032(6):32-35.[39]张顺喜,王文清,张剑,等中药浸膏药渣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4(11):2608-2612.[40]袁琳,薛国新,黄睿,等中药香茶菜原药及药渣的生物特性与化学组成]J中华纸业,200930(22):4 4 — 4 7.[41]秦岭,王向东,潘朝智,等多菌种混合发酵生脉饮药渣生产蛋白饲料工艺条件优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 0 0 82 7(4):1 2 2 - 1 2 8.[4 2]廖湘萍,奚邦敏利用白酒酒糟、灵芝药渣发酵生产食醋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 0 934(11):81-83.Research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 Res idues ReusingZHAO Zhen-kun1WANG Shu-ling1DING Liu-tao2XIE Tian1SUN Yun—ting3ZENG Zhao—wu1ZHAN Xiao—ri1 ・Res Cent of Biomedicine and Hea thHan gz No r mal UniversityHan gz 0 0 12Chi2.S Ji Nanka Pharmaceutical COLTD.Chenz 3000China3.Han gzhou Hosp al of Tradi t ion al Ch neMedicineHan gzho 31 0012ChAb t racthe modern society which advocates en ergy conservationmission reductionow carbon and environmentalprotectioni n order to provide a thought for exploiChi n ese medic i ne esources and maki full of Chi ese herbdueshe pape viewed he r esear developmnt of Ch ese herb s idues usingen yea r s.Mos Chinesemedi re from antsChi he esidues contain crude be cru de oteincru de at and many mi nerals.Re entlyCh residues re eused he ac of other effect componentsed ble ungus cultivatma eeti zatiwa te wate eatmentbioma ne gypapermak ng materi als and f ermen t atio n.In — depth arches heages Chi ese herb dues can make be eused deepl ha gni f icantChine medicine ndustryho ol he green and sustainabledev op ng admp ant ow—carbon conceptmake ul use of esourcesandnew mo de ntensi ndu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Key wordsChinese herb residuesreusesustainable4 2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12年。
中药渣再利用培育食用菇研究进展摘要:利用中药渣作为原料制成培养基栽培食用菇,既能解决传统平菇栽培原料价格高、货源紧张、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又能解决中药渣废料的排放及其二次污染等问题。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渣再利用及其培育食用菇情况最新进展,概况介绍了食用菇培育原料现状,中药渣培育食用菇现状及社会经济价值,并对中药渣培育食用菌进行了展望,为更好地利用中药渣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渣;再利用;食用菇Abstract: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 as raw material made of culturedin the culture medium of reuse, either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ostreatus in raw material high prices, tight suppl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or solve the problem that Chinese medicine r esidue slag’s waste emission and secondary pollution. This thesis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edible fungi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 and reuses cultivated by it in recent years, introduces reuse raw materials current situation and social economic value in reuses, at the same time looking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of reuses by edible fungi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better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residue;Edible fungi;Reuse[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中药渣中富含大量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以及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摆脱其在生活、工业垃圾中的尴尬地位[1]。
延边地区木腐真菌调查王旭;胡志强;亢学平;杜忠伟;李健;王鑫【摘要】对延边地区野生木腐真菌进行调查,共采集大型经济真菌子实体197份,隶属于2门6纲18目36科71属119种,可食用63种,可药用45种.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并记录其生境、食药性、经济性、标本编号等信息,凭证标本保存于延边农业科学院.并对延边地区野生木腐真菌资源的调查、保护、利用的一些建议,为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发展提供科学资料和依据.【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延边地区;木腐真菌;多样性;名录【作者】王旭;胡志强;亢学平;杜忠伟;李健;王鑫【作者单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吉林延吉13300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吉林延吉13300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吉林延吉13300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吉林延吉13300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吉林延吉13300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吉林延吉13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81延边地区地处长白山区,位于吉林省东部的中朝边境,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我国菌物学者对长白山地区的菌物已报道伞菌345种[1,2-6]、多孔菌260余种[7-9],并有多篇对长白山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及新种和新记录种的研究相继报道[7-11]。
随着林下经济的发展,食药用菌的林下栽培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栽培种类仅限于能人工栽培的,如黑木耳、平菇、榆黄蘑、猴头等常见食药用菌[1,11]。
而木腐真菌的研究调查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延边地区主要木腐真菌进行调查,为延边地区木腐真菌资源的调查与保护,及林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1 材料与方法供试子实体以笔者于2016、2017年大型真菌发生季节对延吉帽儿山,龙井天佛指山松茸保护区,和龙青山林场,汪清大兴沟林业局、杜荒子林场等地的野生木腐真菌,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获得。
裂褶菌的规模化栽培技术李竹英,毛绍春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摘要 介绍了裂褶菌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
裂褶菌(Schizophyllum ocmmuner)属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4~2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1~26℃;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0%~75%;菌丝体发育阶段,需氧量大,子实体形成阶段也需通风换气;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当菌丝形成原基并发育成子实体时,需要光照300~500lx;裂褶菌人工栽培原料较为广泛,用棉籽壳、杂木屑及各种农作物秸秆为主料,辅之包谷面、麸皮、米糠等为培养基。
裂褶菌子实体叶片平展时及时采收。
子实体采收后培养料还可用以其他菌类的栽培。
关键词 裂褶菌;规模化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Q9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03-00700-01Form alization Cultural T echnique of Schizophyllum ocmmuner F r.LI Zhu2ying et al (Y uxi Agricultural Institute,Y uxi,Y unnan653100)Abstract Schizophyllum ocmmuner Fr.is the m iddle2high tem perature fungus.T he optimum tem perature was22~25℃for H y pha grow th;14~20℃for C arpoph ore form ation and21~26℃for S pore germ ination.T he suitable water content was60%~75%in hy pha culture m edium.And much oxygenm ent was required for H y pha and carpoph ore developm ent.It was n ot strict to the illum ination request in H y pha grow th stage,but requirem ent of300~500lux. M anual cultivation raw m aterial was w idespread.T he m other stock was m ixed w ith the cotton seed shell,sawdust and each kind of crops straw stalk.It was recovered when the leaf was flat.K ey w ords Schizophyllum ocmmuner Fr.;F orm alization Culture;T echnique 裂褶菌(Schizophyllum ocmmuner Fr.),又名白参、树花、八担架,属裂褶菌科(S chiz ophyllaceae)裂褶菌属(Schizophyl2 lum)[1]。
裂褶菌因质嫩味美,有特殊的浓郁香味,性平,具有滋补强壮、镇静作用,是一种高档食、药用菌,而野生裂褶菌的采摘季节受限,数量较少,使裂褶菌的开发受到极大限制,因此裂褶菌的规模化栽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 裂褶菌的生态习性1.1 形态特征 野生裂褶菌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0.6~4.2cm,质韧,白色至灰白色,被有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具多数裂瓣,白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
菌褶窄,从基部辐射状生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肉色至淡紫色。
1.2 生态习性 春至秋季生于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倒木上,甚至生于禾本科植物秆上,如死竹、玉米秆、麦草秸秆上。
1.3 分布范围 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云南产的裂褶菌气香味鲜[2],似“干巴菌”风味,故称之裂褶菌。
2 裂褶菌的生物学特性2.1 营养条件 裂褶菌多生于夏、秋季初雨后栎、槠、栲等阔叶树的枯木树桩或倒木上,少数生长在针叶树的枯木上,亦能在活树上生长,具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
在含有葡萄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基质上生长良好,需要钾、镁、钙、磷等矿质元素。
2.1.1 碳、氮源。
碳源是裂褶菌(白参)的重要能量来源,它是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
裂褶菌所需要的碳源在人工栽培中可以棉籽壳、废棉渣、稻、麦草、甘蔗渣等农作物秸秆及阔、针叶木屑作为培养料,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
氮源。
氮源是裂褶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所不可缺少的主要营养源。
裂褶菌能利用多种氮源。
在人工栽培中,可添加适量的各种天然含氮化合物,如麸皮、包谷面、大豆粉、油枯等作为主要氮素营养源。
裂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是40∶1[3]。
作者简介 李竹英(1966-),女,云南玉溪人,硕士,讲师,从事园艺、园林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62102182.1.2 矿物质和维生素。
裂褶菌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量的钙、镁、铁、钾等矿物质和少量的维生素,这些微量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在实际人工栽培原料的配方中就可得到满足。
2.2 温、湿度,pH值条件 裂褶菌属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适温7~30℃,最适温度22~25℃,子实体形成温度14~2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1~26℃。
菌丝培养基最适含水量60%~75%。
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70%~80%,子实体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85%~95%。
菌丝生长最适pH值5~6,子实体生长最适pH值4~5[4]。
2.3 氧气 裂褶菌菌丝体发育阶段,需氧量大,因此培养室应保持空气流通对流;严重缺氧时,子实体容易被绿霉污染,栽培室既要保持空气湿度,又要常通风换气;因此调整好通气和保湿这对矛盾,是人工栽培管理裂褶菌的关键。
2.4 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不严,有50lx以上的散射光对原基的形成更有利。
当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并发育成子实体时,需要300~500lx光照。
裂褶菌子实体有明显的向光性,但光线过强,子实体颜色变褐、品质变差。
3 裂褶菌的人工栽培技术3.1 栽培原料 裂褶菌人工栽培原料较为广泛,用棉籽壳、杂木屑及各种农作物秸秆为主料,辅之包谷面、麸皮、米糠等,添加微量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普能钙镁磷肥等为培养基,原料粗细搭配,以利通气。
赵琪等[5]认为,以阔叶树类木屑为培养基效果较好,棉籽壳、甘蔗渣、药渣也可作为培养基质。
常用配方:杂木屑88%,麸皮10%,石膏1%,石灰1%,含水量65%~68%;或杂木屑60%,棉籽壳20%,麸皮10%,玉米粉8%,石膏1%,葡萄糖1%,含水量65%~68%。
3.2 栽培季节 裂褶菌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较宽,8~38℃均可发生,云南昆明、玉溪等大多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3.3 培养基(栽培袋)的制作 裂褶菌人工栽培因其周期短,培养料消耗少,因此采用短袋、小包种植较为经济。
栽培袋规格为(17~18)cm×(22~26)cm的3丝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150~300g。
扎口松紧度一致,且扎口处不要粘培(下转第711页)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35(3):700,711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罗芸育基地,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热爱城市、热爱祖国的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 为进一步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十一五”期间必须做好的主要工作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4月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植树时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要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努力,使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
这是中央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4.1 明确目标,制定规划 按照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要求,到2010年,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城市中心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m2以上;每个城市街区都有一块适度的游园绿地,设市城市要力争实现老百姓出行500m见绿的目标;有效实施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开展道路、河边、湖边、海边绿化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园林建设和管理水平,实施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制度,有效保护历史名园。
4.2 抓薄弱环节,促协调发展 重点抓好西部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要坚持尊重自然的原则,坚持先种树、先绿化的方针,走先普及后提高的路子,尽快把绿化搞上去;要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对于绿化水平较低的城市要规定时间,迅速改观;东部地区和绿化条件较好的城市,在整体水平和建设质量上下功夫,在绿地均匀性、物种多种性和园林的人性化方面做文章,要在城市中心区,城郊结合部、入城口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取得突破。
4.3 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法制化进程 要在编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公园发展规划、郊区绿化规划以及建成区绿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绿线范围,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全部实行绿线控制管理;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发《城市绿化条例》和配套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建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的招标投标、质量监督制度。
4.4 注重和加强小城镇和城郊绿化 因地制宜地抓好小城镇、县城、村镇的绿化,提高覆盖率。
让高质量的绿色生活惠及更多人。
高度重视城市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建成一批国家级湿地公园。
城市规划区现有的林地、果园、茶园、草场以及河塘、水池等水面,纳入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统一实施规划与管理,切实保护自然生态。
开展节水、节地型绿化,大力发展立体绿化。
多培育和种植一些耐旱的节水型植物。
4.5 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 在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中要注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重效果,突出特色,反对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已经是国家园林城市的,要创造条件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县镇要开展园林县城和园林城镇活动,努力建设更多的园林社区、园林单位。
参考文献[1]汪光寿.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N].人民日报,2006204217(16).[2]贾治邦.充分发挥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推动作用[N].人民日报,2006203211(11).[3]王晓东.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N].人民日报,2006203203(13).[4]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05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N].人民日报,2006203211(11).(上接第700页)养料,以免灭菌后放置冷却时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