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0.1m,长短不等, 内有微丝(肌动蛋白丝) 上端附着于微绒毛顶部, 下端附着于终末网
光镜: 小肠上皮—— 纹状缘(striated border)
肾近曲小管上皮—— 刷状缘(brush border)
功能: 增加细胞表面积
(2)纤毛(cilium) 细胞膜和细胞质在游离 面伸出粗而长的突起 长5~10m 直径0.3~0.5m 内有微管,为9+2结构
(二)结构: 1.分泌部: 由单层腺细胞组成,中央有腔。 泡状和管泡状的分泌部,又称腺泡(acinus) 腺泡分为浆液性、黏液性和混合性三种
①浆液性腺泡:由浆液性腺细胞组成 细胞呈锥形,核圆,靠近基底部。顶部有嗜酸 性酶原颗粒,基底部强嗜碱性。 电镜下见大量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主要分泌酶类
(3) 桥粒: 细胞间有20~30nm的间隙,内有 丝状物,在中央形成中间线, 胞质面有附着板及张力丝 功能: 使细胞连接牢固
(4) 缝隙连接: 相邻胞膜高度平行(3nm宽), 内有多个连接小体--由6个 杆状的连接蛋白围成管道
功能:物质交换 信息传递
连接复合体 (junctional complex):
浆液性腺泡
浆液性腺(分泌部全部由浆液性腺泡组成)
②黏液性腺泡:由黏液性腺细胞组成 细胞呈锥形,核扁圆,位于基底部。核周嗜碱 性,胞质多呈泡沫或空泡状。 电镜下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黏原颗粒 功能:分泌黏液
黏液性腺泡
黏液性腺(分泌部全部由黏液性腺泡组成)
③混合性腺泡: 由黏液性细胞和少量浆液性细胞组成 浆液性细胞位于底部,呈半月形,称浆半月
透明层 致密层
小结
1.被覆上皮的类型及其结构 2.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3.浆液性细胞和黏液性细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