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培训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67
压铸安全培训教材一、前言欢迎各位参加压铸安全培训课程。
本教材旨在提供关于压铸工艺的安全知识,帮助您了解并掌握压铸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要点和技巧,保证您在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
二、压铸工艺概述1. 压铸定义压铸是一种将熔化金属注入金属型腔内,通过压力将金属凝固后取出的一种铸造工艺。
2. 压铸工艺步骤(1)模具准备:清洁模具表面,确保模具内部无异物。
(2)熔化金属:将合适的金属材料加热熔化至液态。
(3)模具装配:将模具安装在压铸机上,并检查模具是否完好无损。
(4)注入金属:将熔化金属注入模具腔内。
(5)冷却与凝固:待金属冷却凝固后,取出模具。
(6)后处理:修整、打磨、喷涂等加工工序。
三、压铸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1. 烫伤风险(1)风险描述:熔化金属温度高,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烫伤。
(2)应对措施:佩戴隔热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安全操作。
2. 压力伤害风险(1)风险描述:压铸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高压,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压力伤害。
(2)应对措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确保安全距离,避免身体接近压铸机。
3. 金属飞溅风险(1)风险描述:熔化金属注入模具时,发生喷溅,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2)应对措施:佩戴热防护服、面罩等防护装备,保护头部和身体。
4. 模具损坏风险(1)风险描述: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模具损坏。
(2)应对措施:正确安装模具,操作时避免撞击、碰撞等危险行为。
5. 职业病风险(1)风险描述:长期接触金属粉尘和有害物质可能导致职业病。
(2)应对措施:佩戴呼吸防护装备,做好通风换气,定期体检。
四、紧急情况处理1. 烧伤处理(1)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烧伤部位,至少持续20分钟。
(2)及时送医院就医,接受专业医生治疗。
2. 失火处理(1)迅速切断电源和燃气供应,确保消防安全。
(2)使用灭火器或呼叫专业消防队伍进行灭火。
五、安全操作指南1. 熟悉压铸机的操作规程和紧急停机按钮位置。
2. 不用手触摸正在运作的压铸机。
3. 遵守防护装备佩戴规定,包括护目镜、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压铸厂安全培训教材1. 压铸工艺概述压铸工艺是一种将液态金属注入模具中,通过高压将其凝固成型的加工方法。
该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机械等行业,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压铸工作的安全进行,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十分必要。
2. 压铸车间安全规定2.1 环境安全:(1) 保持车间内清洁,防止积尘和杂物堆放;(2) 车间内配备灭火器和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3) 在车间内设立明确的安全标识,标注出有害物品的存放位置。
2.2 设备安全:(1)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异常;(2) 禁止擅自更改设备参数,确保设备能在安全限度内运行;(3) 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
3. 个人防护措施3.1 服装安全:(1) 工作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工作服和防护鞋;(2) 禁止穿戴带有流动长发、垂饰物的衣物,以防被卷入设备。
3.2 器具使用:(1) 正确使用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器具;(2) 使用器具前应检查其是否完好,如发现损坏应及时更换。
4. 压铸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4.1 原料储存:(1) 原料存放区域应专门设立,禁止在生产区域乱堆乱放原料;(2) 原料应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避光的库房中。
4.2 模具操作:(1) 模具更换需在停机状态下进行,操作人员需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2) 维修模具时需断电并采取相应的锁定措施,确保安全。
4.3 机器操作:(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了解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2) 禁止在设备正在运行的情况下维修、清洁机器,必须停机并断电。
5. 紧急情况处理5.1 火灾事故:(1) 发现火灾,应立即按下报警器,通知相关人员;(2) 临时熄灭小火可以使用灭火器,对大面积火灾需立即撤离并通知消防队。
5.2 意外伤害:(1) 发生意外伤害时,应及时寻求医疗救助;(2) 工伤事故需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并进行相应的事故调查和处理。
6. 安全培训和考核为了保证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压铸厂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
概说压铸作为有别于砂型铸造及蜡模铸造的一种加工工艺,具有大批量生产、尺寸精密、外表漂亮的特点。
压铸又可分为热室压铸、冷室压铸。
压铸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成:低速阶段:料勺倒铝后,压射到模具的浇口附近。
(目的是:①排出空气;②为高速压射准备。
)高速阶段:从浇口处切换,快速压入模芯。
(目的:获得漂亮的压铸外观)增压阶段:压射停止时,在未凝固前进行。
(目的:①卷入空气的细微化;②因冷却收缩导致的缩孔进行补充; ③使铸件获得致密的组织。
新的工艺1.真空压铸:①装上真空抽气装置②改造模具结构(气密性要求)。
2.ACURAD压铸:①浇口大,速度慢。
② 2 重压射。
3.局部加压法厚肉处高压型芯打入。
4.半凝固压铸(ADC1 不适用,偏析)、安全A .严禁事项1.模具分型面处,不得站立,以防止被飞边射伤。
2.炉子里不能有水分进入(包括铝锭、料勺、热电偶棒等未预热过的金属器具),以免造成爆炸。
3.压铸机、模具修理时,如有身体一部分要进入动作结构时,必须切断电源开关。
以免机械误动造成人身残废。
4.压铸机的操作必须单人完成,当有帮手时,必须在相互确认后方可合模、开模等。
5.行车吊装模具及坩锅时,在其下方不得有人或压机,不准快速晃动。
B .应急措施1.铝液爆炸时,操作工应尽快躲避,并高声通知。
2.发现火情或异常动作时,应立即关闭电源,随后用灭火器或砂子扑灭。
3.如有人员受伤,必须以最快速度送医院抢救。
C •安全的三原则1 . 4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a.清洁的场地容易发现漏油、漏水之处,以便及时修理。
b.整齐、整洁的场所在发生意外时便于及时躲避。
c.防止滑倒、绊倒等的发生。
2.点检、保养可以提前发现设备、装置的隐患,尽快解决。
3.作业标准化作业标准含有安全效率、质量考虑,而且也是历次血的教训提炼而成的。
操作者必须无条件执行(不管理解与否),生产主管应进行监督、指导,以利操作者理解、执行。
、不良分析及对策(铝合金)(一)分类1.尺寸不良2.外观不良3.内部不良4.材质不良5.其他不良(二)特点1.压铸件是铝液高速、高压浇入精密的模具中,发生的不良原因及对策,与其他铸造方法比较相对明确易掌握。
司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一、项目1、使用电力3相380V2、碳化硅石墨坩埚3、铝材为ADC12、ALSI10MG等。
二、注意事项1、新炉新坩埚每一次开炉时必须慢慢加温,约每一小时调升100度至700度后,坩埚成橙红色时开始下料。
2、铝锭欲放入坩埚内时须确保干燥,慢慢放入以避免撞擎坩埚(坩埚材质为碳化硅石墨很容易破碎)3、铝汤杓、除渣治具、铝锭回收毛边铝材不可含有水、油污等,(以防爆炸铝液飞溅伤人)埚内严禁投入任何异物,不同材质严禁混入。
4、作业中必需带两双绵手套并注意高温。
5、铝汤杓、除渣治具使用前表面需涂上被覆剂完整后,并预热后才可使用。
三、作业方法与程序(一)确认材质1、熔解温度:650-690度(用温度表控制)2、熔解时间约3H3、投料铝锭:再生料=4:3(二)程序1、铝料熔解650度后进行除渣作业,用除渣治具将除渣剂1Kg/350Kg-450Kg熔汤投入铝汤内,并搅拌20-30秒使渣物全部浮出再用除渣治具将渣物清除。
2、除渣完后再将铝汤沉静10-20分钟才可生产。
3、每一天每一只炉熔出铝汤必需作化学分析。
另:电炉熔解作业标准一、冷炉开炉步骤1、先清除炉底残留的杂物。
2、堆置条状的铝锭至炉满为止,铝锭愈密集则熔解时间愈短3、熔解熔加盖后开始送电至铝块熔解。
二、开炉后或出汤后的补料作业1、加入回收材与原材料(比例约为1/3-2/5回收材,2/3-3/5之铝锭),倒入熔解炉后熔解,当铝温到达700度±20度时使用除渣剂,此时不可送电,待除渣后再送电保温。
(此为预防除渣剂因送电而被磁力线吸附在炉身上,减少炉内容积及增加除渣剂混入铝液中的机会)。
2、出汤时须用织杂滤网过滤铝汤,以清除铝汤内杂质。
3、出汤量纺为全容量的1/3-1/2,至少须留有全容量之1/2以加快再熔解之速度。
压铸生产前准备(模具保养人员)一、模具整备1、模具清洗度1次4-6天或1次/1500-2000个。
2、将模具内外和部清洗干净,并用气将水吹干。
压铸安全知识培训教材一、导言压铸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然而,由于压铸作业涉及到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了提高压铸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本培训教材将重点介绍压铸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和应对措施。
二、压铸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1. 温度和热辐射压铸涉及到高温金属的熔化和流动,因此存在温度和热辐射的危险。
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需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使用耐热手套和防火服装,减少对皮肤的热辐射;- 安装隔热屏障,减少作业区域的温度;- 提供清凉饮料和经常休息,防止高温引起中暑。
2. 压力和液压飞溅压铸过程中,液压系统会产生高压,而金属液体也可能飞溅出来,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为了预防这些危险,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维护;- 确保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定期检查和更换液压油;- 在液压飞溅可能发生的地方设置防护罩和护目镜。
3. 机器设备操作风险在压铸机的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可能面临夹机、卡机和碰伤等危险。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正确的安装,及时修复设备故障;- 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4. 有害气体和化学品压铸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和化学品的释放,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戴上防毒面具和通风设备;- 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品,并妥善存放和处理化学品的废料。
三、事故应急处理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但事故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培训教材还应包含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
1. 火灾事故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立即报警,并通知附近的人员撤离;- 切断电源和气源,避免火势蔓延;- 使用灭火器或灭火器材进行初期扑救,但在火势无法控制时,应立即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