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手太阴肺经-推拿按摩手法
- 格式:doc
- 大小:324.00 KB
- 文档页数:7
详解手太阴肺经十一穴功能与主治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中医说百病始于气,人体的气若出了毛病,会引发各种疾病。
而人体的各种气,皆由肺脏调控。
因此,肺经的功效何其巨大。
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以针灸按摩肺经的穴位来治疗,它上可以疏解肝经失调引起的气血郁结,中可运化胃肠的浊气,下可补肾中的亏虚。
所以学习中医经络保健,先从肺经的穴位开始。
肺经的穴位都能治疗与肺相关的疾病,肺开窍于鼻,所以鼻子的毛病与肺经有关;还有,肺经与喉咙有关,所以嗓子的问题能从肺经上得到解决;另外,肺经与感冒有关、与皮肤有关……肺经主全身之气,治疗全身之病肺经有11个穴位,而且都在胳膊和手上,与下半身的脾经是一条经。
1、生闷气揉云门穴其实,打通经络,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排除浊气。
云门穴是肺经的第二个穴位。
为什么先讲云门穴呢?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标志,找到这人上标志,其他穴位就好找了。
找云门穴方法,就是只穿背心,两手叉腰,对着镜子,就能看见肩膀的锁骨旁边有个窝,窝的中心点就是云门穴。
“云”是流动的气体,“云门”的意思就是这里是一个气体宣发的地方。
很多人爱生气,气完就憋在那里了,宣发不出去,于是循着肺经走到四肢,就会造成四肢烦热、特别燥、心里堵闷、掌心热等症状。
这时,使劲点揉云门穴,一般就会打嗝,郁气怒气就发出去了。
2、咳嗽气喘揉中府穴中府穴是肺经的一个募穴,也是脾肺两经交会的一个穴,这个穴调气最好。
如果人体的气乱了,就爱咳嗽、哮喘、堵闷,会经常觉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时一定要多揉中府穴。
中府穴在云门穴下边1寸处。
“中”指中气,就是脾肺之气,脾和肺合起来的气叫中气。
如果经常觉得气不够使,喘不上气来;或是大便时无力;或是吃一点东西肚子就胀,这都是中气不足的表现。
而中府穴就是专门调治中气不足的,如果身体的气乱了,爱咳嗽、哮喘、堵闷,经常觉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定要多揉中府穴。
中府穴还可以防治心绞痛,经常有心绞痛的人,按中府这个地方肯定很敏感,因为这块有瘀阻,所以经常要通通中府穴。
十二正经之三——手太阴肺经穴位图3、手太阴肺经循行图(3——5时)手太阴肺经穴归属于手太阴肺经的腧穴。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手太阴肺经所属穴计有: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
共十一穴。
手太阴肺经的腧穴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中府穴【图解中府穴位的位置】中府穴位于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中府穴位于腋下上方一寸或者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按摩中府穴位的作用与好处】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消化不良、水肿、肺胀满等;2、呼吸系统疾病:咳嗽、肺结核、气喘、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止咳平喘等;3、其他:提高性欲、丰胸、治疗高血压、胸痛、肩背痛等;按摩中府穴的功效:通经活络、疏散风热、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等。
【温馨提示】按摩中府穴的手法: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议不要使太大的劲,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就行。
养性功能: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尺泽穴治咳嗽;配肩髎穴治肩痛。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中府穴可以防治心绞痛。
有心绞痛的人按这里肯定很敏感,因为有淤阻,所以要经常通通中府穴。
云门穴【图解云门穴位的位置】云门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云门穴位于人体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按摩云门穴位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等按摩云门穴的功效:止咳平喘、清肺除烦、通利关节【温馨提示】云门穴位配伍:云门穴配中府穴、大陵穴、期门穴、肺俞穴、魂门穴、隐白穴缓解治疗主胸中痛。
针刺云门穴的方法:云门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向前胸及腋下放散。
人体经络——手太阴肺经,按摩及功效详解
手太阴肺经上共有11个穴位,首穴中府、末穴少商,其中2个穴位是在前胸上部,其他9个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
心经脉循行路线
起于脑,从胸部往下经大肠、肺及咽喉,然后到体表,从肩窝的中府穴,手臂内侧、肘、腕,运行到手臂末端的少商穴。
另有一条分支从手腕延伸到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
联系脏腑
肺、胃、大肠。
功效与主治
手太阴肺经以肺为中心,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中医认为肺的功能重括了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打通手太阴肺经可以治疗胸部满闷、咳嗽、气喘、耳鸣、鼻血、扁桃体发炎锁骨上窝痛、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此外,对皮肤瘙痒也事一定的疗效。
疏通方法
按摩、拍打、刮痧、气功、拔罐、艾灸、气功、瑜伽都可以刺激手太阴肺经一的穴位,达到打通经脉的,加强肺功能的作用。
呼吸系统障碍、患有气喘的人应该练习气功八段锦。
也可以练习瑜伽中的勇士变化式、头膝式、拜月式。
通过练习可以放松手臂、肩、背,活络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不通畅会影响体内废弃物的排出,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可以采用拍打法疏通经络。
一手四指并拢、由轻到重施力,从肩膀向手臂沿着经络线的方向拍打。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十二经络养生法一、手太阴肺经简介: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它把生化出来的养料上注给肺脉,然后经肺输送至全身。
小贴士:寅时(凌晨3-5点)当令,肺部不好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
上夜班者/老年人在此时醒来,切记不可抽烟。
重点穴位:1、中府:双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下方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为云门穴,云门穴直下一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即为中府穴。
功效:调理肺气、治疗哮喘、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肩背疼痛等。
2、尺泽:手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调理肺气、清肺利咽、泄毒止痛。
3、孔最:手掌向上,腕横纹上方朝肱二头肌外侧9横指宽。
功效:治头痛、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痔疮。
4、列缺:前臂内侧前缘,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纹上1.5寸。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尽端到达处即是。
功效:头痛,颈项不适、咽喉不适、鼻疾、齿痛、胸闷等。
5、太渊:腕横纹上,桡侧动脉搏动处。
功效:调理肺气,止咳化痰、补气。
(如有人总觉得气不够用,可常按摩此穴。
)6、少商:拇指桡侧,距拇指桡侧指甲约0.1寸。
功效:宣肺、利肺,治咽喉肿痛、咳嗽等,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
二、手阳明大肠经简介:肺脏、皮肤的守护神。
大肠主传化糟粕和主津(接小肠食物残渣,取精去粕)。
小贴士:卯时(凌晨5-7点)值班。
因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若合理运用,最善消除体内热毒。
重要穴位:1、合谷:手背部,拇指食指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
功效:治感冒、流鼻涕、头痛牙痛喉咙痛、耳鸣打嗝、眼睛疲劳等。
2、手三里:肘横纹外侧端,曲池穴下2寸。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头。
功效:腰痛,口腔溃疡,消化不良,颈淋巴结炎,肠炎等。
3、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功效:缓解鼻子各种症状,也可面部美容,除痘祛斑。
手太阴肺经按摩穴位图(附图在第四页)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左右各11穴。
本经循行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
本经所主病候: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痛,缺盆部及手臂前侧桡侧缘痛,肩、背寒痛。
本经主治病证:肺、胸、咽喉。
中府(手太阴肺经穴;肺之募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位置: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肩背痛,腹胀,哎逆,喉痹,浮肿。
云门(手太阴肺经穴)位置:胸前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热。
天府(手太阴肺经穴)位置: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展3寸处。
主治:气喘,鼻衄,吐血,瘿气,上臂内侧痛。
侠白(手太阴肺经穴)位置: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展4寸处;或肘横纹上展5寸处。
主治:咳嗽,气短,气喘,干呕,烦满,心痛,上臂内侧痛。
尺泽(手太阴肺经穴;合穴)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胸胁胀满,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痛。
孔最(手太阴肺经穴;郄穴)位置:小臂掌面桡侧,尺泽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与太渊穴(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连线上,腕横纹上展7寸。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肘臂挛痛,痔疮。
列缺(手太阴肺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位置:小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展1.5寸,肱桡肌与拇长肌肌腱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掌中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惊痫,溺血,小便热,阴茎痛,齿痛。
经渠(手太阴肺经穴;经穴)位置:小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展1寸。
肺经的按摩调理
肩背部的疼痛、感冒咳嗽嗓子疼、肘部的酸痛,凌晨的3到5点钟规律性不舒服,都是肺(心)的毛病,肺经就可以调理肺脏。
肺为手大阴肺经,[阴升阳降]规律,肺经络循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上行经胃口过膈属肺。
从肺系[气管及喉咙]横走浅出侧胸上部(中府),沿上肢内侧前缘,手少阴心经与手劂阴心包经之前,经过肘关节,腕后寸囗部,沿手掌大鱼际缘,止于拇指桡侧端(少商),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桡侧端,下接手阳明大肠经)。
肺与大肠相表里关系,就像夫妻关系,一方生病,另一方就照顾。
肺经有病用大肠经穴位治疗,(治疗肺病原理)。
肺循行有两个路线:(一个体内循行),起于中焦跟脾胃有很密切的联系)。
(另一个体外胸上臂、四肢经络循行)。
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3个穴位定位与梳理方法
中府穴两手叉腰找到锁骨找到肩峰肩峰与锁骨下凹坑(云门穴),中府穴在云门穴下一寸(定位),按揉有酸胀感,用中指(顺9圈,逆9圈)每次5组。
尺泽穴,掌心向上,找肘横纹,从外向內推,推到一根筋,推不动凹坑的地方(尺泽穴)有酸胀感,用敲打的方法,用左手肢侧敲打,由轻到重,有节律性敲打90次。
根据个人情况敲打次数加减,局部的红、淤青、晕斑、属于正常。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
心肺疾病(肘)调理。
尺泽穴冶疗肩部疼痛。
鱼际穴按压有酸胀感,顺9圈、逆9圈,每次五组。
鱼际可冶手指疼痛,揉理从胸走手。
⽳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
如果把⼈体⽐喻成⼀个家,那么肺经⼀定是个称职的管家。
所有⼊⼝的⾷物,经过胃部的消化之后,哪些有⽤,哪些没⽤;哪些保留,哪些扔掉,都有它来掌握。
不仅如此,⼿太阴肺经还起到帮助肺⽓宜发,调理全⾝⽓⾎的作⽤,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找它来帮忙。
⼿太阴肺经调呼疗吸的通脉⼿太阴肺经,主要功能是帮助肺⽓宜发,调理全⾝⽓⾎,是⼈体最为重要的⼀条经脉。
它不仅能够反映肺的疾病,⽽且还能够治疗和保健呼吸系统。
⼿太阴肺经的循⾏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左右共计22⽳。
其循⾏路线是从胸⾛⼿,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肠,然后回过来沿着胃上⼝,穿过横膈膜,⼊属于肺脏⽓管,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前缘下⾏,进⼊⼨⼝(⼿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经过鱼际,沿着其边缘,到达⼤拇指末端。
肺经还有⼀条⽀脉,它从⼿腕⾻处的列缺⽳分出,⼀直沿着掌背⾛向⾷指指端,与⼿阳明⼤肠经相接。
⼿太阴肺经上的疾病肺经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只要保证肺经的畅通⽆阻,就可以保证这些器官功能的正常。
⽽当肺经异常不通时,⼈的⾝体会出现以下这些⽑病。
外经病的症状是:沿肺经循⾏路线上,锁⾻上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有⿇⽊、疼痛、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
脏腑病的症状是:当本经经⽓出现异常时,会感到胸闷、咳嗽、⽓喘、⽓短、⼼烦不安;⽽⼜因为肺与⼝腔和⿐⼦相通,所以也会出现感冒、⿐塞、伤风怕冷、流涕等症状。
由于肺经主要联系着肺脏,因此这条经脉上的腧⽳都能够治疗咳喘、上⽓、烦⼼、咽喉痛等肺系疾病。
肺经与⼤肠经互为表⾥,所以如果⽣了肺病,还会影响到⼤肠的相关功能,进⽽发⽣便秘、泄泻等疾病。
由于肺在志主悲,所以肺经经⽓也有调节⼈的情绪的作⽤。
当情绪异常时,可以尝试着做⼀些有强⾝健体作⽤的⽓功和导引术。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图解(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臂骨下廉,出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之端。
”上臂骨下廉之“臂”字,原缺拟补。
中府本经承肝经足厥阴之气,内循胃口,上膈,属肺。
肺为呼吸外气之府库。
又以本经之气,由本穴出中达表,因名“中府”。
本穴原名“府中俞”,又名“膺中俞”,后人简称“中府”。
盖以本经之气由内府输出也。
即出纳外气,经气随之通行之过栈也。
本穴功用与云门略同。
俱能舒达内藏抑郁之气。
《针灸大成》谓治少气不得卧。
按中医病理,少气之人,多喜静卧。
今言不得卧,乃气郁于上,非气亏于中也。
刺本穴使气得升降,而疏利之也。
本穴为肺藏之募穴。
按“募”字之义,汇也,聚也。
古时招兵,曰募兵。
即聚集壮丁,而拣选之也。
按针灸治疗多在调气,如行气、导气、提气、降气,均以理气为务。
又针下有感谓之得气,捻转提插谓之行气,下针之时或在呼气,或在吸气;总不离乎调理其气。
故于穴位命名,多取气、水、云、天、海、泉、溪、泽。
虽曰丘、陵、关、室,亦怀通、降、容、泻之意。
•【特定穴】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取穴法】第1步:正立或正坐位,双手叉腰;第2步:在锁骨外侧下缘的三角窝处即是云门穴;第3步:从此窝正中垂直向下量1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处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症;②肩背痛。
•【艾灸参数】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5-7壮。
•【经验应用】①现代常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
配肺俞主治外感和内伤咳嗽;配复溜主治肺阴虚之干咳、肺痨等。
②《马氏温灸法》:治肺结核等各种肺病,亦用于下肢水肿。
内针丨经络基础丨手太阴肺经《灵枢》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暍,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我们需要记住经脉的循行路线,记住,这是六经辩证的基础除了记忆背诵,别无坦途不要走捷径,下一点苦工,一切都是值得的。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
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㰦,小便遗数。
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肺出于少商。
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
手太阴经也。
1.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2.手太阴络为列缺3.天枢大肠肺中府(墓穴)4.肺向孔最取(郄穴)5.列缺任脉行肺系(八脉交会穴)手太阴肺经主治胸、肺、咽喉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肺经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为传道之官,治节出焉,有节度,有规律。
肺主皮毛,主忧,主魄,开窍在鼻,肺属金,其音为商(si),眉毛是肺在管,肺为气之本。
肺主秋,其正脉为浮脉。
肺经的气血流注时间为寅时(3:00-5:00),肺气从左向右走。
肺经手太阴肺经――人体里最容易受伤的经。
功效上可疏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之亏虚。
本经共有11个穴位。
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2个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末穴少商。
云门中线任脉旁开6寸,锁骨下缘处。
两手叉腰时,此处会有一个三角窝。
此穴止嗽平喘效果很好,还善治肩臂痛麻,经淋巴节炎等。
中府在云门下一寸,为治疗支气管炎及哮喘的药穴。
又是肺脾两经的会穴,所以同时可以治疗脾虚腹胀、气逆痰多、食欲不振症。
弱于后背肺俞穴同时点按,可有即时止咳之效。
天府腋下三寸。
(寻找法在点滴)此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论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经常按摩此穴,鼻塞流涕、不辩气味的症状都会明显改善。
尺泽(合水穴)在肘横纹挠侧凹陷处。
此穴善治肺热,不但治热性咳嗽,还对咽喉炎和扁桃体炎有特效。
尺泽穴为肺经合穴,“合治逆气而泄”,所以此学不但是治疗气喘要穴,对因饮食不节引起的吐泄之症也有卓效。
另外此穴还有治疗鼻衄、遗尿、腰扭伤、高血压等诸般功用。
孔最(郗穴)此穴有统领人体诸窍之义。
凡窍之病,皆可用此穴调治,如耳痛,耳鸣、鼻塞、鼻衄。
此穴还是治疗痔疮的要穴。
另外,孔最还善调毛孔的开合,“为热病汗不出”第一为要穴。
因郗治急症,所以此穴也可治咽炎、咳嗽、扁桃体炎。
太渊(俞土穴)土生金,此穴为肺经母穴。
“虚则补其母”,所以此穴治一切肺虚之症,对虚寒咳嗽、脾虚咳嗽、特别是表现为咳声无力、遇寒即咳、口吐清稀白痰者,最为有效。
太渊还是脉之总会,可治各种心脏虚弱症及各种与动静脉有关之症。
鱼际(荣穴)在大拇指下肉肚最高点。
此穴为肺经荣穴,“荣主身热”所以本穴清肺热,利咽喉,滋阴凉血,适合热证,对咽喉疼痛,咳嗽痰少者效果最好。
鱼际穴还是治疗哮喘的要穴,经常按压此穴对哮喘有很好的预防功效。
鱼际穴在《幼科推拿秘书》中叫“板门穴”,每次点揉5分钟,专治小儿消化不良。
此外从太渊穴到孔最穴之间,这一段为“止咳点”,大家在咳嗽时,可以找此处最敏感的地方多揉一揉,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经络,与人体的呼吸系统密切相关。
它起源于肺脏,并在手臂内侧、胸部、喉咙等部位分布。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太阴肺经的经脉走向、主要功效以及相关的病症及治疗方法。
手太阴肺经的经脉走向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即起于中焦、至手太阴肺经经脉起点、沿侧胸横际至肩部、经颈咽喉、结于手太阴肺经经脉的经气穴。
手太阴肺经起源于脾脏,从中焦经过腹部并沿着胸部分布,最后将肺气输送到手臂内侧。
手太阴肺经也与心肠相关,因为它的一个支脉与心经相通。
手太阴肺经主要的功能是调节人体的呼吸系统、肺脏的功能以及防御机制。
它起到了调节肺气的作用,可帮助人体吸收氧气,并将新鲜的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手太阴肺经还对人体的防御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抗病毒和细菌的侵害。
手太阴肺经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呼吸系统,它还涉及心理健康方面。
根据中医理论,手太阴肺经与悲伤、忧虑、焦虑等负面情绪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人体处于这些负面情绪下时,手太阴肺经往往会受到影响,导致肺气不畅、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手太阴肺经的健康至关重要。
手太阴肺经的病症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一些与肺脏相关的疾病。
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都属于手太阴肺经病症的范畴。
此外,手太阴肺经也与声音问题相关,例如声音嘶哑、失音等症状可能与手太阴肺经的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手太阴肺经病症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中药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开具相应的草药方剂。
针灸是一种能够刺激经络的疗法,可以通过激活手太阴肺经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推拿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太阴肺经病症的方法,通过按摩手臂内侧、胸部以及颈部等部位,可以促进手太阴肺经的畅通。
除了中医疗法,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手太阴肺经的健康至关重要。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促进肺气的畅通,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一、背部按摩手法放松头部、颈部,抹油。
1、双手并拢推膀胱经。
2、拇指间接打螺旋推膀胱经,加强臀部。
3、拇指交替压滑向对角,加强臀部。
4、从上焦压滑向对角,从肩部过渡回腰部。
5、从腰部向上双手并列推膀胱经,加强肩部。
6、拇指交替压膀胱以到风池,甩手3次,换边做。
7、加强臀部(分三条线打圈,分三条线排毒)。
8、以脊椎为中心,双手交替向侧身排毒,换边做,做完回到客人左侧。
9、做背部上半部的揉捏,找结晶,打散结晶,再打8字在两侧肩胛骨上。
10、拇指加强肩胛逢,按肩外穴和膏盲穴;用前手臂包揉整个肩胛骨。
11、加强肩颈,打螺旋到肘部包肩回风池。
12、在颈部揉捏,将毒素甩出去。
13、背部大舒缓。
14、双手并列推膀胱经3次(力度一次比一次轻)。
二、腿部后面的按摩手法1、抹油。
2、单手打螺旋。
3、双手交替打螺旋。
4、做大腿、小腿的揉捏。
5、做腿内侧的淋巴引流。
6、将腿弯成90度左右,交替打螺旋从脚踝到膝部,拉回,做完放下腿。
7、做小腿、大腿的平推动作。
8、加强子宫反射点、肌键及整个脚底的按揉。
9、腿部舒缓。
三、腿部前面的按摩手法1、抹油。
2、单手交替打螺旋,在大腿部。
3、在大腿部两手做拧毛巾动作,在大腿内侧做淋巴引流。
4、成V字形打螺旋。
5、双手交替平推小腿部。
6、大拇指揉按小腿胫骨两侧。
7、揉按脚踝内外侧,脚背打螺旋,拉脚趾,大拇指来回拉脚心。
8、腿部舒缓。
四、腹部按摩手法1、抹油。
2、做腹腔的淋巴清洁。
3、手掌交替胃腩,力度要轻揉。
4、拇指从胃腩处分开到背后,拉到肚脐到膀胱,沿骨盆压滑。
5、沿腹腔走菱形。
6、重复抹油动作。
五、胸部按摩手法1、抹油。
2、双手由外向内打圈,托乳房,压膻中穴。
3、提拉腋下赘肉。
4、单边打圈。
5、四指弹乳房。
6、重复抹油动作。
六、手部按摩手法1、抹油。
2、从大板筋单手打螺旋到腕部。
3、用大鱼际压滑整个手臂。
4、成90度做纤手臂动作。
5、剥手背。
6、揉掌骨关节、指关节,拉滑手指。
7、搓掌心。
手太阴肺经穴按摩法“密密麻麻的经络,斑斑点点的穴位,怎么找啊?真的找不到,找不准?”对于穴位疗法,可能很多人都比较头痛这样的问题。
不用担心,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手太阴肺经的11大要穴疗法,让你轻松准确找到穴位点,并教给大家不同的穴位疗法,治疗养生双重功效。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的起始经脉,经脉的循行与肺脏相连,并向下与大肠相联络。
所以,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脏腑。
肺脏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呈现圆锥形,其叶下垂,很像战国时期马车的伞盖,因此有“五脏六腑之华盖”之称。
老中医教你手太阴肺经穴按摩法治病养生很管用(图)经穴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肺经上潜伏的疾病肺经和肺、大肠、喉咙等器官联系密切,肺经畅通,也就保证了这些相关器官的功能。
当肺经异常不通时,人的身体会出现以下疾病。
经络症:沿肺经所过部位的肿痛、麻木、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一般出现在锁骨上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也就是拇指方向。
脏腑症:肺脏本身异常会出现咳嗽气喘、气短、胸部胀痛等症状。
又因肺与口鼻相通,所以也会出现鼻塞、感冒、流涕、伤风怕冷等症状。
情志病:肺经经气异常易导致情绪异常。
肺气虚时,会产生伤心、自卑、心理压力大等情绪;肺气过盛时,则会产生自负、狂妄的情绪。
皮肤病:肺经与皮肤关系密切,肺经经气异常可导致皮肤改变,如过敏性皮肤病、色斑、无光泽等。
保养肺经的最佳时间肺经位于上肢内侧,平常看电视、等车等空闲时间都可以用手掌拍一拍该经所循行的位置,不过力度一定要轻。
因为人的肺气是永远都不会多,只会变少,因此轻度拍打是补气,而用力过重的话,就会“泻”气。
因此,每次轻轻拍打1~3分钟即可。
《黄帝内经》中说,寅时(3:00~5:00)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经,肺有病的人经常会在此时醒来,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保养肺经此时按摩最好,但此时正是早上睡眠的时间。
因此,可在同名经上,也就是足太阴脾经当令的时段(上午9:00~11:00),对肺经和脾经进行按摩。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經筋圖手太陰肺經經別循行路徑圖
循行路線:
1.起於中焦
2.下絡大腸
3.還循胃口
4.上膈屬肺系
5.出腋下
6.至肘中
7.入寸口
出大指之端
手太陰肺經
肺乃主氣,司呼吸,主皮毛,肅降,通條水道,主節制。
刺激此穴,氣(能量)能透過經絡(氣走的路線)傳入肺產生止咳的作用。
因為它又主皮毛,所以又是有名的保健美容四大名穴之一。
經常揉壓或艾灸本穴,可以美容肌膚潤毛髮,更能提高免疫抵抗力,比較不容易得外感疾病(例如感冒)。
現代醫學常治疾病
手太陰肺經。
起於中府,止於少商,左右各11穴位。
中府穴(氣喘/氣管炎/肩背痛) 治療:及喘息的特效穴。
【取穴】 1. 乳頭外開2寸上按取第三第四肋骨之間是穴。
2. 鎖骨外端凹陷處向下移2寸位置。
雲門穴(胸痛/胸悶) 位於鎖骨正下方的凹陷中,也就是鎖骨和上臂骨頭的交界。
取第一第二肋骨之間是穴,鎖骨下方,與肩部關節間凹陷處
「雲門」跟下方一指寬的「中府」穴是強化呼吸系統的重要穴道,再順便說,此兩穴也是淋巴聚集之處,女性朋友請切記,這是預防乳癌的重要穴道。
天府穴(腻充血/嘔吐/鼻出血)---腋窩橫紋頭直下四橫指處。
俠白穴(心痛/喀血)--伸臂仰掌,從肘橫紋(尺澤穴)上量5吋處取之
天府穴下一指寬處
尺澤穴(咳嗽/肘關節痠痛)-在肘窩橫紋上,大筋外側之大凹陷處
尺澤穴位於手肘內側橫紋外三分之一點上
孔最穴(痔瘡/頸痛)--位置在手肘窩紋靠拇指的外側往下四個手指寬
(也就是一個巴掌)處。
列缺穴(頭痛/顏
面神經麻痺/鼻
塞)
將雙手的拇指和食指都伸開,兩手虎口自然平行交叉,
食指盡端,找到在骨的縫細中就是列缺穴。
經渠穴(喉痛/胸痛/嘔吐)--取穴法:伸臂仰掌從腕橫紋上量一寸,與尺澤穴相對
太淵穴(牙疼/感冒)—位於手掌下,手腕之拇指側的橫紋頭,大指立起時有大筋豎起,在筋內側凹陷處,摸起來有脈搏跳動之處。
魚際穴(咽喉腫痛/失聲/咳嗽)--第一掌骨中點,赤白肉際取穴。
少商穴(退燒/扁桃腺腫大/中風)--
【取穴】伸大指,取拇指內側,爪甲角1分許是穴位。
【應用】1、治咽喉症的主穴,咽喉腫痛特效穴,亦為起死回生之妙穴。
2、中風 , 熱厥(氣閉昏倒) , 喉腫狂疾症之特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