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之手太阴肺经完整版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43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
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
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
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
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
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
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
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
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
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
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少商LU11 少商 Shaoshang〔释名〕少,小;商,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与肺同属金。
穴属手太阴肺经,位居肢体末端,脉气细小,故名。
〔出处〕《灵枢·本输》。
〔位置〕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处。
《灵枢·本输》:“手大指端内侧”,《针灸甲乙经》补充:“去爪甲如韭叶”;《外台秘要》:“在手大拇指甲外畔,当角一韭叶白肉际宛宛中。
”《针灸集成》:“爪甲角距肉三分许,与第一节横纹头相直。
”即拇指指甲廓桡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
〔局部解剖〕神经:桡神经浅支分出的第一支指背神经与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吻合支,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网,浅层触觉小体丰富。
第三章手太阴肺经学习内容n 经脉循行n 主治概要n 经脉重要腧穴(7个)一、手太阴肺经循行《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语译】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过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行至大鱼际部,沿其边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其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1.为什么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提示: 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那么经脉这个通道的发端必是气血之源。
2.为什么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是起于肺经而不是其它经脉?提示:根据肺的生理特性理解。
本经共11个腧穴:中府、云门、天府 侠白、尺泽、孔最 列缺、经渠、太渊 鱼际 、少商(只需掌握7穴)中府LU1(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定位】在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1.咳嗽,气喘,胸痛,胸中烦满。
2.肩背痛。
【操作】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5-0.8寸,针感酸麻 胀可向胸部或肩背部放射。
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伤及胸膜和肺脏,引起气胸。
可灸。
尺泽LU5(合穴)【定位】 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 陷中。
【主治】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2.肘臂挛痛。
3.小儿惊风,吐泻。
【操作】直刺0.5-0.8寸,针感酸麻胀向前臂桡侧及拇指放散,或点刺出血。
可灸,但不宜瘢痕灸,以免影响关节活动。
孔最LU6(郄穴)【定位】在前臂前区,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
【主治】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2.肘臂挛痛。
十二经脉之手太阴肺经(完整版).docx十二经脉之手太阴肺经第一讲今天?咱们要开始讲十二经脉~?有的人说:我就是学中医的,为什么要学十二经脉??为啥要学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太难学了,不懂怎么入手,至于为啥要学十二经脉以前我老师就常说:学医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其实这句话是出自金代张从正的《儒门事亲》原话是:“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意思是?:你不知道经络的循行?,不知道它的主病?,开口动手就错?,不知道怎么针灸,?不知道怎么选穴等等。
很多医家都认为?学十二经脉就是为了针灸?,为了选穴,?但其实十二经脉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十二经脉还可以用来辨病,比如我看到一个人眼睛下长痣,?我就知道这是小肠经或者胆经的问题。
有了这个初步的判断,?我就能循着这个方向去问他一些具体的证候。
来确定是小肠经,还是胆经,还是两者都有。
有些人就疑惑六经辨证和十二经脉矛不矛盾,??实际上六经辨证是指《伤寒论》里面的六经八纲辨证?它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种状态六经辨证和十二经脉矛不矛盾?这个状态和部位并不矛盾,比如刘绍武先生,就把伤寒少阴理解为十二经脉里面的少阴心经,它虽然是两个体系,但实际上是可以互通的。
?刘绍武先生也是非常有名的经方家,他这样认为,肯定有一定的道理。
这个状态和部位并不矛盾,?咱们一句一句地来哈~好的,那我们开始学习十二经脉的肺经,先给大家发一段肺经的循行原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首先,?肺手太阴之脉,有的人问,为啥是手太阴?嗯,这个不用纠结,你先简单理解,肺经的全名:就叫手太阴肺经,?接着下一句:“起于中焦”?就是说肺经的起点在于中焦,中焦就是我们脾胃所在的这个地方中医把人分成三焦:横膈膜以上的叫上焦(包括心肺);横膈膜到肚脐的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肚脐以下的为下焦(包括肾膀胱)“下络大肠”?这个“络”很有意思。
第一讲手太阴肺经篇第一讲手太阴肺经篇…列缺 *•••*经杀•太渊 鱼际 卜少裔肺与五行方位关系先把肺与五行方位等关系列出来,肺主宣降(宣发和肃降), 藏魄(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
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 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 秽,第七魄名臭肺),五行中属金,五方为西,充于皮(肺主皮毛)其华在毛,开窍在鼻,与大肠相表里,其色为白,其味辛,其 嗅腥,另外四季主秋,其志在悲或也在忧,其变动(即病变)为 咳。
这里面的一些应用主要是在临床里的主要,一、肺主皮毛,就 是皮肤毛孔开合是肺在管。
比如说一个人自汗,自汗是白天动不动 就出汗的症状,白天阳气外越于表,作为人体防御外邪的第一到屏 障(卫气),如果阳气虚弱使得卫气守卫不力,不能使皮肤腠理开 合有度,汗就容易溢出。
因为心主汗,但同时肺主皮毛的开合,所 以这样可以从心脏上去治,也可以从肺上云门—•中府寅时3-5天府侠白 • ■■尺泽• ••治,肺经上的鱼际穴,鱼际穴五行属火,所以补鱼际既可以补肺气,也可以补心气,临床上这就是一个治疗自汗的非常有效的一个穴位,一般用针灸的话,一针起效。
当我们充盈肺气,让皮毛开合有度,汗就不容易溢出,这个在临床上用鱼际补法(下针的时候针尖向手指方向)或用灸法,效果很好。
肺经经过的是大鱼际穴。
鼻炎和肺的关系肺开口在鼻也是我们临床时的一个重要治疗原,就是鼻病除了在鼻部治疗,更重要的是治肺。
象我们治疗鼻炎症状,我们除在在鼻局部治疗,如取迎香,鼻通,合谷配攒竹(攒竹是上鼻窦的地方,当鼻窦炎的时候常取此穴)取上星和通天取鼻通天之意,另外就取肺俞和云门(取云门和通天有异曲同工之意,均为通天气)鼻炎不全是里寒所致,目前认为过敏性鼻炎为肺脾肾寒共同所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缺陷对外界某些刺激不可免疫的一种,其它鼻窦或副鼻窦炎也可以是热或燥或湿和其它原因所。
西医不知道鼻与肺的关系,只知道症状在鼻就治,所以西医治不好过敏性鼻炎,可是中医来治,就知道表里标本兼治,效果举手可得,有几位群友来治过,都知道这个效果了,多数一次见效,症状轻的几次就控制住症状了,病程长的调理一段时间把免疫能力提上去也就能断根了。
手太阴肺经讲解手太阴肺经:上肢内侧前缘。
主要循行部位:拇指端,鱼际穴处(赤白肉际,即手掌与手背的交界线),太渊穴处(寸口脉动处,即中医诊脉处),尺泽穴处(肘内侧大筋桡侧,即靠近大拇指侧);无疾按:在讲述经脉循行部位时,无疾常以穴位作为定位参考。
一则以实用为目的,所涉及腧穴往往都都大穴、要穴,可以在学习经络循行的过程中,顺便对这些腧穴有所了解;二则今天针灸学的通俗读本多如牛毛,网络腧穴资料更是随手可得,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腧穴的记载,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捷、更直观的了解整个经脉的大体走向。
无疾这里尤其强调一点,作为一名针灸医生,要诊断和治疗疾病,着眼点一定是更多的放在“经”,而非“穴”上。
这点并不是对古人“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老生常谈。
因为这句针灸界内耳熟能详的古训,核心放在“失”上,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选:穴位选起来不易,至少把经脉选对吧?无疾这里所强调的,是在选穴前,一定要先重视经脉对疾病诊治的指导价值。
主要诊治病症:肺脏疾病――咳嗽,喘,咽喉疼痛等。
最常见疾病反应区:①尺泽穴下方肌肉丰厚处;②鱼际穴附近肌肉丰厚处。
无疾按:――无疾此处讲反应区而不讲反应点,是因临床所见,很难象教科书中对某穴的定位描述一般精准。
所谓点,经常是或上或下,因人因时因势而变,难以精确度量。
而所谓区域,看似模糊,难以把握,实则各种游移的点,多在本区范围内。
*当我们面对的对象不是一台机器,一张桌椅,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科学的精准,与感觉的灵敏相比,不一定带能给我们更为“科学”的结果。
――当肺脏发生疾病时,此两区很容易出现异常反应。
尺泽穴区与鱼际穴区最常见到压痛;急性起病者,在尺泽穴下方沿肺常出现明显压痛;长期慢性的肺脏疾病,常可在尺泽穴下方沿肺经出现硬结或条索,伴有压痛;肺脏阳气不足寒邪较盛者,常可在鱼际附近见到较明显的青筋。
最常用治疗部位:①列缺-止咳奇效。
②尺泽穴区敏感点-调治肺脏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