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十二经络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主要经络。
学习十二经络的名称和走向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
下面是一个记忆口诀,帮助您快速记忆十二经络的名称和走向。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每个经络的名称和位置:1.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肺经藏于肺脏之中),经三焦,至手厥阴心包经。
2.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指端,经手阳明大肠经合谷,至鼻孔处。
3.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孔孔内,至足阳明胃经合谷。
4.足太阴脾经:起于足阳明胃经合谷,经胸部,至足太阴脾经合谷。
5.手少阴心经:起于心包经合谷,经心中,至手少阴心经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太阴心经少冲,经手太阳小肠经少泽,至手太阳小肠经天池。
7.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经足太阳膀胱经率谷,至足太阳膀胱经承山。
8.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太阳膀胱经承山,经足少阴肾经涌泉,至足少阴肾经然谷。
9.手厥阴心包经:起于手少阴心经然谷,经手厥阴心包经间使,至手厥阴心包经青灵。
10.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手厥阴心包经青灵,经手少阳三焦经營门,至手少阳三焦经渊液。
11.足少阳胆经:起眉毛间,经足少阳胆经环跳,至足少阳胆经丘墟。
12.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少阳胆经丘墟,经足厥阴肝经行间,至足厥阴肝经大敦。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记忆口诀来帮助记忆:太阳、阳明、太阴肺,肺经藏于脏中间。
手太阴的位置还得记,经过三焦到手心。
从手心到指末端,手阳明大肠经怎么走?经过合谷再到鼻,千万别记反脚。
鼻孔处起足阳明胃,合谷之后继续记。
胃经连至足太阴,合谷在胸部停。
接着到脾经处,再找足太阴。
经着胸、臂再到脚,走到脚趾再见。
心包经过手少阴,心中穿行心火旺。
记住心经少冲是那儿,手太阳小肠经细数。
经络穿越手臂线,到了手太阳小肠经天池。
最后串联脚上的膀胱,到睛目内眦见起。
脚上的膀胱经过率谷,到脚跟再忆心头。
绕过肾经的地方,到脚心然谷入。
手心抵达间使间,到青灵结束心包舞。
少阳三焦从青灵起,營门燃烧缓慢移。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一、手太阴肺经 1、经脉概述肺经-—在体内属肺络大肠手太阴——从胸走手。
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在胸部接足厥阴肝经,在手端交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
2、经脉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3、病候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二、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概述大肠经—--在体内属大肠络肺从手走头,分布在上肢外侧的前缘,接肺经于手指端,交胃经于鼻翼旁. 2、经脉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病候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三、足阳明胃经 1、经脉概述胃经-—在体内属胃络脾,足阳明—从头走足。
分布于下肢外侧前缘,在鼻翼旁接手阳明大肠经,在足大趾端交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 2、经脉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3、病候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阴经之一,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上接足厥阴肝经于肺内,下接手阳明大肠经于食指。
经脉分布于胸前、上肢内侧前、拇指桡侧。
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
本经首穴是中府,末穴是少商,左右各11穴。
中文名手太阴肺经出处《黄帝内经》类别中医基础术语概念十二经脉之一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经脉循行原文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⑴,下络大肠,还循胃口⑵,上膈属肺。
从肺系⑶,横出腋下,下循臑内⑷行少阴⑸、心主⑹之前,下肘中,循臂内⑺上骨⑻下廉⑼,入寸口⑽,上鱼⑾,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注释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LU.)⑴中焦--宋·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注:“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水谷精微上注于肺”。
⑵胃口——《铜人》注:“胃之上口,名曰贲门。
”⑶肺系——元· 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注:“谓喉咙也。
”喉咙,兼指气管而言。
⑷臑内--臑音闹。
指上臂。
屈侧称臑内,当肱二头肌部;伸侧称臑外,当肱三头肌部。
⑸少阴——此处指手少阴心经。
⑹心主——指手厥阴心包经。
⑺臂内——臂,指前臂;内,指内侧,即掌侧。
⑻上骨——“臂之上骨”指桡骨。
⑼廉——指侧边而言。
⑽寸口——腕后桡动脉搏动处。
⑾鱼,鱼际--“鱼”或称“手鱼”,今称“大鱼际”,“鱼际”即指鱼的边缘部分。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孙立艳肺经在人体的十二经脉中地位非常特殊。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
”“悬命于天”就是说人如果不呼吸天上的空气就活不了,那么人体与天上的空气相连的就是肺,所以,命悬于天,就是命悬于肺,可见肺经“主气、司呼吸”的重要性。
另外,肺在人体内脏中居于最高的位置,被称为“华盖”,负责气的宣发肃降。
人体气的运行与自然界气的运行一样。
就像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上为什么终年积雪?就是因为它海拔很高,地气上升后在这里凝聚成了雨雪,雨雪不断融化孕育了长江和黄河。
肺就是人体内的喜马拉雅山,它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发挥会使气不断地转化,通达全身,使全身水液运行、输布和排泄正常。
所以,中医有“肺为水之上源”一说。
一旦病邪入侵肺经,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人体呼吸功能和水液代谢就会出问题,各种咳嗽、气喘、流涕、水肿等症就会相继出现。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手太阴肺经。
一肺经循行手太阴肺经是新学者入手最简单的一条经脉,它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
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
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肺经病变如果我们的肺经出现病变,就会出现胸部满闷,咳嗽,咳痰、气喘,流涕、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水肿、肩背及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另外,肺在志为“悲”,肺经病变往往人会表现为精神萎靡、呼吸气短、抵抗力下降、情绪忧伤。
三对应经络每日凌晨三至五点(寅时)手太阴肺经当令,本经属肺,络心,与大肠经互为表里。
四肺经养生1.按时辰养肺——更科学肺经在一天不同的时辰里表现的强弱差异很大,我们可以根据肺经的强弱变化进行养生。
例如,凌晨3点到5点(寅时),肺经当令,此时经过肝经代谢净化后的新鲜血液开始流过肺经,人体开始由静变动,正是阴阳转化的重要阶段,此时我们需要深度睡眠来配合气血输布全身,所以,此时睡眠好的人清晨起来会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经络养生】十二正经之一:手太阴肺经独善其身不如兼济天下,觉得本文有用请分享《黄帝内经》中说,“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观点。
经脉的对人的身心整体起到重要的维系作用,决定了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好转,对于养生至关重要。
从传统导引的理论观之,经脉内连脏腑,外连膜络,把各自为政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连为一个整体,是养生导引中的关键内容之一。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学是中医导引的基础,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
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科学暂时只能发现一些经络现象,经络的原理和实质尚无科学的诊断,这也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诋毁中医的根据,殊不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数千年,皆依赖祖国医学。
相传,在神农时代,神农氏“尝百草”,就已经开始了中医中药的广泛实践。
道心君每天与诸位分享一条经络。
首先,我们看一下按经络循行顺序的第一条经络: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灵枢·经脉》中记载:“肺手太阴之脉,起手太阴肺经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我们主要掌握中府至少商这一段经脉主干即可)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尺)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一、手太阴肺经1、经脉概述肺经——在体内属肺络大肠手太阴——从胸走手。
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在胸部接足厥阴肝经,在手端交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
2、经脉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3、病候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二、手阳明大肠经1、经脉概述大肠经---在体内属大肠络肺手阳明经---从手走头,分布在上肢外侧的前缘,接肺经于手指端,交胃经于鼻翼旁.2、经脉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病候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三、足阳明胃经1、经脉概述胃经——在体内属胃络脾足阳明—从头走足。
分布于下肢外侧前缘,在鼻翼旁接手阳明大肠经,在足大趾端交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2、经脉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十二经脉之手太阴肺经(完整版).docx十二经脉之手太阴肺经第一讲今天?咱们要开始讲十二经脉~?有的人说:我就是学中医的,为什么要学十二经脉??为啥要学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太难学了,不懂怎么入手,至于为啥要学十二经脉以前我老师就常说:学医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其实这句话是出自金代张从正的《儒门事亲》原话是:“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意思是?:你不知道经络的循行?,不知道它的主病?,开口动手就错?,不知道怎么针灸,?不知道怎么选穴等等。
很多医家都认为?学十二经脉就是为了针灸?,为了选穴,?但其实十二经脉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十二经脉还可以用来辨病,比如我看到一个人眼睛下长痣,?我就知道这是小肠经或者胆经的问题。
有了这个初步的判断,?我就能循着这个方向去问他一些具体的证候。
来确定是小肠经,还是胆经,还是两者都有。
有些人就疑惑六经辨证和十二经脉矛不矛盾,??实际上六经辨证是指《伤寒论》里面的六经八纲辨证?它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种状态六经辨证和十二经脉矛不矛盾?这个状态和部位并不矛盾,比如刘绍武先生,就把伤寒少阴理解为十二经脉里面的少阴心经,它虽然是两个体系,但实际上是可以互通的。
?刘绍武先生也是非常有名的经方家,他这样认为,肯定有一定的道理。
这个状态和部位并不矛盾,?咱们一句一句地来哈~好的,那我们开始学习十二经脉的肺经,先给大家发一段肺经的循行原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首先,?肺手太阴之脉,有的人问,为啥是手太阴?嗯,这个不用纠结,你先简单理解,肺经的全名:就叫手太阴肺经,?接着下一句:“起于中焦”?就是说肺经的起点在于中焦,中焦就是我们脾胃所在的这个地方中医把人分成三焦:横膈膜以上的叫上焦(包括心肺);横膈膜到肚脐的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肚脐以下的为下焦(包括肾膀胱)“下络大肠”?这个“络”很有意思。
十二经络的心得感悟引言中医学认为人体内有十二条主要经络,它们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经络的畅通与否关系到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因此对十二经络的理解和调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我对十二经络的心得感悟。
一、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源于手大指之端,沿臂内侧上行至胸部。
它与呼吸有着密切关系,是我们身体中最为脆弱的一个经络。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到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对于肺部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练习深呼吸、慢呼吸等方法,我能够感受到气息在手太阴肺经上畅通流动的情况。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也是保护肺部健康的重要措施。
二、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源于食指之端,沿臂外侧上行至鼻孔旁。
它与身体的排泄功能息息相关,是我们身体中的清道夫。
对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调养,我发现饮食习惯起着重要作用。
保持饮食的多样性,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适量运动也能够帮助大肠经通畅。
三、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源于足大趾之端,沿腿外侧上行至喉部。
它与消化系统紧密相连,是我们身体中重要的能量供应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足阳明胃经非常重要。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等都有助于维持胃经的健康运行。
此外,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也能够保护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源于足大趾之下,沿腿内侧上行至胸膺部。
它与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是我们身体中重要的营养供应来源。
通过调养足太阴脾经,我发现保持规律作息对于脾经的健康非常重要。
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规律的作息时间能够帮助脾经得到充分休息和调养。
此外,适量食用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也有助于维持脾经的健康运行。
五、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源于小指之端,沿臂内侧上行至胸部。
它与心血管系统紧密相连,是我们身体中最为重要的一条经络。
对于手少阴心经的调养,我认为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至关重要。
积极面对生活、减轻压力、保持愉快心情都有助于维护心经的健康运行。
十二经络走向记忆法引言在中医学中,经络是人体内传导气血和调节生理功能的通道系统。
经络的运行路径十分复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十二经络。
掌握十二经络的走向对于中医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记忆经络的走向是学习中医学知识的基本功。
本文将介绍一种记忆十二经络走向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方法记忆十二经络走向的核心在于图像化和联想。
我们会将每个经络和一个形象的场景或物体联系起来,通过想象这个场景或物体的特征和运动路径,来记忆经络的走向。
手太阴肺经首先来看手太阴肺经,它是整个十二经络中最为容易记忆的一个。
我们可以将其走向想象为一只白色的小鸟,从手腕内侧开始,向上飞到肘部,再折返贴着前臂内侧向下飞到大拇指内侧,最后再继续飞到食指内侧。
这个形象鲜明且容易记忆,让我们能够快速地回忆起手太阴肺经的走向。
手阳明大肠经第二个要记忆的经络是手阳明大肠经。
我们将其走向想象为树木的轮廓。
从食指指端开始,向上延伸经过手背,经过腕部和前臂外侧,最后进入手臂内侧,与手太阴肺经相交于肘部。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经络。
我们可以将其走向想象为水流的路径。
从大足趾开始,经过足背、腿内侧、大腿前方,最后在腹部与胸部相连。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走向可以被看作是一串灯泡的连接线。
从内眦开始,经过头部和颈部,沿着背部一直延伸到足心处。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可以被想象成一颗火苗。
从小指端开始,沿着手腕、前臂内侧,一直延伸到心脏位置。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的走向可以被想象成一根花藤。
从小指指端开始,经过腕部、前臂背侧,最后进入肩部。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可以被想象成一条绳索。
从脚心处开始,沿着内踝、腿内侧,一直延伸到腹部。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的走向可以被想象成一棵植物。
从大趾开始,经过足背、腿内侧,最后进入腹部。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可以被看作是一颗种子的发芽过程。
从中指指端开始,沿着掌心、前臂内侧,一直延伸到胸部。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的走向可以被想象成一根电线。
2020.0221祝您健康◎ 什么是手太阴肺经人体共有十二条经脉,它们的名称都有其特殊的组成规律,都分别由手足、阴阳和脏腑三部分组成,手太阴肺经亦是如此。
人体讲究的是阴平阳秘,阴阳调和,阴阳之间此消彼长、相互平衡才能使人体康健平安,正因如此,我们的十二正经才都有阴阳之分。
《黄帝内经·金穴位养生匮真言论》有云:“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所以肺经对应的便是手太阴经,合称手太阴肺经。
可为什么医生就能判断王大爷的不适是由手太阴肺经受损导致的呢?中医基本理论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肺属上焦,而且在五脏之中位置最高,故又被称为“华盖”。
由于肺脏上连气道,通口鼻,故其最主要的63岁的王大爷最近总是咳嗽气喘,由于今年冬天乍暖还寒,气温波动较大,所以王大爷只以为是自己不小心受了风,多年的“老慢支”又发作了,便准备去医院开点药。
但就诊时,医生却觉得王大爷的咳喘有些特别,除了开药外,建议他去针灸科进行治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近几天王大爷咳嗽气喘时还伴有胸闷、气急、心烦的症状,更奇怪的是,偶尔不咳嗽时,王大爷还会感到肩背部酸痛,王大爷半信半疑地来到针灸科,针灸科医生检查后告诉他是典型的阴气过盛的症状,且王大爷体内过盛的阴气大多会聚于十二经脉之一的手太阴经,这才导致他出现了在咳喘的同时还伴有胸闷、气急、肩背部酸痛等症状。
那么,什么是手太阴经呢?为什么手太阴经气盛会出现这般奇怪的症状呢?巧用经络,守护健康——解读手太阴肺经◎ 萱同2020.0222祝您健康穴位养生生理功能便是主管一身之气,司一身之呼吸。
所以当医生听到王大爷说自己有咳嗽咳喘、胸闷气急等症状时,便会考虑到有手太阴肺经异常的可能。
再加上王大爷还有肩背部酸痛的表现,将这些症状以整体的思维去看待,医生们便不难发现,这些症状都发生于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附近。
医生们给王大爷稍加针灸治疗后,果不其然,王大爷的症状很快有所缓解,同时也印证了医生们的判断。
◎ 肺经是如何巡行的手太阴肺经属十二经脉中的手三阴经之一,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手太阴肺经便在这两个穴位间广泛的空间中穿行、联络,一旦手太阴肺经受损,其所到之处便都有可能出现相应的不适表现。
手太阴肺经介绍1、中府:功效可以清肺止咳,泄热平喘,通络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等肺部疾患、胸、肩背痛。
定位取法在胸前壁外上方,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2、云门:功效可以益气清肺,止咳平喘,泄热通络。
主治咳嗽、气喘等等肺部疾患,胸痛、肩背痛。
定位取法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
3、天府:功效可以理气平喘,清肺泄热,安神定志,通络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鼻出血,瘿气(甲状腺功能亢进),上臂内侧痛。
定位取法在壁内侧面,肱二头肌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4、侠白功效可以理气平喘,宣肺止咳,和胃宽胸。
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干呕,上臂内侧痛。
定位取法前臂内侧面,肱二头肌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5、尺泽:清热理肺,和胃宽胸,通络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胸部涨满,肘壁挛痛。
定位取法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6、孔最:润肺止咳,止咳平喘,清热止血,理气通络。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疾患,肘臂挛痛,热病。
定位取法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7、列缺:止咳平喘,舒经活络、祛风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脑卒中、口眼歪斜、偏头痛、颈项痛、腕痛无力。
定位取法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8、经渠:宣肺平喘,清热利咽、通络止痛。
9、太渊:止咳利咽,清肺化痰,通络活脉。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无脉症、手腕痛。
定位取法在手臂掌侧,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
10、鱼际:止咳平喘、清肺利咽、通络止痛。
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热病、小儿疳疾。
定位取法在第一掌骨(拇指下掌骨为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11、少商:清热利咽,祛风解表,开窍醒神。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出血、中暑、癫狂、高热、脑卒中、昏迷、小儿惊风。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简述一、十二经脉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归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于侧胸上部,浅出体表的中府穴,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天府、侠白),向下直达肘窝中的尺泽穴,沿着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经渠、太渊),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的少商穴。
①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的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径相连接。
2、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末端的商阳穴,沿着食指的桡侧缘,向上经过第一、二掌骨之间合谷穴,进入伸拇长肌腱和伸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处的阳溪穴,沿前臂外侧前缘(偏历、温留),至肘部外侧的曲池穴,再沿臂外侧前缘(手五里、肩臑nao),上肩部的肩髃yu穴,沿肩峰前沿,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复折向前下方进入锁骨上窝的缺盆穴,联络肺脏,向下通过横膈,归属于大肠。
①缺盆部支脉:上行颈部(天鼎),贯穿面颊,进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会地仓),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至鼻翼两旁之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承泣穴相接。
3、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的迎香穴,夹鼻上行到鼻根部,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交会于睛明穴,向下沿着鼻柱的外侧承泣等穴,进入上齿龈内巨髎liao穴,回出环绕上唇(会人中穴),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任脉经的承浆穴,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穴,上行到耳前下关穴,经过上关穴(足少阳经),沿发际,到达前额头维后与神庭(督脉)相接。
①面部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过人迎穴,沿喉咙,进入缺盆穴,向下通过横膈,归属于胃(会上脘、中脘),联络脾脏。
②缺盆部直行的支脉,由缺盆穴浅出旁开4寸向下,经过气户、乳中等穴,到挟脐旁开2寸的不容、天枢等,进入腹股沟中央处的气冲穴。
③胃腹内支脉:起于胃的下口幽门部位,向下沿腹腔内,浅出腹股沟中央的气冲穴与主干相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髋关节前髀关穴,直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等穴,通过膝部的犊鼻穴,沿胫骨外侧前缘足三里等,下经足跗(背)的解溪、冲阳等穴,到达足第二趾外侧端的厉兑穴。
手太阴肺经图,示意图,十二经络图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
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
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
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
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
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
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
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
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
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
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
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1) 中府LU1 Zhōng Fǔ[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体⼗⼆经之⼿太阴肺经⼈体⼗⼆经之⼿太阴肺经⼀、⼿太阴肺经⽳位名及流注 ⼿太阴肺经为⼗⼆经脉之⼀。
与⼿阳明⼤肠经相为表⾥。
五⾏属⾦。
本经从中焦胃脘部开始,下⾏联络⼤肠,回上来沿着胃的上⼝,贯穿膈肌,⼊属肺脏,从肺系(⽓管、喉咙)部位横⾏⾄前胸外上⽅,出中府、过云门⽽⾄腋下,沿上臂内侧前缘下⾏,到肘中尺泽,再沿着前臂⾏到掌后⼨⼝部的太渊,沿⼿掌⼤鱼际边缘的鱼际和拇指桡侧,到指端少商,它的⽀脉,从腕后列缺分出,⾛向⾷指桡侧端,交于⼿阳明⼤肠经。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肠,还循胃⼝,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少阴⼼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下廉,⼊⼨⼝,上鱼,循鱼际,出⼤指之端;其⽀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即该经起⾃中焦,向下联络⼤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贯穿膈肌,⼊属肺脏,从肺系(⽓管、喉咙)横⾏出胸壁外上⽅(中府),⾛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于⼿少阴⼼经和⼿厥阴⼼包经的外⾯,⾄肘中(尺泽)后再沿前臂桡侧下⾏⾄⼨⼝(桡动脉搏动处),⼜沿⼤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少商)。
其⽀脉从腕后桡⾻茎突上⽅(列缺)分出,经⼿背虎⼝部⾄⾷指桡侧端(商阳)。
脉⽓由此与⼿阳明⼤肠经相接。
《灵枢·经脉》:肺⼿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肠,还循胃⼝,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少阴、⼼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下廉,⼊⼨⼝,上鱼,循鱼际,出⼤指之端。
⼿太阴肺经⽀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1、中府⽳LU1 Zhōng Fǔ 定位: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平第⼀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
解剖:当胸⼤肌、胸⼩肌处,内侧深层为第⼀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上神经中间⽀,胸前神经分⽀及第⼀肋间神经外侧⽪⽀。
主治:咳嗽,⽓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十二经络的心得感悟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将人体的内脏器官、肢体关节、神经系统等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全身器官和组织之间的协调和相互作用。
在十二经络中,包括三阳经、三阴经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每个经络都有其特定的经脉路线和关联的脏腑器官,通过经络系统进行的自身调节和形成的相互作用,保持着人体的基本生命功能。
在十二经络中,每一个经络的通路不同,每个穴位对应不同的器官,其功能也各不相同。
比如手太阴肺经,负责肺部的情谷,准确的刺激可以很好地缓解呼吸不畅等问题;足太阳膀胱经,对应膀胱与肾,刺激可以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和解除水肿等。
因此,中医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调节经络的通畅程度和内部环境,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针灸就是通过刺激经络,让人体内部的“气血”重新流通畅通,达到身体疏通的效果,从而自然治愈各种身体问题。
草药调理也是同理,草药就是通过刺激经络,让体内各种营养成分的流通达到身体和谐平衡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持经络通畅,比如适当运动、食疗、按摩以及呼吸训练等。
这些方法虽然不具有治疗效果,但对于改善人体内部环境、增强自身免疫力和预防疾病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总之,经络是人体内部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其功能直接关系到我们人体的健康状态、体内环境的稳定和身体的免疫力。
我们要时刻保持注意力,通过多种方式对经络进行调理,保证人体健康。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对传统中医的认识和理解,学习中医保健知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身体健康,创造美好的生活!。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肺经走向:(如下图)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
回绕过来沿着胃上口;
向上穿过膈肌;
属于肺脏;
从“肺系”(肺与气管、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云门);
向下沿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之前;向下到肘中(尺泽),
沿前臂内侧桡骨下面的边缘;
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
向上到大鱼际;
沿着鱼际的边际;
出大指的内侧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一直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
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
每本书都会介绍每条经络的走向,看字闲乱就看图,一眼就看明白了。
能不能背下来无所谓,不过这里要强调很重要的一点:肺与大肠相表里。
什么叫相表里呢?说的白一点,就
是肺与大肠关系非比寻常,有经络相连,它俩在五脏六腑里面最亲,是亲哥俩。
记住这一点就足够了。
肺经这条经络共11个穴位。
手外翻取手内侧外线即为肺经,中医理念讲求离穴不离经,先把这条经络的位置找到,穴位找不准也没关系,从上往下缕,哪疼摁哪,绝对不会出错,有人会问,我疼的这个地方对比穴位图怎么没穴位?这没关系,没有穴位的地方中医给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阿是穴。
意思就是:阿-叫的疼,是-是这里疼。
只要是痛点,就把它揉到不痛了,经络就通了,俗话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疼嘛。
会找经络了,也能找到痛点了,下一步就需要知道治什么病了。
既然是肺经,那就跟肺有关的病都可以找这条经络,如:咳嗽、支气管炎、咽喉炎、鼻炎、胸闷、哮喘等等。
还有肺主皮毛,这点也需要注意,皮肤问题也可以来找肺经。
大肠有一些疾病有时也要求助肺经,因为它俩是亲哥俩嘛,肺经是哥哥如果有事了,自己解决不了,只能找大肠弟弟来解决了,其他器官跟自己不是亲戚,想管也没那份闲心。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经络啥病都治了,那要穴位干啥用的。
这个问题问的好。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比喻,拿一个房子中的电路来说,整个电路就相当于身体的经络,如果有电路出现问题,比如电灯不亮了,肯定要缕通过电灯的电线了,从头缕到尾,累得要命,不过也可以找到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而解决问题,而穴位就像是电路中每个节点的开关,电灯不
亮,我第一个检查电灯的开关,开关没问题我再检查连接电灯的总开关,使解决问题简单化。
现在咱们就了解几个重要穴位开关的位置,为以后解决“电灯”不亮做准备。
这样才不会手忙脚乱的乱缕穴位啦。
按照经络的走向,肺经是从胸走手,先说第一个比较重要的穴位:中府。
中府:中气之府。
啥叫中气?脾肺之气就是中气,记住这个穴位是以肺补脾,兼治脾肺两脏就够了。
此穴也是肺的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称为“募穴),汇聚的就是肺气。
位置很好找,人体中线,量六寸(自己四个手指除拇指并拢为三寸,量两次即可);
天府:这个穴位更好记,专治过敏性鼻炎。
找这个穴位就更容易了,两手臂平举,鼻尖点向手臂的位置就是了。
尺泽:补肾大穴,对高血压哮喘有特效。
位置很好找,手臂中心外侧就是,摁摁,哪疼就是了。
孔最:所有的孔都归它管,鼻孔、毛孔,连痔疮也有疗效。
且可以治急性肺病。
列缺:古语有云:头项寻列缺。
重中之重的穴位。
太渊:补气大穴,如有哮喘,喘不上来气的症状,这个穴位可以帮很大的忙。
而且太渊是脉之会穴,跟“脉”有关的也通治。
如:静脉曲张啊,心血管之类。
肺经是所有书中所讲的第一条经络,统领地位无可厚非。
先把头头抓住,后面一串也就不远了。
(转自you_leer的博客)。